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新教材)
1.2人口迁移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额册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同伴评价:组织同伴互评,让学生互相借鉴、学习,提高评价能力。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有效的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认知水平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
在地理学科方面,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对迁移的分类、影响因素等深入知识掌握不足。此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就学习兴趣而言,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较为关注,对人口迁移这一话题具有一定的兴趣。
-我国的人口迁移现状及政策。
2.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需要运用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我国人口迁移现状及政策,涉及政策理解、实地调查等多方面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二、学情分析导
1.2人口迁移说课稿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额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1册,主要讲述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在我国的地理课程体系中,人口迁移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口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本节课首先介绍了人口迁移的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人口迁移现状及政策。
新教材1.2人口迁移ppt课件

政治:重新划定边界、战争; 经济:劳动力供需变化、新兴 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环境:自然灾害、大型工程建 设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我国的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我国的人口迁移
移
万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文化
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想 方设法从文化水平低、教育 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 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 纳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 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知识小结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 的总特点:集团性、大规模移民 为主。
例如:从亚洲、欧洲、非洲 “旧大陆”到美洲、大洋洲“新 大陆”
一个国家政 治上的变革, 政治中心的 改变,也引 起人口的迁 移
政治因素能 战争是对人
引起大规模 类正常生活
的人口迁移, 环境和秩序
驱逐出境流 的破坏,并
亡国外即属 引发人口迁
此类
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经济因素
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 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 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 人口迁出率高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 交通通信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宗教
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 社会变革 战争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环境、气候、资源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产生推力
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
生活条件、 就业机会、 经济收入
地区经 A 济差异
城市化推进
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2.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趋势,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2.培养实证意识:通过数据分析、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增强实证研究能力。
3.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教授学生运用图表、地图等工具分析人口迁移问题,培养空间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4.注重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在高一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对人口分布、城市化等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然而,在人口迁移方面,学生的认识尚浅,对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实证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
2.强调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人口迁移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观念。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口迁移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特点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趋势等知识点。
-人口迁移对家庭的影响有哪些?
-家庭成员对人口迁移的看法和态度是什么?
-家庭如何应对人口迁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视频观看:观看与人口迁移相关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例如《中国人口大迁移》、《城乡巨变:人口迁移的喜与忧》等,并撰写观后感。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课件:1.2人口迁移

辨差别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居 住地。
讲学法 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居住地的改变应为永 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识误区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不一定都是经济因素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 素。例如,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精准扶贫工程中,有不少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的条件恶劣,不得不进行整体搬迁,这属于生态环境移民。
如下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从A1到B2、从B2到C1常被认 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移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三看时间限度——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这是人口迁移的构 成要素。短期的人口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影响的评价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 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主要流向
特点
原因
19世纪以前
旧大陆→新大陆
地理大发现与_新__航__线__ 以集团性、__大__规__模___的 的开辟
19世纪20世纪上半
移民为主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叶
二战后
__拉__丁__美___洲→北美洲和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_发__达__
欧洲
国家,外籍工人增多
等级考(水 知)
平3-4) 2.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教学设计4:1.2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
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
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4)三峡库区居民搬迁沿海城市安家落户活动1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 人口迁移 课件(共83页)

误区警示: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但是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 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过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 因素。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 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 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 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中国移民的最 主要聚集地。
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
人口迁移的动力包括_迁__出__地___的__推__力___和 ___迁__入__地__的___拉__力_
共同构成。
2.自然因素
(1) 重 要 因 素 : 地 区 之 间 自 然 环 境 的 ___差__异____ , 以 及 _自__然__环__境__的变化。
知识点三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垦__荒_____、严重的 __自__然__灾__害__、__战__乱____等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__农__村_____向___城__镇____的迁移是最
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提示:迁入地区:欧洲西部、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 西亚和北非等。特点:经济发达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采。
(3)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特点。
提示: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从发展中国 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高一新教材人教版地理第二册第一章1.2《人口迁移》

