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皇与上帝之间的抉择

合集下载

“皇帝心理”谈

“皇帝心理”谈

“皇帝心理”谈作者:张保振来源:《领导文萃》2014年第01期“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

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

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

“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

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

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有的事儿,往往当时觉得很“过硬”,过后又常常觉得很“可笑”。

觉得“过硬”时,常常又与自己当时所处的“地位”有关。

这种地位,又往往在“高”不在“低”。

在高,就易使自己有居高临下之感。

这种感觉,经过有人“捧”,有人“抬”,有人“吹”,又常使自己有飘然之感,以至误认为:自己所言,是“白日一照”;自己所语,能“浮云自开”。

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感觉,就颇有点“皇帝心理”了。

皇帝心理,是一种自极心理。

这种自极心理,就是认为自己已达极点,已到顶峰。

这种自极心理,在秦王嬴政身上表现得很是范儿。

当年,嬴政统一六国后,其宰相近臣,根据“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泰皇”。

本来,这已经够了不起了。

天下“三皇”占其一,且与另二皇,即“天皇”与“地皇”并列。

但嬴政不这样认为。

他自认,自己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应同时兼采帝号,尊为“皇帝”,才能显其“无穷如天地”的功、“不竭如江河”的德。

于是,中国历史上开创了“皇帝”的先河;于是,皇帝历史上开创了“始皇帝”的名头。

皇帝的这种自极心理,源于一个“大”。

《诗·大雅·皇矣》云:“皇矣上帝”,说明,皇,就是大。

皇,不仅大,而且“犹煌煌也”,“自庄盛也”,这就更使皇字成了世无可比、人不可攀的一个字,以至成为“皇家专用”的一个词。

2840387_麦克阿瑟的日本总督岁月____

2840387_麦克阿瑟的日本总督岁月____

Oct1 - Oct15,2013WORLD VISION 2013.NO.19旅游83Culture 文化·阅读文 | 康狄前些日子,康狄在东方出版社碰到了著名旅日军事作家俞天任先生,并蒙“老冰”(他笔名“冰冷雨天”,自称“老冰”)青睐亲自赠送了两本新书,其中就有这本《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麦克阿瑟如何改造日本》。

俞天任先生的写作风格历来是诙谐幽默,让人打开书页就不忍释手。

他的这本《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他用当下流行的网络化语言将麦克阿瑟担任驻日盟军总司令期间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及与美国当局、日本政府和战犯等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写得深入浅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老冰”同志是惯于讲出好故事的。

篇幅有限,康狄就在这边撷取本书故事精华之九牛一毛,讲两个小故事,以飨读者。

第一个故事,麦克阿瑟的先遣队“顺风”降落日本厚木机场。

话说1945年8月28日,美军从冲绳那霸机场起飞的美军先遣队要取道日本厚木空军基地为麦克阿瑟到日本本土“打前站”。

一开始大帅爷麦克阿瑟只打算派50人去,可是消息传来,手下的将军们炸了锅。

大家都想把自己的部下塞到先遣队里去——因为这个荣誉太大了,不能不抢。

“结果在全面考虑战功,部队长官拳头的硬度及该长官和大帅爷的关系基础上,挑选出来的先遣队人数最后膨胀到150人。

” 底下老冰写得可以有意思了。

出发的时候,先遣队员们个个“挺胸吸肚皮”,“神气活现”,可是真的离厚木基地越近,先遣队员们开始哆嗦了:下面的黄猴子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万一在跑道上架上几架机枪,趁俺们降落时突突一下,俺们可就全“死啦死啦”的了。

因为当时日本的陆海军中还有不少顽固分子不想投降,这点危险还是有的。

于是先遣队的首架飞机就做出了违背飞行常识的事情——顺风降落。

因为飞机降落都是逆风,这样安全。

按照常理推断,日本人如果要埋伏他们,危险就在飞机滑行结束点附近。

因为必须降落,又怕被日本人来个“神风特攻”,所以飞行员就决定赌运气顺风降落,因为顺风降落,敌人就在飞机降落跑道的另一头了,而且也能增加发现埋伏的机会。

历史趣谈东皇太一是谁?上帝太一和东皇太一是什么关系

历史趣谈东皇太一是谁?上帝太一和东皇太一是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皇太一是谁?上帝太一和东皇太一是什么关系导语:总是听着欧洲国家的人时不时就喊上帝,那么在中国有上帝吗?当然有,那就是从古代就开始信奉的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名为太一,又称泰一,泰皇总是听着欧洲国家的人时不时就喊上帝,那么在中国有上帝吗?当然有,那就是从古代就开始信奉的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名为太一,又称泰一,泰皇。

