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马洛里寻找马洛里读后感

合集下载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马洛丽成长记》是一部由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马洛丽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以及她对爱情、友情、家庭和社会的感悟。

作为一部经典之作,《马洛丽成长记》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马洛丽成长记》,我深受启发。

小说中的主人公马洛丽是一个敏感、善良、独立的女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她始终坚强地面对生活,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对爱情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的关注,都让人深受触动。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探索人生的意义,这种内心的成长和蜕变让人印象深刻。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马洛丽的成长历程,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物在自己面前活生生地走过。

在小说中,马洛丽所经历的爱情、友情、家庭和社会的变迁,无一不让人深思。

她对爱情的执着、对友情的珍视、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的关注,都让人深受触动。

她的成长经历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也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作者通过马洛丽的成长历程,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同时,作者还通过马洛丽的内心世界,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幸福的来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深刻的哲学问题。

这些思想性的内容,让《马洛丽成长记》成为一部不仅仅是情感上感人的小说,更是思想上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读完《马洛丽成长记》让我受益匪浅。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马洛丽的成长历程,向人们展示了生活的真相和人性的复杂。

同时,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马洛丽的成长经历,我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对自己生活的珍视。

【精品文档】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作文-实用word文档 (1页)

【精品文档】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作文-实用word文档 (1页)

【精品文档】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作文-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作文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套书,叫做《马洛丽成长记》。

这套书有14本,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马洛丽的女孩,每本书都围绕着她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让我
印象最深刻的是《成了小明星》,里面讲述着马洛丽的学校要举行一部《安妮》的话剧,她有兴趣,想试演。

于是她精心挑选一首歌曲,只要有机会她就练唱,她还把试演时要朗诵的部分带回家,每天对着镜子,至少练习3次。

终于到了
试演那天,她站上舞台,期初有点紧张,可入戏后就好了很多,她就像黄鹂一
般在舞台上委婉歌唱。

马洛丽通过努力后,终于被选上当了女一号的角色。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一定要坚持。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舞蹈考级,每天在家辛苦的练习,跳了一遍又一遍,一个月后终于拿到了考级证书。

你引导我明白一个道理:凡事有付出就有收获。

谢谢你《马洛丽成长记》。

[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作文 ]相关文章:。

寻马历险记的读后感600字

寻马历险记的读后感600字

寻马历险记的读后感600字(中英文实用版)**English Version:**Title: Reflections on "The Adventure of Seeking Horses""The Adventure of Seeking Horses" is a captivating tale that I recently had the pleasure of reading.It"s a story that not only entertained me but also imparted valuable life lessons.The narrative revolves around the protagonist"s quest to find a missing horse, which symbolizes so much more than just a physical object.It represents the pursuit of a dream, the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spirit, and the importance of never giving up.The journey of the protagonist is fraught with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yet it is his unwavering determination that inspired me the most.It made me realize that in life, we often encounter situations that test our limits, but it is during these moments that our true character is revealed.The story taught me that patience, courage, and perseverance are essential traits for overcoming life"s difficulties.Moreover, the book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anionship and teamwork.Throughout the adventure, the protagonist receives help from various characters, each contributing their unique skills and perspectives.This reminded me that together, we can achieve goals that seem impossible when faced alone.The power of collaboration andmutual support is a theme that resonated deeply with me.The author"s writing style was another aspect that I greatly admired.The vivid descriptions and well-crafted dialogue made the story come alive.I found myself deeply immersed in the world the author created, feeling the protagonist"s emotions as if they were my own.In conclusion, "The Adventure of Seeking Horses" is not just a story about finding a horse; it"s a metaphor for the journey we all undertake in life.It reminds us to remain steadfast in our pursuits, to cherish the company of those who walk alongside us, and to never lose hope, no matter how dire the circumstances.This book 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my heart and has encouraged me to face my own adventures with renewed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中文版:**标题:读《寻马历险记》有感《寻马历险记》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我最近有幸阅读了它。

《珠峰幽魂》读后感600字

《珠峰幽魂》读后感600字

《珠峰幽魂》读后感600字“1924年6月8日马洛里与欧文消失在离相下200码的地方”这是马洛里生前队友欧戴尔在《珠峰幽魂》一书中说道。

这就是困扰人们数十年的“马欧”之谜。

如今最发布新闻也是最无法理解地说法——马洛里及欧文未曾登上顶峰。

有过了解的人对这个观点会有不少。

乔治.G.马洛里在登珠峰前宣称,他如果登上了峰顶,一定要把他妻子的半山腰照片放在山顶,而2021年发现马洛里的尸体时在他身上并没有他妻子的照片,置于马洛这儿一定是把它放在了峰顶了。

