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帝王世系

合集下载

09北宋南宋帝王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9北宋南宋帝王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两宋十八帝北宋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

以其建都于北方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

北宋乃由后周末帝禅让赵匡胤开始,统治了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南一带地区。

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

共历九帝,167年。

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据研究,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而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20年,中国GDP总量为2286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3%。

北宋时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西欧人口人均GDP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时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当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250美元。

最大统治地区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宋朝开国帝王,在位时间960年-976年。

庙号太祖。

涿州(今河北)人。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

为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为东西班行首,后随柴荣征讨淮南、扬州等地,官至匡国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后又拜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称为禁军总将领。

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

959年授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削夺了武官的权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问题。

宋王朝皇帝即位顺序和血缘关系图

宋王朝皇帝即位顺序和血缘关系图

宋王朝皇帝即位顺序和血缘关系图
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宗,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

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

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

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禅位于太子赵桓(宋钦宗)。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宋代皇帝世系表

宋代皇帝世系表
北宋皇帝(赵)
庙号
谥号
本名
曾用名
即位名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
帝陵
宋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


927年-976年
建隆乾德开宝
960年-976年
永昌陵
宋太宗
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赵匡义
赵光义
赵炅
949年-997年
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976年-997年
永熙陵
宋真宗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圣章元孝皇帝
咸淳
1264年-1274年
永绍陵
宋恭宗
孝恭懿圣皇帝
赵显


1271年-1323年
德祐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赵是


1268年-1278年
景炎
1276年-1278年
永福陵

卫王
赵昺


1271年-1279年
祥兴
1278年-1279年
1127年-1162年
永思陵

正安皇帝
元懿太子
赵旉


1127年-1130年
明受
1130年
宋孝宗
寿皇绍统同道冠德Βιβλιοθήκη 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赵伯琮
赵瑗
赵玮
赵眘
1127年-1194年
隆兴乾道淳熙
1162年-1189年
永阜陵
宋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赵惇


1147年-1200年
绍熙
1189年-1194年

09北宋南宋帝王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概要.

09北宋南宋帝王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概要.

两宋十八帝北宋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

以其建都于北方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

北宋乃由后周末帝禅让赵匡胤开始,统治了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南一带地区。

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

共历九帝,167年。

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据研究,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而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20年,中国GDP总量为2286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3%。

北宋时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西欧人口人均GDP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时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当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250美元。

最大统治地区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宋朝开国帝王,在位时间960年-976年。

庙号太祖。

涿州(今河北)人。

赵匡胤出身于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

为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为东西班行首,后随柴荣征讨淮南、扬州等地,官至匡国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后又拜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称为禁军总将领。

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

959年授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削夺了武官的权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问题。

中国历代世系——宋朝

中国历代世系——宋朝

中国历代世系——宋朝世系介绍●宋朝【960-1279】【赵姓】【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逼周恭帝禅位,建立宋朝,至1279年亡于元朝,中间以1127年金人俘获徽、钦二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为北宋,后为南宋。

同一时代的有西北大夏、北方的辽、金,西南的大理、吐蕃。

宋积贫积弱,外交尤为软弱,后北宋为金所灭,南宋为元所灭,共传十三世十八帝,立国三百二十年。

】●宋世系表: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宋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宋太祖趙匡胤┬燕王趙德昭──趙惟吉─────趙守度────趙世恬────趙令稼─────┐│【960-976】││└秦王趙德芳──英國公趙惟憲──新興侯趙從郁─華陰侯趙世將─慶國公趙令譮─┐││││└02宋太宗趙炅─┬03宋真宗趙恆─04宋仁宗趙禎││【976-997】【997-1022】【1022-1063】└趙元份────濮安懿王趙允讓─05宋英宗趙曙─06宋神宗趙頊┬07宋哲宗趙煦││【1063-1067】【1067-1085】【1085-1100】││└08宋徽宗趙佶【1100-1125】┌───────────────────────────────────────────┘│││┌───────────────────────────────────────────┘│││┌───────────────────────────────────────────┘│││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趙子奭────趙伯旿────趙師意────榮王趙希瓐─┬14宋理宗趙昀│││【1124-1264】│└─秀王趙子偁──11宋孝宗趙昚─12宋光宗趙惇─13宋寧宗趙擴└福王趙與苪──15宋度宗趙禥┐│【1162-1189】【1189-1194】【1194-1224】【1264-1274】│├──09宋欽宗趙桓││【1126-1127】│└──10宋高宗趙構─宋元懿太子趙旉│【1127-1162】│┌───────────────────────────────────────────┘│十三世├16宋恭帝趙(顯-頁)│【1274-1276】├17宋端宗趙昰│【1276-1278】└18宋衛王趙昺【1278-1279】●【一】太祖赵匡胤【927-976】,在位16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宋代皇帝顺序及年号,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

