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

合集下载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 三峡库区物种资源采取种质资 源的保存、植物园保存、野外 迁地保存、就地保护等多种保 护措施。
三峡工程的负面效应
环境的污染
三峡工程影响环境来自于水库 的污染。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 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 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 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 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 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 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 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 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 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三峡工程四大航运效益 示意图
生态效益
• 生态替代效益
• 可替代燃煤,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
• 生态补水效益
• 物种资源保护效益

• 三峡工程具有水量调蓄功能, 在长江枯水季节可增加下泄流 量,改善中下游生产、生活用 水条件。
• 千年一遇:洪水洪峰峰值 为每秒98800立方米
• 万年一遇:洪水洪峰峰值 为每秒113000立方米

防洪措施
“削峰滞蓄”
三峡水库不可能拦蓄一次洪水 过程的全部洪水,但能够采用" 削峰滞蓄"的方式起到巨大的防 洪作用。当上游洪峰到来时, 拦蓄入库洪水流量中超过下游 安全泄量的部分,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削掉洪峰的峰尖,以保 证水库下游的行洪安全。一次 洪峰过后,在保证下游防洪安 全的前提下,将水库水位下泄 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以迎接 下一次洪峰的到来。

2: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部,它
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 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000 千米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三 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发电后,可 以把华中、华东、华南电网联 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可取得 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 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 容量交换效益。仅华中、华东 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00~ 400万千瓦的错峰效益。同时, 还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西 联西南,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 统的条件。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受灾人口不计其数。 1935年大洪水,淹地2264万亩,死亡14.2万人, 受灾人口不计其数。 1954年大洪水,淹地4755万亩,死亡3万多人,
受灾人口1888万人。
(4) 19பைடு நூலகம்8年大洪水
淹地482万亩,死亡1562人,受灾人口229万人,经济损失 一千多亿元。加上当年东北松花江、嫩江洪灾,总经济 损失达2200多亿元。
3. 减少大气污染 每年可减少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能源4000-5000万吨, 少排放CO2约1亿多吨,SO2200万吨,CO1万吨,氮氧化 合物37万吨和大量的工业废水,对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 等危害将起到极大作用。
4.川江航道大大改善 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以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运输 成本可降低35-37%。
5.政治影响巨大
除以上外,还可给沿江经济发展、旅游开发、渔业养殖等 带来相关效益。
三峡工程劣势

山体滑坡现象增多


可能会对重庆地区气候带来不利影响
其它问题
移民安置问题 泥砂问题 文物保护问题 战争问题
谢谢观看!
三峡水库具有393亿m3库容,建成以后,可以使荆江地区的 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 水,配合临时分蓄洪水和其他防汛措施,可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 决和防止毁灭性灾害的发生。
2.发电效益显著 三峡水电站共装机26台,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 亿度,相当于全国的1/9,除可供华中、华东以外,还可输送 川东、华北。
三峡工程利弊浅议
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集于一身 的特大型水利水电项目。枢纽工程概算为500.9亿元,这还不包括 输变电工程概算与水库移民安置概算。
三峡工程优势:

三峡工程项目融资分析

三峡工程项目融资分析
三峡工程项目融资分析
工管0701班
主要内容
一、案例背景 二、三峡工程资金来源 三、三峡工程资金成本 四、资金结构及融资风险 五、总结与思考
一、案例背景

三峡工程所需投资,静态(按1993年5月末不变价)900.9亿元
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500.9元,库区移民工程400亿元)。动态
(预测物价、利息变动等因素)为2039亿元。一期工程(大江截流前)
成工程建设成本增加,项目贷
款利息负担增加,项目现金流
量不能按计划获得。
经营风险

葛洲坝电厂和三峡
电厂都归长江电力股份
有限公司,葛洲坝电厂
的利润和三峡工程自身
发电收益均投入到三峡
工程的建设中。

若葛洲坝电厂不能
完成预期利润,三峡工
程发电收益也达不到预
期,则资金不能及时到
位,同样会使贷款利息
负担增加,项目现金流
变化到如今的6.6:1,对于国外贷款方来说,若采用美元计,
则中国方有利;反之,则相反。
移民投资风险

三峡工程的移民 • 是工程中工作量最大、
移民资金合理配置和移民 项目建设中所产生的各种风险 因素及其引发的短期和长期危
难度最大的工作。动
害或隐患;
迁人口计120多万,涉 •
移民资金管理及使用中的
及到重庆和湖北的19 个市县。预计移民费 400亿元。
人为风险因素对其效果和效益
产生的短期、长期影响;

