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对《雷雨》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也谈周萍的悲剧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也谈周萍的悲剧

现当代文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也谈周萍的悲剧汪宏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摘要:年轻的生命刚要踏上征程便走上歧途,周萍的悲剧既是命运悲剧,也是伦理悲剧和性格的悲剧。

作为一个善良、软弱的人,面对命运的罗网和伦理上的巨大困境,他越努力挣脱沉陷的越深,悲剧是他无法承受生命之重的必然结局。

关键词:雷雨;周萍;悲剧在《诗学》里,亚里士多德把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当成一般悲剧的范例,作为他悲剧理论观点的一个突出例证。

《雷雨》中的周萍,和俄狄浦斯一样符合他对悲剧理想人物的界定:一个有弱点,犯错误的好人,他之所以陷入厄运,是因为过失,而非因为邪恶。

为结束一段乱伦关系,他希望通过和女仆四凤的恋爱,摆脱继母繁漪的纠缠,岂知这位看似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女性,却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他俩共同母亲侍萍的到来,本来是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却进一步加剧了矛盾,导致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越挣扎越沉陷的厉害,直至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就是周萍的命运悲剧。

周萍是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照顾,在乡下长大的年青人,对世事的了解不深,刚回到周公馆,对这个大宅子里的人更谈不上了解,所以他对继母最初的感情是源于一种同情:繁漪向他诉说自己的不幸,引起他这个对父亲缺乏接触和了解的鲁莽青年的厌憎,这是后来他和繁漪感情发展的基础和起点。

因善良而产生同情,这在一般的人身上,也不会发生多大的事。

但是,这对从小缺乏亲情关怀,内心里承受了很多孤独,渴望关爱的年轻人来说,这份信任,这份因同情而产生的亲近感,就已经牢牢地攫住了这个青年的心灵;更何况,他从乡下一回来,就遇到一个如此年轻,有惊人美貌,又哭哭啼啼需要他同情关怀,又殷勤备至关怀他的“少妇”(之所以不用“继母”这个词,是因为他父亲常年不在家,不仅缺乏父爱和对父亲的了解,因父亲在场而产生的对繁漪继母“身份”的提醒认同也会降到最低),刚回到家里的懵懂青年,无疑经受了一场青春的地震。

唤醒了在他身上沉睡,蛰伏在他心间很久的某些内在诉求,“恨不得杀死自己的父亲”,因为要保护一个女人,男性气质被激发出来。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浅析《雷雨》的创作特点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浅析《雷雨》的创作特点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浅析《雷雨》的创作特点作者:高航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出发,寻找曹禺的戏剧创作与其契合之处,从而对他的代表作《雷雨》的创作特点进行探索解读。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雷雨》;创作特点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23-021933年,曹禺在24岁时候创作出了人生中第一部话剧《雷雨》,这部杰作响彻整个文坛。

从此之后,曹禺的《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奠定了一定的地位,这样体现出了中国戏剧艺术迈向了成熟阶段。

于此同时与中国现代的话剧作品相比,曹禺创作受到了很多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影响,他把西方悲剧观创造性地引入中国,大大提升了本土戏剧的气质和品味。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奠基者是亚里士多德。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悲剧理论在作品中集中体现,这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这一范畴的理论基础。

在《诗学》开篇,亚里士多德就为悲剧进行明确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摹仿;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熏陶。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他又分别对悲剧的情节、人物性格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将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悲剧理论,探索《雷雨》的创作特点。

一、情节是悲剧的灵魂在《诗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的六个成分:作品里的情节;人物的性格;作品要表达的思想;作品中的言词以及人物形象和歌曲。

在这六个成分里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作品里的情节最重要,因为情节的“突转”与“发现”可以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从而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

所以情节是是悲剧的基础,又是悲剧的灵魂。

《雷雨》一书充满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令人意外的情节上的“突转”。

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三十年前与下人鲁侍萍发生关系,并生下两个儿子:周萍和大海。

