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请以“触动心灵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答案】触动心灵的声音感人的歌声沁入肺腑。
拨动心中的一根琴弦。
弹奏触动心灵的声音。
——题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我们周围的各种声音不绝入耳,校园的铃声,窗外的雨声,关怀的问声……他们都在不停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触动是一种发现,于人于自然;触动是一种感激,于理解于关怀;触动是一种动力,于思想与行动。
总之,我们的生命少不了触动,是触动让我们记住过去,体味现在,憧憬未来。
想着开心的日子,我只想为您折上一千只千纸鹤。
古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的父亲亦是一样,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丝丝牵动我内心深处。
父亲常年身体不好,每天早晨六点却总是叫我起床,轻轻地摇了摇睡梦中的我,那表示我应该起床了。
温柔地抚摸是父亲的关切与期望,点点滴滴流进我心里,让我每天早晨从父爱的温暖中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父爱是无私而伟大的,那一句老爸我爱你也体现不出父亲深深的爱。
其实,校园的钟声是父亲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敲出来的,窗外的风雨声是因为父亲给予了新生命而使我听到的,新年的爆竹声只因有了父亲与家人的团聚才有了意义……它们每一个都牵动着我的思绪,感受世间的美好。
触动心灵的声音是爱,是父亲无尽无私而慷慨的爱。
听到心灵被触动的微妙声音,作为学生的自己就应埋头苦读,努力拼取,以自己所能达到的成绩回报那触动心灵的声音,报答声音里蕴涵的亲情。
感受到触动心灵的声音,作为女儿的自己就应以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作为收到那声音的表示。
回报那声音无需多么惊天地,泣鬼神,只要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触动心灵的声音是含珠欲露笑脸的荷花,是微风中弥满的柳叶芳香,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关,时时刻刻温暖着心灵。
我听到父亲在我耳旁低语,感到了深深的父爱,置身于妙不可言的爱的美景中。
这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用成绩回报他,用行动作为接受到父亲关怀的响应。
海安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2017.1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答案一、选择题(24分)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C (①③②,庄稼,写近景;⑥④⑤,羊群,写远景)5.C (A项,搭配不当,“享受”不能与“精神”搭配;B项,成份残缺,在句子最后加“的报道”D项,句式杂糅。
6.B“追求物质的共享”在诗中无从体现。
7.D手法对调8.A(B项“家父”用于自称,C项“寄奉”谦敬不当,D项“贵校”称呼母校不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8分)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C12.(1)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2)在万马奔腾中一同驰骋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3)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3分)(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5)萦青缭白,外于天际,四望如一。
(3分)(6)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分)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
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
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
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
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
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
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
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首发】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别开生面:指新的面貌。
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
此题根据句中的“生活中”“个个”“胡乱编造”可知应该用“耳濡目染”“别具一格”“耸人听闻”。
故选B。
2.【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A项,搭配不当,“扩大”与“程度”不搭配。
B项,结构混乱,“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句式杂糅,可将“所致”去掉。
D项,成分残缺,可以在“建设速度快”后面加“的优势”。
故选C。
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排序与复位衔接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
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
本题要认真阅读所给句子,明确其主要内容,所给句子主要写孟浩然的历史地位,隐逸情结和其文化内涵。
在此基础上分析可知,⑥⑤为一层,④①③为一层,②为一层,再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确定每一层次句子的排序。
最后可从三组间的逻辑关系出发,确定为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创新班)试卷一、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是一种清洗车辆用的手持喷水枪.设枪口截面积为0.6 cm2,喷出水的速度为20 m/s (水的密度为1×103 kg/m3).则水枪工作时的功率约为A.250 W B.300 W C.350 W D.400 W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的7.物体A做平抛运动,以物体被抛出的位置为原点O,以初速度v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沿两坐标轴分别放置两个光屏。
两束平行光分别沿着与坐标轴平行的方向照射,物体A在两个光屏上分别留下物体的两个“影子”的坐标分别为x、y,则图中两个影子的坐标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8.与嫦娥1号、2号月球探测器不同,嫦娥3号是一次性进入距月球表面100km高的圆轨道Ⅰ(不计地球对探测器的影响),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次变轨,从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降低到距月球15km的近月点B、距月球100km的远月点A的椭圆轨道Ⅱ,如图所示,为下一步月面软着陆做准备。
关于嫦娥3号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测器在轨道Ⅱ经过A点的速度小于经过B点的速度B.探测器沿轨道Ⅰ运动过程中,探测器中的科考仪器对其支持面没有压力C.探测器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Ⅱ,在A点应加速D.探测器在轨道Ⅱ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9.如图所示,I 为电流表示数,U 为电压表示数,P 为定值电阻R 2消耗的功率,Q 为电容器C 所带的电荷量,W 为电源通过电荷量q 时电源做的功。
当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缓慢滑动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关系的是10.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由静止释放。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 ,并在行动上追随效仿,自然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
