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3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3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及解析(30):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判断正误(1)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g);ΔH =-890.3 kJ·mol -1( )B .500 ℃、30 MPa 下,将0.5 mol N 2和1.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 ΔH =-38.6kJ·mol -1( )(2010·浙江理综-12A 、B)(2)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009·上海-5D)(3)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2008·四川理综-7D)2.(2011·北京理综,10)25 ℃、101 kPa 下:①2Na(s)+12O 2(g)===Na 2O(s);ΔH 1=-414 kJ·mol -1②2Na(s)+O 2(g)===Na 2O 2(s);ΔH 2=-511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 .25 ℃、101 kPa 下,Na 2O 2(s)+2Na(s)===2Na 2O(s) ΔH =-317 kJ·mol -1 3.(2011·上海,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题组一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2011·南京质检)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ΔH =+49.0 kJ·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192.9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1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ΔH >-192.9 kJ·mol -12.(2011·贵阳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双选)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 >0D .ΔH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有关3.已知某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专题0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A

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专题0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A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八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6)已知C(s)+H2O(g)=CO(g)+H2(g) ΔH=akJ·mol-12C(s)+O2(g)=2CO(g) Δ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A.-332 B.-118 C.+350 D.+130【答案】D【解析】设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②-①×2得:2H2(g)+O2(g)=2H2O(g) △H=-(220+2a)KJ/mol,则有:2×436+496-4×462= -(220+2a),则a=+130,答案选D。

2.(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9)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H=CH2(g) + 2H2(g) →CH3CH2CH2CH3(g) + 236.6 kJCH3-C≡C-CH3(g) + 2H2(g) →CH3CH2CH2CH3(g) + 272.7 kJ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键能之和的大小【答案】D【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得CH2=CH—CH=CH2(g)→CH3-C≡C-CH3(g)—36.1kJ,这说明1,3-丁二烯(CH2=CH—CH=CH2(g))转化为2-丁炔(CH3-C≡C-CH3(g))是吸热反应,故在质量相等的前提下,1,3-丁二烯(CH2=CH—CH=CH2(g))的能量要低于2-丁炔(CH3-C≡C-CH3(g))的能量,1,3-丁二烯(CH2=CH—CH=CH2(g))的稳定性要低于2-丁炔(CH 3-C≡C -CH 3(g)),通过上述分子可知ABC 均正确。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试卷总评】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化学试题总的来说不错,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及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要求。

从物质上涉及到的物质种类有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包括强酸、弱酸、氧化性的酸、还原性酸、非氧化性的酸等)、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等)、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羧酸、酯;从反应类型看,考查了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硝化反应、消去反应;从知识上涉及到化学用语如结构简式、元素的化合价、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基本概念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溶解度、溶度积常数、化学平衡常数、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密度、晶胞、同分异构体、活化能等;从理论上包括盐的水解、盖斯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化学反应速率以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电解原理、物质结构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上包括仪器的识别与使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制取、离子的检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误差分析;从能力上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分析能力、接受新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好的试题我感觉有第8、27、28.第8题考查的就是盐的水解及应用。

但涉及到工业、农业、生活、生产等方面,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第27题通过次磷酸展开,集中多个知识、能力的考查于一个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和能力考查的广度是少见的。

第28题通过物质的制取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有机融合。

总体来说试题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营养物质在试题中没有得到体现。

下面我就对各个试题进行逐一解析。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B.戊醇C.戊烯D.乙酸乙酯【答案】A【解析】判断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多少,首先要掌握各类物质的分子式通式和该物质的分子式、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然后再加以应用。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13真题及名校质检题)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13真题及名校质检题)

2014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七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2.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及生成物能量的关系;3.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4.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5.了解焓变与反应热涵义。

明确ΔH = H (反应产物)-H (反应物)。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依据新课程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近几年的主要题型有(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2)反应热的计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4)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因此有关能源的试题将成为今后命题的热点;对于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及计算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在选择题、填充题、实验题中体现,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今年又是各地降低能耗,走可持续发展的一年,估计与实际相联系节约能源的试题可出现。

新课标明确了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极有可能出现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试大纲对反应热的要求是: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初步认识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新能源的开发,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学习中应以“热化学方程式”为突破口,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充分理解其含义,同时触类旁通,不断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技巧,学会应用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及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等等。

中和热实验的测定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定量实验。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知识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重要知识点有反应热、中和热的概念、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燃烧热的概念、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主要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燃烧热的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的判断,应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高考的新增热点,预测今后高考中,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主干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与当前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关的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内容会再次出现。

重点、难点探源一、焓变反应热1、焓变⑴概念: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热效应。

⑵符号及单位:表示符号:△H;单位:kJ·mol-1或kJ/mol。

2、产生原因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所有的燃烧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④C和CO2、C和H2O(g)的反应二、热化学方程式1、意义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H2(g)+O2(g)=2H2O(l) △H=-576kJ·mol-1,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2molH2(g)和1molO2(g)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kJ 的能量。