相信大家还知道另外一个人物东皇太一,两个太一到底有什么关系?昊天是汉族神话中至高神太一的尊号,也就是后人对上帝太一的尊称,昊天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大神,也就是众神之首,名为太一。

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称帝,或称上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

其实,中国古代上帝的观念并非来自西方的基督教,而是华夏民族固有的宗教观念。

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有了“帝”这个字,据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考证,“帝”是“蒂”的初字,即花蒂之蒂,即万物之始,于是商民族就用这个字来尊称他们的始祖神。

而在神人合一的时代,始祖神也就是至尊神,既是民族之始祖,又是众神之主,所以又被称为“上帝”。

上帝也是儒教的至尊神,儒家信奉的上帝就是昊天上帝,而道家也有自己的信仰,也就是上帝太一,不过两个教派对于上帝的理解在五方帝方面就有所差别了。

关于这其中的差别可以阅读《中国上古时期的上帝是谁?昊天上帝是谁?》去详细了解。

东皇太一中的东皇是尊称,其名字为太一。

传闻太一与其兄长帝俊都为三足金乌,诞生于盘古左眼所化的太阳星中。

在女娲还未造人之前,洪荒大陆上的生灵以妖族和巫族为主。

第一次巫妖之战后划分为妖族掌天巫族掌地,而此时的妖族以帝俊和太一为首。

帝俊即为天帝而太一则被称之为东皇,如此便有东皇太一之称。

生活常识分享。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五行五德相生,木生火;五行五气相杀,金克木。

上元属天罡步上元罡咒:步天之精,役使万神,上元蔽身,唐宏将军,辅吾正气,辟伏魔神,敢有害我,还着本人,邪魔见者,化作微尘,急急如律令!中元属人罡步中元罡咒:步人之精,长阳消阴,强我三魂,灭鬼除精,祸不能及,灾不能侵,中元隐影,葛雍将军,领兵千万,来卫吾身,急急如律令!下元属地罡步下元罡咒:蹑地之灵,人道安全。

天回地转,上魁下乾。

阴阖阳开,正气绵绵,鬼不能害,人不能伤。

天为我盖,地为我载。

敢有加害,押送魁罡,下元藏形,周武将军,随吾所到,速卫喜真,急急如律令!师曰:凡有制伏凶恶,克代灾危,当先步上元罡,顺例返毕,再入中元罡,次变为下元罡,若有制伏凶恶,则又变五行相杀歪,克制天龙,鬼神随心感召,万无失一,秘之!五行相杀罡师曰:凡有制伏凶恶,克复灾危,则步此呈。

