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三峡库区退耕还林现状及新一轮退耕还林对策

三峡库区退耕还林现状及新一轮退耕还林对策作者:姜琦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5年第02期摘要:基于秭归县首轮退耕还林工程现状,分析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提出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可行性发展对策。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策;秭归县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0064-04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得到了三峡库区群众的大力支持,成为库区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过去十四年,库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如今,国家将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如何保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平衡发展,实现其效益最大化,值得探讨。
秭归县地处长江西陵峡段,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国家退耕还林科技示范点,全县幅员面积2 427 km2,耕地面积3.39万hm2,辖12个乡镇,186个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37.9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61万人,农民人均耕地0.11 hm2,2013年人均纯收入5 331元。
结合秭归县实际,分析该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有力措施,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提供参考。
1 秭归县退耕还林现状和成效自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秭归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4万hm2,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1.49万hm2,荒山造林0.91万hm2,涉及全县12个乡镇,180个村,6.8万户,累计投资超过4.7亿元。
2008年秭归县启动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专项资金投入1.24亿元,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0.07万hm2,沼气池3 372 口,太阳能5 058台,生物质炉及节柴灶5 718台,生态移民2 979人,中药材种植0.07万hm2,柑桔发展及改造280 hm2,茶叶发展、改造及工业原料林0.41万hm2,核桃发展、改造及生物质能源林0.67万hm2,牧草种植0.12万hm2,其他林营造0.06万hm2,培训退耕农民8 716人,补植补造0.33万hm2,项目覆盖全县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
三峡库区核心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峡库区核心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一。
库区地理环境复杂,水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复杂。
在库区核心区,水资源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库区核心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足够的水资源支撑,如何合理利用库区水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开展三峡库区核心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三峡库区水资源特征和影响因素,深入剖析库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并寻找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路径和方式,为库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将以三峡库区核心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具体来说,将采用以下研究思路和方法:1. 归纳分析当前库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形势、问题及原因,阐明重要性和紧迫性;2. 梳理库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文件,分析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及其执行情况,并总结经验和不足;3. 借助现代水文地理和遥感技术手段,对库区水资源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和分析;4. 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探究库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研究其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5. 采用系统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库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旨在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路径和方式;6. 建立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科学决策支撑系统,根据实际情况为决策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1. 库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形势研究(1 个月)1)库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概况;2)库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库区水环境质量状况。