2、书写步骤(三步走)⑴第一步:写出配平的方程式。

⑵第二步: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⑶第三步:写出反应热△H。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中和反应反应热⑴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⑵示例:1L1mol·L-1的盐酸与1L1mol·L-1的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57.3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 kJ·mol-1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⑴装置如图⑵注意事项①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高考化学复习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0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oc

高考化学复习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0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八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6)已知C(s)+H2O(g)=CO(g)+H2(g) ΔH=akJ·mol-12C(s)+O2(g)=2CO(g) Δ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A.-332 B.-118 C.+350 D.+130【答案】D【解析】设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②-①×2得:2H2(g)+O2(g)=2H2O(g)△H=-(220+2a)KJ/mol,则有:2×436+496-4×462= -(220+2a),则a=+130,答案选D。

2.(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9)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H=CH2(g) + 2H2(g) →CH3CH2CH2CH3(g) + 236.6 kJCH3-C≡C-CH3(g) + 2H2(g) →CH3CH2CH2CH3(g) + 272.7 kJ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键能之和的大小【答案】D【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得CH2=CH—CH=CH2(g)→CH3-C≡C-CH3(g)—36.1kJ,这说明1,3-丁二烯(CH2=CH—CH=CH2(g))转化为2-丁炔(CH3-C≡C-CH3(g))是吸热反应,故在质量相等的前提下,1,3-丁二烯(CH2=CH—CH=CH2(g))的能量要低于2-丁炔(CH3-C≡C-CH3(g))的能量,1,3-丁二烯(CH2=CH—CH=CH2(g))的稳定性要低于2-丁炔(CH3-C≡C-CH3(g)),通过上述分子可知ABC均正确。

2014年高考化学试卷分类详细解析(十三个专题)

2014年高考化学试卷分类详细解析(十三个专题)
命题意图: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
6.(2013浙江卷)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请回答下列问题:
4.(2013山东卷)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
解析:首先硝酸与金属铝反应不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Na[Al(OH)4]、Al2(SO4)3、AlCl3,通过物料守恒可直接判断出等量的铝消耗NaOH物质的量最少。
可知C正确。
D.与硝酸反应的NaOH:n(NaOH)=0.7-0.04-0.02=0.64
与金属离子反应的NaOH:n(NaOH)=0.06
总NaOH的量n总=0.64+0.06=0.7 mol
故需要NaOH 700 mL
3.(2013上海卷)22.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2014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一:金属及其化合物
1.(2013江苏卷)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df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df

2014高考必备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考纲解读】 1、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的主要原因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了解焓变的符号(ΔH )单位(kJ/mol)热化学方程式解盖斯定律,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围绕考纲我们应掌握如下要点: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②反应热的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与放热、吸热的关系。

③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④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及简单计算⑤化石燃料、新能源的开发,燃料的充分燃烧。

《考试大纲》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突出在能源、环保、化学工业等问题。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必须注明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s、l、g、aq),另外不标“↑”和“↓”符号。

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有关,若不说明则指常温(25)、常压(101KPa)。

热化学方程式中常用摩尔焓变H表示,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或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

若为吸热反应,H为“+”;若为放热反应,H为“-”。

H的单位为KJ?mol-1,其中的“mol”是指该化学反应整个体系(即指每摩尔化学反应),而不是指该反应中的某种物质。

如2H2(g)+O2(g)==2H2O(l);H=-571.6KJ?mol-1指“每摩尔2H2(g)+O2(g)==2H2O(l)反应放出571.6KJ的能量”,而不是指反应中H2(g)、O2(g)、H2O(l)的物质的量。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对相同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也不同。

H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八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6)已知C(s)+H2O(g)=CO(g)+H2(g) ΔH=akJ·mol-12C(s)+O2(g)=2CO(g) Δ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A.-332 B.-118 C.+350 D.+130【答案】D【解析】设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②-①×2得:2H2(g)+O2(g)=2H2O(g)△H=-(220+2a)KJ/mol,则有:2×436+496-4×462= -(220+2a),则a=+130,答案选D。

2.(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9)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2=CH—CH=CH2(g) + 2H2(g) →CH3CH2CH2CH3(g) + 236.6 kJCH3-C≡C-CH3(g) + 2H2(g) →CH3CH2CH2CH3(g) + 272.7 kJ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键能之和的大小【答案】D【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得CH2=CH—CH=CH2(g)→CH3-C≡C-CH3(g)—36.1kJ,这说明1,3-丁二烯(CH2=CH—CH=CH2(g))转化为2-丁炔(CH3-C≡C-CH3(g))是吸热反应,故在质量相等的前提下,1,3-丁二烯(CH2=CH—CH=CH2(g))的能量要低于2-丁炔(CH3-C≡C-CH3(g))的能量,1,3-丁二烯(CH2=CH—CH=CH2(g))的稳定性要低于2-丁炔(CH3-C≡C-CH3(g)),通过上述分子可知ABC均正确。