②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变化多端,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 。
③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 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A. 耳闻目睹别开生面耸人听闻B. 耳濡目染别具一格耸人听闻C. 耳濡目染别开生面骇人听闻D. 耳闻目睹别具一格骇人听闻【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别开生面:指新的面貌。
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
此题根据句中的“生活中”“个个”“胡乱编造”可知应该用“耳濡目染”“别具一格”“耸人听闻”。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静稳天气多、相对湿度大、吸湿作用明显等不利因素又扩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B.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尹相杰吸毒案发表评论,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
C.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 “中国制造” 的新名片。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
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把诗歌、绘画、书法、篆刻完美▲起来,一幅传统的文人画才算完备。
诗、书、画、印▲又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
从唐宋开始,这种创作特色为画家和欣赏者所普遍接受,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代水墨写意画正是与传统文人画▲的。
A.结合相辅相成一以贯之B.融合各得其所一以贯之C.结合各得其所一脉相承D.融合相辅相成一脉相承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住建部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步伐,推进国有租赁企业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
B.中国当前正从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的加工厂向为世界提供先进、优质装备的重要基地升级,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提高。
C.电影《芳华》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2017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D.高校应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通过项目推介、组建社团等方式,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提供相关服务。
3.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条条大路通罗马B.巾幗不让须眉C.当家才知柴米贵D .初生牛犊不怕虎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美感作为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立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立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8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灰烬.(jìn) 下载.(zài)舳.舻(zhú) 静谧.水蒸气.B.濡.(rú)染迸.发(bìnɡ) 月晕.(yùn) 而风蛰.居嬉.皮笑脸C.物什.(shí) 嗥.叫(áo) 犄.(jī)角雾霭.焦燥.D.按捺.(nài) 饿殍.(piǎo) 锲.而不舍(qiè) 慰藉.毛骨竦.然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之强烈出乎意料。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A.反映不免无可非议B.反应未免无可非议C.反映未免无可厚非D.反应不免无可厚非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
B.肖邦,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C.《雨巷》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的故事,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事件的再现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
D.我坐在柔和的灯光里,听窗外的海涛、海鸥的鸣叫和家具投下的阴影,想像母亲、妻子和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亮。
4.对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只麻雀老是不断地搬家。
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
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麻雀诉苦。
老麻雀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江苏省海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江苏省海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试题I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写作,要有语言创新意识。
常用的汉字只有两三千个,但是如何▲应用却没有止境。
有创新意识的作者,才有可能让笔下的文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在我们读过的作品中,有些词句的妙用让人▲,有些语言的精美令读者▲,成功的表达无不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
A.糅合拍手称快刻骨铭心B。
糅合拍案叫绝耿耿于怀C。
组合拍案叫绝刻骨铭心D.组合拍手称快耿耿于怀C糅合:搀和;混合。
组合:作为名词,指由几个部分或个体结合成的整体;作为动词,是指组织成整体。
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可用于对某人的言语或佳作等。
耿耿于怀,成语,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拍手称快:拍掌叫好。
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
像镂刻在骨头和心上,形容感受深切,永远不忘。
2.下列成语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B。
一日三秋怒发冲冠日理万机肝肠寸断C.兔死狐悲百花争艳莺歌燕舞色厉内荏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先人呆若木鸡B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把思念托付给明月,让那皎洁的月光带着问候飞向那身处远方也在想念我们的亲人。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固然喜欢独处的生活,但是也不拒绝来客,今有好友来访,心中也是满心喜悦。
C。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当那些满头白发的游子回归故土时,儿时的记忆在现实中找不到熟悉的痕迹。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暮色降临,月光浮起,微霜点点,远行之人投进旅店,以缓解那行路的颠簸、前程的忐忑。
D4。