宋代皇帝顺序及年号,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

宋代皇帝顺序及年号,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宋朝的历代皇帝庙号,年号和名字【北宋】: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

宋朝创建者(960—976)。

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

自建隆三年(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

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

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

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

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97)。

名赵炅。

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

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

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

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

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

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

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

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

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

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后期任用王钦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

宋代帝王世系

宋代帝王世系

一○七○
行保甲法及募役法。韓琦請罷青苗法,王安石稱疾不朝詔諭起之。以呂惠親卿兼判司農寺。以曾布為崇政殿說書。以韓絳、王安石同平章事。

一○七一
更訂科舉新法新法,立太學三舍法。歐陽修致壁。貶富弼徙知汝州。命王韶、王河安撫司事。

一○七二
置京城邏卒宗謗時政者。行市易、保馬、方田均稅等法。歐陽修卒。命章惇經制湖北蠻事。
宋徽宗
建中靖國一
一一○一
范沌仁及蘇軾卒。向太后崩。貶章惇,罷陳瓘,復召蔡京。曾布請改元。

一一○二
蔡京為相。追貶司馬光等人籍元祐;元符黨人,立黨人碑於端禮門。

一一○三
童貫監洮西軍,與王厚復湟州。
建黨人碑於各州縣。

一一○四
復行方田法。京西北路置交子所。王厚復鄯廓州。封蔡京公爵,王厚武勝節度留後。重定黨人刻石朝堂。

九九六
寇沖罷相。

九九七
分天下州軍為十五路。各置轉運使。太窮崩,子恒即位,是為真宗。
宋真宋
咸平 一
九九八
以張齊賢、李沆為相。

九九九
樞密使兼侍中魯公朝曹彬卒,帝臨其喪。置講讀學士。

一○○○
張齊賢罷相。范延加敗契丹。太子太保呂端卒。

一○○一
頒九經於州縣學。以呂蒙正、向敏中同平章事。

一○○三
以寇準三司。以西涼首領潘羅支為靈州西面都巡檢。
開寶 一
九六八
遣將李繼動等將兵伐北漢,契丹發兵援北漢,宋兵引還。漢主劉鈞卒養子繼恩立,郭無為弒繼恩立繼元。

九六九
帝自將擊北漢北漢,為遼兵所敗。罷王彥超等節度使。

九七○

宋朝十八帝关系图宋朝皇帝血缘关系世系图,十八帝一览表2

宋朝十八帝关系图宋朝皇帝血缘关系世系图,十八帝一览表2

宋朝十八帝关系图宋朝皇帝血缘关系世系图,十八帝一览表24、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

在位41年,享年54岁。

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指仁宗,自古以来在包公剧中,亦以明君形象树立。

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仁宗盛治”。

仁宗论能力,不如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5、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是仁宗的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仁宗为嗣,是宋朝第五位皇帝。

在位5年,享年36岁。

英宗多病,但也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

6、神宗赵顼(xū,1048年-1085年),是宋朝第六位皇帝。

在位17年,享年37岁。

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

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多领域。

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

神宗初时,苏轼受重用,但不久就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黜出京,此即“乌台诗案”。

7、哲宗赵煦(1077年-1100年),宋朝第七位皇帝。

在位15年,得年24岁。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不过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始终未能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多少造成朝廷的动荡。

8、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神宗十一子,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

他兄长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

他自创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象征“天下一人”。

靖康之变时和儿子钦宗一道被金国掳去,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元朝的脱脱撰写《宋史》的《徽宗记》时,掷笔感叹道:“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9、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徽宗赵佶长子,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道 一
一○三二
張士遜同平章事。

