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P3

合集下载

杂化轨道类型计算公式

杂化轨道类型计算公式

杂化轨道类型计算公式有许多种不同的杂化轨道类型,每种类型的计算公式也略有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杂化轨道类型及其计算公式:1. sp 杂化轨道:两个 s 轨道和一个 p 轨道杂化形成。

计算公式为:sp = a × s + b × p其中 a 和 b 是系数,满足 a + b = 1。

常见的系数选择是 a = 1/3,b = 2/3。

2. sp2 杂化轨道:一个 s 轨道和两个 p 轨道杂化形成。

计算公式为:sp2 = a × s + b × px + c × py其中 a、b 和 c 是系数,满足 a + b + c = 1。

常见的系数选择是a = 1/3,b = 1/3,c = 1/3。

3. sp3 杂化轨道:一个 s 轨道和三个 p 轨道杂化形成。

计算公式为:sp3 = a × s + b × px + c × py + d × pz其中 a、b、c 和 d 是系数,满足 a + b + c + d = 1。

常见的系数选择是 a = 1/4,b = 1/4,c = 1/4,d = 1/4。

4. sp3d 杂化轨道:一个 s 轨道、三个 p 轨道和两个 d 轨道杂化形成。

计算公式为:sp3d = a × s + b × px + c × py + d × pz + e × dx2-y2 + f × dz2其中 a、b、c、d、e 和 f 是系数,满足 a + b + c + d + e + f = 1。

常见的系数选择是 a = 1/6,b = 1/6,c = 1/6,d = 1/6,e = 1/3,f = 1/3。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及其计算公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应用中系数的选择可能有所不同,取决于具体情况。

硫化氢分子结构

硫化氢分子结构

硫化氢分子结构
中心原子S原子采取sp3杂化,电子对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分子构型为V形,H—S硫化氢分子结构—H键角为92.1°,偶极矩0.97 D,极性分子。

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

水溶液为氢硫酸,酸性较弱,比碳酸弱,但比硼酸强。

能溶于水,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

硫化氢为易燃危化品,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

SP3格式说明

SP3格式说明

列内容1-2 版本标示符3 位置(P)或位置|速度(V)标示符4-7 轨道数据首历元的年8 未使用9-10 轨道数据首历元的月11 未使用12-13 轨道数据首历元的日14 未使用15-16 轨道数据首历元的时17 未使用18-19 轨道数据首历元的分20 未使用21-31 轨道数据首历元的秒32 未使用33-39 本数据文件的总历元数40 未使用41-45 数据处理所采用数据的类型46 未使用47-51 轨道数据所属坐标参照系52 未使用53-55 轨道类型56 未使用57-60 发布轨道的机构SP3格式数据文件第二行的格式说明第二行列内容1-2 符号3 未使用4-7 轨道数据首历元的GPS周8 未使用9-23 轨道数据首历元的一周内的秒24 未使用25-38 历元间隔,单位为S39 未使用40-44 轨道数据首历元约化儒略日的整数部分45 未使用46-60 轨道数据首历元约化儒略日的小数部分第三行列内容1-2 符号3-4 未使用5-6 轨道数据所涉及卫星的数量7-9 未使用10-12 第1颗卫星的PRN号(SV19)13-15 第2颗卫星的PRN号(SV19)﹡﹡﹡58-60 第17颗卫星的PRN号(SV19)SP3格式数据文件第四行的格式说明第四行列内容1-2 符号3-9 未使用10-12 第18颗卫星的PRN号(SV19)﹡﹡﹡37-39 第27颗卫星的PRN号(SV19)SP3格式数据文件第五-七行的格式说明第五-七行列内容这些行是用于列出卫星的PRN号,格式与第四行同SP3格式数据文件第八行的格式说明第八行列内容1-2 符号3-9 未使用10-12 第1颗卫星的精度13-15 第2颗卫星的精度﹡﹡﹡58-60 第17颗卫星的精度第九行列内容1-2 符号3-9 未使用10-12 第18颗卫星的精度13-15 第19颗卫星的精度﹡﹡﹡58-60 第34颗卫星的精度SP3格式数据文件第十行的格式说明第十行列内容1-2 符号3-9 未使用10-12 第35颗卫星的精度13-15 第36颗卫星的精度﹡﹡﹡58-60 第51颗卫星的精度SP3格式数据文件第十一行的格式说明第十一行列内容1-2 符号3-9 未使用10-12 第52颗卫星的精度13-15 第53颗卫星的精度﹡﹡﹡58-60 第68颗卫星的精度第十二行列内容1-2 符号3-9 未使用10-12 第69颗卫星的精度13-15 第70颗卫星的精度﹡﹡﹡58-60 第85颗卫星的精度SP3格式数据文件第二十三行的格式说明第二十三行列内容1-2 符号3 未使用4-7 历元时刻的年8 未使用9-10 历元时刻的月11 未使用12-13 历元时刻的日14 未使用15-16 历元时刻的时17 未使用18-19 历元时刻的分20 未使用21-22 历元时刻的秒SP3格式数据文件第二十四行的格式说明第二十四行列内容1 位置(P)或速度(V) 2-4 卫星标识5-18 x-坐标(km)19-32 y-坐标(km)33-46 z-坐标(km)47-60 钟改正(10-6)第二十五行列内容1 符号2-4 卫星标识5-18 x速度(km)19-32 y速度(km)33-46 z速度(km)47-60 钟漂(10-10)。

