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详解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详解)这是我在补习班蹭到的~临近中考了,希望能帮上同学们的忙。
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详解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及详解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长度(L) (1)用刻度尺测 (2)路程s=vt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p W Km、m、dm、cm、mm等面积(S) (1)面积公式S=ab S=a^2 S=πR^2 (2)体积公式V=s·h (3)压强公式p=s/h^2 m^2、dm^2、cm^2、mm^2等体积(V) (1)数学公式V=Sh (2)密度公式ρ=m/V (3)用量筒或量杯 V=V2-V1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液体g/cm^3、kg/m^3等时间(t) (1)速度定义v=s/t (2)功率P=W/t (3)用钟表测量t 秒、min、h等速度(v) v=s/t m/s、km/h等质量(m) (1)重力公式F=G·m·m/r^2 (2)功的公式W=m·g·h (3)密度公式ρ=m/V (4)用天平测量 m kg、g、mg等压强(p) (1)p=F/S (2)压强公式p=ρ·g·h Pa、N/m^2等浮力(F浮) (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F1-F2(F1>F2)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4)漂浮或悬浮法F 浮=F1/F2=l2/l1 N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长度(L) (1)用刻度尺测 (2)路程公式:s=vt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p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面积(S) (1)面积公式:S=ab、S=a^2、S=πR^2 (2)体积公式:V=s·h (3)压强公式:p=s/h^2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体积(V) (1)数学公式:V=Sh (2)密度公式:ρ=m/V (3)用量筒或量杯:V=V2-V1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液体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等时间(t) (1)速度定义:v=s/t (2)功率:P=W/t (3)用钟表测量:t 秒、分钟、小时等速度(v) v=s/t 米/秒、千米/小时等质量(m) (1)重力公式:F=G·m·m/r^2 (2)功的公式:W=m·g·h (3)密度公式:ρ=m/V (4)用天平测量:m 千克、克、毫克等压强(p) (1)p=F/S (2)压强公式:p=ρ·g·h 帕、牛/平方米等浮力(F浮) (1)同方向:F=F1+F2 (2)反方向:F=F1-F2 (F1>F2)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4)漂浮或悬浮法:F浮=F1/F2=l2/l1 牛1.定义功率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为XXX(W)。
初中物理公式和部分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和部分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物理公式和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以下是初中物理的公式总结以及部分物理知识点的概述。
一、机械运动1.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末速度-初始速度)/时间间隔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位移公式位移=(初始速度+末速度)×时间间隔/2(2)速度公式末速度=初始速度+加速度×时间间隔(3)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始速度)/时间间隔3.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施加在物体上的合力=0。
(2)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热学1.温度和热能(1)温标和温度单位摄氏度(℃)=(℉-32)×5/9(2)测量热量的单位:焦耳(J)(3)比热容公式Q = mcΔT其中,Q表示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物质的比热容,ΔT是温度的变化。
2.传热(1)热传导热传导是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的热运动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过程。
(2)热辐射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
(3)热对流热对流是通过物质的流动传递热能。
三、光学1.光的传播(1)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反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2.光的成像(1)凸透镜成像公式1/f=1/v-1/u(2)物距公式u+v=f(3)放大率公式放大率 = v/u = -image height/object height四、电学1.电流和电阻(1)电流公式电流=电荷量/时间(2)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3)电功电功=电流×电压×时间2.电路(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是恒定的,电压分担在每个电阻上,总阻值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一、常用的物理公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平=s总/t总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4、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滑轮组F= (G物+G轮)/n S=n 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连接方式:偶定奇动5、机械功:W=Fs6、有用功W有: W有=G物h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水平放置时: W有=fs W总=F·ns f为摩擦力;s为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7、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8、功率:P= w / t9、、压强:P= F/s10、液体压强:P=ρ g h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11、热量:Q=cm△t1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mq m:燃料的质量q:热值13.串联电路:电流:I=I1=I2=……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R1+R2+……并联电路:电流: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U1=U2=……电阻:1/R =1/R1 +1/R2 +……14.欧姆定律I= U/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阻与电流、电压无直接关系,只是一种计算公式而已。