自然灾害及不利环境条件
对移民生产、生活安置所诱发
的事件及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区域经济发展和库区社会
稳定方面的风险对移民投资的
影响等 。这些都会引起移民费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浅淹没区抬田工程成本收益分析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浅淹没区抬田工程成本收益分析
建设 管理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4 浅 淹 没 区 抬 田收 益构 成
选择 浅淹没 区抬 田的出发点是 “ 减少土地淹没 和 人 口迁移 的数量 ” ,因此 抬 田的基 本收 益就是 减少 的 征地 和移 民费用 。
万元。
5 结 语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7项 工程 1 1个标 段 抬 田工 程 收益 ( 减少征地和移 民费用 )达 5 4 2 7 7万元 ,成本为 4 7 1 8 9 . 6万元 ,净利润为 7 0 8 7 . 4万元 ,平均 每亩净利
征 地费用 统一为 3 . 1 5万 亩 。据此计 算 ,7项工பைடு நூலகம்程
容量等 因素影 响下 ) ,因此在 选择是 否抬 田时 ,也需
5 1 2 1 人提供 了 充足 的后 靠 环境 容 量 ,极 大地 减少 了
外迁移 民的各种 工作 成本 。事实上 ,因为整 个吉水县
要综合考 虑相关 工作能否顺 利实施等情况。 通 过分 析 可 以发 现抬 田成 本 与移 民收 益成 正 相
1 1 个 标 段 抬 田 工 程 土 地 收 益 为 :减 少 征 地 费 用 ( 5 1 1 4 2万元 ) =征地 单价 ( 3 . 1 5万元每 亩 ) × 抬田 区域 总面积 ( 1 6 2 3 5 . 4亩) 。
润为 0 . 4 4万元 。无 论社 会效 益还 是经 济效 益均受 到
关 ,与库 容 效益 成 负 相关 。直 接 表 现为 抬 田面 积 增
的人均耕地数量 不多 ,环境容量紧张 ,若没有 抬 田工 程 ,该县将无法 提供足够 的环境容量完成水 田乡 的移 民外迁工作 。初设报告 中征地 区外环境容量分 析计算 表 内容显示 ,峡江水利枢纽所 涉及 的区域内现状 ( 基

三峡大坝经济可行性分析

三峡大坝经济可行性分析

三峡大坝经济可行性分析三峡大坝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于长江三峡地区,其经济可行性对于评估该项目的成果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三峡大坝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从能源生产的角度看,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年发电量约为800亿千瓦时。

这可以为中国电力供应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

从长期来看,三峡大坝的电力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该电站的发电量是可控的,可以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调节,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财富。

第二,从航运运输的角度看,三峡大坝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提高了船舶通行能力,缩短了航运时间,减少了运输成本。

大坝的通航能力达到了万吨级,能够满足更大型货船的需要,为国内外贸易和物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从洪水防灾角度看,三峡大坝具有很高的防洪能力。

在洪灾来临时,大坝能够通过控制水库蓄水量和调节下泄流量来实现洪峰控制。

从长期来看,减少了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节约了重建成本,提高了防洪减灾效益。

第四,从旅游产业角度看,三峡大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参观。

这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虽然三峡大坝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坝建设项目的成本极高,达到了1800多亿元人民币。

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和维护。

其次,大坝建设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水库蓄水后导致了大量的湿地消失,河道的水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综上所述,三峡大坝的经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电力生产、航运运输、洪水防灾和旅游产业方面。

它为中国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减少了洪灾损害,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大坝建设的高成本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需要继续研究和改善三峡大坝的管理和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可行性。

经济学之成本收益分析

经济学之成本收益分析

评估公共收益与成本
再次强调一下,计算项目的现值时需要知道 贴现率、收益和成本。
对于私人企业:
收益 = 获得的收入 成本 = 企业的投入费用
评估公共收益与成本
对于公共部门,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社会收益和成 本。
例如,外部性的存在
测量收益和成本的几种方法
市场价格 调整后的市场价格 消费者剩余 根据经济行为推断 无形物品的估价
上表给出每年支付金额的现值。为了找到收入流R0,R1, R2,……,RT美元的现值(PV),只要把最后一栏的数 字相加即可:
PV
R0
R1
1 r
R2
1 r2
.
..
1
RT r
T
现值:未来的钱折合到现在
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20 年后收益为100万元的现值仅是:
376,889元,如果利率是5% 148,644元,如果利率是10%
由于通货膨胀和市场的回报率不同,不能 直接比较货币值。
一、复利与现值
复利:现在的钱折合到未来
假设今天你在银行存入100元 . . .
到年末,这笔钱值 (1+.05)×100, or 105元
在第二年末,这笔钱值 (1+.05)×105, or 110.25元
利息是跨年度的,也就是说,利息也创造未 来的价值。
爱你10,000年!
爱你20年与爱你10,000年的代价 差别
假设你的贴现率为12%
PVA(20,12%) = 7.4694 PVA(10000,12%) = 8.33
8.33/7.4694 -1 = 11.5%
Dick Grasso 的遭遇
Dick Grasso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连续工 作了36年,而且最后的8年是交易所的总 裁。他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受好评。但是, 2003年5月7日的《华尔街日报》披露, 根据合同,Grasso已经积累了1亿4千万 美元的退休金。这一消息震动了美国朝野。 面对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纽约证券交易所 董事会于2003年9月解雇了Grasso.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改善水电供应、减少洪水灾害、提升长江航运能力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首先,三峡水利工程为中国的水电发电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统计数据,三峡电站的年发电容量超过1.1万亿千瓦时,占中国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使得中国的电力供应更加稳定,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持。