s的轨道分布 -回复

s的轨道分布 -回复

s的轨道分布-回复s的轨道分布是指s轨道在不同情况下的电子分布情况。

s轨道是最简单的一种轨道,只能容纳最多两个电子。

本文将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一步一步回答。

一、介绍s轨道s轨道是氢原子的1s轨道的进一步推广,是最低能量的轨道。

它们主要出现于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中,其中n为任意正整数。

s轨道的形状呈球对称,意味着电子围绕原子核均匀分布于球面上。

s轨道的分布与原子核的距离越近,能量越低。

二、s轨道的分布情况1. 氢原子的s轨道分布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其s轨道是具有最低能量的1s轨道。

这个轨道的分布情况可以用球坐标系来描述,其中径向部分的分布函数为R(r),角向部分的分布函数为Y(theta, phi)。

在1s轨道中,电子的分布是球对称的,没有角向分布,也就是说,电子从中心到外围的分布是均匀的。

2. 多电子原子的s轨道分布对于多电子原子,其中的电子会相互排斥并影响彼此的分布。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因此,s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是有限的。

在多电子原子中,s轨道的分布模式取决于电子的排布。

根据Hund's rule,电子会优先填充空的轨道,并尽量使自旋方向相同,从而最大化轨道的自旋多重度。

先填充同一个能级的不同轨道,再进行配对。

这意味着s轨道中的电子可能会是两个自旋相同的电子或者是具有不同自旋的两个电子。

3. 能级分裂与态密度在原子内部,不同的s轨道能级具有不同的能量。

s轨道的能量随着主量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种能级分裂可以通过光谱学技术进行测量,可以得到每个能级的能量差。

与能级分裂相关联的是态密度,指的是具有特定能量范围的态(即容纳电子的空间)的数量。

在s轨道的情况下,能量较低的s轨道具有较高的态密度,因为更多的电子能够填充这些轨道。

能量较高的s轨道则具有较低的态密度,因为只有少量电子能够填充进去。

4. 杂化轨道除了简单的s轨道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s杂化轨道,称为sp3杂化轨道。

固态三氧化硫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

固态三氧化硫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

固态三氧化硫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
固态三氧化硫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
在固态三氧化硫中,硫原子具有四个价电子。

在构建化学键时,硫原
子能够将其s轨道和p轨道杂化形成sp3和sp2杂化轨道。

这些杂化轨
道可以用于形成硫氧双键和硫氧单键,从而形成三氧化硫分子的结构。

由于硫原子在分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理解硫原子的杂化轨道是非
常重要的。

在硫原子中,s轨道和p轨道的杂化形成sp3和sp2杂化轨道,这些轨道是形成硫氧双键和硫氧单键的关键。

硫氧双键是硫原子为两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时形成的键。

在形成这
种键时,硫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形成了一个由硫原子、一个氧原子和一个另一个氧原子共享的平面。