某同学从自己所读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路遥的世界》《犀利叔本华》《巨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组:《美国校园枪击案》《港独的嘴脸》《IS的兴起》《军国主义的幽灵》第三组:《旧时光里的年味》《消失的脸谱》《怀念瓦当》《奶奶的芭蕉扇》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静谧.(mì)通衢.(qú)缱绻..(qián quǎn)熠.(yì)熠闪光B.打夯.(hāng)撅.(juē)断熨.(yùn)帖茕.(qióng)茕孑立C.隽.(juàn)永蝙.(biān)蝠跌宕.(dàng)窸窸窣窣.(sū)D.枸.(jù)杞隐遁.(dùn)炽.(zhì)烈转弯抹.(mò)角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黏合坍圮积奏一愁莫展B.迁徙苍凉悬崖按耐不住C.辜负奇诡悲伧不容置疑D.矫饰永诀纽带源远流长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四百多年里,它________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________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________了一段段高墙,又________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坍圮散落剥蚀淡褪B.淡褪坍圮散落剥蚀C.剥蚀淡褪坍圮散落D.散落剥蚀淡褪坍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超过3亿,其中付费用户比免费用户的黏性更强,呈现阅读频率更高、阅读时间更长的特征。
B.地方行政部门这种怕麻烦、不担当的姿态,不仅会影响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而且会破坏当地企业正常的经营环境。
C.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国内取得高票房的原因,是由于影片中表现出的东方式的情感和价值观,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D.此次的论文集中撤稿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5.下列各项中,对《想北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自己对北平“说不出”的爱喻为对母亲“说不出”的爱,这不仅恰当地道出了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B.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他不是在“想”北平,而是在“写”北平。
C.作者从一些方面将北平与一些国际上的大城市进行了比较,这种比较并不是要强调北平的先进、富有、美丽,它的核心之处在于北平是他的故乡。
D.文章最后一小节“真想念北平呀”的呼唤,可以说是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6.下列各项中,对《我与地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部分用四分之一的篇幅写地坛的景色,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废弃的古园”,更是被作者视为精神栖息的家园和抚慰心灵伤痛的思想归宿地。
B.作者所谓的“宿命的味道”,就是指“我”与地坛有着相同的命运——“园子”荒废,“我”残废。
C.作者瘫痪后,在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思想感情上经历了一个由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
D.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7.下列各项中,对《前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摄影画面起笔,对画面进行了具体的描摹,提出了“他们去哪儿”的疑问,并点出了“他们正在路上”这一事实。
B.“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是本文的中心,也可以说是本文的文眼。
C.作者描述和转述了眼前的这幅摄影作品里的场景、钱锺书《围城》里的场景、丰子恺散文里的场景,目的是要正面说明“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D.本文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它表面上是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
8.下列各项中,对《语文读本》的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塘荷韵》中“季荷”具有美丽、高洁、坚韧、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作者对“季荷”充满特殊的感情是因为“季荷”因他而得名,是他亲手所种,又苦苦等待四年的结果,每一朵花里都饱含着四年来他对荷花倾注的希望。
B.《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C.《我的空中楼阁》中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它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D.《红楼梦》中,黛玉因秋日多游玩了几次,咳嗽病又比往日加重了些。
宝玉来看黛玉,发现她的药方太热,应该吃些燕窝才好,黛玉深为感动,向宝玉叙说了自己寄居,有诸多不便处,宝玉十分理解黛玉的烦难,遂从自己家里取来燕窝送给她。
二、文言文阅读(28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韩愈①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③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④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⑤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⑥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与游.皆当世名人游:游玩,游览B.例.出为刺史例:按惯例C.自肆.于山水间肆:放任,纵情D.当诣.播州诣:到,往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墓志铭”: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B.“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文章中指先父。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D.“京师”:指帝王的都城,在文章中指东京汴梁。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1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柳子厚“为政”与“为人”两个方面的特点。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
(14分)13.把下列选自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4)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列传》)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4.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15.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句名篇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3)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4)师者,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5)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7)____________,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8)民为贵,_____________,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五、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文后各题。
壶口的黄河肖铁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②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
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
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
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
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
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