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一般情况下)。
15.电功:W=U I t=P t16.电功率:P=UI=I2R=U2/R17.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 Q=W18.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总=P1+P2+……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f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f:频率二、重要知识强调: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及字母含义 -回复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及字母含义 -回复
在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及其字母的含义有:
1. 动能公式:E = 1/2mv^2
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2. 速度公式:v = s/t
其中,v代表物体的速度,s代表物体的位移,t代表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3. 力的大小公式:F = ma
其中,F代表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4. 引力公式:F = G(m1 x m2)/r^2
其中,F代表引力的大小,G代表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质量,r代表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5. 压强公式:P = F/A
其中,P代表压强,F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A代表物体受力的面积。
6. 波长与频率关系公式:v = λf
其中,v代表波的速度,λ代表波长,f代表波的频率。
7. 光速公式:c = λf
其中,c代表光速,λ代表光的波长,f代表光的频率。
8. 根据折射定律的公式:n1sinθ1 = 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代表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代表光线在两个介质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这些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及其字母的含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全套公式及详解

初中物理全套公式及详解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以下是初中物理的全套公式及详解。
1.速度公式:速度(V)=位移(S)/时间(T)其中,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距离。
时间是物体行进所花费的时间。
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变化的速度(ΔV)/变化的时间(ΔT)其中,变化的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变化的时间是速度变化所经过的时间。
3.动力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其中,质量是物体的质量,加速度是物体的加速度。
力是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4.能量公式:能量(E)=力(F)×位移(S)其中,力是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位移是物体所经过的距离。
能量是力所做的功。
5.功率公式:功率(P)=功(W)/时间(T)其中,功是物体对物体所做的工作,时间是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
6.电压公式:电压(V)=电流(I)×电阻(R)其中,电流是电流的大小,电阻是电流流过的物体的阻力。
电压是电流流经电阻时所产生的电压。
7.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电压(V)×电流(I)其中,电压是电流流经电阻时所产生的电压,电流是电流的大小。
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电流。
8.波速公式:波速(V)=波长(λ)×频率(f)其中,波长是波的长度,频率是波的振动次数。
波速是波向前传播的速度。
9.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摩擦系数(μ)×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N)其中,摩擦系数是摩擦物的粗糙度,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是物体垂直于表面的力。
摩擦力是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
10.开尔文公式:温度(K)=摄氏温度(℃)+273其中,开尔文温度是绝对温度,摄氏温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
开尔文温度是摄氏温度加上273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一些常见公式及其详解。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物理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并且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公式解解析

初中物理公式解解析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化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们接触到很多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是描述物理现象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公式进行解析和讲解。
一、速度公式(v = s/t)速度公式是最基本的物理公式之一,用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
其中,v代表速度,s代表运动的位移,t代表运动所花费的时间。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当物体的位移增大或时间减少时,其速度也会增大。
反之亦然。
在计算速度时,需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通常使用米每秒(m/s)作为速度的单位。
二、加速度公式(a = Δv/t)加速度公式用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其中a代表加速度,Δv代表速度的变化量,t代表速度变化所经过的时间。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
当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或时间变化越短,其加速度越大。
反之亦然。
一般地,加速度的单位也是米每秒平方(m/s²)。
三、力的公式(F = m*a)力的公式是牛顿第二定律,用于描述物体所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加速度。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知道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会越大。
而质量越大,所受的同样力作用下的加速度越小。