我认为马洛杰伊里即使有机会突破“second ;step”(第二台阶,指珠峰顶最近的三个裸露的岩石陡壁,合称希拉里台阶。

)冲刺登顶,我要在下文中谈谈我个人关于马洛里是否的想法。

首先,我就认为马洛里与欧文突破第二台阶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从《最狂野的梦》这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美国发现马洛里尸体的资深登山家康拉德成功地从侧面侧面的凹槽中越上时了第二台阶。

第二台阶是一个近于90度的石坡,如今,没有75年中国登山队架的梯子几乎没法上,而对于7岁登上教堂梨皮的乔治.马洛里来说应该没有太大这儿难度,他完全可以从凹槽中借力登上去。

其次,有一个细节是关于马洛里母亲的照片。

在马洛里棺材尸体上未发现他妻子的照片,基于中其他冲刺珠峰的宣言中就时说如果他登顶了,一定要将丈夫的照片放在山顶。

如此重要的照片,他一定贴身摆放,但尸体里并未发现。

我认为马洛时一定实现了他的旨意。

另外一个线索——氧气瓶。

对于马洛角落里的氧气瓶来讲,一瓶氧气可以在正常情况下始用4个小时(仅1924年版),而欧文对它成功进行了改造,最多可以使用4.5小时,欧文及马洛里每人两个氧气从8200米出发,大约3.5个小时至第二高塔,而照马洛里的速度在第二台阶至第一瓶台阶之间耗尽第三氧气;而另一瓶氧气完全可以支持他登顶并下至第二台阶处。

但就是莫罗在下来至第二台阶时马洛里滑坠入8100米的“死亡地带”中。

2021年,康拉德利奥波德发现马洛里尸体是面朝下会,手坚固地卡在石头里头,似的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右腿骨折,左腿压在右腿上,额前一道阴森森的大口子,连头骨都清晰可辨。

寻马历险记中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

寻马历险记中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

寻马历险记中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
摘要:
1.引言
2.寻马历险记的背景和故事概述
3.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
a.历史的痕迹
b.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内心的成长与变化
4.历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5.总结与反思
正文:
寻马历险记中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
寻马历险记是一部描绘了主人公在城墙内寻找走失的马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收获成长与感悟的故事。

这篇文章将围绕寻马历险记中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展开。

寻马历险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村落,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故事的主人公小杨,在寻找走失的马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村落的过去,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体现在历史的痕迹方面。

在寻马的过程中,小杨发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遗址。

这些历史遗迹让小杨感叹不已,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悠远。

这也使他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激发了他对未来的
憧憬和期许。

其次,寻马历险记中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寻找马的过程中,小杨不仅认识了许多动植物,还了解了它们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使小杨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他决定将这种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此外,寻马历险记中的感悟和体会也体现在内心的成长与变化上。

在这次历险过程中,小杨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恶劣的天气、险峻的山路等。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使小杨学会了坚持和勇敢,他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总之,寻马历险记中城墙内的感悟和体会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历史的痕迹,又涵盖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内心的成长与变化。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

《马洛丽成长记》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女孩马洛丽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挑战。

这部小说深刻地描绘了马洛丽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勇气和信念的重要性。

马洛丽是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女孩,她的父母早逝,她和她的弟弟被迫在贫困中生活。

然而,尽管生活对她来说充满了挑战和不公,她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马洛丽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她不仅要照顾弟弟,还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然而,她从未低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

马洛丽的成长过程中,她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挑战,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和信念。

正是因为马洛丽的坚持不懈,她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坚持不懈的勇气和信念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马洛丽所经历的一切困难和挑战,都需要她有着坚持不懈的勇气和信念才能够克服。

正是因为她从未放弃,从未动摇,她才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希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马洛丽成长记》,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以及坚持不懈的勇气和信念的重要性。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着坚韧不拔的勇气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是《马洛丽成长记》给予我的最深刻的启示。

读《马洛丽成长记》有感

读《马洛丽成长记》有感

读《马洛丽成长记》有感
寒假时,我在家里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英国著名儿童作家劳丽·费里德曼所写的《马洛丽成长记》——第一次夏令营这本书。

