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古诗词选录
带有山肝天夜等的古诗

带有山肝天夜等的古诗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下面是带山的古诗大全,请参考!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天道钟戒坛,阴阳割去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可以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宋·王安石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丁年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来,孤帆一片日边去。
5、《晓行望云山》宋·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存有一峰忽然短,方知一动就是真山。
6、《题天柱峰》唐·白居易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挟日月,洞门千仞门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为,紫清仙鹤认巢去。
7、《江上望皖公山》唐·李白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口绝表示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伐闹鬼。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等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属于此地。
8、《咏江郎山》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同心协力并无背靠,撑持天地与人看看。
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晚莺争暖树,谁家崭新燕鸽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快乐湖东行严重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并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求见。
1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湖心亭看雪》分层作业(解析版)

都云作者痴痴中有深情——《湖心亭看雪》分层作业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chóng)拏.(náo)长堤.(dī)B.张岱.(dài)更.定(gèng)铺毡.对坐(zhān)C.强.饮(qiǎng)雾淞.(sōng)沆.砀(hàng)D.毳.衣(máo)炉正沸.(fèi)余舟一芥.(jiè)【答案】C【解析】A.拏(náo)——ná;B.更定(gèng)——gēng;D.毳衣(máo)——cuì;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余.住西湖余.拏一小舟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C.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答案】A【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项,“余”都是“我”的意思。
B项,“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C项,“是”判断动词/指示代词,“这”;D项,“白”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3.下列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B.与余舟一芥.C.客.此D.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类活用辨析能力。
A.句意为:大雪接连下了多天。
雪: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B.句意为:和我的一叶小舟。
芥:本义指小草。
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C.句意为:客居在这里。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D.句意为: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痴:动词,痴迷。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B.余拏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湖心亭一.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A.句意为:上上下下全是白茫茫一片。
一:全,都;B.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
一:数词,一艘,一叶(扁舟);C.句意为: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清代学者及著述表

贲隅白
《回教考》
民国石印本
清木刻本
马自宝
《清真居正》
清木刻本
马啟祥
《考试清教穿衣节略章程》
清木刻本
李向亭
《清真指引》
民国木刻本
《清真易知录》
民国木刻本
丁宝臣
《清真启蒙必读》
清木刻本
余昭文
《择要注解杂学》
清木刻本
杨子贞
《完檏氏藏稿》
民国手抄本
王瑞堂
《完檏氏藏稿》
民国手抄本
马玉书
《经汉注解黑廳》
丁嗣澄
《雪庵诗存》
两卷
浙江巡抚採进本
国朝丁嗣澄撰,嗣澄,字集虚,嘉善人。性嗜古,喜藏书,又颇耽心禅悦,故其诗格在在宋元之间,亦时时有清逸之致。尝自订其集十卷,与巨砚同局笥中,为盗者误持去,购之不获,乃掇拾残剩,重缉此集,故名曰“诗存”云。
刘智
《天方典礼择要解》
二十卷
两江总督採进本
国朝刘智撰。智,字介濂,江宁人,回回裔也。尝搜取彼国经典七十种,译为天方礼经。后以卷帙浩繁,復撮其要为此书。首为原教、真宰、识认、谛言四卷。次为五功四卷。五功者,粘真、礼真、齐戒、捐课、朝觐也。次为礼记一卷。次为五典四卷,言五伦之事。次为民常四卷。次为娶礼、婚礼、丧礼,而附以归正仪。每事详为解释,以自尊其教。回回教本僻谬,而指颇习儒书。乃杂援经义以文其说,其文亦颇雅赡。然根柢先非,巧为文饰无益也
著者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
贩书偶记
贩书偶记补编
回族典藏全书
辑录典籍
卷数
辑录典籍
卷数
刊本信息
辑录典籍
卷数
刊本信息
辑录典籍
卷数
刊本信息
丁澎
《扶荔堂文集选》
南京相关古诗词

南京相关古诗词一、夫子庙夫子庙秦淮河1.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乌衣巷》刘禹锡[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二、金陵凤凰台3.《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登凤凰台》杨万里[南宋]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三、清凉山石头城5.《石头城》刘禹锡[唐]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6.《念奴娇·石头城》郑燮[清]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四、玄武湖7.《南朝》李商隐[唐]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柿,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8.《忆金陵三首》王安石[宋]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五、紫金山9.《重过金陵》李沂[清]秋风又到秣陵关,独客穷途尚未还。
武定桥头明月上,朦胧遥望紫金山。
10.《毛主席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古诗词和毛泽东诗词 六年级