一○三三
劉太后崩,帝始親政,罷呂夷簡。呂夷簡復相,慫恿仁宗廢郭后,范仲淹力諫被貶,黨爭由此而起。贈寇準中書令。
景祐 一
一○三四
以王曙同平章事。

一○三五
以王曾同平章事。故后郭氏暴卒。

一○三六
貶范仲淹、歐陽修等,戒群臣越職言事。

一○三七
京師及定、襄諸州地震。
以王隨、陳堯佐同平章事。丁謂死。

一○二一
貶王欽若。丁謂加司空,權威日盛。
乾興 一
一○二二
真宗崩,太子禎即位,是為仁宗。貶寇準為雷州司戶參軍,李迪衡州團練副使。貶丁謂為崖州司戶參軍。
宋仁宗
天聖 一
一○二三
欽若再相。寇準井於雷州。益州置交子務。

一○二五
王欽若卒,以張知白為相。

一○二八
張知白卒,以張士遜為相。

一○二九
以呂夷簡為相。祕閣校理茫仲淹以言事,出通判河中。

九九六
寇沖罷相。

九九七
分天下州軍為十五路。各置轉運使。太窮崩,子恒即位,是為真宗。
宋真宋
咸平 一
九九八
以張齊賢、李沆為相。

九九九
樞密使兼侍中魯公朝曹彬卒,帝臨其喪。置講讀學士。

一○○○
張齊賢罷相。范延加敗契丹。太子太保呂端卒。

一○○一
頒九經於州縣學。以呂蒙正、向敏中同平章事。

一○○三
以寇準三司。以西涼首領潘羅支為靈州西面都巡檢。

九七八
吳越王錢俶納土歸宋。陳洪進獻漳、迫二州于宋。定難節度使李克叡卒,子繼筠代領其眾。

九七九
帝自將兵伐北漢,契丹遣兵救之,宋降其主,北漢亡。劉繼文奔契丹。帝乘北伐,為契丹將耶律休哥敗於高梁河。太祖子德昭自殺。

九八○
楊業敗契丹於雁門關。契丹耶律休哥大破宋。軍於瓦橋關,帝自將禦之,契丹軍引退。

九八一
寶元 一
一○三八
詔以夏辣為涇原秦鳳安撫使。范雍為鄜延環慶安撫使,令經略西夏。

一○三九
削趙元昊賜性官爵。
康定 一
一○四○
詔以夏辣為陝西經略安撫經略招討使。
慶曆 一
一○四一
范仲淹坐擅與夏人通書貶知耀州。

一○四二
以大名府為北京。
以韓琦、范仲淹、龐籍為陝西安撫經略招討使

一○四三
罷呂夷簡。以晏殊同平章事兼樞密使。范淹為參政,富弼為樞密副使。范仲淹上十事疏。
開寶 一
九六八
遣將李繼動等將兵伐北漢,契丹發兵援北漢,宋兵引還。漢主劉鈞卒養子繼恩立,郭無為弒繼恩立繼元。

九六九
帝自將擊北漢北漢,為遼兵所敗。罷王彥超等節度使。

九七○
遺潘美將兵伐南漢。除河北鹽禁。

九七一
潘美攻克廣州,南漢主劉鈣降,南漢亡。南唐李後主上表於宋,自請去國號,改稱江南國主。置市舶司於廣州。
端供 一
九八八
以趙普為太何。呂蒙正為相。鄧王錢俶
淳化 一
九九○
趙普再仕。

九九一
以張齊賢、李昉為相。

九九二
置常平倉於,小波死,其黨李順等繼之作亂。以呂蒙正同平章事。

九九四
李順陷成都遺宦者王繼恩討之。繼恩復成都,李順伏誅。
至道 一
九九五
蜀盜平。以呂端同平章事。立子元侃為皇太子。更名恒。
宋代帝王世系
帝 號
年號
西紀元
大事紀要
宋太祖
建隆 一
九六○
周將士擁其將趙匡胤為帝,趙匡胤即位,國號宋。廢周恭帝為鄭王。周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反抗,被殺。周昭義節度使李筠會漢伐宋,太祖親將討平之。南唐遣使李重進舉兵,太祖 自將兵克之,重進自焚死。

