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历史高考训练15天(解析版)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三天)历史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三天)历史试题

长郡中学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三天)(3)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宗法”一词始见于宋人张载《经学理窟·宗法》一文,是对父系宗族内的宗子法的简称。

据此可知A. 张载创始了宗法B. 宗法是理学主要内容C. 宗法制盛行全国D. 血缘是宗法决定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宗法’……是对父系宗族内的宗子法的简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度”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前提,以父权和族权为维系力量,将同姓同氏者结成一个有共同经济政治利益的族群,故D项正确;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AC项排除;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故B项错误。

2.汉律规定,诸侯王役使其封国吏民超出法定限额,依律免为庶人。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诸侯王势力危害朝廷统治B. 减轻老百姓沉重的赋役负担C. 实现依法治国以减少权力滥用D. 确保君主能够实现大权独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诸侯王役使其封国吏民超出法定限额,依律免为庶人”打击和限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农民的赋税负担,故B项排除;西汉时期没有实现“依法治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没有体现出皇权的加强,故D项排除。

【点睛】“诸侯王役使其封国吏民超出法定限额,依律免为庶人”是关键信息。

3.据唐圭璋先生《两宋词人占籍考》所作的研究,宋代词人籍贯可考者667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东南地区,其次是河南,再次是川蜀。

这一现象反映了A. 诗词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 川蜀地区经济后来居上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宋代词人籍贯……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东南地区,其次是河南,再次是川蜀”反映出宋朝时期,江南地区词等文化发展比较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文化的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诗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川蜀地区经济地位,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发展状况,故D项排除。

【名师命题】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二天)

【名师命题】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二天)

【名师命题】长郡中学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二天)(十二)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24.表1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中期周齐关系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齐哀公违反礼法而致死B.齐献公依据宗法而继位C.周王征讨齐国获得胜利D.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冲击25. 汉文帝刘恒曾下诏:“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

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视之灾以戒不治。

”汉文帝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天人感应D.无为而治26. 北宋初,苏州每年税米仅十八万石,至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增至三十五万石,元符二年(1099年)又增至六十万石。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对外赔款剧增加重百姓负担B.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C.君主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江南农业生产得到发展27. 清代继续推行明代的土司制度,一方面逐步改土归流;另一方面又添设了不少土司,将“化外”之民尽量纳入土司的统治。

清政府此举有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朝廷控制土地和人口C.削弱明王朝的影响D.缓解中央地方的对立28. 洋务派大员张之洞曾电告总理衙门称:“苏杭织造丝绸,川楚织造纱布,则各国亦必效尤,改造土货,中国工匠生计从此尽矣。

张之洞这一言论旨在A.维护传统手工制造B.保障中国劳工待遇C.抵制列强经济侵略D.推动深入学习西方29. 1914年,袁世凯发布《祭孔告令》,定于9月28日全国祭孔。

1915年1月,他在《特定教育纲要》中进一步明确:“近日学子,厌弃旧学,丧失独立之精神,足为人心世道之忧;亟应极力提倡古学,发展固有文化,始足维持独立之精神,奠国基于不敝。

”袁世凯此举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说明了袁世凯目的是弘扬儒学C.反映了儒家正统思想日益巩固D.导致了中西文化的的激烈争论30.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报刊发表的通讯、报告、特写、速写、速记等各种报告文学作品达到近千篇,以至于“小说的地位几乎全部被报告速写所代替”。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国语》记载,周人祭祀鬼神时,“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同理,社程山川之神,都是“有功烈于民者”。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B. 以民为本思想不断发展C. 民间迷信风气较为浓厚D. 盛行以人为本的宗教观2.北宋时期,四川地区交子的发行规则是每隔三年发行一次新纸币(称“界”),规定百姓以旧换新,保证市面流通的交子总量和准金比率不变。

熙宁五年(1072年),中央政府命令四川地区多发行一界交子且不收回老一界交子。

这表明当时北宋政府()A. 积极满足市场货币需求B. 利用纸币攫取民间财富C. 力促四川地区商业繁荣D. 推动全国货币制度改革3.明朝嘉靖二年(1523年),处于战国时代的日本两大武士豪族细川氏、大内氏先后派出朝贡队伍来到宁波要求进行明、日之间的朝贡贸易。

为了争夺贸易权,两派大打出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波争贡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国内四分五裂矛盾重重B. 明朝的海禁政策及贡赐贸易C. 倭寇和海盗勾结作乱一方D. 中日的矛盾升级危机四伏4.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

