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是哪五帝?又对应哪五颗星?
中国历史故事-上古五帝是哪五个人呢?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故事-上古五帝是哪五个人呢?结局如何?上古五帝其实是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因为是传说,记载的也不清楚,到底是哪五帝,众说纷纭,小编我选了最常见的一种:即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黄帝是五帝之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他的出生也颇具神话色彩。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黄帝的母亲附宝正颇有情趣地看星星银河,突然看见一道电光围绕着北斗七星之首的天枢星。
一转眼,那颗星星就掉下来了,附宝由此怀孕生下了黄帝。
人们都说黄帝是化星而生,异常聪明。
生下来没多久就会说话,长大之后无所不通、无所不能。
后来大战蚩尤,一同华夏,成为天下共主。
有一本医术叫做《黄帝内经》,相传是黄帝退休之后所作,影响深远,被称为“医学始祖”。
颛顼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
既然同为“五帝”,出生同样很是神奇。
相传是颛顼的母亲睡觉时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这才有了颛顼。
而且颛顼生下来就头戴干戈(指古代兵器),上面还刻着“圣德”二字。
这样看来,黄帝和颛顼都是自然力量孕育出的天子之子,难怪个个都不得了,位列“五帝”。
颛顼在位的时候,还干了一件大事,征伐共工。
他们打起来的原因是黄河,那时黄河水灾泛滥,共工的部落为了避开水灾祸患,在西边修了一个堤岸。
结果,把水给引去了东边,东边正好是颛顼的部落联盟,他们可就遭了殃,于是,两个部落联盟就打起来了。
最后还是颛顼更为英勇一下,共工在逃跑的路上撞到了不周山上,也就有了“共工怒撞不周山”这一说。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是颛顼父亲昌意的大哥的孙子,也是颛顼的堂房侄儿。
相传是帝喾的母亲踏了巨人的足迹才生下了他,出身不凡。
帝喾小小就很聪明,等到十五岁的时候,颛顼就选了他来佐政。
帝喾也没辜负伯父的期望,于政事上常有献言,讲出了不少好办法。
系心于民,敢于同玉皇大帝争论,希望他的子民能免于水患,过的好一点。
人民也很爱戴他,颛顼死后,帝喾就继承了帝位。
第四位是尧,尧是帝喾的儿子。
五帝指的是哪五帝

五帝指的是哪五帝五帝:中国上古时期的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
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相关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三战,然後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筴。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颛顼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三皇五帝指哪几位

三皇五帝指哪几位?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
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他们应该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
《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
《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
《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
一般教科书上以《帝王世纪》为准,把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
《世本》、《大戴记》、《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
《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吴(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
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弩、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
五帝中最通俗的应该是《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传说,几千年来众说纷纭,有几种不同的组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三皇五帝分别是

三皇五帝分别是历史上有着三皇五帝这个说法,但你知道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吗?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三皇五帝,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含义有二:1.指历史人物。
三皇,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五帝,指金帝:颛顼,木帝:帝喾,水帝:尧,火帝:舜,土帝:黄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2.指历史时期。
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
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三皇之伏羲据中华姓氏图腾记载,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