九六一
罷石守信、王審琦等兵權。南唐主景卒,後主李煜即位金凌。

九七二
禁玄象天文圖識。禁道士不得畜妻孥。

九七三
周恭帝卒。趙普罷相。禁銅錢不得出化外。

九七四
遺將曹彬大舉伐江南。修日曆。

九七五
曹彬克金凌,俘李後主,南唐亡。

九七六
吳越王錢俶來朝。敗北漢兵於太原,遼挼之。太祖崩,弟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是年十二月改元為太平興國元年。
宋太宗
太平興國二
九七七
太宗更名 。葬太祖于永昌凌

一○五八
文彥博罷,再以韓琦為相。以包拯為御史中丞。
景德 一
一○○四
李沆卒,以畢士安、寇準為相。

一○○五
以向敏中知延州。經略西邊。

一○○六
寇準罷相。王豆為相。置諸州常平倉。
大中祥符一
一○○八
王欽若偽造天書於承天門,大赦改元。帝封禪泰山。

一○○九
三司使丁謂上封禪祥瑞圖。以方士王中正為左武衛將軍。

一○一一
帝祭后士于汾陰。

一○一二
以丁謂參知政事,王欽若、陳堯叟為樞密使。向敏中同平章事。

一○一四
以寇準為樞密使。以應天府為南京。

一○一五
寇準罷,以王欽若為樞宓密使。

一○一六
以旱蝗罷諸營建。
天禧 一
一○一七
王旦卒,王欽若為相。

一○一八
立子禎為皇太子。

一○一九
王欽若免,寇準復相,丁謂為樞密使參知政事。

一○二○
寇準罷相。貶相州。以丁謂、李迪為相。真宗得疾,內侍周懷政謀欲帝傳位太子,事泄伏誅。李迪、丁謂罷,謂以計留學士劉筠不草制詔皇太子參議政事。

九六二
令諸州不得摶泱死罪。定難節度做李彝興入貢。太祖遷故主宗訓于房州。
乾德 一
九六三
宋以文臣知州事,置諸州通判,以常參官知縣事。宋進兵潭州俘周保權。

九六四
以趙普為相。遣王全賦等將兵伐蜀,蜀大敗。定雅樂。

九六五
宋兵入蜀,後蜀主虛昶降,後蜀亡。置諸道轉運使。

九六六
討平兩川餘亂。求遺書。

九六七
宋征蜀將王全碔等有罪微還貶官,以旨彬為宣徽南院使。定難節度李興卒,子克叡代領其眾。

一○五三
狄青夜渡崙崑關,大敗儂智高,廣南。龐籍復罷。陳執中、梁適為相。
陝西轉運使李參,始行青苗法於慶州。
至和 一
一○五四
梁適罷,劉沆相。

一○五五
陳執中免,受以文彥博、同弼為相。封孔子裔孫孔愿為徑聖公。
嘉祐 一
一○五六
罷狄青判陳州。以包怎拯知開封府。知諫院范鎮等請建儲。

一○五七
狄青卒。詔諸州置廣惠倉。翰林學士歐陽修變文格。

一○四四
詔天下州縣立學,行科舉新法,作太學。
呂夷簡卒,以杜衍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一○四七
以夏辣同平章尋改樞密使。

一○四八
以文彥博為河北宣撫使,討王則誅之,以彥博同平章事。
皇祐 一
一○四九
陳執中罷,以宋庠為相。廣源州蠻儂智高反。

一○五一
宋庠免,劉剷為相。夏辣卒。文彥博兔,龐籍為相。

一○五二
范仲淹卒。濃智高陷邕、橫詔諸州,圍廣州。詔狄青討之。
薛居正卒,以趙普為司徙兼侍中。

九八二
貶秦王延美為涪凌縣公。

九八三
趙普再罷相,以宋琪、李昉為相。
雍熙 一
九八四
詔求天下遣書。涪凌公延美憂卒。華山隱士陳博入朝。

九八五
廢子楚王元佐為庶人。

九八六
契丹大舉入寇。遣將伐契丹,與契丹戰,死,契丹復陷雲朔等城。

九八七
遺使募兵于諸州。出李繼捧為崇信軍節度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