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苏玉珊【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 疼痛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 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9(013)002【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临床疗效;安全性【作者】苏玉珊【作者单位】市卫协中一东北国际医院心内科 1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类高发的冠心病急性心脏事件,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其治疗难度极大, 对该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1-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抗栓治疗,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属其常用治疗药物[4]。
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探究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心内科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出现死亡。
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以保守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一般[1]。
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本文旨在分析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本院接收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1—12月。
对照组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85±5.37)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96±0.58)个月。
观察组37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1.96±5.44)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03±0.64)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无较大区别(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
予以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吸氧等治疗,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同时予以阿司匹林300mg/次口服,1次/d,3d后将剂量降至100mg/次,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首日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次日开始每日剂量维持在75mg/次,1次/d,共计治疗1个月。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1)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2)随访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趋于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参数明显好转;③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
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2 0 1 5年 第 1 1期
4 9
板聚 集 。在用 量方 面 , 相关研 究 表 明 , 氯 吡格雷 的首
良反应 , 占1 3 . 8 5 %; 主要包括 2 例消化不 良, 1 例腹 痛, 2 例腹泻 , 2 例皮疹 , 1 例牙龈 出血 , 1 例反身性心 动过速。两组患者不 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
治的 1 3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 各6 5例 ; 两组 患者均给 予镇痛 、 吸氧、 抗心律失常常规
治疗 ,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给 予氯吡格 雷进行 治疗 , 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 效率及 不 良反应发 生率进行 比较和分 析。结果 观察 组患者及 对照组 总有效 率分别为 9 2 . 3 1 %及 6 3 . 0 8 %,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 0 . 0 5 ) ; 不 良反应发 生率
心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5年 第 1 1 期
券 论 著 /冠 心 病 稚
察
卢 国栋
( 新 疆石 河子 大学 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 新疆 石河子 8 3 2 0 0 0 )
【 摘要 】 目的 分析 氨吡格 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 2 0 1 4 年6 月至 2 0 1 5 年 6月收
组患 者 的病 情改 善情 况进行 观察 l 2 l 。
1 . 3 观 察指标 及疗 效判 定
破裂. 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 十分复杂 , 进展较快, 易引起心肌梗死。 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均应
给予 了积 极 的治疗 , 以改 善患者 预后 。 目前 治疗 该病 的药 物众 多 ,需根 据患 者 的病 情挑 选效果 适 宜 的药 物[ 1 】 。为 分析 氯 吡格 雷 治疗 不 稳定 型 心 绞痛 的临 床 效 果 ,我 院对 2 0 1 4年 6月 至 2 0 1 5年 6月 收 治 的 1 3 0例 不稳 定 型心 绞痛 患者 给予 分组 治 疗 ,现 报道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症状。
该病症通常表现为胸痛、心悸和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快,预后不确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是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分别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血管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则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本文拟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希望通过研究展示这种联合应用对患者的临床意义,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通过分析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联合应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我们希望进一步揭示这一联合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为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希望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此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猝死。
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关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尚未有明确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的效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的用药选择。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陈磊【摘要】目的:研究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方面的效果。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1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吲哚布芬以及氯吡格雷。
