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常识和水利之最

合集下载

三峡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坝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装机26台,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及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世界最大的电站。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和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

――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截流流量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10.25万立方米每秒。

――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113米。

――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工程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

三峡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世界最大的电站。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和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

——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截流流量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10.25万立方米每秒。

——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113米。

——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工程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

——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三峡工程的兴建 中国的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尽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平衡的现象,但从整体来说,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无可置疑的。

要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小常识汇总

水利小常识汇总

水利常识(一)什么是水利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问世的《吕氏春秋》中的《孝行览·慎人》篇,但它所讲的“取水利”系指捕鱼之利。

约公元前 104~前91年,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成《史记》,其中的《河渠书》(见《史记·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该书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之后,感叹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并指出“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

从此,水利一词就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除害兴利的含义。

现代由于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 水利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扩大 1933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三届年会的决议中就曾明确指出:“水利范围应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工八种工程在内。

”其中的“水力”指水能利用,“污渠”指城镇排水。

进入20世纪后半叶,水利中又增加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环境水利和水利渔业等新内容,水利的含义更加广泛。

因此,水利一词可以概括为: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研究这类活动及其对象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称水利科学。

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称水利工程。

世界水日的起源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

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愈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

水利 冷知识

水利 冷知识

水利冷知识
水利是指人类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和管理。

虽然大家对水利的了解都较为基础,但以下是一些可能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1.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当时的水利工程着重于灌溉和节水。

2. 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是埃及的尼罗河灌溉系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

这个灌溉系统使埃及的农业得以繁荣。

3. 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中国的三峡工程。

该工程位于长江上游,包括三峡大坝、水力发电站和船闸等设施,对于发电、防洪和航运都有巨大的影响。

4. 水利工程常常考虑到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因素。

例如,一些灌溉系统采用滴灌技术,通过滴水的方式减少水的浪费。

5. 水利工程还包括水净化和供水系统。

水净化是通过过滤和化学处理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确保供水安全。

6. 水利工程对于地理学和环境科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水文学和水资源分布,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的循环和利用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决策。

7. 水利工程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还可以为农业、工业和发电等领域提供稳定的水资源。

8. 水利工程在改善生活质量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洪灾和水污染,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些冷知识可能是我们平时不太关注的细节,但水利的重要性无可否认。

只有充分理解和正确利用水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共同繁荣。

三峡水利枢纽的世界之最

三峡水利枢纽的世界之最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导流明渠已于11月6日截流,这标志着三峡工程总体建设正转入第三期施工。

自1994年12月正式开工以来,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世界上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多目标开发的综合利用工程,其防洪、发电、航运三大主要效益,均居世界同类水利枢纽前列,无相当的巨型水利枢纽与之比拟。

一、防洪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并不是世界上库容最大的水库,根据有关资料,按水库总库容排序三峡居25位,但三峡运行预留的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的洪峰流量达27000m3/秒~33000m3/秒。

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三峡工程将极大地改善长江中下游防洪条件,特别荆江防洪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保护荆江南北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防止在遭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洪水时大量人口的毁灭性伤亡。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

二、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是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水电站将安装26台单机容量为78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三、航运效益最显著的枢纽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是当之无愧的。

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一、综合工程规模最大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83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26套、1820万千瓦。

除土石填筑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是世界已建和在建水利枢纽工程中最大的。

二、居世界之最的单项建筑物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挡水前沿总长为234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1486万立方米,其大坝总方量居世界第一。

水利基础知识

水利基础知识

水利基础知识水利基础知识水利是指人们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排水、供水、发电等活动的技术和工程的总称。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水利基础知识的概述。

1.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降水、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循环。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时,水会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形成云,最终形成降水,像雨、雪和冰。

降水会在地表汇集形成河流和湖泊,最后流入海洋,再次开始循环。

2.水资源的分类:水资源可以根据其用途和来源进行分类。

按用途分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按来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流、湖泊和水库,而地下水则储存在地下的岩石和土壤中。

3.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要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以确保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得到满足。

这包括提高农业灌溉的效率、减少工业用水的浪费以及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

4.灌溉技术和方法:灌溉是指给农作物提供水分的过程。

灌溉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常用的灌溉方法包括喷灌、滴灌和水沟灌溉。

喷灌将水喷洒在农田上,滴灌通过细小的管道将水滴在植物根部,水沟灌溉则是将水引入田间水沟中。

选择适合的灌溉技术和方法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5.排水技术和方法:排水是指将地下和地上的超出饱和状态的水排除或引入合适的地点。

排水技术和方法可以防止农田水logging,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常用的排水方法包括土地开沟、地下排水系统和地表排水系统。

6.供水和水质处理:供水是指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的饮用水。

供水技术和方法可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常用的供水方法包括自流井、供水管网和水处理厂。

水质处理是指通过过滤、消毒和除味等方法处理供水中的污染物,以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总之,水利基础知识是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基础。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我们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峡水利工程世界之最

三峡水利工程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创造了多少世界之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技术指标、效益指标等方面拥有19项世界之最。

