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6 最苦与最乐课件(共25张PPT)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 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 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 之一。著有《饮冰室合集》。
写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 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 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 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 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本文的语言十分流畅。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 支撑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 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本 文语言还十分精练简洁。在文中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 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等成语形象地表现出责任 尽完之后无比放松和快乐的心情;用“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 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概括了世间伟人所尽的大责任。
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议论为主,叙述、抒情为辅;。就论证方法 而言,既有演绎论证,又有归纳论证,还有许多地方用了引证法。单 就引用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 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 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 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
研读读课文,突破难点
2.作者是怎样将道理说得清晰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的? 课文前半部分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主要运用
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列举了对个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 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 没有赔礼。”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 “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然后作者 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 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 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 明白。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4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介 绍 作者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 《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 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 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 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等。
知 识 链接
孔孟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 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 的区别。孔子的敦厚中蕴藏着凛凛正气。而孟子更偏向愤世嫉俗。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但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孟子则在 “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化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 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用肯定句表述出来) ② 论据——证明观点的依据(道理、事实) ③ 论证——证明论点的方法(举例、道理、对比、比喻、类比、因果)
文 体 知识
➢ 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 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了什么——其次通过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最后 得出了什么结论
文 体 知识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件事、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 而阐明自己的见解或者反驳别人主张的一种文体。(重点:表达明确 自己的观点)
《最苦与最乐》课件(43页)

举例: 屈原等爱国的 仁人志士……
鲁迅先生说过: “在人生的路上, 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 别人。虽自觉慢慢瘦弱,也以为 快乐。〞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 “ 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 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 滋味给抵消了。〞我们每个人都被生 命询问,而我们也只有以“负责〞来答 复生命。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
作用: 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
有力地证实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
服力.
论乐
论 乐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
呢? 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 操之在己。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
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
处,才干知道有尽责任的乐 处。
担
责
任
找出作者引用的
别号饮冰
室主人,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
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加戊
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
《饮冰室合集》。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同学树立责任感。
字词检测
注音:
契约(qì ) 揽(lǎn )
悲天悯人( mǐn ) 解释词语: 失意: 不得志。 如释重负: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莫假设不: 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字词检测
契约: 证实出卖、抵押、租赁 等关系的文书。
悲天悯人: 哀叹时事的艰危, 同 情人民的疾苦。
任重道远: 任务繁重, 道路遥远。比喻责 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 有仁爱之心的人, 品德高尚有 志向有抱负的人。
鲁迅先生说过: “在人生的路上, 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 别人。虽自觉慢慢瘦弱,也以为 快乐。〞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 “ 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 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 滋味给抵消了。〞我们每个人都被生 命询问,而我们也只有以“负责〞来答 复生命。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
作用: 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
有力地证实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
服力.
论乐
论 乐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
呢? 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 操之在己。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
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
处,才干知道有尽责任的乐 处。
担
责
任
找出作者引用的
别号饮冰
室主人,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
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加戊
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
《饮冰室合集》。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同学树立责任感。
字词检测
注音:
契约(qì ) 揽(lǎn )
悲天悯人( mǐn ) 解释词语: 失意: 不得志。 如释重负: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莫假设不: 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字词检测
契约: 证实出卖、抵押、租赁 等关系的文书。
悲天悯人: 哀叹时事的艰危, 同 情人民的疾苦。
任重道远: 任务繁重, 道路遥远。比喻责 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 有仁爱之心的人, 品德高尚有 志向有抱负的人。
《最苦与最乐》pptx课件(24页)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3)
最
中心论点
苦 与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
(4)
乐
(
议 论 文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5--6)
)
1.责任有很多种,你能从第3段中找出几种责任 呢?
对他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 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 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 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 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阻击战中”。
小练笔
请同学们写一写,作为一名学生,你对自己、 对家庭应尽到怎样的责任呢?
品读语言
1.阅读文章开头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 苦乐与责任的关于设问句的 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 之气。
他是谁? 梁启超
梁 启 超
1.学习文章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 语言。 2.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作者 观点。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 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 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 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 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 集》。
⑤显然,这种认真的读书方法,动手用笔的读书方式,一 开始需要通过意志来培养。但经过反复实践,变成自己喜欢,
就不再觉得这是自己情感以外的特别要求了。譬如早晨和 晚间刷牙,起初需要别人指点,后来依靠毅力坚持,久而 久之,化成生活习惯;偶尔不刷牙,反而感到极不自然, 不合自己的卫生习惯。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3)
最
中心论点
苦 与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
(4)
乐
(
议 论 文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5--6)
)
1.责任有很多种,你能从第3段中找出几种责任 呢?
对他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 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 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 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 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阻击战中”。
小练笔
请同学们写一写,作为一名学生,你对自己、 对家庭应尽到怎样的责任呢?