力的单位通常使用牛顿(N)。
四、功的公式(W = F*s*cosθ)功的公式用于描述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s代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功等于力和位移的乘积再乘以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知道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是正值;当力和位移的方向垂直时,所做的功是零;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反时,所做的功是负值。
功的单位通常使用焦耳(J)。
五、能量守恒定律(E₁ + Eₖ = E₂)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中重要的定律之一,用于描述一个封闭系统内的能量转化。
初中物理最全基本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最全基本公式总结以下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基本公式总结:1.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3.位移公式:位移=速度×时间4.匀速直线运动公式:位移=速度×时间5.匀速圆周运动公式:弧长=角度×半径角速度=弧长/时间切线速度=角速度×半径6.重力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m/s²)7.力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8.动量公式:动量=质量×速度9.功率公式:功率=功/时间=力×速度10.能量公式: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1/2×质量×速度²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1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需受到外力才能改变状态。
1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直接度量公式):力=质量×加速度1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14.压力公式:压力=力/面积15.浮力公式:浮力=密度×重力加速度×体积16.机械效率公式:机械效率=机械得力/实际作用力×100%17.电路中的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18.电功率公式:电功率=电压×电流19.位移、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关系:位移=(初速度+末速度)×时间/220.噪声级公式:噪声级= 10 × log₁₀ (噪声强度 / 参考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公式详解汇总一、密度(ρ):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ρ m V = V m ρ = V mρ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计算公式: 变形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 G=mg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 2)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g 为重力系数,g=9.8N/kg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2、单位是:帕斯卡(Pa )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 F 浮 = G 排 =ρ液V 排gG 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V 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 3 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 ) 八、功(W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计算公式: W=FS其中F 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 );S 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v s t= t s v= vt s =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单位都为焦耳(J)3、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十、功率(P):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W为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t为做功的时间,单位s h3、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换算:1kW=103W 1mW=106 W初三物理计算公式汇总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的变形:要熟练运用的公式:1.密度公式:密度相关运算中,“kg”“m3”“kg/m3”是国际单位,而“g”“cm3”“g/cm3”是另一常用单位。
要注意当中的换算。
记住水的密度为ρ水=1×103 kg/m3 或1g/cm3。
1000 kg/m3 =1g/cm3密度公式的变形:Vm⋅=ρρmV=对于同一物体,在知道了m、ρ、V当中的任意两个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2.速度公式:速度的相关运算中,“m”“s”“m/s”是国际单位,而交通运输上常用“km”“h”“km/h”为单位。
要注意当中的换算。
1km=1000m 1h=3600s 1m/s=3.6km/h 记住光速c=3×108 m/s 声速v=340m/s速度公式的变形:tvS⋅=v St=对于同一物体,在知道了“S”“v”“t”中的任意两个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3.重力公式:变形公式:g Gm =mG g =利用这几个公式,知道了质量就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反之知道了所受的重力也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
4.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第四个。
有些时候,F 1、F 2或L 1、L 2也可能给出比例,这时也一样可以求出余下的那个物理量。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的变形:1221L L F F =例:已知某杠杆平衡时,动力也阻力的比为3:4,若动力臂为40cm ,求阻力臂。
解:因为杠杆平衡所以:2211L F L F=cm cm L F F L 3040431212=⨯==5.压强计算公式:(1Pa=1N/m 2)在压强计算公式中,所采用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如果题目所提供的单位是其它单位,那就要先进行单位换算。
常用的转换为:1m 2=10000cm 2 1cm 2=1×10-4m 2压强公式的变形: S P F ⋅=PF S =对于某一受力过程,知道了“P ”“F ”“S ”当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了。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注意:(1)所有单位都采用国际单位(2)深度:从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