以亚里士多德“净化说”解读《雷雨》中周朴园形象

以亚里士多德“净化说”解读《雷雨》中周朴园形象

第26卷第6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Vol 26No 62010年6月Jo urna l of J ilin Teache rs Instit ute of Engi nee ri ng and Technol ogyJun 201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晏亮(),女,湖北罗田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以亚里士多德净化说解读!雷雨中周朴园形象晏亮(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摘要]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出发,寻找曹禺的悲剧创作与其契合之处,从而全面展现挣扎在人性与现实之间的周朴园的完整形象。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亚里士多德;净化说[中图分类号]I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042(2010)06003103T he In terpr eta ti on of the I m age of Zhou P uyuan i n Thunder stormbased on A r istotle s "P ur ifi ca tion"YAN L iang(C olle ge o f Libera l Ar ts ,HubeiN or m a l Uni ver sity ,Huangs h iHubei 435002,Chi na )Ab stract :Starting fro m A ristotl e s "Purificati on Sa i d",t h is paper atte mpts to fi nd t he co nsilience of Caoy u s tragedy creatio n w ith hi m ,i n or der to f u lly sho w t he co mplete fig ure of Zho u Puy uan ,who struggle bet ween hu man ity and rea lity .K ey w ord s :Thunderstor m ;Zhou Puy uan ;Ar i stotle ;Purificatio n Said1933年,当中国现代话剧正酝酿和寻找新的突破时,曹禺创作出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轰动剧坛。

论西方戏剧对《雷雨》的影响

论西方戏剧对《雷雨》的影响

论西方戏剧对《雷雨》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旧文化交替,中西文化相互渗透,各种新思潮、新流派、新观念互相交织,一大批外国作家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左拉、狄更斯、莫泊桑、泰戈尔、易卜生、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被相继介绍到中国,并对现代的中国作家及其创作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话剧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中国现代话剧作家在创作中也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西方戏剧的影响。

《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的“社会悲剧”、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和古希腊的“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雷雨》是话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一、易卜生“社会悲剧”的影响曹禺曾说:“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创作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我为他的剧作谨严的结构,朴素而精练的语言,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所发出的锐利的疑问所吸引”。

易卜生作为“现代戏剧之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广泛的,“五四”时期出现的大量的“问题小说“和”问题剧”都是学习易卜生的结果。

易卜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文学,包括整个社会,他笔下的娜拉,几乎成了“妇女解放”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刻有力的揭露,因此,易卜生的戏剧又称“社会悲剧”。

有学者认为,曹禺从易卜生那里学到的比从莎士比亚那里学到的还要多。

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关注妇女问题(在繁漪、陈白露身上可以看到娜拉的影子),也不仅学会了如何关注社会问题,学会了如何面对“我们的遭遇”,而且,更学会了在剧中如何安排人物与事件的复杂关系,如何制造悬念、处理高潮,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等等。

比如,他也像易卜生一样,把次要人物也当作主要人物来写,以至于《雷雨》的主角是谁也成了一个问题,蘩漪、侍萍、周朴园三个人物主次难分。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看《雷雨》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看《雷雨》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看《雷雨》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看《雷雨》2010-09-10 233334 来自柳林风声雷雨的评论 4悲剧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关于悲剧的理论,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理论家都发表了自己精辟、独到的见解。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暗示着人生的本来性质。

他认为悲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种是恶人造成的,如莎士比亚《奥塞罗》中的雅各,就是这样一种恶人;一种是命运和偶然性造成的,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就是一个真正的典型;第三种是由于不同的地位和关系造成的彼此间的损害,这一种是最常见的。

人们随时都有遭到不幸的可能,因而觉得自己处于地狱之中。

悲剧的最后原因是原罪,即生存的本身之罪。

“人的最大罪恶就是:他诞生了。

”我觉得曹禺先生的作品——《雷雨》就非常充分非常典范地体现了叔本华所提出的悲剧的第三种情形,同时它还超越了“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两种模式,把对悲剧性的根源转向了生存本身,这是叔本华哲学观的一个本质,也是《雷雨》以悲剧的形式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的。

所以说《雷雨》亦即是一部“生存的悲剧”。

《雷雨》中的人物,不论他是穷人抑或富人,好人还是恶人,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处在悲剧之中,全都无可逃脱地承担着悲剧的命运,上演着悲剧的角色。