谓水能克火之类,故临时加治也。

如制伏火殃,则步金步水,至火制之,余皆仿此。

如后学未晓,则准步成罡而已,不必增损。

咒曰:五行相灭,土水相绝。

水火相灭,金木相伐。

鬼妖见者?斩头截脚。

魔王恐惧,上下推裂。

敢有犯者,永沉幽穴,急急如律令!此罡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

此制伐则用之。

五行相生罡木师曰:相生罡是木生火也。

一生一煞,皆按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计,一十五步三五之道也。

咒曰:五行相生,万事吉昌。

水木成就,火土相得,金木同行,祸变为吉。

鬼不能害.-人不能侵。

死者复生,枯者复荣,急急如律令!禹步九灵斗罡日月明,乾坤配,吾从天蓬入天内。

略过天冲逢辅退,反归天禽与心对。

抱天柱兮任英会,斗道通兮鬼道溃,急急如律令!师曰:豁落,斗也。

乃谓之小三五罡。

世多不知其详,亦以习见为常,不知其玄妙也。

此罡可伏狂邪,指挥鬼神,破庙等用世多,返用之,今正误矣。

斗要妙兮十二辰,乘光明兮威武陈。

气仿佛兮如浮云,七星变兮上应天,知变化兮有吉凶,入天宿兮度天门,合六律兮持甲乞,履天英兮乘天任,清泠渊兮可陆沉,倚天柱兮拥天心,从此过兮登天禽,倚天辅兮望天冲,入天内兮出天蓬,斗道通兮刚柔济,添福禄兮留后世,出幽冥兮千万岁,千鬼万神自回避,急急如律令!师曰:此罡世所行以出斗入斗,相反用之,所以不应,今特正之则可以役使鬼神,驱邪魔道。

日本后醍醐天皇简介

日本后醍醐天皇简介

日本后醍醐天皇简介后醍醐天皇的半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这个悲剧,并非指其逆历史潮流而招致失败,而是宿命地生活在那个时代中,怀有无法实现的梦想并为之徒劳奋斗过的人所特有的。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后醍醐天皇人物简介后醍醐天皇(正应元年十一月初二(1288年11月26日)-延元四年/历应二年八月十六(1339年9月19日))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讳尊治。

在德治三年(1308年)被持明院统的花园天皇立为皇太子,在文保二年(1318年)因为花园天皇让位之故以三十一岁的壮年登基。

在足利尊氏于1332年拥立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后,作为大觉寺统代表的后醍醐天皇逃至大和的吉野,从此开始了日本的南北朝时代。

在镰仓幕府灭亡后建立建武新政。

1335年,中先代之乱更是让足利尊氏成功反叛后醍醐天皇的契机。

后醍醐天皇人物生平少年立壮志自平安时代末期以来,日本的天皇一般都于十岁左右继位,二十岁左右便开始隐退。

但是,后醍醐天皇却不同一般,即位之时,年已三十一岁。

在立为太子后的十年间,他集合了一群有才有识之士,学习宋学和佛典,从中汲取治国的经验。

他积极提倡“名分论”。

在这十年间,他还亲眼目睹了天皇似同傀儡,幕府控制政治的种种违背“大义名分”的现象,暗自下定决心,有朝一日登上皇位,一定要改变这一君臣颠倒的状况。

后醍醐天皇即位四年后的1321年,得到后宇多法皇的同意,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

他亲自视理政务,设立记录所,裁决诉讼。

在他周围不但有如北畠亲房、吉田定房、万里小路宣房等重臣,而且破格录用了有才有识,且出身不高的日野资朝、日野俊基等中下级贵族,使朝政焕然一新,颇得皇室贵族们的称赞,他们说:“近日政道归于淳素、君已成圣主,臣也人多”。

心里十分清楚,皇权的确立,其根本在于打倒幕府。

此时,正适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高时倦于政务,幕府混乱,中下级武士不满情绪日增,御家人纷纷离叛。

由神到人:从云霄下凡来——从《昭和天皇独白录》一探二战时的昭和天皇心理

由神到人:从云霄下凡来——从《昭和天皇独白录》一探二战时的昭和天皇心理

作者: 夏斯婷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10-11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独白录》 《人间宣言》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十四年时光恐怕是昭和天皇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

在此期间他完成了由神到人的转变,这期间他究竟经历了怎样巨大的心理波动,才能最终发表《人间宣言》呢?1991年,由天皇口述,寺崎英成记录的《昭和天皇独白录》被公开,给我们探寻这些问题开了一扇小小的窗。