3.(2014·全国新课标I化学卷,T9)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

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 I-H2O+IO-H2O2+ IO-H2O+O2+ I-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 ⋅mol -1D .2222(H O )(H O)(O )v v v ==【答案】A【解析】决定化反应速率的主要是慢反应,所以I -浓度越大,则整个反应速率越快,A 正确、B 错误;98KJ·mol-1是该反应的△H ,活化能不能确定,C 错误;把两个方程式处理得到:2H 2O 2=2H 2O +O 2,v(H 2O 2)=v(H 2O)=2v(O 2),D 错误。

4.(2014·全国新课标II 化学卷,T13)室温下,将1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 +5H 2O(l ),热效应为ΔH 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ΔH 2>ΔH 3B .ΔH 1<ΔH 3C .ΔH 1+ΔH 3=ΔH 2D .ΔH 1+ΔH 2=ΔH 3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该过程为吸热过程):CuSO 4·5H 2O(s)Cu 2+(aq )+SO 42-(aq )+5H 2O(l ) ΔH 1>0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该过程为放热过程)CuSO 4(s)Cu 2+(aq )+SO 42-(aq ) ΔH 2<0CuSO 4·5H 2O(s)受热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 CuSO 4(s) +5H 2O(l ) ΔH 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 3=ΔH 1-ΔH 2>0A 、根据上述分析,ΔH 2<0,ΔH 3 >0,所以A 错误;B 、ΔH 3=ΔH 1-ΔH 2(ΔH 2<0),所以ΔH 3>ΔH 1,B 正确;C 、ΔH 3=ΔH 1-ΔH 2,C 错误;D 、ΔH 1+ΔH 2<ΔH 3,D 错误。

5.(2014·江苏单科化学卷,T10) 已知:C(s)+O 2(g)=CO 2(g) △H 1CO 2(g)+C(s)=2CO(g) △H 2 2CO(g)+O 2(g)=2CO 2(g) △H 3 4Fe(s)+3O 3(g)=2Fe 2O 3(s) △H 43 CO(g)+Fe 2O 3(s)=3CO 2(g)+2Fe(s) △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H1>0,△H3<0B.△H2>0,△H4>0C.△H1=△H2+△H3D.△H3=△H4+△H5【答案】C【解析】根据反应特点,碳燃烧放热,△H1<0,二氧化碳和碳反应吸热,△H2>0,CO燃烧放热,△H3<0铁和氧气反应放热△H4<0,CO还原氧化铁放热,△H5<0;△H1=△H2+△H3 ,C正确;根据反应3△H3=2△H4 +2△H3 ,D错误。

[来源:学科网ZXXK]6、(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T8)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答案】BC【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a需要的活化能比b要高,所以a没有催化剂参与,A错误;B、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之差,即△H,B正确;C、使用催化剂,改变了反应进行的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7、(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T4)标准状况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 —H,H—O,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463KJ/mol,495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1/2O2(g) △H =—485KJ/molB、H2O(g)==H2(g)+1/2O2(g) △H = + 485KJ/molC、2 H2(g) + O2(g)==2 H2O(g)△H = + 485KJ/molD、2 H2(g) + O2(g)==2 H2O(g) △H =—485KJ/mol【答案】D【解析】根据“H—H,H—O,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463KJ/mol,495KJ/mol”,可以计算出2mol H2和1mol O2完全反应生成2mol H2O(g)产生的焓变是436KJ/mol×2+495KJ/mol×1—463KJ/mol×4= —485KJ/mol,所以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 H2(g) + O2(g)=2 H2O(g) △H = —485KJ/mol,D正确。

8.(2014·安徽理综化学卷,T26)(14分)Na、Cu、O、Si、S、Cl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N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S的基态原子核外有个未成对电子;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用“>”或“<”填空:(3)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

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 mol CuCl(s),放出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ClO2常用于水的净化,工业上可用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答案】(14分)(1)三、IA 2 1s2s22p63s23p2(2)< > < <(3)4CuCl(s)+O2(g)=2CuCl2(s)+2CuO(s) △H= 177.6KJ/mol(合理答案均给分)(4)(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1)N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周期第IA族;Si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核外电子基态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

(2)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第一电离能:S>Si;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O2->Na+;一般来说,原子晶体(Si)的熔点高于离子晶体(NaCl)的熔点,故熔点:Si> Na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为非金属性Cl>S,所以酸性:HClO4> H2SO4;(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CuCl(s)+O2(g)=2CuCl2(s)+2CuO(s) △H= 177.6KJ/mol;(4)在此氧化还原反应中(Cl2+2ClO2—=2 ClO2+ 2Cl—),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ClO2—,转移的电子数为2e—,所以用单线桥表示为。

9.(2014·北京理综化学卷,T26)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如下图所示。

(1)I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II中,2NO(g)+O22NO2(g)。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3)III中,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N2O4(g)△H12NO2(g)N2O4(l)△H2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A B C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IV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