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又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
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
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五帝之黄帝华夏部落首领黄帝是华夏部落的首领,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成就颇多,他的轶事典故也很丰富,在此介绍他的战神传说、仙人授道、发明制鼓和道教黄帝,分享他的事迹。
战神传说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
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
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
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
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
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
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
三皇五帝新解

⼩中⼤三皇五帝新解2015-05-27字号:中华民族作为⼀个多元⼀体的民族,⾃古⾄今都有源于“三皇五帝”的说法。
不论我们说⾃⼰是炎黄⼦孙,华夏民族,龙的传⼈,龙凤后裔,还是说⾃⼰是中华⼉⼥,中国⼈,都得从“三皇五帝”典故谈起。
“三皇五帝”⼏乎成了我们中国⼈先祖的代名词。
那句⼴泛流传的诗句“⾃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更使这⼀典故深⼊⼈⼼。
⼤凡中国⼈,没有不知道“三皇五帝”四个字的。
但是,如果要问“三皇五帝”是哪三皇、哪五帝的话,能够说全的,可能为数不多了。
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神话传说中的⼈物,还是真实的历史⼈物,他们到底是哪三皇、哪五帝呢?作为⼀名中国⼈,不能⼀概不知。
“三皇五帝”⼀说,⾸见于汉代成书的《周礼》⼀书,其《周官?春官?外史》章⽈:“掌三皇五帝书”。
虽然史学家与神话传说的说法不尽相同,仔细分析之后便不难发现,两者的说法并⽆本质差异。
⼀般⽽⾔,他们都是采取简化的⽅式去描述⼀段的历史的。
在古代,三与五,皆⽣⽣之数,古⼈对⽣殖、数字、动物、植物等的图腾崇拜,逐渐形成崇三尚五的习俗,最终以三五之数,象征⽣命万物⽣⽣不息,活⼒⽆限,和谐统⼀的整体宇宙模式,构成了⼀幅完美的宇宙⽣命蓝图。
可见,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之说,只不过是⼈们希望通过突出三、五之数,弘扬宇宙⽣命万物的三五之德,彰显⽣命万物⽣⽣不息,活⼒⽆限,和谐统⼀的⾃然本性罢了。
然历史本⾝不是三或五的简单罗列,不必⼀味地固守三、五规律。
因此,“三皇五帝”典故,可以有⼴狭之别。
它可以是三皇和五帝两部分内容的简称,是谓狭义“三皇五帝”;还可以是三皇、五⽒、五帝,以及三王四部分内容的简称,是谓⼴义“三皇五帝”。
本⽂倾向于⼴义“三皇五帝”⼀说。
这样⼀来,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上古⼈物,便可归纳为盘古、三皇、五⽒、五帝及三王九位了。
盘古因开天辟地,当为天下第⼀始祖,盘古之后是三皇,三皇有多种说法;三皇之后是五⽒,五⽒主要包括有巢⽒、燧⼈⽒、伏羲⽒、⼥娲⽒、神农⽒五位神祇;五⽒之后是五帝,五帝也有多种说法;五帝之后是三王,三王主要包括夏朝的⼤禹、商朝的汤、周朝的武王姬发三位帝王。
天庭天帝:三官五帝

天庭天帝:三官五帝原创2022-01-23 10:15·吴斜月五方五帝,三官大帝是玉帝继位前的天帝,玉帝继位后负责监察众生,是天庭的纪检委员。
五方五帝五方五帝就是青帝伏羲、赤帝神农、黄帝轩辕、白帝少昊、黑帝颛顼。
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曰东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青灵始老宫,驾青龙。
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曰南方火德赤帝炎帝神农;丹灵真老宫,驾丹龙。
中央元灵元老天君,号曰中央土德黄帝轩辕;元灵元老宫,驾黄龙。
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曰西方金德白帝少昊;皓灵皇老宫,驾白龙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曰北方水德黑帝颛顼。
五灵玄老宫,驾黑龙。
三官大帝为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
天官:上元九气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唐尧上元覃恩宫地官:中元七气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平等应善天尊-虞舜中元覃宥宫水官:下元五气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法流远洽天尊-大禹下元通济宫三官大帝一,三官五帝的来历三官五帝都是元始天尊以气化生而出。
五帝由先天五行五气,金木水火土分别化生。
天官尧由元始天尊的玉清天中青黄白三气结成化生。
地官由灵宝天尊的上清天中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化生。
水官由太上老君的太清天中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化生。
二,三官五帝的职责作为天庭纪检,三官五帝的职责是在三元日和五腊日考校人间善恶,给以罪福。
(一).三元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大帝各监察天地水三界,于三元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元日,简称“三元”。
道教斋日。
指夏历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
传为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之期,后又称为三官诞辰之日。