非洲→美洲(黑奴贸易)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原因:经济快速发展 方向:欧洲→美洲、大 洋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在城市里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支生力军。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回归线上: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 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率(净迁移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 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在春季期间,大量的农民工回家过年了,一些工厂招不到工人,只得减产甚至 停业。大城市居民的生活也面临很多困难:家政服务人员、环卫人员、保安人员少了, 一些餐馆都歇业了。现在,我国的许多工业和城市已经离不开农民工了。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在城市里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建筑业、纺织服装业、传统服务业等 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返乡创业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吸引广大农民工返 乡创业。2015年,国务院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印发了《关于 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创造一批新的就业载体,以创业促就业,带动当地农村富 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返乡农民工回到农村,他们把打工时掌握的各种信息与 家乡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农村各项 生产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新教材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课件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人口迁移
类型:按照人口变换常住地是否跨国二段)
定义:通常是指由于工作、学 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 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 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二)人口流动
周期流动
定期外出在新地点居住一 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
在我国,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不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 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外出打工属于人口流动。
思考: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三)人口迁移特点
人口迁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表 现出不同的特点。
(三)人口迁移特点
思考: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国内人口迁移:
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 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特点(课本14页第一段)记忆
思考:读图1-2-4,简要说明我国人口
迁移的主要特点。
时间 持续时间长 规模 规模大 目的 复杂多样
形式 复杂多样
工业化前
垦
自然
战
【知识拓展】:“下南洋”
南洋指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为 主的区域,也包括斯里兰卡等等。阿拉伯海以东 的属于南洋。中国人去南洋区域从事经商、打工 、官事、迁徙等活动,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下南洋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为 主
工业化后
农村
城市
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是最 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19世纪中期,我国总人口突破4亿。面对沉重的人口 压力,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以山东人为主的 移民迅速涌入。东北地区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猛增 到清末的1840多万,成为当时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量关外移民涌进关东开荒种地、开采
提矿示产:,资所产源生和的生生态态环环境境问遭题到主破要坏有;哪土些?壤肥力下 降;湿地面积减少。
2.你认为出现“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提示:山东经济增长迅速(或地区经济差异大)。
3.简述“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经济发展带 来的有利影响。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② 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 ③ 获得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
带动当地经济
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 失,影响农村产业开发。
知识归纳
概念,特点
人
影响因素
口
迁
移
影响
自然 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等
利、弊 迁入、迁出
课堂探究1
•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商贸发达(商贸集散地); 就业岗位多(收入高); 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 善)
◆典型例题2: 维京人是指历史上生活在挪威等北欧国家,以航海、捕鱼为生的人的统称。 8世纪的末期,一部分维京人顺今天俄罗斯遁河南下入侵,9世界中叶在东欧 平原上建立以基辅为首都的基辅罗斯,随后定居下来,后来维京人也逐渐在 历史 的长河中消失。挪威利用 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经济 ,其中,深海鱼油以其质 量优良深受人们喜爱。下 图为基辅罗斯国的大致位 置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 地①经形基,图辅灌。罗溉斯水地源区丰气富候 ,温适暖合、农降业水发适展宜。,②地北形欧平纬坦度、高有,肥气沃候黑严土寒分,布自、然有环多境条恶河劣流且流耕 分地析面维积京狭人小建,立种植基业辅落罗后斯(2分);(答出2点既得4分) 国③,随并技定术居的下进来步,的农地业理得原到因了。发展,物产丰富,维京人生活趋于稳定而定居下来。
州的一家企业工作。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 贵州。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 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
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1.上述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说出你的理由。 2.你的家人有迁移的故事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户籍管理制度
80年代后 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
显变化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
响
B 国内人口迁移
在一国范围内,人 口从一个地区向另 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B 国内人口迁移
1
农村到城市
2
3
城市到城市
城市到农村
4
农村到农村
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步伐, 眼下袭击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一度沸腾的中国产业经济也突然沉寂,作为工厂主要 劳动力来源的各农业大省,开始出现民工返乡潮。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 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1
2
3
时间因素
跨越行政界线
改变居住地
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①没有改变定居地 ②短期流动
人口迁移的分类
A
B国际人Biblioteka 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活动1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外出度假、旅游。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④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 并定居。
当堂巩固
• 说出以下人口迁移的原因
江 长
图3
非洲
图4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孔雀东南飞”),原因: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 还有一部分人向新疆迁移,原因: 开发资源;发展边境贸易;国家政策支持。
方法总结
(1)抓主要: 抓住主要因素重点分析 (2)重具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间、地点)
(2分)
典型例题3:
右图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 分析该时段农业人口迁移对意大利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矿产,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 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 “关东”,所以人们便把这一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 导致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发生逆转,称为“雁南飞”现象.右图为“闯关东”和“雁南飞”人口迁移 路线示意图。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3.了解国际以及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区域认
知)
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
影响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 “推拉理论”
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 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气
土候
壤
自然
自然因素 灾害
水 矿产 资源
政策
政治因素
政治 变革
战争
影响人口迁移的 因素
经济
交通 发展
通信
城市
经济因素 化
工程 建设
家庭 婚姻
社会文化
文化 教育
宗教 信仰
议一议 下列迁移事件的主要因素是?判断理由?
2.19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 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 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 完成相关任务。
(1)19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 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人口迁移的分类
A
B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A 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1年)的迁移活动
19世纪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出 出
出 入
入 入
发现新大陆,殖民扩张
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入 出
出
入
入 出
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B 国内人口迁移
1949-1986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 探究1.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农民进城就业对城乡的影响。
迁入地
有利影响: ①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 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 ③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④ 推动第三产业和城市化进程。
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 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 压力
迁出地 有利影响:
①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 文化、思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