剧中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与情感追求,并为着自己的追求目标而行动,但又必然与他人的追求目标相矛盾,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冲突。

这样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简直可以让人感觉到萨特的《禁闭》中“他人就是地狱”那样的哲学意味。

这些人物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错综的矛盾冲突,他们都以自身为扭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向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他矛盾纠葛相交织、相关联。

由此推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也不断深化着悲剧的强度和本质内涵。

周朴园是这整个悲剧的发轫者,但他并不能算是一个“恶毒已到可能极限的人物”,他当初对侍萍也是有过真心的,不然,何以有了两个孩子,他完全可以采取手段把孩子弄掉;不然,怎么会在多次搬家后还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和闷热夏天都不开窗的习惯。

论《雷雨》与古希腊悲剧的关系

论《雷雨》与古希腊悲剧的关系

论《雷雨》与古希腊悲剧的关系摘要:古希腊悲剧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许多作品也受到了它的影响,其中包括优秀话剧《雷雨》。

《雷雨》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优秀作品,《雷雨》从故事情结、人物形象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本文将分别从俄狄浦斯情结、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三大方面尝试研究和论述古希腊悲剧对《雷雨》影响,并讨论《雷雨》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和发展;从中欣赏这部作品所传达出的人文思想和人性美。

关键词:《雷雨》人文思想人性美古希腊悲剧Abstract:the ancient Greek tragedy produced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cademic circles. Chinese many works are affected by it, including outstanding drama "Thunderstorm". "Thunderstorm" is the outstanding works of Chinese drama master Cao Yu, "Thunderstorm" each from the stories, characters and so on are both affected by the ancient Greek tragedy, this article will separately from the Oedipus complex, destiny tragedy and personality tragedy three aspects of trying to influence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Greek tragedies of "Thunderstorm", and discussion of "Thunderstorm"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Greek tragedy; to appreciate this work to convey the human thought and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Keywords: "Thunderstorm" humanistic thought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of ancient Greek tragedy引论:曹禺在我国二十世纪的戏剧创作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是个非常优秀的戏剧大师,并受到古希腊悲剧的深刻影响。

试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六要素”理论分析曹禺戏剧《雷雨》。

试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六要素”理论分析曹禺戏剧《雷雨》。

以亚里士多德“悲剧六要素”理论解析戏剧《雷雨》[摘要]著名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和血缘关系,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种种弊端,展现出命运对人的无情捉弄。

《雷雨》现代戏剧的代表,它借鉴西方戏剧的创作方法和理念。

而对西方戏剧进行最经典诠释的莫过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其中关于“悲剧六要素”理论的阐述对后世的戏剧创作影响深远。

《雷雨》在情节的安排,人物语言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成功地借鉴了“悲剧六要素”理论。

[关键词]雷雨;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六要素;西方创作悲剧的历史已历经几千年之久了,从古希腊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到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等。

而中国的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有很大的差异,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界多方面西化,曹禺正是将中国文化背景与西方戏剧创作理念相结合,《雷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 《雷雨》完全符合这一定义,它展现出一幕人生的大悲剧,命运的无情捉弄贯穿整部作品,所有的人都无法逃出它的手掌,有罪的、无辜的人们都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起毁灭。

使观众观看之后产生对剧中人物强烈的同情怜悯之情,也对这样的极端事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感到庆幸,庆幸之余又会产生后怕和恐惧。

亚里士多德又进一步阐释:“整部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 [1]情节是戏剧的灵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思想,排在首位。

《雷雨》的戏剧情节安排跌宕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这么多的事件,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命运纠葛,家族、身世秘密的揭露,都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两个地点之中。

此外,《雷雨》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相当成功,专制、伪善的封建家长周朴园;被束缚自由而极端渴望爱情的周繁漪;热情、单纯的受新思想影响的进步青年周冲;后悔着过去所犯下的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周萍。