治疗6周后,分析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观察组发作频率(3.1±1.1)次/d,持续时间(42.1±2.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6%,对照组达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仅有3例轻微出血症状,1例白细胞减少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联合运用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治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dobufen and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150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75) and control group (n=75).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dobufen and Clopidogrel,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And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UA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6 weeks. Results After the therapy, angina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better outcom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6%, the control group was 88%,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gr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only 1 case showed the decrease of WBC and 3 cases were hemorrhag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dobufen and Clopidogrel was safer and decrease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UAP.【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3页(P16-17,20)【关键词】吲哚布芬;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临床效果【作者】陈磊【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不稳定型心绞痛(UPA),为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殊的临床综合症,共有初发劳力型、恶化劳力型、静息型、梗死后型以及变异型5个亚型[1]。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连用2周。
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或P <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
观察组控制心绞痛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67,P <0.05)。
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机制与其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lopidogrel o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and the clinic effect. Methods All of 72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UAP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the routin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got extra treatment as taking colposogrel sulfate 75 mg orally once a day for two weeks. Results The levels of INF-α, MMP-9 and IL-6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either group at two weeks after treatment (P <0.05 or P <0.01), and the reducing was more obvious in observation group (P <0.05).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for angina pectori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χ2=5.67, P <0.05), 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was observed in either group. Conclusion Clopisogrel sulfate shows safe and effective on patients with UAP. Maybe the mechanism relates to that clopisogrel sulfate ha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can improve blood vessel plaque inflammation.[Key words] Clopisogrel sulfate;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flammatory factor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目前研究较多、较活跃的炎症因子[1]。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 ywod ]Coiorl ntbea gn e t i; h neCiia e cc Ke r s l d ge; s l nia co s T c ag ;l c f ay p U a p r S nl i
血管 紧 张素 转换 酶 抑制 剂 ( C I类 、 石 酸美 托洛 尔 、 离 A E) 酒 钙 子拮抗剂 、 辛伐 他汀 、 降糖等药 物治疗 。 对照组 给予常规 治疗 ,
20 6第7第6 0年 月 1 l 1 卷 期
阿 司匹 林f 品名 : 阿 司匹 林 , 国拜 耳公 司制 造 )o , 商 拜 德 3 omg
药物与临床
20 6第7第6 0年 月 l 1 1 卷 期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 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分析
王 润 蕾
( 四川省 崇州市 人 民 医院 , 四川崇 州 6 1 3 ) 12 0
【 摘要]目的 : 探讨 与研究 氯 吡格 雷治疗 不稳 定型 心绞 痛 的临床疗 效 , 并对 其有 效性 与安 全性进 行分 析评 估 。 法 : 方 选
f < .5.Tc a gsi ecnrl ru nyt gt, a i icn iee c (< . ) T ea vr at n e en P 00 ) h e t o t o po l res h das f a t f rn eP 00 . h d es r ci sb t e S n nh og a n gi df 5 ee o w tet ogo p a os icn iee c > . )Co cuin Co io rlntet am n f n t l a g ahsgo h ru sh dn i f a t f rn ef 00 . n ls : l d ge i et e t s ben i a od w n gi d P 5 o p h r ou a n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应用研究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6-12-14T14:08:27.8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袁正华[导读] 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患者痛苦。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 239000【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2年3月到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行药物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抽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的药物分为常规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较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发生了副反应,但是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