本文拟就对《天皇独白录》进行解读,综合其他方面的材料加以佐证对比,从而一探昭和天皇在二战时的心理变化。

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

代宗
宪宗 孝宗 武宗 世宗
景皇帝
纯皇帝 敬皇帝 毅皇帝 肃皇帝
景泰陵
茂陵 泰陵 康陵 永陵
朱载垕
朱翊钧
隆庆(1567—1572)
万历(1573—1620)
穆宗
神宗
庄皇帝
显皇帝
昭陵
定陵
朱常洛
朱由校 朱由检
泰昌(1620)
天启(1621—1627) 崇祯(1628—1644)
光宗
熹宗
贞皇帝
悊皇帝
庆陵
德陵 思陵
《武林旧事· 高宗幸张府节次》(周密) 下酒十五盏: 第一盏,花炊鹌子、荔枝 第四盏,肫掌签、鹌子羹;第五盏,肚脍、鸳鸯炸肚;第六盏, 沙鱼脍、炒沙鱼衬汤; 第七盏,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第八盏,螃蟹酿枨、奶房玉蕊 羹;第九盏,鲜蹄子脍、南炒鳝; 第十盏,洗手蟹、鲫鱼假蛤蜊;第十一盏,五珍脍、螃蟹清羹; 第十二盏,鹌子水晶脍、猪肚假江鳐; 第十三盏,虾根脍、虾鱼汤齑;第十四盏,水母脍、二色茧儿羹; 第十五盏,蛤蜊生、血粉羹。
乾隆十二年十月初一日进晚膳,膳单: ‚万岁爷重华宫正谊明东暖阁进晚膳,用洋漆花膳桌摆。燕窝 鸡丝香蕈丝火熏丝白菜丝镶平安果一品,红潮水碗。续八鲜一 品,燕窝鸭子火熏片子白菜鸡翅肚子香蕈,合此二品,张安官 做。肥鸡白菜一品,此二品五福大珐琅碗。肫吊子一品,苏脍 一品,饭房托汤,鸭子一品,野鸡丝酸菜一品,此四品铜珐琅 碗。后送芽韭抄鹿脯丝,四号黄碗,鹿脯丝太庙供献。烧狍肉 锅塌鸡丝晾羊肉攒盘一品,祭祀猪羊肉一品,此二品银盘。糗 饵粉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黄盘。折叠奶皮一品,银碗。 烤祭神糕一品,银盘。酥油豆面一品,银碗。蜂蜜一品,紫龙 碟。拉拉一品,二号金碗,内有豆泥,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 南小菜一品,菠菜一品,桂花萝卜一品,此四品五福捧寿铜胎 珐琅碟。匙筋手布安毕进呈。随送粳米膳进一碗,照常珐琅碗、 金碗盖。羊肉卧尽粉汤一品,萝卜汤一品,野鸡汤一品。‛

国王的责任与权力

国王的责任与权力

国王的责任与权力作者:摩罗来源:《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05期在古代,日本天皇的每个早晨都须头戴繁复而又沉重的皇冠,连续几个小时端坐在王位宝座上,手、足、头、眼以及全身所有部位都不能动弹。

这种禅定式的姿势对于常人来说当然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可是天皇不是常人,他是秉承天帝意旨造福人间的万物之王:世俗认为,万一天皇的身体不幸向某个地区移动、倾斜,或者他的目光注视到了某一个地区,就可能会有战争、饥荒、火灾等灾难出现在某个地区甚至全国。

为了保证风调雨顺、万民安居乐业,保持帝国的和平稳定,他必须忍受这种煎熬。

因为他既然享有天皇之尊,就应该承担与此相称的责任。

在现代人的描述之中,古代国王们大权独揽、专横跋扈、为所欲为。

其实,这是现代人对古代社会的错误猜测。

在人类社会刚刚出现领袖的时候,国家权力还不怎么发达,领袖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祭祀活动与神灵沟通,并代表神灵给民众谋利赐福。

那些身为氏族和部落首长的领袖们,世俗权力极少。

直到社会逐渐成熟,这些领袖才慢慢发展为酋长、国王、皇帝等。

在远古时代,不能履行责任的国王还没有能力像后来的政治家那样拒绝臣民对他的质问、惩罚和罢免。

他们如果求雨失败就常常会遭到流放或者杀戮。

在古代,为民祭天祈雨是巫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如果他久经努力而不见效果,就必须亲自升天与上苍交涉,也就是他将成为祈雨仪式的祭品,燔烧祭天。