2. 库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法规分析(1 个月)1)库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文件梳理;2)政策法规制定过程及执行情况分析;3)政策法规的经验和不足总结。
三峡库区传统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大 影 响 。三 峡 库 区 的 农 民 根 据 自 己 多 年 的 耕 作 经 验 对 土 地 进 行 整 理 和 耕 种 , 成 了 一 套 成 本 低 、 益 高 、 作 简 便 的 坡 耕 地 形 效 操 耕 作 技 术 , 如边 沟 背 沟 、 横 坡 +小 顺 坡 、 埂 、 式 梯 地 等 , 诸 大 地 坡 以达 到 减 少 土 壤 流 失 、 持 土 壤 肥 力 的 目 的 , 定 程 度 上 实 现 维 一 了保 水 、 土 、 肥 的 目标 。 保 保
[ 关键词 ]传统耕作措施 ; 水土保持机理 ; 三峡 库 区 [ 摘 要]通过 大量野外勘 查、 测量数据 , 明 了传统耕作措施的规律性及其坡长 与坡度特征参数 , 说 同时将物理过程侵 蚀
模 型 ( P ) 拟 结 果 与 实测 数 据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要 从 坡 长 因 子 的 角 度 阐 明 了 传 统 耕 作 措 施 的 水 土 保 持 作 用 机 理 。 WE P 模 主 研 究 结 果表 明 , 实测 的 5 。~l 。1 。 5 、5 2 。2 。~ 5 、5 3 。 面 对 应 的坡 长 分 别 为 7~1 I 0 、0 ~1 。 1。~ 0 、0 2 。 2 。~ 0 坡 0I、 T 5~7m、 4~6 i、 5m、 4i, 同一 坡 度 条 件 下 WE P模 拟 的坡 面 侵 蚀 发 生 的 突增 拐 点 值 比较 接 近 ; 统 耕 作 措 施 通 过 缩 短 坡 长 n 3~ 3~ 与 n P 传
坡 面 任 意 一 点 的净 土壤 流失 量 及 随 时 问 的 变化 。
节分配不均 ,_ 9月 为雨 季 , 4_ 春末 夏 初多 雨 ,—9月 降雨 量 占 5 全年降水量 的 6 % ~8 % 。山高坡 陡 、 0 0 降雨量 大 、 暴雨 集 中等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上游,具有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功能。
然而,由于库区水平面的抬升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库区生态环境状况愈发严峻。
森林植被是维护库区生态系统及水源涵养的重要因素,其水文学和生态学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研究。
因此,对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对水源涵养的影响机理,揭示森林植被在生态水文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水资源维持和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进行深入探究,具体内容包括:1. 分析库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和覆盖度对雨水入渗、蒸散损失和土壤水分补给等关键水文过程的影响。
2. 探究库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和覆盖度对径流形成和流速等特征的影响。
3. 利用逐年的降雨量、径流量等监测数据,分析库区森林植被对水文要素的影响趋势与变化情况。
4. 通过定量模拟实验,深入挖掘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的机理。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和采样:利用GPS仪器对库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和覆盖度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采样。
2. 水文监测:测定各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径流量等水文要素信息。
3. 数据分析:借助统计学方法、计算机建模等手段,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与推导,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五、预期研究结果预计本研究将为揭示库区森林植被在水源涵养中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提供新的思路和深入的认识,为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实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024年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范文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篇一一、引言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水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增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研究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以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影响三峡库区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畜禽养殖污染、农田水土流失等。
这些污染问题不仅对水体产生富营养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负面影响,还会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严重影响库区生态安全和水资源质量。
三、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针对三峡库区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
例如,鼓励种植有机农作物、特色水果和蔬菜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灌溉和排水系统,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因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渍化等环境问题。
(三)科学施肥与施药推广科学施肥和施药技术,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
(四)实施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对已经遭受污染的土地进行整治和生态修复,如实施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措施。