结论: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患者痛苦。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氯吡格雷;应用效果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较快,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那么患者很有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1]。
所以患者一旦确诊后,要立刻给予患者抗凝抗缺血治疗,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氯吡格雷属于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临床关于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报道较少。
为了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报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3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疾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的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所有患者均排除近3个月内手术外伤史、颅内出血史,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P>0.05,可进行深入研究。
常规组中,26例为男性患者,14例患者为女性,男女性别比例为13:7,患者年龄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60.4±13.5)岁;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各有27例、1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7:13,年龄构成为47-76岁,平均(61.2±13.7)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 : . 治疗后子宫体积与肌瘤 体积分别缩小 3 .%和 5 .8 与用药前 比较, 86 25 %, 差异 具有显著性( 见表 1 , )其中 3 例瘤体缩小不明显, 但瘤 体数 目减少 , 瘤体缩 小不 明显 , 目也 无减少 , 3例 数 2例 瘤体最大径线小于 2r, e 治疗后瘤体消失。 a
第1 6卷 第 6期 21 0 0年 6月
河 北 医 学
H BE E I I E I M D C NE
V0 . 6. . 1 1 No 6
J n. 2 1 u ,0 0
抗孕激素受体 , 以更强的亲和力与孕酮争夺受体 , 从而 阻滞激素活性 , 使黄体溶解 , 体内孕激素水平也随之降 低。同时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 使 靶组 织 中孕激 素受体 含 量 降 低 , 有效 抑 制 子 宫 肌瘤 的 生长 。在受 体水 平对抗 孕激 素 、 抑制排 卵 , 长期服 用米 非司酮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于下丘脑一 垂体 一 表 1 0例 患者用药前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的变化 (m ) 5 c 卵巢 轴而 引起无 排 卵 , 而诱 发 闭 经 。 同时还 可 通 过 进 减少子宫动脉血流使瘤体供血减少 , 促使肌瘤体积缩 小 『。临床观 察给 予 小 剂 量 米 非 司 酮 5m , 续 服 4 J g连 用 3 6个 月 , 进 其 绝 经进 程 。本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 促 经 过药 物治疗后 , 大多数 患者肌 瘤体 积缩小 明显 , 贫血 症 状 得 到纠正 , 没有 不 良反应 。5 O例 接 受米 非 司酮 治 疗 的患 者 , 子宫 体 积 与肌 瘤 体 积分 别 缩小 3 . % 和 5 . 86 2 5% , 8 与用药 前 比较 , 异 具 有 显 著 性 ( < .5 ,0 差 P 0 0 ) 5 23 副作用 : . 用药期 间, 部分患者服药早期 出现食欲 例围绝经期患者 中有 4 例随访半年后月经未复潮 , 5 较 减 退症状 , 一般 2周后症 状 自动消失 , 没有 出现肝 肾 都 适合于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 的保守治疗 , 随着绝经 功能改 变 。 和肌瘤的缩小 , 其临床症状消失 , 达到治疗的 目的。对 24 随访 : . 全部病 例 随 访 1年 , 中停 药 1个 月 内月 其 于子宫肌瘤导致贫血的患者 , 可以起到止血 、 减少月经 经复潮有 3 , 个月内复潮有 2 , 例停药 3 例 2 例 6 个月 量和 纠正贫 血 的作 用 。因 此 , 于那 些 有 症状 围绝 经 对 后 再 出现 阴道 少 量 间 断性 出血 , 需 特殊 处 理 ,9例 无 3 期 的子 宫肌 瘤 , 除 恶 变 的小 肌 瘤 , 功 血 者 特 别 适 排 伴 患 者 随访 半 年 月经 未 复 潮 。2例 较 以前 月 经 量 增 多 , 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患者对于保 留子宫的 继 续按 以上服药 方法 行第 2疗 程 服药 3个 月 , 进行 随 渴望 日渐增多 , 而子宫肌瘤剔除又有复发的危险, 部分 诊 。停药后 1 内 5 年 O例 患者 子 宫 都 没有 明显增 大 和 患 者认 为切 除全子 宫会 影响夫 妻之 间 的性生 活。米 非 子 宫 内膜病 理变 薄 。 司酮治疗 子宫 肌瘤 , 以 使 部分 患 者 通 过保 守 治 疗 的 可 3 讨 论 方法 , 免 了子宫全 切 除的烦恼 。 避 子宫肌 瘤是具 有雌激 素受 体 ( R)和 孕激 素孕 体 E 参 考 文献 : ( R)的 甾体激 素依 赖性 肿 瘤 , 直 以来 学 界认 为 肌 P 一 [ ] 尚丽新 , 忠福 , 德 智 , 子 宫肌 瘤 患者 血 清 1 张 王 等. 瘤的发病主要与雌激素有关 , 因其可促进子宫肌瘤停 性激 素水平 的变 化[ ] 中华 妇产 科 杂 志 ,95 J. 19 , 止生长甚至萎缩 , 但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孕激素在肿 3 2 3—2 4. 0: 3 3 瘤的发生、 发展中亦具有重要 的作用 , 以刺激子宫 可 [ ] 王 正峰 , 维东.米 非司酮 治疗 子宫肌 瘤 的剂量 2 王 肌瘤细胞核分裂, 促进肌瘤生长。子宫肌瘤在其组织 探 讨[ ] 中国 计 划 生育 杂 志 , 04 0 7 : J. 20 ,15( ) 中发现 了雌激 素和 孕激 素 受体 , 且 明显 高 于其 周 围 并 41 . 肌 肉组 织 , 经进 一步研 究发 现 , 孕激 素在 肌瘤发 展过程 [ ] 王 惠群 , 家玉. 非 司 酮治疗 子 宫肌 瘤 及 子 宫 3 靳 米 中起 了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 子 宫 肌 瘤 发 生 的 起 动 因 是 层雌 、 孕激 素 受体 的影响 [ ] 中华 妇产 科 杂 志, J. 子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药物治疗是 以围绝经期生 J 2 0 ,5 2 :9 8 . 003 ( )7 - 1 理特点和肌瘤发生病 因学为依据 , 围绝经期 阶段卵巢 [ ] 李克敏. 4 米非司酮治疗 围绝经期子宫肌 瘤的临 分 泌雌激 素和孕激 素 日渐减 少 , 同时伴 随有 不 同程 度 床研 究[ ] 北 京 医学 ,97 1 ( )2 0 22 J. 19 ,9 5 :8 - 8 . 月 经改变 和绝经期 综合 征 。米 非司 酮是药 物流产 的常 用药 物 , 是治疗 子 宫 肌瘤 的常 用药 物 。该 药 可 以对 也
文Hale Waihona Puke 编号 :0 6 63  ̄ 00 0 - 70 0 10 - 23 2 1 )6 0 3 — 3
氯 吡 格 雷 对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的 治 疗 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