商汤执政之初,中原地区连续五年大旱,人们理解为这是商汤征战夏族、杀伐天下,作孽造恶太多,得罪上帝,祸及人民。

于是由商汤本人出面与上帝(商人称最高神为上帝)谈判:人们堆好了燔祭的柴薪,让商汤安坐其上。

商汤理好头发,剪掉指甲,隆重沐浴,虔敬祷告曰:“我一个人有罪,不要连累万民。

如果万民有罪,也是由我造成的,应该由我一个人承担。

”他准备举火自焚,以祭上帝。

这时突然风起云涌,大雨滂沱,万民欢腾,商汤因此得救。

在这一仪式中,商汤既是政治领袖(国王),又是宗教领袖和文化人(祭司),还是牺牲品(祸患和责任的承担者、奉送给神的祭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天皇与上帝之间的抉择 ──读三浦绫子《北海的奇爱》 (馀光益)三浦绫子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基督徒作家,她的《北海的奇爱》是一部关於“圣徒”式人物西村久藏的传记,书中记录了西村先生等日本基督徒的信仰历程。

他们在日本社会中虽属少数派,但他们勇於作光作盐的心志与生命实践,却对身边的环境产生了深切恒久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百馀年的历史纠葛给两国人民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大部分中国人对日本人至今仍心怀怨愤,这种怨愤有相应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但也有其 非理性的一面──许多中国人甚至将日本人视作一群异类。

甚至包括一些中国基督徒,虽然愿意以基督的教导宽恕身边的人,却偏偏不愿宽恕遥远的日本人。

因此, 西村久藏的故事非常值得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基督徒深入地了解。

西村久藏的一生并没有创建多麽辉煌的事业,他不是葛培理那样享誉全球的大布道家,也不是德兰修女那种以仁爱之心改变千千万万人生命的“妈妈”,更不 是图图大主教那样让一个实行种族隔离的国家实现和平转型的民权领袖。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是札幌市北一条教会的长老和“三大信徒”之一。

他当过札幌商业学校 的老师,创办了至今仍深受当地人欢迎的“西村”西点屋,并在战後的匮乏与穷困中,建立了一处让无家可归者落地生根的“基督村”。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却以一种“爱,直到受伤害”(德兰修女语)的激情,对待教友、学生、顾客和所有的人,成为札幌市人人皆知的“天使”。

虽然他 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在他归回天家之後,札幌的市民说∶这个城市有过一位西村久藏,跟没有过这一个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他去世20年後,虽然他的亲友、学生,或战死沙场或四散他乡,但在他的追思会上人们却挤得水泄不通,仿佛这位伟大而慈爱的前辈还活在大家中间。

正是基於这样的震撼,让与西村久藏有过 交往的女作家三浦绫子下决心为之撰写一本传记。

平衡之路与日本大多数基督徒一样,西村久藏在少年时代受洗归主後,其内心一直在“耶稣”与“天皇”之间受撕扯,这是西方人包括中国人都很难理解的冲突。

欧洲 和中国的君主虽然也自称“朕即国家”或“天子”,但普通民众通常只将他们看作是世俗的统治者,而日本天皇却同时具备了“民族祭司”的身份。

在日本作为近代 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天皇的“神性”不仅没被削弱,反倒被大大地强化,天皇崇拜进而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众所周知,基督信仰从犹太地传向万国万民的进程中,经历了各民族的“本色化”历程,但是,这种“本色化”必须持守基督信仰的真理内核,否则信仰本身 会发生蜕变。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因中国人的祭祖习俗引发“礼仪之争”,并导致统治者下令禁教。

同样,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也曾遇到如何对 待、处理,佛教和神道教支撑的“天皇崇拜”这一难题。

中国学者李向平在《臣民宗教与公民宗教》一文中分析说,天皇信仰是一种臣民宗教,基督信仰则是一种公民宗教,两者之间存在著剧烈的冲突和内在的矛盾。

於是,许多日本基督徒便精心地选择了一条“平衡之路”,如内村鉴三便自称有两“J”崇拜,一个是日本,一个是耶稣。

尽管这种平衡方案曾受到日本舆论的 严厉批评,但他希望将基督信仰与日本的民族性崇拜整合起来的个人努力,却意外地成为近代日本建构天皇崇拜与信仰上帝这样一种“双重信仰结构”的宗教社会运动。

