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基础知识 133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单元 第3讲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
滤纸条上 色素种类 颜色 吸收光谱
的位置
叶绿素(约 占3/4)
叶绿素a 蓝绿色 主要吸收
叶绿素b
黄绿色
红光和 蓝紫光
中下层 最下层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主要吸收 (约占1/4) 叶黄素 黄色 蓝紫光
最上层 中上层
2.叶绿体 (1)结构模式图
(2)结构
外表:① 双层膜
更宽。
【答案】 A
2.(2014·海南高考)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 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 D.净光合速率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
【解析】 类囊体上进行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 应,A正确;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由于高温导致气孔关 闭,CO2吸收减少,小麦光合速率下降,B错;进入叶绿体 中的CO2必须先经过固定,形成C3后再被NADPH还原,C正 确;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积累量为零,因缺乏营养物质,导 致幼苗停止生长,D正确。
第3讲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中的色素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①化学试剂:提取液是无水乙醇;分离液是 层析液 。 ②实验原理: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低 的色素在滤纸上扩 散的慢,反之则快。 ③层析的结果:四条色素带自下而上依次为: 黄绿色( 叶绿素b )→ 蓝绿色 (叶绿素a)→黄色(叶黄素)→ 橙黄色(胡萝卜素)
甲乙选项 组别 滤纸条源自号判断依据A 绿叶组
甲
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宽
B 嫩黄叶组
甲
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宽
C 绿叶组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讲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件

• 【易混易错】 • 与光合作用过程有关的3个易错点
• (1)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若光反应停止, 暗反应可持续进行一段时间,但时间不长,故晚上 一般认为只进行呼吸作用,暗反应不进行。
• (2)光反应快于暗反应,光照总时间相同时,光 照和黑暗间隔处理比一直光照有机物积累得多,因 为[H]、ATP基本不积累,利用充分;但一直光照会 造成[H]、ATP的积累,利用不充分。如甲一直光照 10分钟,乙光照5秒和黑暗5秒相间隔持续20分钟, 则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甲<乙(暗反应时间长)。
2.填表比较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功能
叶绿素 叶绿素
黄 橙黄
蓝紫光和红光 蓝紫光
• 【解惑】 (1)叶绿体和液泡中都有色素,但只 有叶绿体中的色素参与光能的捕获。(2)叶绿体中的色 素只存在于光反应部位——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两个部位——叶绿体类囊 体的薄膜上和基质中。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过程 请将科学家和相关实验结论连起来
• 3. 离体叶绿体基质中添加 ATP、 NADPH和 CO2后,可完成碳(暗)反应。(2011·浙江卷)( √ ) • 4.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 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2009·天津卷) ( √) • 5.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 呼 吸 过 程 中 化 学 能 转 变 为 热 能 和 ATP 。 (2009·浙 江 卷) ( × )
光合作用的色素和场所
• 1.叶绿体中的类囊体有两种:基粒类囊体和 基质类囊体(如下图),基质类囊体能将单个基粒类 囊体连接起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于类囊体腔内 •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 质类囊体上
高考生物 总复习 3.1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1

思考 2: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何异同点? 提示:(1)相同点:都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不同点:合成有机物时利用的能量不同,光合作用利用的 是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化学能。
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必修① 分子与细胞
第三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 11 讲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回顾 教材基础
整合 核心考点
研析 解题技法
体验 双基考题
回顾•教材基础
理教材 巧思维 夯基固本
自主梳理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1.色素的种类和功能
2.叶绿体 (1)结构示意图
巧记 叶绿体:叶绿体膜两层,基质基粒来组成,类囊体来 堆叠,上有色素酶附着,吸收光能来转化,光合作用好场所。
(3)本实验除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光是光合 作用的必要条件。
3.恩格尔曼的实验 水 好 菌绵 氧无―黑空―暗→气① 叶② 绿极 绿完 体细 体全 所光 被曝 有束 光光 受束光――→→照的好好射部氧氧到位菌菌的只分部分布位布在周在叶围
(1)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能产生氧 气。
应用训练 1 (2015·合肥高三质检)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 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提出了植物在进行光 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假说。以下哪项科学实验能证明这一假说 ()
A.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改变空气成分的实 验
B.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的实验 C.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 验 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
(完整word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光合色素(Ⅱ)2、叶绿体(1)分布:植物叶肉细胞(主要)(2)结构特点双层膜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类囊体膜上有光和色素、酶基质:含与暗反应有关的酶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Ⅱ)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Ⅰ)见课本P100-102重点实验: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鲁宾和卡门实验、卡尔文实验三、光合作用过程1、方程式2、过程(Ⅲ)常考:光照强度变化或CO2浓度变化,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如ATP、[H]、C3、C5等)。
3、光反应、暗反应比较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Ⅲ)谨记谨记:总(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光照(1)光照强度A点:只进行光合作用AB段:呼吸>光合B点:呼吸=光合BC段:光合>呼吸(2)光照时间(3)光质2、CO2浓度3、温度4、矿质元素N、P、K、Mg(叶绿素关键元素)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Ⅰ)六、常考曲线图(Ⅲ)1、夏季晴朗的一天bc段下降的原因是,正午气温过高,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使暗反应减缓. 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