中华好诗文六年级课外古诗词目录1 :六上1【山行留客】张旭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3【汉江临眺】王维4【春日】汪藻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龟虽寿】曹操7【过故人庄】孟浩然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0【夜雨寄北】李商隐11【泊秦淮】杜牧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13【如梦令】李清照14【观书有感】朱熹15【山中杂诗】吴均 16【竹里馆】王维1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8【逢入京使】岑参六下:1【滁州西涧】韦应物2【送灵澈上人】刘长卿3【论诗】赵翼4【秦州杂诗】杜甫5【月夜忆舍弟】杜甫6【移居(其二)】陶渊明7【使至塞上】王维8【渡荆门送别】李白9【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10【野望】王绩11【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3【黄鹤楼】崔颢14【送友人】李白15【秋词】刘禹锡16【鲁山山行】梅尧臣17【浣溪沙】苏轼1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毛泽东诗词目录2六上:1 儿歌·应舞狮2 五古·吟天井3 五古·咏指甲花4 杂言诗·耕田乐5 七绝·咏蛙6 七绝·赠父诗7 五言诗·登高泛海8 五言诗·江畔9 四言诗·《明耻篇》题志10 歌谣诗·洛甫摔跤11 杂言诗·游泳启事12 五律·朱张渡13 七古·自信人生14 七绝·赠刘翰林15 杂言诗·意志之锻炼16 五言诗·云封桥锁17 七律·骤雨东风18 杂言诗·河出潼关六下:1四言韵语·奋斗2 忆秦娥·娄山关3 归国谣4 七绝·过魏都(与罗章龙联句)5 五言诗·苍山辞祖国6 菩萨蛮·大柏地7 新体诗·颂赵女士的人格8 虞美人·枕上(赠杨开慧)9 清平乐·六盘山10 沁园春·长沙11 菩萨蛮·黄鹤楼12 西江月·秋收起义13 西江月·井冈山14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5 清平乐·蒋桂战争16 采桑子·重阳17 如梦令·元旦18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六上:第一周1【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元曲名篇选录5000篇大全集》(1101—1300篇)

《元曲名篇选录5000篇⼤全集》(1101—1300篇)元曲,是盛⾏于元代的⼀种⽂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每折⽤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于⼤都(今北京)⼀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的曲⼦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令和散套两种。
元曲原本来⾃所谓的“蕃曲”、“胡乐”,⾸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令”或“村坊⼩调”。
随着元灭宋⼊主中原,它先后在⼤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的南北⼴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有较⼤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曲牌”的两⾸有时字数不⼀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化宝库中的⼀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和唐诗宋词明清⼩说⿍⾜并举,成为我国⽂学史上⼀座重要的⾥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盛时期。
⼀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学体裁。
但也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采⽤北曲为演唱形式。
因此,散曲,剧曲⼜称之为乐府。
散曲是元代⽂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元代社会使读书⼈位于“⼋娼九儒⼗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暗,因⽽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的战⽃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夸俏”的社会,直指“⼈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古诗大全】《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其二》(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古诗大全】《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其二》(作者-李白)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其二》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4卷。
【原文】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其二作者:唐·李白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
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
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
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
【注释】①不及哀:言不及其新哀之时。
殡宫:临时停柩之所。
②“悲来”二句:用季札事。
③丹阳:溧水两汉时在丹阳郡之地,故云丹阳道。
【翻译】王公是稀世珍宝,却太早过世。
我未能及时为你送殡,现在坟墓上已长满秋草。
真想解下我的宝剑送给你,却不知道挂在墓边的那条树枝好。
(这里用了季子解剑送徐君墓的典故)我现在即使没有哭死在你的茅山墓前,余下的一生也会在来回丹阳的道路上流尽眼泪。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http://)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全唐?》卷184_61【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李白王公希代?,?世壹何早。
茅山简介——精选推荐