这19项世界之最包括:
(1)防洪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

水库运行时预留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洪时可削减洪峰流量27000立方米/秒至33000立方米/秒。

(2)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航运效益最显著的枢纽。

(4)综合工程规模最大。

(5)大坝坝体混凝土总方量为世界第一。

(6)双线五级梯级船闸为水头最高、级数最多的内河船闸。

(7)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承船吨位为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8)金属结构总量为世界水利枢纽之首。

(9)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数量和难度为世界之最。

(10)三峡工程坝址年径流量、设计洪水流量、校核洪水洪峰量、枢纽最大泄洪能力、施工导流洪水洪峰流量、截流流量、施工期通航运量、混凝土浇筑总强度、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强度等10项指标居世界之首。

水利基础知识

水利基础知识

水利基础知识水利基础知识水利是指人类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水利工程是指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防止水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水利工程的分类水利工程按照其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水库工程:主要用于蓄水、调节水量、防洪、发电等。

2. 河道工程:主要用于治理河道、防洪、提高航运能力等。

3. 水闸工程:主要用于调节水位、控制水流、防洪等。

4. 水电站工程:主要用于发电、调节水位、防洪等。

5. 水利灌溉工程:主要用于灌溉、排水、防旱等。

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水文学、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等。

其中,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过程的科学,包括降雨、蒸发、径流等;水力学是研究水流运动的科学,包括水流的速度、流量、水头等;土力学是研究土体力学性质的科学,包括土体的强度、变形等;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物受力的科学,包括结构物的强度、稳定性等。

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设计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功能、用途、经济性、安全性等因素,施工时需要遵循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等要求。

同时,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

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是保障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维护和管理包括巡查、检修、保养、更新等工作。

同时,水利工程的管理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因素。

结语水利工程是人类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防止水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同时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堰塞湖及堰塞湖形成过程1、原有的水系2 、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

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什么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湖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

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90.3km2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

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

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

八宿县的然乌错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湾地震活动频繁,1941年12月,嘉义东北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引起山崩,浊水溪东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处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坝,河流中断,10个月后,上游的溪水滞积起来,在天然堤坝以上形成一个面积达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

1最新的堰塞湖是2000年4月发生的西藏易贡藏布大滑坡引起的。

滑坡前的易贡湖盆地流淌着易贡河,它并不完全充满湖水,而是多条漫流呈网状分布,总面积只有26km2,堵断易贡河后形成的易贡湖成为一个覆盖面积约33km2的大湖。

必须强调说明,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

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国家防总应急响应等级2009-02-06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防总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共分为四级,最高级别为一级,最低级别为四级。

具体如下:Ⅰ级应急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级响应:1.某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2.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3.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4.重要大型水库发生垮坝;5.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特大干旱;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极度干旱。

Ⅰ级响应行动Ⅱ级应急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响应:1.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严重洪涝灾害;2.一个流域发生大洪水;3.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4.一般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发生垮坝;5.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严重干旱;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严重干旱;27.一座大型以上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Ⅱ级响应行动Ⅲ级应急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响应:1.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洪涝灾害;2.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较大洪水;3.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4.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5.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干旱灾害;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中度干旱;7.一座大型城市发生严重干旱。

Ⅲ级响应行动Ⅳ级应急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四级响应:1.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一般洪水;2.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轻度干旱;3.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险情;4.大中型水库出现险情;5.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因旱影响正常供水。

四级响应行动冰凌(ice run)冰凌(ice run)水在零摄氏度或低于零摄氏度时,凝结成的固体称为冰。

流动的冰称为凌。

有时冰、凌通用,没有严格区别。

雨量器3公元1247年中国南宋淳七年,当时州郡均规定用天池盆测雨量同年秦九韶著数书九章,改正其计算方法。

天池盆为世界最早的雨量器。

水轮泵站公元1972年中国湖南青山水轮泵站竣工。

总抽水流量15.26m /s,净扬程50m,年提水量1.3亿m ,灌溉农田35万亩,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轮泵站。

小浪底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在当今复杂的地层上建筑起了“最具挑战性”的雄伟工程,小浪底创下了一项世界之最和中国第一。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世界上最雄伟的进水塔群。

—3条世界最大的孔板隧洞。

—世界最大的消力池。

—中国规模最大的堆石坝。

小浪底拦河大坝坝顶长1667m、坝高154m,总填筑量5185m3,属中国规模最大的堆石坝。

—国内最深的混凝土防渗墙。

大坝防渗墙,最大深度81.9m墙厚1.2m,总防渗面积为21800m2,属国内最深的混凝土防渗墙。

—浇筑了国内最大的岩壁吊梁。

—采用的高强耐磨硅粉混凝土为国内之最。

—中国第一个进行环境监理与工程同步的水利工程。

小浪底工程要在短短的10年内完成洞内洞外337万m3混凝土和1亿m3的土石方量,加上复杂地质、高难技术的挑战,谈何容易!可以说没有先进科技、先进设备、先进管理,小浪底将是一个难圆的梦。