6点、18点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密闭容器中AB段:CO2不断增加,CO2释放较多。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D段:CO2不断减少,CO2吸收较多。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DE段:CO2不断增加,CO2释放较多。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E点的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 3.3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 3.3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新人教版必修1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1.填写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2.填表比较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功能色素功能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吸收蓝紫光胡萝卜素:橙黄色[巧学助记] 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谱黄绿a、蓝绿b,吸收红、蓝、紫;叶子黄、胡萝卜橙,吸收蓝紫光。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 请将科学家和相关实验结论连起来知识点三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1.填写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巧学助记] 光合作用过程的“一、二、三、四”2.填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本质都能将CO2和H2O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能量光能氧化无机物放出的能量代表生物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微生物一、理解运用能力1.判断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正误。
(1)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2013·课标卷ⅡT2B)(√)(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2013·课标卷ⅡT2C)(√)(3)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吸收绿光(2013·课标卷ⅡT2D)(×)(4)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2012·海南卷T9B)(√)(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012·海南卷T9A)(√)(6)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2011·海南卷T12D)(×)2.判断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H2O(2010·海南卷T4A)(×)(2)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2011·浙江卷T1A)(×)(3)离体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暗)反应(2011·浙江卷T1D)(√)(4)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2008·江苏卷T5C)(×) 3.(2012·山东高考)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难点总结【五篇】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难点总结【五篇】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生物高一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要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生物高一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重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到处离不开生物。
小编准备了生物高一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重点,希望你喜欢。
一、应切记知识点1、追根溯源 ,绝大部分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后源泉是太阳光能.2、将光能变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汲取光谱⑴、叶绿素 (含量约占 3/4)①、叶绿素 a 蓝绿色主要汲取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汲取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 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汲取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汲取蓝紫光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⑵、碳酸钙的作用:防备研磨过程中损坏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足.⑷、分别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 20 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淆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平均、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可以没及滤液细线.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散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6、光合作用处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散布着与光化作用相关的色素和酶.7、光合作用观点:是指绿色植物经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而且开释出氧气的过程.8、光合作用反响式:光能CO2 + H2O (CH2O)+ O2叶绿体光能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叶绿体9、 1771 年 ,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 实验证明:植物能更新空气.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 ,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11、 1785 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汲取二氧化碳,开释氧气 .12、 1845 年 ,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 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 ,把光能变换成化学能储藏起来.13、 1864 年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 (J .von .Sachs,18321897)实考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饥饿办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 .⑵、遮光办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⑷、碘蒸汽办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14、 1939 年 ,美国科学家鲁宾(S .Ruben)卡门 (M .Kamen) 同位素标志法实考证明:光合作用开释的氧气来自水 .⑴、同位素标志法三重点: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转和变化规律.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能够用仪器检测到.