同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发展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如“猪-沼-果”、“鱼-菜”等生态循环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友好型发展。
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三峡坝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

三峡坝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摘要分析三峡坝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针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现状;对策;三峡坝区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素有“三峡门户”之称,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所在地,为三峡工程坝区库首第一区(县)。
1退耕还林现状夷陵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9 100hm2,荒山造林7 800hm2。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1森林植被增加,林分结构改善尽管三峡工程建设在我区占用了800hm2林业用地,但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区林地面积仍保持逐年增长趋势。
工程实施以来,全区新增幼林地1.69万公顷,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农业丰产稳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屏障作用。
经三峡总公司监测,近几年流入三峡库区的泥沙含量正以每年10%的比例递减。
1.2经济效益明显,基础产业增强退耕还林投入种苗费、粮食和现金补助费,三项合计中央已向我区直接投资1.05亿元,按我区乡村人口39.5万人计算,可以增加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62元。
全区纳入计划范围的退耕还林到政策补助期满,国家向我区的直接投入将达到2.5亿元。
退耕是林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有效载体,林业建设所追求的是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最大化。
我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干鲜果业、药材种植业、茶叶种植加工业、桑蚕业等后续替代产业。
全区在退耕还林中共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4 400hm2,经济林1 067hm2,使全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大幅提高,既增强了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也有效解决了农民退耕后的长期生计问题。
在全区退耕地造林中,茶叶1 267hm2,产值达1.5万元/hm2,其中已经受益的400hm2茶叶每年的收入已达6万元/hm2,如邓村乡红桂香村2003年退耕地营造茶叶158.5hm2,2005年平均收入达到1.5万元/hm2。
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定位监测

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定位监测王晓荣;万伏红;崔鸿侠;庞宏东;潘磊;唐华【摘要】选择三峡库区内4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基于2004,2007,2010年3年的定位观测,对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坡耕地相比,退耕还林促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但各模式变化存在差异.②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地表径流平均减少量80.43%~86.82%,变化趋势为坡耕地>茶园>刺槐林>板栗林>柑橘+紫穗槐林;径流系数变化减少范围在0.017~0.025之间,柑橘+紫穗槐林86.79%、板栗林85.39%0、茶园83.33%、刺槐林80.95%;土壤侵蚀模数减少1 409.39~1 458.15 t·(km2.a)-1,为坡耕地>刺槐林>板栗林>茶园>柑橘+紫穗槐林.③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除了板栗林表现为逐渐升高外,其他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全氮含量在刺槐林和柑橘+紫穗槐林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板栗林和茶园则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全磷含量在各退耕模式中不断增加.除柑橘+紫穗槐林的全钾含量增加35%外,其他模式都逐渐降低,分别为刺槐林37.24%、板栗林12.33%、茶园8.23%.【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43)004【总页数】5页(P1-4,86)【关键词】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定位监测【作者】王晓荣;万伏红;崔鸿侠;庞宏东;潘磊;唐华【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荆门481322;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京山县林业局宋河林业管理站荆门4318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3.3长期以来,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2007年遥感调查结果,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8 042.10km2[1],而坡耕地分布广且垦殖指数高是造成其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2]。
三峡地区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The problems in forest rehabilitation from
farmlands in Sanxia area
作者: 田强;屈代荣