其中,硫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有一个轨道由s和p轨道组成,其它两个轨道由p轨道组成。

这些轨道允许硫氧双键的形成,并支持三氧化硫分子的结构。

硫氧单键是硫原子为一个氧原子提供一个电子形成的键。

在形成这种
键时,硫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形成了一个由硫原子、一个氧原子和一个孤对电子组成的三角平面。

其中,硫原子的sp3杂化轨道由一个s轨道
和三个p轨道混合而成。

这些轨道允许硫氧单键的形成,并支持三氧
化硫分子的结构。

在固态三氧化硫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在维持分子稳定性方面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硫氧双键和硫氧单键是三氧化硫分子的主要键。

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三氧化硫分子的性质和行为。

h2so3中s的杂化方式

h2so3中s的杂化方式

h2so3中s的杂化方式
S的杂化方式
杂化是指原子轨道混合形成新的杂化轨道,以适应化学键的形成。

在H2SO3中,S的杂化方式是sp3杂化。

杂化过程中,S原子的3个p轨道和1个s轨道混合形成四个等能量的sp3杂化轨道。

这种杂化方式使得S原子能够形成四个化学键,实现与其他原子的连接。

通过杂化,S原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分布在分子空间中的四个方向上,形成一个正四面体的构型。

每个杂化轨道上都有一个孤对电子,可以与其他原子进行键合。

在H2SO3中,S原子与两个H原子和两个O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

每个共价键中,S原子的一个sp3杂化轨道与H原子或O原子的一个轨道重叠,形成σ键。

同时,S原子的另外三个sp3杂化轨道上的孤对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

这种杂化方式使得H2SO3分子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特性。

S原子通过与H原子和O原子形成共价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分子框架,保持了分子的形状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H2SO3中S的杂化方式是sp3杂化。

通过这种杂化,S原子形成四个sp3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实现了分子的
稳定性和特性。

这种杂化方式为H2SO3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提供了基础。

杂化轨道理论(重点高中)

杂化轨道理论(重点高中)

高中杂化轨道理论(图解)一、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二、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价键法(VB法)价键理论一:1、要点:⑴、共价键的形成条件:①、先决条件: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②、配对电子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要满足对称匹配、能量相近以及最大重叠的原则;③、两原子具有成单的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服从保里不相容原理。

⑵、共价键的本质:是由于原子相互接近时轨道重叠,原子间通过共用自旋相反的电子使能量降低而成键。

⑶、共价键的特征:①、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包括激发后形成的未成对电子),便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而未成对电子数是有限的,故形成化学键的数目是有限的。

②、根据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原子轨道沿其角度分布最大值方向重叠,即共价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⑷、共价键的类型:单键、双键和叁键。

①、σ键和π键。

ⅰ、σ键:沿键轴方向重叠,呈圆柱形对称,称为σ轨道,生成的键称为σ键σ是希腊字母,相当于英文的s,是对称Symmetry[`simitri]这个字的第一个字母)。

σ键形成的方式:ⅱ、π键:两个p轨道彼此平行地重叠起来,轨道的对称面是通过键轴的平面,这个对称面就叫节面,这样的轨道称为π轨道,生成的键称为π键(π相当于英文的p,是平行parallel[`p?r?lel]的第一个字母)。

π键的形成过程:,σ键和π键的比较 σ键 (共价键中都存在σ键) π键 (只存在不饱和共价键中)重叠方式(成建方向)沿两电子云(原子轨道)的键轴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遵循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原理进行重叠 两互相平行的电子云(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遵循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原理进行重叠 重叠程度重叠程度较大 重叠程度较小电子云形状 共价键电子云(重叠部分)呈轴对称 共价键电子云(重叠部分)呈镜像对称 牢固程度 强度较大,键能大,较牢固,不易断裂强度较小,键能较小,不很牢固,易断裂 化学活泼性不活泼,比π键稳定 活泼,易发生化学反应 类型 s-s 、s-p 、、p-p 、s-SP 杂化轨道、s-SP 2杂化轨道、s-SP 3杂化轨道、杂化轨道间p -p π键,、p -p 大π键 是否能旋转 可绕键轴旋转 不可旋转,存在的规律 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有一个σ键,有一个π键;共价叁键有一个σ键,有两个π键。

