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7诗歌鉴赏语言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诗歌鉴赏7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诗歌鉴赏7 Word版含答案.doc

训练七[语文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渐.染/间.或料.理/撂.地摊谙.熟/河清海晏.B.禅.让/擅.长华诞./龙涎.香嗫.嚅/涅.而不缁C.涤.荡/嫡.传径.直/脖颈.儿和煦./蓄.谋已久D.拓.销/唾.沫褒.贬/细胞.核芟.夷/潸.然泪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雄辨连环画要言不烦云蒸霞蔚B.雾霾伏卧撑条分缕析川流不息C.遐想打水漂揠苗助长震古铄今D.联袂曲别针运筹帷幄滥竽充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昨天,利用春晚排练的________,谭晶来到北京一著名影城,陪同北京某学校的近百名留守儿童,一起观看了电影《全城高考》。

②法新社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今天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________地承认了几天前以军对叙利亚目标的空袭。

③细菌总是________脆弱的肌体,黑客总是攻击有漏洞的系统,所以防患于未然远胜于亡羊补牢。

A.间歇隐晦侵蚀B.间隙隐讳侵袭C.间隙隐晦侵蚀 D.间歇隐讳侵袭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斩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成为史上第一个执导3D电影而获得奥斯卡奖的导演。

B.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借助微博参与公益活动,将微力量汇聚起来,有效解决和改变了众多的社会性问题和政策。

C.山东黄金男篮以历史最佳战绩夺得常规赛亚军,外援给力、球员成熟、教练沉稳三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D.郑哲敏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在爆炸力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国首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军工装备专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名篇传世,其散文的语言新颖简洁、鲜明生动,绝少陈词滥调,如“不耻相师”“不拘于时”“小学大遗”等等,完全达到了他所提出的“辞必己出”的要求。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古意[唐]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

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张惠言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7 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高考押题)(解析word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7 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高考押题)(解析word版)

高考押题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答案】1.A2.(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2)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

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

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

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 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 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 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

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答案:D解析:(1)D(2)“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错,是“乡邻披衣倒屣与诗人相见”。

诗句此处用典,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2)此题是“染”与“然”,从内容看,写出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从手法看,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从意境创设的角度看,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7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7 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07三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

【答案】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此题要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必须①理解诗歌大意;②抓住一个“暗”,即间接描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鉴赏诗歌形象一般分三步走: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物象、意境);形象的表现手法;形象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感情、理想、品性等,创造了什么意境等)。

本题只是要求找出使用表现间接描写的“影子”,难度大大降低。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

三十八、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

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结句“梦里寻春去”。

三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doc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doc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 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 1) B( 2)① 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 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 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 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 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 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 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诗歌鉴赏语言鉴赏
【基础练习】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题: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点强化】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

上京①即事
(元)萨都剌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
(南北朝)鲍照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②,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①上京即上都。

元代定今北京为大都,以在今内蒙古正蓝旗的开平府为上都,每
年夏天移驾上都。

此诗写于萨都剌在元顺帝元年赴上都公干时。

②蝟:刺猬。

6.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边塞场景有什么不同?分别展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简要分析《代出自蓟北门行》最后四句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
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题: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
参考答案
1.平淡质朴。

2.此诗含蓄隽永,余韵无穷。

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从而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愁。

3.朴素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从而自然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语言风格含蓄深沉。

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

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5.清淡朴素。

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更加耐人寻味。

【课外阅读】
6.萨诗描摹了一幅王孙贵族在草原上驰骋打猎的热闹场景,而鲍诗则描绘了一幅战士们边塞战地的苦寒生活场景。

(2分)萨诗表现了狩猎时快意驰骋、满载而归的王孙贵族形象,而鲍诗则表现了保家卫国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爱国将士们的形象。

(3分)
7.艺术手法:①互文。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使用互文。

写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

②直抒胸臆。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抒发了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

③用典。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使用《九歌·国殇》的典故,礼赞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壮士。

(4分,答出任意两种手法即可。

)思想内容:这四句高度赞美了忠良勇士们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于牺牲的豪壮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们的无比崇敬之情。

( 2分)
【高考链接】
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