作者机构: 湖北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宜昌443000
出版物刊名: 生态经济
页码: 33-34页
主题词: 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率;融资渠道;资金投入;三峡地区;退耕还林
摘要:三峡地区主要是指重庆至宜昌一线所涉及的地理环境相类似的所有行政区划,包括重庆直辖市和湖北省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国土面积大约为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090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开发的不断加快,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三峡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阻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稳定.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峡地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刻不容缓.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遏制森林资源锐减,减少水土流失,促进三峡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 沙输 出量显著 减少, 平均减 少了 7 5 . 7 6 %; 退耕后 土壤 水分 物理性 质得到很 大改善 , 退 耕还林模 式 土壤 容 重降低 , 毛管
孔 隙度 、 非毛管孔 隙度和总孔 隙度增加 , 有利于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说 明退耕还林后新 形成 的林 地和 园地具有较好 的
蓄水保 土效 益, 对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控制和 土壤 改 良作 用明显。
耕 地 比较 , 年 径 流输 出量 平均减 少 了 1 7 . 9 2 %, 大 小 关 系为板 栗林 ( 1 1 0 . 7 1 m / h m ) < 柑橘 园( 1 6 4 . 1 6 m / h m ) < 茶园 ( 1 7 1 . 7 4 I T I / h m ) < 坡耕地 ( 1 8 1 . 3 8 m / h m ) , 板栗林径流量显著 小于其他三种模 式 ; 年 泥 沙 输 出量 大 小 关 系 同样 为 板 栗 林( 1 4 1 . 9 2 k g / h m ) < 柑 橘 园( 3 4 3 . 7 8 k g / h m ) < 茶 园( 3 9 4 . 7 9 k g / h m ) < 坡耕 地 ( 1 2 1 0 . 7 7 k g / h m ) , 退 耕 模 式 相 对 于坡 耕 地
。
茶 园、 板栗林 、 游河道及水库淤积 , 影 响水库安全运行。伴 随径 流及 库 区兰 陵溪小 流域 典 型退 耕 还 林模 式 ( 泥沙输出的土壤养分造成面源污染 , 加速水体 富营养 柑橘园) 及原有坡耕地 , 在 自然降雨和传统耕作方式下 化 J 。造成 水 土流 失 的因 素 多种 多 样 , 水 土 流 失 发 生 进行 径 流小 区对 比试 验 , 观 测 和 分析 各 退 耕 模 式 地 表 并 测定 各 模 式 土 壤 水 分 和发 展 的过程 也 极 为 复 杂 , 并且 不 同影 响 因子 之 间 的 径流 与侵 蚀泥 沙 年 输 出情 况 , 比较各模 式水 土 流失 差 异 , 探究 造 作用 既相 互叠 加 , 也 有部 分 相 互 抵 消 J 。但 大 量 研 究 物理 性质 相关 指标 ,
1 研 究 区域 与研 究方 法
三峡 库 区生态 屏 障区地 质构 造复 杂 、 雨 量 丰沛 , 是
. 1 研 究 区概 况 我 国水 土 流失最 为严 重 的地 区之 一 。在 全 国生 态 功能 1
研究地 点 三 峡 库 区兰 陵 溪 小 流域 ( 1 1 0 。 5 6 E 、 区划 中 , 三峡库 区被 列 为 全 国水 土保 持 极 重 要 区域 和 3 0 。 5 0 N) 位 于 湖 北 省 秭 归 县 境 内 , 距 离 三 峡 大 坝 1 7 重要水 源 涵养 区 J 。2 0 0 0年前 后 , 屏 障 区 内开 始 大 力 m左 右 。流域 地处 中纬 度地 区 , 受亚 热 带 大陆 性季 风 推广 退耕 还林 工 程 , 并 先 后 实施 了后 靠 移 民和 库 周 绿 k 近5 0 年年均降水量为 9 9 1 . 9 0 m m, 年际差异 化等 工 程 , 以坡 耕 地 为 主体 的 小 流 域 转 变 为 耕 地 、 茶 气候影响, 年 内降 雨主 要 集 中在 5 — 8月 份 , 约 占全 年 降 水 园、 果 园 和林 地 等 多 种 类 型 镶嵌 格 局 。尤 其 是 陡 坡 较大 ,
中国水土保持 S WC C 2 0 1 7年第 1 期
・3 3・
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吴 东 , 黄 志霖 , 肖文发 , 曾立雄 , 宋文梅
( 1 . 中国林 业科 学研 究院 森 林 生态 环境 与保 护研 究所/国家林 业 局森林 生态环境 重 点 实验 室 , 北京 1 0 0 0 9 1 ; 2 . 南 京林 业大 学 南方 现代林 业 协 同创 新 中心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3 7 ; 3 . 秭 归县 林 业局 , 湖北 宜 昌 4 4 3 6 0 0 )
[ 关键词 】退耕还林 ; 水土保持 ; 径流 ; 泥沙 ; 三峡库 区
[ 摘
要]为评估退耕还林 工程对流域 水土流失的控制效应 , 选择 三峡 库 区典 型退耕还林模 式 ( 茶 园、 柑 橘 园、 板 栗林 ) ,
以坡耕地 为对照, 观测和分析不 同退耕模 式下土壤 物理性质及径 流泥 沙输 出情况 , 结果表 明 : 茶 园、 板 栗林 、 柑橘 园与坡
以期为库 区各退耕类 型的水 土保持效 表明, 小 流域 土地 利用方 式 变化 导致 土 地利 用/ 覆 盖类 成差异的原因, 型、 土壤 理化性 质 等 方 面 的改 变会 对 地 表 径 流 和 土壤 益评 价及 流域 水 土流失 综合 防治 提供 理论 依据 。
侵蚀输 出产生 重大 影 响 。
题, 也是 我 国政 府 和 科 学 工 作 者 重 点 关 注 的 领 域 之
¨
一
水土流失造成表层土壤养分流失 , 降低 土地 生 式水 土保 持效 益对 库 区生态 环境 产 生重 大影 响 。为 本 研 究 选 择 三 峡 产力 , 严 重制 约农 业 生 产 。由径 流所 携 带 的泥 沙 在 下 及 时 了解 不 同模 式 的效益 变化 趋 势 ,
[ 中图分 类号]S 1 5 7 ; ¥ 7 1 5 . 3
[ 文献标识 码]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文章 编号]1 0 0 0 - 0 9 4 1 ( 2 0 1 7 ) 0 卜0 0 3 3 — 0 5
水土 流失 是 当今世 界许 多 国家 亟待 解 决 的环 境 问
地表 径 流和 土壤侵 蚀输 出 。 近 年来库 区退 耕 还 林 面积 继 续 增 大 , 退 耕 后 各 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