液体压强公式的变形:ghP液液=ρgPh液液ρ=知道了“液ρ”“液P”和“h”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余下的那一个。
7.浮力计算的四种方法:(1)测量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G物,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再读出测力计减少后的示数F示,则F浮= G物- F示(2)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二力平衡法:当悬浮或漂浮时,物体分别静止在液体内部或液体表面,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作用相抵消,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此时F浮=G 物(G物=m物g=ρ物gV物),注意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区别。
8.功的计算公式:注意:“S”必须是在“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9.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10.功率的计算公式:例:小明用了1min把600N的货物抬上了2m高的货架上,求小明的功率。
老李在搬另一件300N的货物上6m高的货架时,共用了2min,请问谁的功率大?解:W明=G1×h1=600N×2m=1200J W李=G2×h2=300N×6m=1800J P明= W明/t1=1200J/60s=20W P李= W李/t2=1800J/120s=15W因为P明>P李,所以小明做功快。
11.热传递热量的计算公式:通用公式:例:妈妈把一壶2kg的水烧开,已知水的初温为20℃,求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解:Δt=(t-t0)=100℃-20℃=80℃Q=cm×Δt=4.2×103J/kg·℃×2kg×80℃=6.72×105J12.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例: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总共用了0.8kg 干木材,请问木材完全燃烧可以放出多少热量?在烧水过程中,燃料利用的效率是多少?(q 木材=1.2×107J/kg)解:Q=qm=1.2×107J/kg ×0.8kg=9.6×106Jη=有效利用的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6.72×105J ÷9.6×106J=0.07=7%电学公式详解1、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变形公式:U=IR IUR =即伏安法求电阻原理) 2、 电功率:电流做功(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越大,则灯泡越亮。
A 、=电功(电能)电功率时间(注意两套单位不要混淆 8.21表格)B 、电功率=电压×电流 P=UI注意:电学基本公式只有上面三个,其他的全部为导出公式,也就是说,你可以用这三个公式做所有题目,只是过程稍微复杂.(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2P I R = 2U P R= )3、电功、电能:由=W P t得W=Pt ,所以W UIt =、2W I Rt =、2U W t R = nW KW h N=•、(适用于给出实际圈数、和电能表参数N 的 例如8.21:5题)nKW hN P t•=(用电能表测用电器功率,注意单位换算成统一的) 4、电热:热量=电流的平方×电阻×时间 2I Rt =Q在纯电阻电路中(如电灯电热器等)即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全部122R R R R R =+总转化为热能电功(电能)=电热 W=Q 可推出:Q=Pt 、Q UIt =、2U Q t R= 注意:应用公式时注意:以上所有公式只适用与同一段电路中,不同电路中,不可生搬硬套! (对应)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首先,要学会区分串联、并联电路。
判断方式:看电流路径,如果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则为串联;如果有两条或者多条电流路径,则为并联。
上述特征的推广推论A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计算公式的推广12111R R R =+总 当只有两个电阻时,上式可化为:(最常用,初中阶段,电阻基本不超过两个)当电阻大小均一样时,上式可化为:RR n=总(n 为并联的电阻个数) 推论B 、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电热与电阻的关系:1111122222U P W Q R U P W Q R ==== 即串联电路中,除了电流处处相等之外,电压、电功率、电功、电热与电阻均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电热与电阻的关系:1111222221I P W Q R I P W Q R ==== 即并联电路中,除了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之外,电流,电功率,电功,电热与电阻均成反比解题小技巧 1、串联电路意味着电流处处相等,所以如果能求电流,就先把电流求出。
电流是连接各用电器之间的纽带。
2、并联电路意味着各支路电压相等,所以能求电压,就先把电压求出。
电压是连接各用电器之间的纽带。
3、从上述推广中,可以看出与电有关的量和电阻(之比)关系密切。
一个计算题,只要知道电阻或者电阻之比,那这个题目就基本可以做出了。
任何题中,电阻、电源电压永远不变。
(我的意思是它俩什么时候都能用 随便用!)4、利用铭牌所能获取的信息:A 、滑动变阻器“A 130,Ω”: Ω=30最大R ;Ω==152R 最大中点RB 、小灯泡等电器“W V 36,”: V U 6=额;W P 3=额;A 5.0==额额额U P I ;Ω===123)6(R 22W V P U 额额 C 、电能表: “V 220”“A )20(10” V U 220=额 A 10=额I W I U P 2200=⋅=额额额 “h kw r ⋅/600” nW KW h N=• 5、U U P P 22额实额实= 例如: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的一半,则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6、两灯泡串联(P=I 2R ),电阻大的灯泡亮;两灯泡并联(P=RU 2),电阻小的灯泡亮7、两灯泡串联时求电路两端能加最大电压,电路电流应取两灯泡中额定电流较小的电流值,计算U=IR 总;两灯泡并联时求干路电流最大值,电路两端电压应取两灯泡中额定电压较小的电压值8、计算电流I=UR、PIU=常用,计算电阻URI=、2URP=额额常用9、电学相关物理量有:电压(U),单位:伏特(V) 电流(I),单位:安培(A) 电阻(R),单位:欧姆(Ω)电功(W),单位:焦耳(J) 电热(Q),单位:焦耳(J) 电功率(P),单位:瓦特(W)有关用电器(灯泡)额定电压、额定功率、额定电流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实际电流间的关系的判定例(8.24:3题)灯L1(220v 100w)和灯L2(220v 40w)(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功率越大,灯泡越亮)1、求额定电流:I额=P额∕U额I 1额 =(5/11)A=0.45A I2额=(2/11)A=0.18A2、求电阻:R=U额2∕PR 1 = 484Ω R2=1210Ω(R1﹤R2)3、正常发光时:L1比L2亮(因为P1>P2)4、串联在电路中时,L2亮:因为:P1实=I2R1P2实=I2R2且R1﹤R2所以:P1实﹤ P2实即L2亮5、并联在电路中时,L1亮:因为:P1实=U2∕R1P2实=U2∕R2且R1﹤R2所以:P1实> P2即L1亮6、P实︰P额= U实2︰ U额2即,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n时,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