特别是读了这本书的第十二章《营火》后,我被主人公马洛丽勇敢地向卡里恩·格林道歉的`勇气深深地感动了。

几个月了,我一直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反复回味,体会多多。

《营火》主要讲的是主人公马洛丽想给好朋友卡里恩道歉。

因为在手工课上,马洛丽不小心把颜料洒在了卡里恩身上,而卡里恩误解马洛丽是故意把颜料洒在她身上的。

所以,马洛丽鼓起勇气在一次“重要火柴”的活动中向卡里恩道歉了。

她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读完故事后,我想了很多:同学之间,就是应该团结友爱、知错就改。

如果两人之间遇到了矛盾,就应该鼓起勇气去道歉,这种美德应该是每个中小学生都应该拥有的。

生活中,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勇气呀!前不久,我无意之间打碎了邻居家的窗户。

我当时心惊胆战,但是这件事常常让我无法安宁,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向邻居道歉。

当邻居微笑着原谅我后,我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并把自己那张最心爱的签名照给了邻居。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品格,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利用它呢?
是啊,这就是勇气!是勇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

马洛丽成长记读后感《马洛丽成长记》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女孩马洛丽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动人的情感而广受读者喜爱,让人感受到了成长的痛苦与快乐,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生活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主人公马洛丽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女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她在和家人、朋友以及动物们的相处中,逐渐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她的成长过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马洛丽的成长经历,向读者传达了许多关于生活和成长的真理。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论在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地努力和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如何去理解和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这些都是马洛丽在成长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学会的。

通过阅读《马洛丽成长记》,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珍贵和美好。

在这个物质丰富而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被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然而,正是这些美好的时刻和经历,才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精彩和丰富。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以及如何去感恩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另外,小说中的马洛丽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成长的意义。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挫折和困难,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同时,成长也意味着学会如何去理解和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马洛丽的成长经历,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成长的意义,以及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的一些重要品质。

总的来说,阅读《马洛丽成长记》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马洛丽的成长经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和成长的意义,以及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的一些重要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马洛里寻找马洛里读后感编者按:“马?欧之谜”困扰了世界登山界70多年,也成为世界最高峰上一朵挥斥不去的疑云。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使得珠峰上的积雪一点点融化,也使得这朵疑云终于有了消释的机缘。

感谢我们热心的作者周正先生①,他从英美德日有关传媒上广泛搜索,又直接与“1999马洛里与欧文探查队”队员对话,并七易其稿,特为本刊撰成此文。

在此,谨代读者诸君深致谢意!马洛里(1886-1924)是位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中学教师,欧文(1902-1924)是牛津大学的三年级学生。

1924年,这两位优秀的高山探险家,作为英国第三次珠穆朗玛峰探险队的主力队员,在从中国西藏一侧攀登珠峰途中失踪。

对此,欧美各国纷纷猜测,他们很可能是在已经登上珠峰后,在下山途中遇难。

英国人曾多次宣称,如果能证明马洛里和欧文已登上世界最高峰,人类高山探险的历史就要改写!然而,也有人认为他们不可能越过第二台阶,也就不可能登上珠峰。

因此,马洛里、欧文的失踪,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马?欧之谜”。

70多年来,人们一直为揭开这个谜而努力。

1999年美国派出一支专门寻找马洛里和欧文下落的高山探险队,在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援下,从中国西藏一侧沿东北山脊上山,终于找到了马洛里的遗体和遗物,还找到自1921年以来近80年里,从西藏一侧攀登珠峰时不幸遇难的17具登山者的遗骸。

自此,“马?欧之谜”基本揭开。

英 __质疑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5分,天色还相当黑暗,但三位中国勇士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已经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上!这在人类高山探险史上,是一个壮举!这个胜利大大鼓舞了正在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和美苏等国封锁中的中国人民,它让世人了解到,任何困难或艰难险阻都将被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踏在脚下!当时,各国媒体都对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作了报导,只有英国的高山探险家悻悻地说:“中国人从东北山脊登上埃佛勒斯峰②,__,这是一个弥天大谎!英国的马洛里和欧文两人极可能早在1924年就已从东北山脊登上它!中国人最多也只到达8700米的高度!”4英国人关于“中国人最多也只到达8700米高度”的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当时中国队员是从5月24日21点,在越过第二台阶后,继续向顶峰进发,整整走了8个多小时的夜路后,才成功登顶的。