此外,长江三峡电站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的水电电力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对于改善长江的航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上游的水深较浅,河道狭窄,不利于大型货船的通行。

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使得大型货船能够顺利通过,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地区和国家贸易的发展。

这对于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使得长江沿线城市和地区能够更好地利用水上运输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此外,三峡水利工程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

在三峡工程的调节下,洪峰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大幅降低了沿江地区的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损失。

这为沿江地区的农田灌溉、城市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提供了更为安全和可靠的保障,有助于提高长江流域的防灾减灾能力。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三峡电站的蓄水,造成了上游的大片农田向下游迁移,影响了农业产量。

其次,水位的变动也改变了长江河道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这使得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工程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综上所述,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电供应、增强航运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浅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浅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浅析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机电工程学院10机械(现代)1班蔡天文 102261014009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利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1)防洪“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

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2)发电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

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工程成本——收益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组织了四百多位专家和数千名勘测、调查、试验、设计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工作,对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于1988年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三峡工程的效益分析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洲、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

(一)防洪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万,是中国重要商口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

由于地面高度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严重。

建国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30余亿m3,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卸1954年类似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

以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

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

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水,需分蓄洪约500亿m3,淹没农田1000万亩。

特别是荆江河段,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枝城洪峰流量75000-80000m3/s。

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 m3/s和105000 m3/s,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00 m3/s左右。

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现,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口死亡和毁灭性灾害。

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

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可拦洪120亿m3—200亿m3,减少中下洲淹没农田250万亩—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的洪水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

(二)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主要供应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第年可替代煤炭约4000万吨—5000万吨。

是供华中、华东地区的一个最优电源点。

它将为华东、华中地区供应可靠、廉价、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并对缓和两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煤炭支巨大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华东、华中地区工农业发达。

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两地区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目前即需从北方调入煤炭,进一步发展火电受到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制约。

华东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殆尽,华中地区剩余的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

据两地区电力发展规划,从1986年起15年内两地区需新增电力8000万KW,30年内需新增1.7亿KW,按兴建三峡电站并尽可能建设核电,预测2000年两地区从区外调入的煤炭仍分别达8500万吨和4475万吨,2015年分别达到1.7亿吨和1.15亿吨。

若不建三峡,煤炭运输将更为困难。

(三)航运方面据有关方面预测,川江下水运量2030年为5000万吨。

目前川江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吨。

主要原因是川江航道坡陡流急,在重庆到宜昌660KM航道上,落差120M。

共有主要碍航滩险139处,单行控制段46处,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万吨级般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不修建三峡工程,虽可采取航道整治辅以出川铁路分流,满足5000万吨出川运量的要求,但工程量很大,且无法改善川江坡陡流急的现状,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运输成本也难大幅度降低。

二、推荐的三峡工程方案在1985—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组织水位论证的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150、160、170、180米,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分期建设”等三种类型共六个方案进一步论证比较后,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

即坝顶高程185米,一次建成;初期蓄水位156米,最终正常蓄水位175米;移民按统一规划,20年连续移完。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

水电站位于河床溢流坝两侧坝后。

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多级般闸和垂直升船机,均位于左岸。

工程总工期18年,其中准备工程3年,从正工开工至第一批机组发电的工期为9年。

三、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三峡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经过几十年来的收集、勘测、整编、分析和审查,比较完整可靠。

这次重新论证中,又补充进行了调查、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认为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一)枢纽工程设计和施工三峡工程有优良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均可依靠国内力量解决,主要机电设备中除少量需引进外,绝大部分可以立足国内生产制造。

(二)地震和库岸稳定三峡坝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活动轻微,经国家地震部门鉴定,坝址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