天官赐福: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是天官大帝尧的诞辰。
天官下界,校录赐福而泽被众生地官赦罪: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节),是地官大帝舜的诞辰。
地官下界,校定生人罪福,为人赦罪,释放幽冥业满之灵。
水官解厄: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
三皇五帝分别是

三皇五帝分别是历史上有着三皇五帝这个说法,但你知道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吗?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三皇五帝,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含义有二:1.指历史人物。
三皇,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五帝,指金帝:颛顼,木帝:帝喾,水帝:尧,火帝:舜,土帝:黄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2.指历史时期。
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
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三皇之伏羲据中华姓氏图腾记载,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
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又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
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
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五帝之黄帝华夏部落首领黄帝是华夏部落的首领,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成就颇多,他的轶事典故也很丰富,在此介绍他的战神传说、仙人授道、发明制鼓和道教黄帝,分享他的事迹。
战神传说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
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
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
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
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
历经15旬后, 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
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简介_三皇五帝详细介绍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简介_三皇五帝详细介绍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三皇有八说,五帝有六说。
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三皇五帝分别是谁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三皇有八说,五帝有六说。
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三皇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③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④伏羲、神农、共工(《风俗通义》);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⑥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⑦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⑧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
五帝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
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⑥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三皇五帝人物简介盘古氏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
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帝”是哪五帝?又对应哪五颗星?
关于“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指的是哪五帝?有两种普遍的说法:第一种,以《吕氏春秋》《月令》《淮南子》为代表,认为五帝分别为太皞、炎帝、黄帝、少皞(或作“少昊”)、颛顼。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第二种,以《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为代表,认为五帝指的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然而上述两种说法皆出于后人附会,不足为信。
【炎帝】事实上,五帝的起源与空间观念有关。
古代先民依据太阳运动的规律规划出了四个方位:黎明太阳初升的方位为东方,傍晚太阳落下的方位为西方,面向东方而立右边的方位为南方,左边的方位为北方。
这样一来,大地就被划分成了东南西北再加上中间,总共五大块区域。
中国的古书《山海经》中的《五臧山经》便是以
东南西北中划分形成的,足见时人已有这种强烈的方位观念。
古代印度也是依照这样的格局划分大地的。