於是,基督教教义就转换为与国家主义相适应的“迎合主义”。

基督教在现代日本“本土化”的过程,实际上变成了“自我否定”的过程。

在和平时期,“耶稣”和“天皇”之间似乎可以暂时“和平相处”,但当战争爆发的时候,当天皇命令既是臣民又是基督徒的日本人去侵略别国、屠杀无辜民 众的时候,他们该怎麽办呢?是服从还是拒绝?是暴力反抗还是非暴力不合作?让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日本教会和基督徒都毫无保留地接受了军国主义政权的号令,正如当时德国教会大都屈从於希特勒的淫威一样。

这是教会史上不能被轻易翻过去的一页。

西村久藏没有成为日本的朋霍费尔,他是那场战争的参与者和幸存者之一。

他曾三次被军队徵召。

後两次服役的时间较短,且在日本本土,而第一次则是以侵略者的身份呆在中国,这段经历让他深受刺激。

从中学时代开始,久藏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特别关心当时革命中的邻国中国,甚至认真地说过要娶中国女子为妻。

同时,他对军队中那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也抱有相当的好感,在没有到过前线之前,他一直认为日本的军人是纯真、单纯、爱国的。

当时,西村久藏虽然没有狂热 地支持战争,但也没有拒绝成为一名军人。

到达中国後,他的家书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字句∶“中国人决不是敌人,是住在我家附近的邻居”、“决不能小瞧中国人,我想要更多更深地融入中国人里 面”。

一开始,他希望能以某种“水乳交融”的方式与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在一起,但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日本军队是侵略军,他是穿著日本军装的侵略者中的一员。

无 论他对中国民众表现出何等的善意,都无法改变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之间的对立。

在前线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残暴之後,西村久藏作为基督徒的良知被逐渐地唤醒。

这时,他的挚友、基督徒冈氏来到他的驻地张家口,他告诉久藏说∶“因为你有军籍,我不得不来到杀戮的战地。

我是你的亲友,要为你‘赎罪’,因而前来这里服务中国人。

”冈氏在北京做传道人,他穿著中国人的服装,住在中国人的家 中,拒绝所有日本人的特权。

有一次,为了救一名中国女子,他差点儿被日本军官挥刀劈死。

冈氏在中国大陆看到日本军队与普通日本人的作为,便暗暗地对久藏说∶“上帝会惩罚日本,这次的战争一定会战败。

”冈氏的言行让久藏开始重新思考正义与非正义、国家的“罪”等问题,但他仍然没有勇气做到宁肯坐牢也拒服兵役 的地步。

亡羊补牢复员回家後,西村久藏积极参与北一条教会(他曾在此受洗)的服务工作。

有一天,教会的小野村牧师突然被当地员警抓走了,罪名是宣扬“大造大神不是创 造主”、“战争是罪”。

本来这是每个基督徒都知道的常识,但在教会中讲这些话也会有危险,因为天皇的密探渗透到了教会。

在牧师被捕的那段时间,西村久藏与 其他教友一起维持教会的日常工作。

後来,牧师被无罪释放。

但这件事让久藏再次思考自身的罪──为什麽自己一直对应召入伍的罪行没有清晰的认识呢?同时,弟弟真吉的行为也促使他反思∶真吉被点名参加在乡军人会,要求随身携带“奉公袋”,里面装有在乡军人手册等必需品。

真吉却忘了带去,後来被打骂回来。

久藏问 他怎麽会忘记带这麽重要的物品,真吉抚摸著被打的脸颊,微笑著说∶“不!是故意不带去的!”虽然西村久藏在战争开始时未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但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日本战败後,他对侵略战争和军国主义的反思一步步地深入。

曾经参战的 日本老兵们对战争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如後来的首相中曾根那样,顽固地到靖国神社参拜战犯;有人像东史郎那样顶著恐吓公布当年的日记;也有人像西村久藏这 样,终生都活在忏悔之中。