甲烷杂化轨道类型

甲烷杂化轨道类型

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是sp3杂化。

同一原子内由1个ns轨道和3个np轨道参与的杂化称为sp3杂化,所形成的4个杂化轨道称sp3杂化轨道。

各含有1/4的s成分和3/4的p成分,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sp3轨道杂化是基于轨道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轨道杂化方式。

sp3杂化一般发生在分子形成过程中。

杂化发生后原子最外层s轨道中的一个电子被激发至p轨道,使将要发生杂化的原子进入激发态;该层的s轨道与三个p轨道发生杂化。

此过程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发生叠加,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重新分配能量并调整方向,形成4个等价的sp3轨道。

甲烷的氧化反应
甲烷的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达到了25%,因此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最高。

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很快就可以看到有水蒸气在烧杯壁上凝结。


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把甲烷气体收集在高玻璃筒内,直立在桌上,移去玻璃片,迅速把放有燃烧着的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筒内,烛火立即熄灭,但瓶口有甲烷在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这说明甲烷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但不助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物理第三章
(6)半导体中的特征位错 实验结果表明,滑移面常是原子面密度较大 的晶面;而滑移方向则是原子线密度较大 的方向。 Si、Ge等具有金刚石结构的半导体中,原子 面密度最大,面间键密度最小的是双原子 面间。因而最容易出现滑移的面是 (111) 面,位错线的主要方向是方向[110],通常 可从半导体表面的腐蚀坑来观察位错。
固体物理第三章
按缺陷的几何形状而论,可把晶体中的缺 陷分为三类,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 陷。 本章内容: 介绍几种基本的微观缺陷。 在较高温度下,固体的成分或结构的物 理和化学变化往往是通过扩散进行的, 扩散的过程与晶体的微观缺陷有十分密 切的关系。本章还将介绍扩散及其微观 机制。
固体物理第三章
§3-1 晶体中缺陷的类型 一、点缺陷(point defect) 定域在格点附近一个或几个晶格常数范围 内偏离晶格周期性的结构称为点缺陷, 如空位,填隙原子,杂质原子。 由 热 起 伏的 原 因 所 产 生 的 空 位 和 填隙 原 子,又叫热缺陷,它们的产生与温度直 接有关。
由以上讨论可知: 刃位错: 外加切应力的方向、原子的滑移方向和位 错线的运动方向是相互平行的。 螺位错: 外 加 切 应力 的 方 向 与 原 子 的 滑 移 方向 平 行,原子的滑移方向与螺位错的运动方 向垂直。在左右两部分受到向上和向下 的切应力的作用时,位错线向前移动, 直到位错线移动到尽头表面,这时左右 两部分整个相对滑移b的距离,晶体产生 形变。
固体物理第三章
原子面密 度最大, 面间键密 度最小的 是 {111} 双 原 子 面 间。
除了由范性形变可产生位错以外,晶格的 失配也可以引起位错,例如:同一晶体 中若其一部分掺入数量较多的外来杂 质,则这部分晶体的晶格常数将有所改 变。在掺杂和未掺杂的两部分晶体的界 面上,将产生一定数量的位错。 晶格常数不同,但结构和取向相同的两种 不同晶体的界面附近也可存在失配位 错,在许多异质结种都存在。