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禁租。

这反映出()A. 专制政体不利于近代企业自主发展B. 经费不足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C. 清政府的阻挠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D. 朝廷没有摆脱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议院上》中指出:“泰西各国议员之论刊布无隐,朝议一事,夕登日报,补水众咸知,论是则交誉之,论非则群毁之。

”他的主要意图是()A. 批评西方民主政治的随意性B. 意在强调西方议院的公正性C. 肯定西方决策制定的民主性D. 主张清政府要进行政治改革6.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

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1天)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1天)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1天)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河南新郑的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由此可知A. 河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最为先进B. 陶器生产占据韩国经济主导地位C. 商代统治中心的冶铜技术得到继承D. 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已经比较普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把河南与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比较,无法得出A结论,故排除;陶范是配套冶铁的模型,材料的主旨是反映冶铁技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冶铜技术与冶铁技术的关联,排除C;材料反映战国时期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故选D。

2.秦统一后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随后便是汉承秦制。

对这个新的体制概括最准确的是A. 法家帝国B. 儒家帝国C. 官僚帝国D. 宗法帝国【答案】C【解析】【详解】法家帝国只是反映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而汉朝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排除AB;秦朝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和地方主要官职由皇帝任免调迁,以郡县制为代表,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选C;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制走向崩溃,排除D。

3.朱熹将宇宙法则称为太极,认为它体现于一切事物,故物物有一太极,人人有一太极。

据此他提出了A. 格物致知的修养论B. 存理灭欲的伦理观C. 天地之性的人性论D. 吸收佛道的治学观【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属于朱熹的理气论,揭示了理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演化规律。

以本体论为基础,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修养论,强调外在学习以探究理,故选A;存理灭欲的伦理观是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排除B;C是对人性的探讨,是理气论的组成部分,排除C;D反映的是朱熹思想的渊源,排除D。

4.明中叶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以银换钱的兑换业务的钱铺,并进而发展出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钱庄。

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B.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D. 工商业发达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增加,并非以物易物的商贸方式,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民营手工业在手工业所占地位问题,排除B;材料无关对外贸易,排除C;由于长途贸易的兴盛,银钱与铜钱交换量大,故选D。

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试题(第三天)(含解析)

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试题(第三天)(含解析)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试题(第三天)(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宗法”一词始见于宋人张载《经学理窟·宗法》一文,是对父系宗族内的宗子法的简称.据此可知A. 张载创始了宗法B。

宗法是理学主要内容C。

宗法制盛行全国D。

血缘是宗法决定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宗法’……是对父系宗族内的宗子法的简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度”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前提,以父权和族权为维系力量,将同姓同氏者结成一个有共同经济政治利益的族群,故D项正确;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AC项排除;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故B项错误。

2.汉律规定,诸侯王役使其封国吏民超出法定限额,依律免为庶人。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诸侯王势力危害朝廷统治B。

减轻老百姓沉重的赋役负担C。

实现依法治国以减少权力滥用D. 确保君主能够实现大权独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诸侯王役使其封国吏民超出法定限额,依律免为庶人”打击和限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农民的赋税负担,故B项排除;西汉时期没有实现“依法治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没有体现出皇权的加强,故D项排除.【点睛】“诸侯王役使其封国吏民超出法定限额,依律免为庶人”是关键信息。

3。

据唐圭璋先生《两宋词人占籍考》所作的研究,宋代词人籍贯可考者667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东南地区,其次是河南,再次是川蜀。

这一现象反映了A。

诗词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

川蜀地区经济后来居上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宋代词人籍贯……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东南地区,其次是河南,再次是川蜀”反映出宋朝时期,江南地区词等文化发展比较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文化的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诗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川蜀地区经济地位,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发展状况,故D项排除。

名师命题长郡中学2019年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第一天)

名师命题长郡中学2019年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第一天)

【名师命题】长郡中学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一天)一.选择题24. 河南新郑的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由此可知A.河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最为先进B.陶器生产占据韩国经济主导地位C.商代统治中心的冶铜技术得到继承D.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已经比较普遍25.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随后便是汉承秦制。