那时天色还很暗,无法拍摄照片。

但在微弱的月光下,他们把登顶的书面留言、一尊毛泽东主席的半身塑像和一面 __安放在了顶峰,并采集了9块岩石标本后下山。

下到8700米高度时,天色已亮,屈银华从背包中取出小型电影摄影机,对着顶峰拍了一串镜头。

之后,中国媒体作登顶报道时,就从其中选取了一幅。

在此之前,英国人有过多次攀登珠峰经验,称得上是从东北山脊攀登的专家。

这是因为,英国通过两次侵藏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打开了西藏地区的大门。

1921年开始,虽然西藏人民向来视珠穆朗玛等山峰为神圣之境,不容触犯,但西藏地方政府内的亲英势力逐渐抬头,这就使英国得以先后于1922年、1924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8年,从西藏一侧的东北山脊向珠峰冲击七次。

或许老天真的有眼,他们从未成功,最高也就是1924年创造的8572米。

但他们对东北山脊的情况已相当熟悉,因此,当他们看到中国媒体上的照片,一眼就认出是在8700米处拍摄的,因而有此质疑。

英国人对解开“马?欧之谜”的执迷新中国诞生后,暂时不允许外国人进入中国境内进行高山探险活动。

因此,二战结束后,欧洲人都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

1952年5月,瑞士队越过孔布冰川,经过珠峰与洛子峰(8511米)之间的山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南坳(8000米),沿东南山脊到达8559米处,顶峰在望,眼看成功之际,天气骤然变化,大风雪使人无法前进,瑞士队只好撤退。

这年秋天,瑞士人再从东南山脊上山,天公仍不作美,迫使他们上到8100米转回。

在瑞士人几乎登顶成功的威压下,英国队于1953年来到尼泊尔,从当地夏尔巴人中雇佣了200多名搬运工和25位高山向导,这些人前一年都曾为瑞士队服务,在他们的帮助下,英国队两名队员于5月29日下午从东南脊登上珠峰。

这次成功登顶被作为贺礼,献给当天加冕的伊丽莎白女王,而当队员们回到伦敦时,自然受到王室和各界的盛大欢迎。

虽然赢了,英国却喜忧参半。

喜的是英国队在人类高山探险史上夺了头筹,忧的是两位登顶者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英国人。

为了这次探险,英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组织和准备,但到头来真正将珠峰踩在脚下的,一个是应邀参加的新西兰人埃德蒙特?希拉里(1919-,养蜂专家),另一位是英国队的向导、曾两度为瑞士队服务的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1914-1986),这又勾起了英国人查清“马?欧之谜”的念头。

为什么英国人会确信马洛里和欧文两人极可能是在登上顶峰后,在下山途中遇难失踪的?1933年5月,由鲁德列吉(1884-1961)率领的第四支英国珠穆朗玛峰探险队又来到西藏,再次冲击。

他们没能越过第二台阶(8700米),但队员哈里斯在东北山脊8100米的第一台阶附近发现了欧文的冰镐。

冰镐是高山探险者必须随身携带的“武器”,就像士兵的枪一样。

冰镐在此,那欧文的遗体呢?是否欧文从顶峰下来,因过度疲劳、体力不支,从这里滑堕到北坡下的万丈深谷?揭开谜底的一线希望70年代末改革开放,我国政府对外开放高山区,接待前来高山探险的外国团队。

中国的近邻日本捷足先登,第一个获准在1980年从中国西藏一侧攀登珠峰。

1979年10月,日本派来侦察队,前往西藏进行路线探察。

期间,中国协作队员王鸿宝言谈中透露,1975年中国队从东北山脊登顶时曾发现一具欧洲人的尸体……不久,日本的《读卖新闻》在1980年元旦专刊上,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导了“日本队将于1980年春从中国西藏一侧的东北山脊攀登珠峰”的消息和大量有关珠峰及攀登珠峰的历史背景资料,其中还特别提到王鸿宝透露的信息。

很快地,王鸿宝的这条信息在世界各国媒体的显要位置纷纷登场。

寻找马洛里、欧文遗体、遗物的事情,重新引起英国和欧美各国高山探险界的关注。

英国立即派出89岁高龄的奥戴尔(1889-1986)飞往东京,请求日本队协助在东北山脊上寻找马洛里和欧文,特别希望找到马洛里用过的相机。

英国人认为,相机里的胶片或许能证明他们已经登上珠峰。

与此同时,早已于1932年就移居美国的马洛里的大女儿加洛琳夫人(1917-)也通过美国高山俱乐部向日本山岳会提出请求,希望在登山途中帮助寻找父亲和欧文的遗体遗物,并查证当年他们是否登上峰顶。

英国派遣时已89岁高龄的奥戴尔访问日本,则因为他不仅是1922和1924年英国队的主力队员,还因他1924年6月8日在“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间的东北山脊上,送别马洛里、欧文,并一直用望远镜观察他们的行踪,只是在他们快接近第二台阶时,因为一片乌云终断了他的持续观察,等他再睁眼时,两位登山家已经消失了踪影。