固体物理第三章
利用晶体中原子平面的相继位移模型得到 的理论切应力与实际切应力的实验值符 合得比较好。
(2)螺位错
(a)表示螺位错的产生,(b)表示螺位错的立体 图,(c)表示晶体在滑移面上的投影。滑移面 ABCD以右的原子,用圆点表示,滑移面以左 的原子以圆圈表示
固体物理第三章 固体物理第三章
AD称为螺旋位错线。 垂直于AD的平行晶面,都可以看成是由 一个晶面以螺旋梯的形式构成的;每绕 DA线旋转一周,则晶面上升一个b的距 离,因此取名螺旋位错。 螺旋位错没有多余的半晶面,其特点是 螺位错线AD和滑移矢量b平行,即伯格 斯矢量平行于位错线。
增加材料的强度的途径: 1.减小位错密度 2.妨碍位错的运动 (a)引入第二相粒子,如在钢种渗碳,由此 对位错的运动进行钉扎(pinning)。 (b)加工硬化,最熟悉的例子是反复弯折铁 丝或铜丝,使之变硬。这一过程实际上 是在材料中产生越来越多的位错,直至 彼此妨碍,无法运动。
固体物理第三章
固体物理第三章
固体物理第三章
固体物理第三章
三、面缺陷
晶体中偏离周期性点阵结构的二维缺陷称为面缺 陷,常遇到的面缺陷有晶界、小角晶界 (low angle grain boundary)、层错(stacking fault)、孪 晶(twinning)间界等。 实际用的固体材料,绝大部分是由许多随机取向 的小晶体组成。这些小晶体的相互连接处称为 晶粒间界,晶粒间界可以看做是一种晶体缺 陷。一般的晶粒间界只有极少几层原子排列是 比较错乱的。 相互有小角度倾斜的两部分晶体之间的区域称为 小角晶界,小角晶界可以看成一系列刃位排列 而成。如图。
固体物理第三章
位错的概念是1934年泰勒等人为了解释金属强度 提出的,显微镜观察表明,当晶体范性形变 时,变形是由于一个原子平面相对于另一个原 子平面的滑移产生的。 当时理论上说明滑移成为固体物理中最困难的问 题之一。因为当时人们想象使晶体变形,必须 加一个切应力 (shear) ,其强度刚好足够使所有 这个晶面上的原子同时从它们原来所处的位置 移到相距一个原子间距处的另一组等价位置。 从实验上测得的材料的屈服应力比理论值小 2~4 量级,表明一个原子平面相对于另一个原 子平面同时滑移而产生范性形变的假设是错误 的。
固体物理第三章
当弹性体受到应力作用时产生的形变服从胡克定律 (Hooke’s law)。实际晶体,只有应力很小时,才表 现为弹性体。当应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后,晶体就会 发生永久形变或断裂。在外力除去后,晶体所保留 下的永久形变称为范性形变 (plastic deformation) 。 晶体的这种性质称为范性。 从微观上考虑,在平衡状态时,组成晶体的原子, 由于受到相互平衡的作用力,所以能稳定地处于格 点位置上。当部分原子受到外力的作用时,这种相 对平衡就被打破,于是,晶体的部分原子将位移进 入新的平衡位置,这在宏观上表现为范性形变。
固体物理第三章
(3) 位错的一些性质 1. 位错是由于晶体中部分原子排列的错乱 而形成的一种线性缺陷,但并不是几何 学上所定义的线,而近乎是有一定宽度 的”管道”。 2. 在晶体中,位错一般形成一闭合环线。 位错线只能终止在晶体表面或晶粒间界 上,不能终止在晶体的内部。
固体物理第三章
位错凝结和位错环
1. 热缺陷
固体物理第三章
固体物理第三章
(a)弗伦克尔缺陷(Frenkel defect),原子脱离格 点后,形成一个间隙原子和一个空位。称为弗 伦克尔缺陷。 ( b )肖特基缺陷 (vacancy) :原子脱离正常格点 移动到晶体表面的正常位置,在原子格点位置 留下空位,称为肖特基缺陷。 (c)间隙原子(interstitial):如果一个原子从正常 表面位置挤进完整晶格中的间隙位置则称为间 隙原子,由于原子已经排列在各个格点上,为 了容纳间隙原子,其周围的原子必定受到相当 大的挤压。
固体物理第三章
当晶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结合较弱的晶面 间,容易产生滑移,这些滑移的晶面称为 滑移面。 实验结果表明,滑移面常是原子面密度较大 的晶面;而滑移方向则是原子线密度较大 的方向。 由于原子面密度大的晶面的面间距也大,因 此这些晶面间的互作用较弱,所以在外力 作用下,容易沿这些面产生滑移。