③、特色:放射性同位素标志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 18O 标志 H2O 和 CO2,获得 H218O 和 C18O2.⑶、将植物分红两组,一组供给H218O, 另一组供给C18O2.⑷、在其余条件都同样的状况下,分别检测植物开释的O2.⑸、结果 ,只有供给H218O 时,植物开释出18O2.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 .Calvin,1911) 实验⑴、用 14C 标志 CO2 得 14CO2⑵、向小球藻供给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 C 的运动途径.14CO2 14C314C6H12O6⑶、结论:16、光合作用过程⑴、光合作用包含:光反响、暗反响两个阶段.⑵、光反响:①、特色: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一定有光才能进行.②、主要反响:色素分子汲取光能;分解水 ,产生 [ H ] 和氧气 ;生成 ATP.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 .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 ATP 中活跃化学能 . ⑶、暗反响①、特色:指光合作用第二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主要反响: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复原剂,ATP 供给能量 ,复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④、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固化学能.⑷、过程图 (P-103 图 5-15)二、应会知识点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汲取峰(P-99 图 5-10)2、叶绿体构造 (P-99 图 5-11)⑴、拥有内外双层膜.⑵、拥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足.3、化能合成作用⑴、观点:指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开释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 . 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 ,能利用环境中氨 (NH3) 氧化生成亚硝酸 (HNO2) 或硝酸 (HNO3) 开释的化学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 . 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生物高一级上学期期末复习重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1 3-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必修1 第3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一绿叶中的色素及其提取和分离【例1】 (2009年福建理综)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的相关知识,考查对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解离、漂洗和染色的洋葱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A错误。
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进行镜检,B错误。
叶绿体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而利用无水乙醇可把色素提取出来,C正确。
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过程及其与有氧呼吸的关系【例2】 (原创与组合题)如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
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物质b~g依次为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 ]________;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的变化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
1.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
本实验缺点:缺乏空白对照,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强。
2.1864年萨克斯实验
遮光――→黑暗12 h ⎩⎪⎨⎪⎧⎭
⎪⎬⎪⎫曝光――→碘蒸气深蓝色遮光――→碘蒸气无颜色变化――→结论绿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本实验中黑暗处理的目的: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免干扰。
(2)本实验为自身对照,自变量为是否照光(一半曝光与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叶片是否制造出淀粉,检测因变量的方法为是否出现颜色变化(出现深蓝色)。
3.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
(1)本实验的实验组为极细光束照射处的叶绿体,对照组为黑暗处的叶绿体和完全曝光的叶绿体。
(2)本实验中为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黑暗与完全曝光),因变量为好氧细菌分布部位。
易错警示! 恩格尔曼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
(1)实验材料选得妙: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
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2)排除干扰的方法妙: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和减少额外变量,恩格尔曼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进行。
(3)观测指标设计得妙:通过好氧细菌的分布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4)实验对照设计得妙: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4.1941年鲁宾、卡门实验
向植物提供⎩⎪⎨⎪⎧
H 182O 、CO 2——释放18O 2H 2O 、C 18O 2——释放O 2――→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1)本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2)本实验为相互对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 182O 与C 18O 2),因变量为O 2的放射性。
思维激活
连一连
发现史中的经典实例拓展
1.(2013·海南单科,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 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a 、b 和d B .a 、c 和e C .c 、d 和 e D .b 、c 和e
解析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a 处黄白色,没有叶绿素,特别是没有叶绿素a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处有叶绿体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c 、e 处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处有叶绿素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B
教材经典实验变式
2.(经典高考)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A .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稀溶液
B .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 3稀溶液
C .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稀溶液
D .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 3稀溶液
解析 空气中有氧气,因此实验条件中不能有空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CO 2,NaHCO 3稀溶液可分解放出CO 2。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