话说1980年春,日本队确实发现一具登山者的遗体,但那是1975年遇难的中国队员邬宗岳,而不是欧洲人。

随着日本队此次登山的完成,破译“马?欧之谜”的这一线希望再度破灭。

多年的努力在此之前,1975年秋,英国队曾从尼泊尔一侧的西南坡登上珠峰,这次登顶路线相当艰险,登顶的又确实都是英国本土人,说明英国的高山登山技术水平还是很高的。

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法跨过北坡来寻找马?欧的遗体。

中国向世界开放山峰后,从1980年到1999年的19年间,法、德、日、奥地利、意、瑞士、美、俄等国的高山探险队多次从中国西藏一侧登上过珠峰,也有人在东北山脊附近发现过遇难者的遗体遗物,但都难以确认它们的身份。

同时,这19年也是各国探险家从中国西藏一侧攀登珠峰最活跃的时期,各国探险家创造了诸如严冬季节(12-2月)、雨季(6月下旬-9月上旬)、不使用人工供氧、自始至终单身一人、快速登顶(最快的法国登山家从基地营出发到登顶之后返回基地只用了20个小时)以及高山滑翔(登顶后乘悬吊式滑翔机滑翔下山)、高山滑雪等更快更强的高山探险,这就使英国和各国探险家们更加关切“马?欧之谜”了。

“中 __梯子”1960年5月24日下午5时左右,中国首次攀登珠峰的刘连满、贡布、屈银华和王富洲四人离开8500米的突击营地,来到位于8700米高度的“第二台阶”下方。

这是一道高达6米多的岩石峭壁,左侧是无法攀越的断岩,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北壁大山谷。

这段又光又滑的岩壁几近垂直90度,没有任何可以手抓或脚蹬的支点。

时间不等人,坏天气很快就要到来,除了攀上这段陡壁,别无它途。

四人先后尝试单独攀登,都告失败。

教练刘连满终于想出了法子!他把背包放在地上,踩着包升高了50厘米!受此鼓舞,刘连满蹲在包上,让屈银华站在自己肩上,王富洲和贡布从两边扶住刘的腿,慢慢艰难地站起来。

就这样,合三人之力,屈银华顿时升起了3米多高!这时,他发现岩壁上有一个裂缝,王富洲立刻递上岩石锤和冰锥,他把冰锥打进裂缝,创造了第一个支点!屈银华一手抓紧钉牢的冰锥,双脚则由王富洲和贡布用冰镐支撑,另一只手又抓住了上边的一个岩石凹处,并在凹处上方嵌进了第二支冰锥!这第二个支点诞生后,往上的岩坡就开始平缓,可以慢慢攀沿而上了。

屈银华攀上第二台阶,将登山绳放下,其余三人拽着绳子,相互支撑着,用了四个多小时,全都登了上去。

1975年,中国探险队第二次攀登珠峰时,根据已摸清的情况,事先准备了可以折叠的铝合金梯子,在这个陡壁上架起了高达5米的金属梯,9位探险家顺利登上第二台阶。

为了方便今后的探险家们,让更多的后来者实现他们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理想,下山时,他们索性将梯子牢牢地固定在屈银华15年前所打的冰锥上。

从那时起到今天,各国探险家都是从这里顺利登上珠峰峰顶的,因此他们 __探险家的此举赞赏不绝,把它亲切地称为“中 __梯子”。

中国觇标见证各国探险家登顶还是在1975年,5月27日,9位中国队员完成集体登顶后,为了确切测出这座地球最高峰的高度(此前珠峰已有五个高度:8888、8882、8852、8840和8848米),队员们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高五米、有红色标笼的金属觇标安放在珠峰峰顶上,分布在山中、山下与顶峰不同距离的十个测绘点上的测绘专家们,对着觇标进行精细测量,最后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

这个高度就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权威高度。

此后,这个觇标也留在了顶峰上,成为地球最高点上的高点,因为它比顶峰还高出五米!这年秋天,以博宁顿(1934-)为首的英国队一行19人,到达尼泊尔,9月24日,赫斯顿和斯科特等4人,从西南坡面路线再次登上珠峰。

他们的登顶照片,就是在4个月前中国队所安放的觇标旁拍摄的。

这一回,真正的英国人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而见证他们这一成功的,正是中国的觇标!或者说,是中国人确证了他们的这一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