茅山是指中国江苏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
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金坛市的薛埠镇境内,南北走向,面积50多平方公里,1985年被列为江苏省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使茅山更显湖光山色,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
茅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茅山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革命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
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区内主要景点有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印宫、乾元观、华阳洞、金牛洞、新四军纪念馆等。
茅山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
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
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
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区面积约为71.2平方公里。
景区内外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以句容市茅山镇为中心,距南京、镇江、常州各约60公里,东至上海、南至杭州各约30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
【历史渊源】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
一座在长江以南的句容市,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
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
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山古诗词选录答诏问梁.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李真人井铭晋.葛洪混混井泉~源通渤海。
色逾玄圭~甘如沆瀣。
注炼金液~保养太和。
昔人遐举~饮此余波。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唐孟浩然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隐~星霜劳夜吟。
宿灞上寄侍御唐〃王昌龄独饮灞上亭~寒山青门外。
长云骤落日~桑枣寂已晦。
古人驱驰者~宿此凡几代。
佐邑由东南~岂不知进退。
吾宗秉全璞~楚得璆琳最。
茅山就一征~柏署起三载。
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
知我沧溟心~脱略腐儒辈。
孟冬銮舆出~阳谷群臣会。
半夜驰道喧~五侯拥轩盖。
是时燕齐客~献术蓬瀛内。
甚悦我皇心~得与王母对。
贱臣欲干谒~稽首期殒碎。
哲弟感我情~问易穷否泰。
良马足尚踠~宝刀光未淬。
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
诸将多失律~庙堂始追悔。
安能召书生~愿得论要害。
戎夷非草木~侵逐使狼狈。
虽有屠城功~亦有降虏辈。
兵粮如山积~恩泽如雨霈。
羸卒不可兴~碛地无足爱。
若用匹夫策~坐令军围溃。
不费黄金资~宁求白璧赉。
明主忧既远~边事亦可大。
荷宠务推诚~离言深慷慨。
霜摇直指草~烛引明光珮。
公论日夕阻~朝廷蹉跎会。
孤城海门月~万里流光带。
不应百尺松~空老钟山霭。
1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唐〃韦嗣立主第岩扃架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送杨州判官唐〃张籍应得烟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寻。
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长啸每来松下坐~新诗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
赠道士唐〃张籍茅山近别剡溪逢~玉节青旄十二重。
自说年年上天去~罗浮最近海边峰。
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唐张南史苦县家风在~茅山道录传。
聊听骢马使~却就紫阳仙。
江海生岐路~云霞入洞天。
莫令千岁鹤~飞到草堂前。
张南史~幽州人。
好弈棋。
代表作有《雪》、《月》、《泉》、《竹》、《花》、《草》等。
游茅山五首唐储光羲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
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
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
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
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
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
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
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
2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
王庭有轩冕~此日方知轻。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
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
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
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
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
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名岳征仙事~清都访道书。
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
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
远心尚云宿~浪迹出林居。
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
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
泛茅山东溪唐储光羲清晨登仙峰~峰远行未极。
江海霁初景~草木含新色。
而我任天和~此时聊动息。
望乡白云里~发棹清溪侧。
松柏生深山~无心自贞直。
储光羲(707-760?)兖州,今属山东,人。
开元十四年进士。
诏中书试文章~官监察御史。
安禄山陷长安~他受伪官。
乱平后贬死岭南。
其诗多写闲适情调。
有《储光羲诗》。
题茅山华阳洞唐储光羲华阳洞口片云飞~细雨濛濛欲湿衣。
玉箫遍满仙坛上~应是茅家兄弟归。
3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唐李白【其一】白杨双行行~白马悲路傍。
晨兴见晓月~更似发云阳。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
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天上坠玉棺~泉中掩龙章。
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
逸气竟莫展~英图俄夭伤。
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其二】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
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
【其三】王家碧瑶树~一树忽先摧。
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
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