对这个新的体制概括最准确的是A.法家帝国B.儒家帝国C.官僚帝国D.宗法帝国26. 朱熹将宇宙法则称为太极,认为它体现于一切事物,故物物有一太极,人人有一太极。

据此他提出了A.格物致知的修养论B.存理灭欲的伦理观C.天地之性的人性论D.吸收佛道的冶学观27.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以银换钱的兑换业务的钱铺,并进而发展出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钱庄。

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B.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D.工商业发达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8. 马克思曾指出:“我们仔细地考察了中国贸易的历史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一般来说,人们过高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

”据此可知A.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B.当时对华贸易极具增长空间C.小农经济妨碍洋货入华D.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29. 下图为新教教会在华设办的最大文化机构广学会的译书收入变化表。

据此可知A.西方教会加强对华文化侵略B.中国文化转型借力西方文化C.清末新政促使国人崇拜西方D.广东地区民众心态更为开放30. 七七事变以后,国内戏剧空前繁荣,到1938年底,全国共发表剧本142个,涌现出了如《最后的胜利》、《难民曲》等精品。

戏剧在这一时期获得极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适宜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B.适宜动员民众支持抗日C.剧本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D.直面抗日战事人民生活31. 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有较大下降。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赵展弘审题人:王强山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本堂考试时量为9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周天子分封,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以提升,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故B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血缘宗法制,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无法体现分封制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排除C;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错误。

【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

2.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试题(第十一天)(含解析)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试题(第十一天)(含解析)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小题训练15天试题(第十一天)(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论语》词约义丰,《孟子》文辞繁富,说理畅达,《荀子》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人,文辞富瞻。

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A. 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发达B. 儒家学派写作经验的丰富C. 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深入D. 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论语》、《孟子》和《荀子》的特点,特别是《荀子》表现出的“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来看,出现这一变化是为了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说理透彻是为了让他人接受本学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材料中变化与思辨哲学的发展、南北文化交融无关,故AC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儒家写作经验,故B项排除。

2.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 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巩固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周代传统封建制度得到恢复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巩固,故A项正确;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恢复,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故D项排除。

3.唐玄宗时官修的《唐六典》规定“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一诗中有“夜市千灯照碧云”的描绘;另一位诗人薛逢也有“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的诗句。

据此可知A. 文学作品喜欢夸张不足为信B. 唐代商业曾突破时间的限制C. 唐玄宗时政府放松商业控制D. 运河促进扬州洛阳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说明唐代商业交易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王建和薛逢的诗说明晚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夜市,这体现出唐代商业曾突破时间的限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唐玄宗,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运河,故D项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历史高考训练15天(解析版)(十五)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

士人则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

这一现象A. 加剧了争霸战争的残酷B. 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发达C. 抑制了社会结构的变迁D.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士子潜心钻研,学术得以勃兴,故B正确;各诸侯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争霸战争的残酷性无关,排除A;士人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扬其学说主张,促进社会发展、改革,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迁,C错误;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

2.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

同时,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如下图)。

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汉代神农画像石A. 神农教民劳作的观念在汉代比较盛行B. 中国古代农业是人民群众发明的C. 文献与考古结合证明了神农确有其人D. 汉代的农业生产仍然以耜耕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可知,汉代较为盛行神农教民劳作的观念,故A正确;B明显与“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不符,排除;神农是传说中的人物,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神农教民劳作的问题,与汉代的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宋代泉州港市舶司官员每年都要会同地方官去西郊的延福寺,共同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祭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 佛教的祈福观念深入人心B.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C. 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D.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宋代泉州港市舶司官员每年都要会同地方官去西郊的延福寺,共同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祭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可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每年市舶司官员都要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故D正确;材料反映市舶司官员举行祈风仪式,无法体现祈福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宋代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材料反映市舶司官员举行祈风仪式,无法体现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排除C。

4.明清时代皇权专制在制度安排上出现新的变化,皇权专制程度似有新的提升,与此同时,行政的法制化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明清时代行政法制化的加强A. 是君主集权加强的表现B. 是对儒家德治观点的否定C. 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D. 对专制权力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代皇权专制进一步强化,同时行政的法制化也达到提升,行政的法制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主专制的作用,故D正确;明清时代行政法制化的加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主专制的作用,A 错误;明清的治国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法制化并非对儒家德治观点的否定,B错误;明清时代行政法制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主专制的作用,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错误。

5.轮船招商局正式开办时,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后来在李鸿章奏请下,轮船招商局先后获得从上海至天津随漕运货免纳天津进口税2成、卸漕空船载货免除北洋三口出口税2成的优待。