建筑物按VII度设防。

建库后可能产生的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左右,从最坏的情况估计,假定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层发生6级地震,影响到坝区的最大烈度也不会超过VI度,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水库库岸基本稳定,经多部门平行调查,干流库岸100万m3以上的大、中型崩塌、滑坡体约140处,其蝇有22处建库后可能失稳,但距坝址无在26KM 以远。

经计算、实验,即使距大坝最近的新滩滑波和链子岩危岩体整体滑入库内,坝址处的涌浪最高为 2.7M,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由于建库后水面拓宽,水深加大,滑坡对航道的影响较建库前为小。

(三)工程泥沙问题三峡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吨,平均含沙量1.3kg/m3。

借鉴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处理泥沙问题的经验,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工程泥沙问题已基本研究清楚。

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持低水位,以腾空防洪库容并排沙,汛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采用这种运行方式(谷称“蓄清排浑”),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

据数学模型计算,防洪库容可保留85%,调节库容可保留90%。

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航道、港口和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可有保证。

如不考虑上游建水库拦沙和调节洪水的有利影响,枢纽运用100年后,重庆市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99米,不会影响主要市区。

(四)人防问题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底孔,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也很大,监战前可迅速降低水位运行。

加之水库为狭长的河道型,坝下游有40KM的狭谷河段限制,据试验,万一大坝遭受核袭击,溃坝损失可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造成两湖平原的毁灭灾害。

四、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可行性研究三峡水库淹没区有耕地35.7万亩,(其中水田11万亩),柑桔地7.44万亩,人口7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46%。

推算到2008年,包括自然和机械增长、新城镇占地移民等,规划可能需迁安的移民总人113.2万人。

三峡水库淹没耕地和农业移民的总量虽大,但分散在沿库岸长达2000KM的范围内,分属于19个县(市),淹没耕地占各县耕地的0.15%—5.88%。

根据调查和初步规划,移民安置区361个乡内,有需要改造的低产地200多万亩,荒山草坡300余万亩,可以改造、开民,用以安置移民;还可以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因地制宜地实行防护,结合当地资源兴办二、三产业等。

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是足够的。

只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政策,结合库区经济发展统一规划,移民可以得到妥善的安置。

此外,建议三峡电站发电后,第KW·H 电费中提取3厘钱作为库区(含坝区)建设基金,促进库区改变贫困面貌。

目前,库区19个县(市)均已完成了初步的移民规划,并已进行了74项移民工程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五、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与环境专家组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分别组织60多个单位完成的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影响的论证报告。

建坝引起的水库淹没和河流水文、水力情势的变化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基本原因。

三峡水库是一座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全长600余KM,平均宽度1.1KM,较天然江面宽度均增加一倍。

库容系数(总库容与坝址年水量的比值)为0.09,而埃及阿斯旺水库为2,丹江口水库为0.55,因此,三峡产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水库各月下泄平均流量仅在枯水季节有变化,均在天然流量的变化幅度范围之内。

生态与环境专家组的综合结论认为,大坝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其中库存区移民环境容量是工程决策中比较敏感的制约因素,需要认真对待、慎重处理。

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六、工程投资估算按照中国水电工程投资估算的有关政策、规程、规范、定额和1986年末物价水平,估算三峡项目的静态总投资为361.1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为187.7亿元,水库移民投资为110.6亿元,电网的输变电投资为62.8亿元。

第一批机电组发电前的静态投资为169.2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111.1亿元,移民投资43亿元,输变电投资15.1亿元。

经反复研究,这个投资估算数作为综合经济评价的基是可靠的。

七、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暂行规定》,进行了工程的综合经济评价。

(一)国民经济评价按影子价格和10%的社会折现率,对三峡工程本身的投入、产出和早建、晚建、不建三峡工程进行了动态经济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净现值(即产出总现值减投入总现值)为131.2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5%。

按规定,净现值大于零,或经济内部收益大于10%,建设项目是可以接受的。

说明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衡量,兴建三峡工程是有利的。

对早建(假宇1989年开工)、晚建(假定2001年开工)、不建(以其他工程替代)进行了综合分析,成果表明,三峡工程早建方案费用总现值最小,晚建方案费用现值大于早建方案,但小于不建方案。

说明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二)财务评价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现行财务价格,分析了三峡工程的获利能力和贷款清偿能力。

根据以电养电的方针和有关规定,设想的资金不源是:自有资金(包括葛洲坝电站和三峡投产后的收入)占64.7%;防洪、航运分摊的投资74.5亿元,豁免本息,由国家基建投资占11.9%;国内贷款109.8亿元,占17.5%,年利率9.35%;国外借款37.1亿元(10亿美元),年利率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