悲剧框架中的《大雷雨》与《雷雨》

悲剧框架中的《大雷雨》与《雷雨》

和高潮方面对《 雷雨》 雷 雨》 大 和《 的剧本 特色 进行 具
体分析 , 探讨其 中的异 同。

雷雨》 中的她濒 临崩 溃地 当众坦 白, 尔加 河 畔的 她 伏 义无反顾 的纵 身一跃 ……《 大雷雨》 中, 是卡捷琳 娜 正
的悲剧命 运构 成了全 剧的结 构主线 。而瓦 拉瓦拉 与库 德利亚什 、 鲍里斯与季科伊 、 巴诺娃 与季洪 等 的命 卡 运也都作为分散的支线点缀着剧本 的结构 主线 , 到 起 了有力的陪衬作用。作者正是将这 些线条有 机交织 在
曲同工之妙 , 只不过二 者在具体 手法 上有所不 同。笔 者将结合 悲剧理 论 的有 关知识 , 悲 剧的结构 、冲突 从
情节也主要 围绕她的抗争展开 。少女时代 的她 自由 自 在地生活 , 入 卡 巴诺 娃 家 后 的 她感 受 到 痛苦 和压 嫁 抑, 爱上鲍 里 斯 后 的她 重新 感 受 到 生命 的甜蜜 和喜 悦, 内心深 处深厚 的宗教情 却 又让 她饱 受煎 熬 ;《 大
但二者 除了在 悲剧结构方 面有 异有 同外,在 悲剧 冲突和 悲剧高潮 方面存在 较大 不 同, 明地体 现 出西方古 鲜
典 悲剧 与中国古典 悲剧的差异 性。
关键词 :《 大雷雨》 雷雨》;悲剧结构 ;悲剧冲突 ;悲剧高潮 ;《
中 图分 类 号 :16 3 I0 .
收 稿 日期 :0 1 0—1 2 1 —1 0
奥斯特洛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 的《 大雷雨 》 显然是 属于悲剧 范畴 的,
剧本结尾 以女主人公卡捷琳娜 的投河 自尽渲 染 出一种 悲壮 的氛 围。我国的古典戏 剧理论虽然 没有对 悲剧作
事情节 。 就打 破 了欧洲 戏剧 中传统 的“ 一 律 ” 这 三 格 式 ,即剧情不能超过 2 4小时 , 地点 只能是一个 , 节 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模仿的对象是“ 好人”
亚 里 士 多 德 认 为 一 切 的艺 术 都 源 自于 对 生 活 的模 仿 , 悲
剧 亦是。模仿 的 艺术 , 顾 名思 义就 是 对生 活 中 的人 物的模 仿, 而在选择模仿 的对象时 , 亚里 士多德 认 为悲剧模 仿 的应
该 是“ 好人 ” 。这里 的“ 好人” 泛指 善 良、 优秀、 具 有美 德 、 高
曹 禺在创作 《 雷雨》 时不过 是一个 2 4岁 的年轻人 , 一 个还不
曾走 出校 园的大学生 , 他是如何将如此丰富 的思想 内涵融入