位于大地最中心的是金山弥卢,环绕着金山弥卢有四大洲,分别是东边的跋德罗湿婆洲、西边的计都摩罗洲、南边的瞻部洲、北边的俱卢洲。
后来印度人认为四大洲应该有四个伟大的神灵坐镇才能维持安稳,所以又创造了四大天王:守护东边跋德罗湿婆洲的是持国天王,守护西边计都摩罗洲是增长天王,守护南边瞻部洲的是广目天王,守护北边俱卢洲的是多闻天王。
至于中心,当然是又至高主神直接统辖的,便可以设也可以不设行天王,印度人选择了不设。
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将世界划分为五大块,并且设置五个地区统领天神,也就是五帝。
顾颉刚认为五帝最初没有名字,只以颜色作为代号。
东方之帝为青帝,南方之帝为赤帝,西方之帝为白帝,北方之帝为玄帝(或作“黑帝”),中央之帝为黄帝(这里的“黄帝”非指轩辕)。
【印度部洲构造,传入中国后名字略有不同】《墨子·贵义篇》曰:“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
”这里的青龙、赤龙、白龙、黑龙无疑代表着东南西北四帝,屠龙之帝当为中央的黄帝,黄帝杀四帝未必真有其事,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意思是黄帝战胜了四方之帝。
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一般的人都会认为中间的方位比其它四个方位都要尊贵,所以中央之帝胜过四帝。
到了周朝的时候,热爱脑补的古人大
概认为五帝光有一个颜色代号没有具体身份太别扭了吧。
所以就将历史上的伟大部落领袖附会为五帝。
杨宽认为以太皞、炎帝、轩辕、少皞、颛顼为五帝的观念来自东夷民族,因为太皞和少皞是殷和东夷部落的首领。
以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为五帝的观念来自西土人,因为这些人是西土的领袖。
杨宽的这个区分还有待商榷,帝喾、帝舜到底西土人的祖先,还是是殷人的祖先尚不能确定。
五帝乃是掌管五方的神灵,神格还相当高。
把上古的部落领袖附会成五帝,就造成了混乱,叫后人搞不懂这些人究竟是人还是神。
袁珂在构建中国神话体系时,便将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判定为五方上帝。
可是将他们说成是神,很多文献上又显示出他们具有人的特性,会像人一样死亡,这就说不通了。
【少皞】《史记·封禅书》记载: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
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
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
”
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德公立二年卒。
其后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其后百余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在这里仍残留着五色帝的称呼,少皞被称为白帝,青帝指的是太皞,黄帝自不用多说,炎帝则为赤帝。
其中秦襄公、秦文公、秦献公皆祭祀过白帝,总共三次,对于青帝、炎帝、黄帝只祭祀过一次,可见秦人
相当重视白帝少皞。
这是因为太皞和少皞是东夷部落的领袖,而秦国正是东夷之后,故而会倾向于崇拜少皞和太皞,至于重少皞而薄太皞,大概是由于太皞据秦人的历史比较遥远,对他的记忆淡薄一些。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时,有这么一种传言说:白蛇是白帝子的化身,今为赤帝子所杀。
这则流言很可能刘邦集团散播出来的,寓意相当的明确:白帝是秦人所崇拜的先祖,刘邦自比为赤帝,斩杀白帝意味着秦国将要由他来毁灭。
【刘邦斩白蛇】刘邦的自负还不仅于此,在
他称帝以后,发现先秦没有祭祀玄帝的习惯,便说了这样一番话:“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
”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
(《史记·封禅书》)刘邦认为天有五帝,秦人只祭祀其中四个是不完整的,这显然是命运的安排,特地等他来凑齐五帝的祭祀,也说明他是天命所归。
当然,实际上不可能有什么命运的安排这回事。
秦人未完成五帝的祭祀,可能是出于别的原因。
或者秦人并没有强迫症,非得凑齐五帝祭祀不可,否则他们就不会光是对白帝就祭祀了三次。
到了西汉时,五帝还与天上的星体对应到一起。
《淮南子·天文训》就已经将五帝称为“五星”了。
《史记·封禅书》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太一”在上一篇文章(《“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哪三皇?》)中已经介绍过了,它是三皇中泰皇所对应的星,也是北极星。
作为星星的五帝则被当作太一星的臣子。
关于五帝具体对应哪五颗星有两种
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见于《五行大义》引《河图》:“东方青帝灵威仰,木帝也;南方赤帝赤熛怒,火帝也;中央黄帝含枢纽,土帝也;西方白帝白招拒,金帝也;北方黑帝汁先纪,水帝也。
”这五颗星靠近太一星,位于紫薇垣内。
【紫薇垣】第二种说法见于《开元占经》引《春秋纬·元命苞》和《春秋纬·运斗枢》:天有五帝,五星为之使。
岁星帅五精聚于东方七宿,苍帝以仁良温让起。
荧惑帅五精聚于南方七宿,赤帝以宽明多智略起。
填星帅五精聚于中央,黄帝以重厚贤圣起。
太白帅五精聚于西方七宿,白帝以勇武诚信多节义起。
辰星帅五精聚于北方七宿,黑帝以清平静洁通明起。
这里的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分别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也就是说五帝指这五星。
这五星下面还各帅有五星。
然而,对照《史记·封神书》的记载,五帝既然是太一之佐,必然不会离太一星太远。
且《史记·天官书》提到金木水火土五星会犯“五帝坐”、“五帝车舍”,则五帝绝不可能是金木水火土五星,所以第一种说法比较可靠。
而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汁先纪五个名字,观其语言风格,不似先秦之语,实属后人生造。
参考文献:顾颉刚、杨向奎:三皇考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