可见,并非每一个日本人都拒绝认罪。

对久藏来说,三次应徵是他一直後悔不已的憾事。

“拿枪向中国人,即是拿枪向基督。

”久藏无法宽恕这样的自己。

虽 然他当时只是一名安排官兵後勤事务的主计军官,不必参加刺杀操练和实战,但他不敢因此自称为义,他坦然地承认道∶“我如果不是主计官,说不定就会去杀 人。

”战後,他在多次演讲中严厉地批判自己在战争期间的罪愆。

西村久藏的忏悔超越了日本战後所谓的“一亿总忏悔”的层面。

“总忏悔”本质上就是“不忏悔”,是将罪孽推诿到“一亿”这个看不见、摸不著的集体之 上,需要承担罪责的人变成了“一亿”这个“无物之阵”。

这样,个体的责任就被完全消解和遮蔽了。

然而,每个人的良心都必须独自面对上帝,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与暧昧不明的“一亿总忏悔”不同,身为基督徒的西村久藏的忏悔是以“我”为起点,因为“我”的罪孽任何人也不能替代。

他在教会的一次讲道中沉痛地指出∶“关於太平洋战争,对於日本政府的方向,当时我没有坚决反对,因没有健全纯正的信仰。

这一点,我应该重复又重复地告白我的罪。

┅┅我应该举起十字架, 指出祖国已走入岔路,应该豁出命去反对!这一次的战争是神所厌恶的,是不符合基督之爱的。

”西村久藏的忏悔让更多的日本信徒认识到,纯正的基督信仰必须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

此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村久藏和绝大多数日本基督徒都刻意回避 这个关键问题∶天皇崇拜与基督信仰绝对是无法调和与共存的,它们乃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在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时候,做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也就意味成为 “国家的敌人”与“天皇的敌人”。

然而,事实上,没有几个人是“天皇的逃兵”,数以万计的日本基督徒倒成了“耶稣的逃兵”。

这种失败让西村久藏深感忧伤痛悔。

西村久藏的忏悔是真诚而彻底的,他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继续辩解和获得宽宥的“馀地”。

他承认自己在战争期间的软弱和屈从,违背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和原则。

真理一旦被打折扣,信仰的崩溃便如雪崩一般降临。

久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因为没有真正地信赖主耶稣基督和圣经的话,没有贯彻到实践生活 中。

”基督徒要进的是窄门,基督徒要走的是荆棘路,基督徒要过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

如果放弃这种坚守,必要面临失败。

反思教会当然,这种微观意义上的个人忏悔,也需要结合日本的教会史,以及基督教“日本化”历程,这一宏观背景来考察。

日本现代著名政治学家丸山真男认为,国 家是日本绝对性的价值源泉,其关键在於它的宗教性而非政治性。

日本人服从国家有如信奉神灵,具有宗教信仰的功能。

日本天皇的威光如同上帝的神意那样惠及万 民。

当将天皇与国民之关系视为上帝与人之关系的时候,日本基督教徒对於上帝的顺服就等同于国民对天皇的服从了。

这就是西村久藏当时成长的大环境,这也是日 本教会至今难以成长壮大的根本原因。

西村久藏没有终止於个人的忏悔,他迈出了第二步——反思教会。

如果说欧洲教会必须先处理好“奥斯维辛之後如何信仰”这一问题才能继续存在,那麽,日 本教会也必须先处理好“南京大屠杀之後如何信仰”才能维持并继续发展。

整个日本教会需要认罪悔改。

在最黑暗的时代,教会不仅没能成为世上的光和盐,甚至还助纣为虐。

为此,西村痛心疾首地指出∶“其实这20年来,日本帝国主义下的日本社会,已经与基督教会势不两立,不过,教会也背叛了耶稣基督,向日本社会妥协,过著含糊不明的教会生活,委实没有辩争的馀地。

如被诬告叛逆天皇,遭处死刑而死,才是告白基督教会的存在。

”如果用此标准来衡量,战争之前长达20年 的时间里,日本几乎没有一间属於耶稣基督的真教会,国家主义和天皇崇拜的毒素像大蛇一样紧紧缠绕在教会的身上。

西村久藏对日本的政治、文化和信仰相互纠缠的体系做了深刻的针砭,指出天皇专制发展为一种“具有日本特色”的法西斯主义,绝对不是一种畸变和偶然。

在近代化过程中,日本的民主和人权意识的发展一直残缺不全,它缺少一个保持独立性的知识份子阶层,少数反对天皇专制的声音未能影响到大多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