这一举措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航运的信心B. 加强了对轮船招商局的管理C. 摆脱了列强对航运业的控制D. 保证了航运业的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在李鸿章的努力下,轮船招商局获得减免出口税和复进口税,这有利于洋务派兴办航运业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航运的信心,故A正确;材料反映轮船招商局获得减免出口税和复进口税,与轮船招商局的管理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摆脱了列强对航运业的控制”,排除A;轮船招商局获得减免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有利于洋务派兴办航运业的发展,但不一定能保证航运业的稳健发展,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轮船招商局先后获得从上海至天津随漕运货免纳天津进口税2成、卸漕空船载货免除北洋三口出口税2成的优待”,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6.中国国内的政治气氛自公车上书之后已有重大转变,公开谈论国事,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已经不再是违规违纪的事情,高阶层的官员、关心时局的知识分子开始以维新为时髦。

这一氛围直接导致了A. 兴中会的成立B. 《天演论》出版C. 强学会的成立D. 《时务报》发行【答案】C【解析】【详解】公车上书后,国内政治气氛发生重大转变,高阶层的官员、关心时局的知识分子开始以维新为时髦,在这种气氛下,组建维新团体,强学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由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故C正确;兴中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团体,不属于维新派,排除A;《天演论》出版的背景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与材料中“高阶层的官员”关系不大,排除B;《时务报》是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报刊,与高阶层的官员以维新为时髦无关,排除D。

7.据1947年3月的统计,全国接收日伪产业总数折合法币为95897亿元(不包括东北和台湾),如按当时官价法币12000元兑1美元折算,为79914万美元。

这反映了此时期A. 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B. 日伪产业成为法币稳定的基础C.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D. 美国扩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即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抗战胜利后又接收日伪产业,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业的控制,反映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故A正确;接收日伪产业与法币稳定与否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接收日伪产业,属于国有资本,并非为了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美国的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D。

8.1950年12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到1954年,全国共建速成中学87所,招生64700余名。

而在1953年第一届1680名毕业生中,有1622人升入高校学习。

由此可知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 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建国初期,我国经济需要恢复发展,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故C正确;材料表明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无法体现“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排除A;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D。

9.西方学者指出,雅典的戏剧表演是城邦把自身搬上了舞台,而将城邦置于那样的位置,从中受益的是听众。

对此理解正解的应是,古代雅典A. 戏剧演出主导公民思想观念B. 重视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C. 城邦体制需要舞台进行表演D. 音乐有利于缓和公民的不满情绪【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雅典的戏剧表演是城邦把自身搬上了舞台……从中受益的是听众”可知,雅典戏剧一定程度上起到社会教化作用,具有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故B正确;材料反映雅典通过戏剧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和能力,并非戏剧演出主导公民思想观念,排除A;材料反映雅典城邦中政治是雅典戏剧的重要内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城邦体制需要舞台进行表演,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不满情绪,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雅典的戏剧表演是城邦把自身搬上了舞台……从中受益的是听众”,联系所学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

10.拿破仑说:“如果波旁王朝控制住了那些文字,也许就可以保全自身。

大炮的出现摧毁了封建体制,而墨水的出现摧毁了近代社会组织。

”材料中的“那些文字”A.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 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C. 丰富了人文精神内涵D. 实现了人的彻底解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如果波旁王朝控制住了那些文字,也许就可以保全自身”,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猛烈批判封建制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故C正确;材料中的“那些文字”指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没有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B错误;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D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如果波旁王朝控制住了那些文字,也许就可以保全自身”,联系所学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

11.下表为19世纪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占比表,据此可知19世纪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人所占的比例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C. 其他部门就业人员的占比稳定增长D.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看出,19世纪英国农业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人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小,工商运输业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说明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人所占的比例,农业所占比例减小,并不意味着农业的衰退,A错误;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人所占的比例的变化,无法体现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C项中“稳定增长”明显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

12.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友好的独裁者”政权时不得不推行“双重标准”;苏联为了实现扩张目标也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

这一现象反映了冷战A. 重点是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 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C. 形式上意识形态之争明显D. 本质上仍是国家利益的争夺【答案】D【解析】【详解】在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双重标准”和苏联维持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实质是争霸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争夺,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争夺的重点是第三世界,排除A;根据“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可知,为了实现扩张的目标,苏联并不强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一致,排除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