本 内容有 限的剧本之 中的呢?笔 者认 为 , 这应该 得益于他 亚里士 多德 在 《 诗学 》中所 提 出的一 套 系统 的悲剧 理
对亚里士多德悲剧创作理论 的充分 理解 和运用。 论, 是在他之前 的古希 腊 悲剧创 作 的基 础 上整 理 总结 出来 的, 但是却奠定 了西方美 学史上 悲剧 这一 范畴 的理论基 础 。
是同生活中遭受不幸的人“ 相似 ” 。
建色彩的资本家典型 , 伪 善和冷酷是他的鲜明特征 。在 阶级
地位上他对 以鲁大海为代表 的工人 阶级压迫欺诈 ; 在感情 问 题 上他对侍 萍始乱终弃 , 对繁漪冷 漠无情 。很 少有人看 到周 朴园“ 好” 的一面。周朴 园被作者选 来做这 部悲剧替的 时代 , 有太 多像 繁 漪一 样 的“ 不幸 者 ” 。鲁
迅笔 下的子君正是同繁漪生活在同一时代 , 经历 同一种悲 剧
的女性形 象。“ 通过爱神 与 向往爱 情 的青 年对话 , 热 情鼓 励 青年们 冲破 封建 礼教 的禁 锢 , 大胆 地去 追求 。 ” 历 经 五 四 浪潮 的洗 礼之后 , 自以为 已经独立 的女性青年纷 纷在爱情 上 寻找 自身解放 出路 , 在 同涓生 和周萍这些 同样爆 发着 五四激 情的青年人的交流过程 中 , 她 们产 生 了前 所未 有 的共 鸣感 。 于是仅凭着喊 口号 的激情 去 实践 她们 的 解放 宣 言 , 殊 不知 “ 已经关得 麻痹 了翅子 ,忘却 了飞翔 ,也诚 然 是无 路 可 以 走” l 3 J 。这就是为什 么繁漪 痛苦 地对 周萍 喊 : “ 我逃 不开 ! ' ’ 为什么子君最终还是 回归到那 封建 的父 亲家里 。可见 繁漪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7 8 3 6 ( 2 0 1 4 ) 0 7— 0 1 0 8— 0 2
《 雷雨 》 作为 中 国话 剧史 上最 富有 争议 的 作品之 一 , 从
诞 生 到 今 天 已经 被 赋 予 了 太 多 的 思 想 内 涵 和 主 题 意 义 。而
2 0 1 4年 7月 第3 3卷 第 7期
黑 龙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J u 1 . 2 0 1 4
Vo I _ 3 3 No. 7
贵显赫 、 具有英雄气概 的人 , 也包 括敢做 和能做 “ 可怕 的事 ” 的“ 好人” 。曹 禺在 《 雷雨 》中选 择人 物 形象 是 煞 费 了苦 心 的。身为一家之长的周朴 园一直 以来被 认 为是带有 浓厚 封
和子君的相似并非偶合 , 而是 因为她 们都 取 自于现 实社会 ,
《 诗学》 开篇 就对 悲 剧下 了 明确 的定 义 : “ 悲剧 是对 一 个严 肃、 完整 、 有 一定 长度 的行动 的模仿 。 ” 1 _ 6 在后续 章节 中, 他 又分别 对模仿 的对象 、 行 动 的中人 、 完整 的情节 等定 义做 了
详尽叙述 , 笔者将从 《 雷雨》的 以上 三个 方 面人 手进行 分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4 . 0 7 . 0 4 7
亚 里 士 多 德 悲剧 理论 对 《 雷雨 》 的影 响
王 艳 丽
( 河南师 范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7 )

要: 亚里士 多德在《 诗学》 中所提 出的悲剧 理论体 系, 奠定 了西 方美学 史上 悲剧 范畴的理论 基础 。基 于此 ,
结合《 诗 学》中对悲剧的定义 、 模 仿的对象、 模仿 的方式及情节设计等方 面, 对我 国剧作 家曹禺代表作《雷雨》 的创作
方 法进 行 探 索解 读 。
关键词 : 亚里士 多德 ; 悲剧理论 ; 《 雷雨》; 影响
为) , 如果他本身不 具备 能做 和敢做 “ 可 怕 的事 ” 的品质 , 那
么悲剧也不会酿成 , 换而 言之 , 悲剧 的形成需 要 他具 备某 种 高贵而显赫 的优 良品质 。 作者说过 : “ 她是一个受 过一点 新 的教育 的旧式女人 。 ” 所 以她文 弱 、 哀怨 、 沉静 、 明慧 、 爱好 诗文 , 又不乏 果断 阴鸷 、 野性 和胆量 。这所有对她性格 的词汇定义 , 不仅 是为 了表 现 繁漪性格 的“ 好” , 更 是 为了繁漪 的性 格 “ 适 宜” 她受 的新 式 教育和 旧式女人形象 。曹 禺作 为一 个天才作 家 , 十分恰 当地 把握 了繁漪 身上难 以调和 的尖锐 矛盾 和畸 形发 展轨迹 。在
二、 “ 行动” 是 悲 剧 的 主 要 模 仿 方 式
贯穿整部剧始末 的, 是周 家沉闷压抑的氛 围和郁 热逼人
的极端天气 。而这沉 闷的气氛 和人物 愤懑 复杂 的心理 无疑
都必须用人物的行动模 仿表现 出来 。所 有 出场 的人物 都在
喊着 闷热 : 繁漪摇着 团扇 , 从闷热的楼上走下 , 却依 旧喊着 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