面 心 立 方 结 构 的 金 属 , 滑 移 面 为 {111} 面,滑移方向是 [110] 晶向;对于体心立 方 金 属 滑 移 面 通 常 为 {110} , {112} , {123},滑移方向为[111]。 滑移后为保持晶体结构,滑移矢量必须等 于一个晶体的平移矢量(正格矢)。对面 心立方结构以晶格常数 a 表示的最小的平 移 矢 量 为 a/2(x+y) , 体 心 立 方 为 a/2(x+y+z)。
固体物理第三章
对化合物半导体,除形成空位和填隙原子 外,还会形成反结构缺陷。 离子晶体中的点缺陷是带电中心。为保持 整体的电中性,只能是正离子空位(负 电中心)和负离子空位(正电中心)的 数目必须相等。正负离子空位和正负间 隙离子数目相等。
固体物理第三章
2. 杂质原子(离子) 非纯净晶体中的杂质原子可以认为是点缺 陷,杂质原子可以占据母体点阵中的一 个 正 常 格 点 ( 替 代 式 杂 质 substitutional impurity)),也可占据一个非正规的原子 格点(填隙式杂质interstitial impurity)。 为了有目地改善晶体的某种性质,常常有 控制地在晶体中引起某类外来原子,形 成替位式杂质。实践证明III族和V族在锗 硅中形成替位式掺杂。
固体物理第三章
替位式掺杂和填隙式掺杂
固体物理第三章
3. 色心(color center) 把碱卤晶体在碱金属的蒸气中加热,然后 使之骤冷到室温,原来透明的晶体就出 现了颜色,研究这些晶体的吸收光谱, 发现在可见光区有一个象钟形的吸收 带,把产生这个带的吸收中心叫色心(F 心),增色的碱卤晶体是含碱金属过剩 的晶体。 F心是一个卤素负离子空位加上一个被束缚 在其库仑场中的电子。
固体物理第三章
小角晶界的一个简单模型, 是简立方晶体中所存在的 小角晶界,晶体的两部分 的交界面是(010 )面,这 两部分绕 [001] 轴有一小角 的倾斜,此小角晶界是由 一些相同的刃位错沿边界 排列而成。若D表示两相邻 刃位错间的距离,b 表示每 一位错的滑移矢量,在角 很小的情况下,D= b / θ , 可用X射线衍射方法来确 定,从而估计出D值。
固体物理第三章
固体物理第三章
(4)位错密度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位错线的 长度,位错密度的量纲为(长度)-2。 在实际工作中,要测定晶体中的位错线的 总长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常采用另一 种形式来表示位错密度。假定位错线是 直线,而且是平行地从样品的一面到另 一面,则位错密度等于位错线在单位面 积上的交点数(或称露头数)即,S表示 面积,n表示在S面积中所见位错线的露 头数。 ρ = n / S
第三章 晶体中的缺陷(imperfection)和运动
理想的完美晶体是不存在的 ,实际晶体中总是存在 各种各样的偏离了理想晶格的情况。所谓缺 陷,就是指完美晶格受到破坏的那些区域。 晶体内总是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缺陷:晶体在尺寸 上是有限的,因而具有边界或表面,晶格振动 导致原子瞬时位置对平衡位置的偏离。它们对 晶体的性质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般 晶体中都存在着微观缺陷,它们可以决定性地 影响晶体的基本性质。
3.在位错线的管道内及其附近,有较大的应力集 中,在晶体内形成应力场,因此在位错线附近 的原子的平均能量比其它区域的原子能量大。 4. 位错线附近的原子不再是稳定的,所以较容 易被杂质原子所替代,这就是晶体中的杂质原 子易于在位错线上淀积的原因。当比基质原子 小的杂质原子进入晶格,倾向于处在刃位错上 部晶格受压缩的区域,比基质原子大的杂质原 子进入晶格,择优处在刃位错下部晶格受扩张 的区域. 5.在正常格点位置上的原子,与近邻原子形成的 共价键是饱和的,而在位错线上的原子,其共 价键是不饱和的,即存在所谓悬挂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