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春题华阳观唐白居易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
落花何处堪惆怅~头白宫人扫影堂。
下途归石门旧居唐李白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4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翛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送李炼师赴金坛唐玄宗皇帝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敷教入瑶墀访经游玉洞金坛赴远思茅岭追余迹阴宫看旧记阳观饬新祠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鸾鹤伫来兹真灵若可遇送董少卿游茅山唐皮日休威辇高悬度世名~至今仙裔作公卿。
将随羽节朝珠阙~曾佩鱼符管赤城。
云冻尚含孤石色~雪干犹堕古松声。
应知四扇灵方在~待取归时绿发生。
名卿风度足杓斜~一舸闲寻二许家。
天影晓通金井水~山灵深护玉门沙。
空坛礼后销香母~阴洞缘时触乳花。
尽待于公作廷尉~不须从此便餐霞。
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唐〃皮日休住在华阳第八天~望君唯欲结良缘。
堂扁洞里千秋燕~厨盖岩根数斗泉。
坛上古松疑度世~观中幽鸟恐成仙。
不知何事迎新岁~乌衲裘中一觉眠。
5《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唐〃皮日休寒岚依约认华阳~遥想高人卧草堂。
半日始斋青饣迅饭~移时空印白檀香。
鹤雏入夜归云屋~乳管逢春落石床。
谁道夫君无伴侣~不离窗下见羲皇。
住在华阳第八天~望君唯欲结良缘。
堂扃洞里千秋燕~厨盖岩根数斗泉。
坛上古松疑度世~观中幽鸟恐成仙。
不知何事迎新岁~乌纳裘中一觉眠。
五色香烟惹内文~石饴初熟酒初醺。
将开丹灶那防鹤~欲算棋图却望云。
海气平生当洞见~瀑冰初坼隔山闻。
如何世外无交者~一卧金坛只有君。
注:青饣迅饭~即青精饭~原名“青精坤石(饣迅)饭”~后别名“乌饭”。
青精饭原是道家辟谷之食品~后来又演酿成食疗佳品。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唐〃皮日休适越游吴一散仙~银瓶玉柄两翛然。
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
桐木布温吟倦后~桃花饭熟醉醒前。
谢安四十馀方起~犹自高闲得数年。
游茅山唐许浑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
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
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
太和六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有《丁卯集》用晦诗格遒劲雄浑~直追初盛~应在樊川温李之上。
6赠茅山高拾遗唐〃许浑谏猎归来绮季歌~大茅峰影薄秋波。
山斋留客扫红叶~野艇送僧披绿莎。
长覆旧图棋势尽~遍添新品药名多。
云中黄鹄日千里~自宿自飞无网罗。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唐储嗣宗千万云间丁令威~殷勤仙骨莫先飞。
若逢茅氏传消息~贞白先生不久归。
犬入五云音信绝~凤楼凝碧悄无声。
焚香古洞步虚夜~露湿松花空月明。
石桥春涧已归迟~梦入仙山山不知。
柱史从来非俗吏~青牛道士莫相疑。
香味清机仙府回~萦纡乱石便流杯。
春风莫泛桃花去~恐引凡人入洞来。
松杉风外乱山青~曲几焚香对石屏。
空忆去年春雨后~燕泥时污太玄经。
送顾况归茅山唐韦夏卿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
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
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
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
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綦毋诚谪宦闻尝赋~游仙便作诗。
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先入茅君洞~旋过葛稚陂。
无然列御寇~五日有还期。
7奉酬韦夏卿送归茅山兼綦毋正字唐顾况玉帝居金阙~灵山几处朝。
简书犹有畏~神理讵能超。
鹤庙新家近~龙门旧国遥。
离怀晚不断~玉洞一吹箫。
注:綦毋正字:綦毋诚~官正字。
山中唐〃顾况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夜中望仙观唐〃顾况日暮衔花飞鸟还~月明溪上见青山。
遥知玉女窗前树~不是仙人不得攀。
山居即事唐〃顾况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杨君闲上法~司命驻流年。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
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
忆山中唐〃顾况春还不得还~家在最深山。
蕙圃泉浇湿~松窗月映闲。
薄田临谷口~小职向人间。
去处但无事~重门深闭关。
8步虚词〃太清宫作唐〃顾况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
飞符超羽翼~焚火醮星辰。
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
壶中无窄处~愿得一容身。
崦里桃花唐〃顾况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
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步虚山月寒。
酬均州郑使君见送归茅山唐顾非熊饯行诗意厚~惜别独筵重。
解缆城边柳~还舟海上峰。
饮猿当濑见~浴鸟带槎逢。
吏隐应难逐~为霖是蛰龙。
顾非熊~况之子。
性滑稽~好凌轹~困举场三十年。
穆宗长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
大中间~为盱眙尉。
慕父风~弃官隐茅山。
诗一卷。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唐顾非熊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
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下第后寄高山人唐顾非熊我家堂屋前~仰视大茅巅。
潭静鸟声异~地寒松色鲜。
人眠瓮牖月~鹿饮竹门泉。
多愧邻高隐~无成又一年。
9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唐储嗣宗归耕地肺绝尘喧~匣里青萍未报恩。
浊酒自怜终日醉~古风时得野人言。
鸟啼碧树闲临水~花满青山静掩门。
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唐〃王建江城柳色海门烟~欲到茅山始下船。
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唐厉玄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
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寄茅山何道士唐陆龟蒙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
况是曾同宿~相违便隔年。
问颜知更少~听话想逾玄。
古箓文垂露~新金汞绝烟。
蜂供和饵蜜~人寄买溪钱。
紫燕长巢硐~青龟忽上莲。
箧藏征隐诏~囊佩摄生篇。
圃暖芝台秀~岩春乳管圆。
池栖子孙鹤~堂宿弟兄仙。
幸阅灵书次~心期赐一编。
洞宫秋夕唐〃陆龟蒙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石坛香散步虚迟~杉露泠泠滴栖鹤。
送人罢官归茅山唐〃陆龟蒙呼僮晓拂鞍~归上大茅端。
薄俸虽休入~明霞自足餐。
暗霜松粒赤~疏雨草堂寒。
又凿中峰石~重修醮月坛。
10寄茅山何威仪二首唐〃陆龟蒙大小三峰次九华~灵踪今尽属何家。
汉时仙上云巅鹤~蜀地春开洞底花。
闲傍积岚寻瀑眼~便凌残雪探芝芽。
年来已奉黄庭教~夕炼腥魂晓吸霞。
曾向人间拜节旄~乍疑因梦到仙曹。
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帻高。
山暖不荤峰上薤~水寒仍落洞中桃。
从闻此日搜奇话~转觉魂飞夜夜劳。
送董少卿游茅山唐〃陆龟蒙威辇高悬度世名~至今仙裔作公卿。
将随羽节朝珠阙~曾佩鱼符管赤城。
云冻尚含孤石色~雪干犹堕古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