白山水电站2003-07-24公元1984年吉林桦甸松花江上的白山水电站第一期工程完工。

混凝土重力拱坝高达149.5m,库容68.12亿m ,装机90万kW,地下厂房断面居中国首位。

4岩溶地区高坝2003-07-24公元1983年贵州遵义乌江渡水电站竣工,装机63万kW,混凝土拱形重力坝高165m,为中国在岩溶地区建成的第一座高坝。

单支墩大头坝2003-07-24公元1962年广东河源新丰江水电站大坝,高105m,为中国最高的混凝土单支墩大头坝。

3月,库区发生中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6.1级。

坎儿井2003-07-24干旱地区利用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自流灌溉的暗渠工程。

世界上最早的坎儿井出现在亚美尼亚。

中国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

当地气候干燥,夏季高山积雪融水渗入戈壁,形成较丰富的地下水潜流,可以利用。

新疆坎儿井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①由西汉时关中的井渠演变而成;②当地各族人民因地制宜的创造;③导源于波斯,由中亚传入。

坎儿井一般顺地面坡度布置,分竖井和暗渠两部分。

暗渠首段是集水部分,中间是输水部分,出地面后有一段明渠和一些附属工程。

开挖时先打一眼竖井,称定位井。

发现地下水后沿拟定渠线向上下游分别开挖竖井,作为水平暗渠定位、出渣、通风和日后维修孔道。

竖井间距大致与竖井深度成一定比例。

暗渠长度从几公里到20km。

用暗渠输水在干旱地区可以大大减少蒸发量。

暗渠在下游出口(称龙口)接明渠,一般还引入蓄水池(称涝坝)中,以调节灌溉水量。

一条坎儿井灌田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一般都由个人经营。

据《清史稿》等资料记载:吐鲁番地区坎儿井19世纪中叶仅有30余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后,增加60余处;光绪六年(1880)左宗棠入新疆又发展增开185处民国时吐鲁番、鄯善、库车、托克逊、哈密等地已发展至1000余条,以吐鲁番最多。

据20世纪50年代估计,新疆坎儿井在1600条以上,总长度不少于5000km。

涪陵石鱼2003-07-24古代长江中游枯水位的石刻标志。

位于四川涪陵县北长江江心的白鹤梁上,由西向东长1600m以上,与长江流向平行,南北宽10~15m,常年淹没在水下,只在某些年份冬春水位最低时,才露出江心。

在梁的倾斜面上是鱼形图案与文字题记纵横交错的石刻群。

已发现的鱼图中有三条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的清代双鱼,以及根据宋代题记上溯唐广德二年(764)以前所刻鱼图,具有相当于现代水尺的作用,是历代记录不同年代不同枯水位的固定标志。

在已发现的宋5元明清约160余条题记中,除记年月外,往往记有双鱼已见,水至此鱼下五尺,水去鱼下七尺等字样,留下一批长达千年以上可供分析研究的枯水位宝贵记录。

水利之最1.浙江衢州湖南镇梯形支墩坝,中国最高的支墩坝,高129m,1980年竣工。

2、装于湖北宜昌葛洲坝水利枢纽、世界最大尺寸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直径11.3m,17.55万kW)。

3、装于云南会泽毛家村水电站、中国最大容量的斜流式水轮机(0.88万kW)模型试验转轮。

4、公元1060年中国北宋嘉五年,河东路(今山西省)多引雨洪浊水淤灌,推广到9州26县。

同年,编成《水利图经》,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浊水灌溉专著(已佚)。

5、公元1956年中国在湖北沔阳建成杜家台分洪工程,设计分洪流量4000m /s,为汉江第一个分洪工程。

6、公元1973年甘肃兰州建成黄河西津电灌站,装机11440kW,10级总扬程684m,灌溉农田3万亩,为中国扬程最高的电灌站。

7. 装于四川冕宁磨坊沟二级水电站、中国最大容量的冲击式水斗水轮机(1.3万kW)转轮。

8、公元1912年云南螳螂川上的石龙坝水电站建成,为中国大陆最早的水电站。

公元1960年浙江建德新安江水电站,中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电站,厂房顶溢流式。

9、公元前602年中国周定王五年,黄河决宿胥口(今河南淇县东南),为有史以来黄河首次大改道。

10、公元1914年中国北洋政府设全国水利局,1934年在全国经济委员会下设水利处,后经多次变更,1947年改为水利部。

11、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韩国水工郑国开郑国渠引泾水东下入洛,十余年后,渠成,灌田4万顷。

郑国是中国最早入史的“水工”。

12、三峡工程之最(图)2003-07-24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我国和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

●三峡工程从首倡到正式开工有75年,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水利工程。

6●三峡工程从四十年代初勘测和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全面系统的设计研究,历时半个世纪,积累了浩瀚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成果,是世界上前期准备工作最为充分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的兴建问题在国内外都受到最广泛的关注,是首次经过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投票表决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