品读语言
1.阅读文章开头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 苦乐与责任的关于设问句的 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 之气。
他是谁? 梁启超
梁 启 超
1.学习文章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 语言。 2.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作者 观点。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 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 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 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 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 集》。
⑤显然,这种认真的读书方法,动手用笔的读书方式,一 开始需要通过意志来培养。但经过反复实践,变成自己喜欢,
就不再觉得这是自己情感以外的特别要求了。譬如早晨和 晚间刷牙,起初需要别人指点,后来依靠毅力坚持,久而 久之,化成生活习惯;偶尔不刷牙,反而感到极不自然, 不合自己的卫生习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课件

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 中心论点的写法。
3.感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 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梳理本文论证思路。 2. 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 中心论点的方法。
情境导入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 一对,我们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 这悲喜交织、苦乐参半的人生路上,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
设计说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最苦与最乐》课件
设计说明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思想深刻、论证严密、语言平实的议 论文。教学时,要厘清思路、品味语言,培养思辨的习惯与能 力;思考苦乐循环的关系,从小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 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 点。
学习任务一:感知全文
(3)对比论证 ①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 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 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 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与贫、病、老的痛苦进行对比,照 应开头,突出论证了应尽责任而没有尽才是人生最大痛苦的观点。
学习任务一:感知全文
1. 略读全文,说一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论述 和说理思路是什么。
(1)本文主要观点:不负责任是人生的最大痛苦,尽责任 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说理思路: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3.感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 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梳理本文论证思路。 2. 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 中心论点的方法。
情境导入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 一对,我们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 这悲喜交织、苦乐参半的人生路上,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
设计说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最苦与最乐》课件
设计说明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思想深刻、论证严密、语言平实的议 论文。教学时,要厘清思路、品味语言,培养思辨的习惯与能 力;思考苦乐循环的关系,从小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 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 点。
学习任务一:感知全文
(3)对比论证 ①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 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 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 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与贫、病、老的痛苦进行对比,照 应开头,突出论证了应尽责任而没有尽才是人生最大痛苦的观点。
学习任务一:感知全文
1. 略读全文,说一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论述 和说理思路是什么。
(1)本文主要观点:不负责任是人生的最大痛苦,尽责任 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说理思路: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拓展探究
拓展阅读
做难事必有所得
徐长才
①金一南说:“做难事必有所得。”诚哉斯言!这也是金一南的 亲身体验与成功之道。金一南年轻时,在一家制造玻璃瓶的工厂当工 人,他开始吹拉的玻璃瓶都是奇形怪状的,没有一个成形的。他下定 决心,刻苦钻研,三个手指头的肉都烫坏了,终于制作的玻璃瓶子又 好又快又多。后来,金一南考取了军事院校,以顽强的毅力学习英语 ,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常常废寝忘食地研读与 搜集大量红军资料,不畏劳累地写出了多部有关红军研究的著作,深 受广大读者的敬重。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 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 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举例论证
列举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未报、得罪 人未赔礼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使读者 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学习任务单
结合教材旁批,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
用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易 于接受。
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论点。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俗语,或公认的道理、定理、公式等,说服力强。
联系实际,仿照下面的示例,也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责任” 的理解。
课堂检测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 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 来的责任。(设问)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2 学习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作技巧。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多
音
( jiě )解放
字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形
近
既( jì )既然
字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多
音
( jiě )解放
字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形
近
既( jì )既然
字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下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22张PPT)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 什么这样说?
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责任 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 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 远不能解除。
最 最大的痛苦——未能尽责 苦 与 最大的快乐——尽到责任 最
正反对比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乐 苦与乐的关系——有苦才有乐
(1)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
失意
老、死
否
谈
定 知足
安分
达观
苦
提出论点
作者是如何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 责任”最苦的呢?
正: 凡人在世间一天, 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便像是有几千
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结论:最苦的原因是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举例论证: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 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于自 己。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16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 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 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重点)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 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难点)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 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 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
谈苦
人生什么事最 苦?作者是怎 样得出答案的?
论乐
人生什么事最乐? 作者是怎样引名言 来论述的?
责任
人们应该怎样 对待责任?
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2)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 未能尽责的观点。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 逃避责任”,进一步阐述尽责才能获得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畅言教育 学习目标
1 积累词汇及相关文学常识。 2 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3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畅言教育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 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 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 为发起“公车上书”,他主张“变法”、“育人才”、“ 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 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 室合集》。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
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畅言教育 课堂小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畅言教育
课后练习
写作训练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 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 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00字左右。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 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 “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畅言教育 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畅言教育
畅言教育
感知内容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畅言教育 理清结构
最苦与最乐
第一部分 (第1-2自然段)
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 (第3自然段)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第4-5自然段)
畅言教育
检查预习
shì
如释重负
mǐn
悲天悯人
xiè
卸却
huì
恩惠
qì
lǎn
契约
揽
dū
监督
畅言教育 检查预习
①监督 ②排解 ③达观 ④心安理得 ⑤死而后已
察看并加以管理。 排除危难;调解纠纷。 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畅言教育 合作探究
问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答
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答
畅言教育
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 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 未了。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 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畅言教育
合作探究
哪些句式? 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哪些修辞? 有什么好处?
了解语言特色 锻炼思维能力
最苦与最乐
找出喜欢的语句 读出喜欢的语句
句型练习 仿写句子
畅言教育
第三单元 ·鉴赏·评论
最苦与最乐
本课时编写:巢湖市柘皋中学 葛庆国老师
畅言教育
课文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 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有一个人,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 什么是“最乐”。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畅言教育 课堂练习
曾子 范仲淹
说出下列名言的含义,并学习运用
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畅言教育 检查预习
⑥如释重负 ⑦悲天悯人 ⑧海阔天空
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
⑨仁人志士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 事业出力的人。
⑩任重而道远 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畅言教育 课堂练习
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畅言教育 课堂练习
孟子
说出下列名言的含义,并学习运用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