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造影摄片
消化道造影X线检查

2. 服钡:大口吞钡,每次约30~50ml,钡量约
150ml~250ml
3. 摄片: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及正位
正常食管的X线表现
2018/12/14
食管(esophagus)
分段 颈 胸 腹 膈食管裂孔处
二个生理狭窄 入口
三个生理压迹 主动脉弓 左主支气管 左心房
•会厌嵴 •会厌谷
•喉头 •梨状窝
主动脉弓压迹
左主支气管压迹
左心房压迹
食管充盈像 轮廓光滑整齐,宽度可达2~3cm 管壁柔软,伸缩自如 食管粘膜像
粘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纵行、相互平行的纤 细条纹状透亮影 通过裂孔时聚拢,经贲门与胃小弯的粘膜 皱襞相连续
轮廓光滑 管壁柔软
粘膜皱襞光整
蠕动
原发 继发 第三收缩
蠕动
• 原发性蠕动: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
(double contrast)
洗胃 冲洗胃粘膜表面粘液
造影剂
空气 钡剂
654-2 10-20mg 肌注
平滑肌松弛药物 目的
均匀涂布 显示胃小区 胃小沟 发现早期小病变
十二指肠(duodenum)
C形,球、降、横、升四部,球 呈三角形,粘膜呈羽毛状,环绕胰 头
空、回肠(jejunum,ileum)
小概念
食管胃角(贲门切迹)
下食管括约肌与胃底 形成的一个锐角切迹
胃造影检查
一、适应证
1. 腹部不适、腹胀、腹痛
2. 上消化道出血
3. 临床怀疑胃部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和范 围) 4. 腹部包块,了解肿块与胃肠道关系
胃造影检查
二、禁忌证
1. 上消化道大出血
2. 胃穿孔
3. 体质虚弱,不能耐受检查者
质控标准——精选推荐

质控标准——上海市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11月制定)一、正位胸片摄片质量控制标准:(一)诊断要求:能分辨肺野与纵隔,肺野与胸壁,肺野与肩部软组织的层次,肺纹理清晰可见。
(二)体位要求:1.患者面向摄片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身体正中或脊柱正对暗盒中线,暗盒上缘须超出双肩约3cm。
双肩胛骨不与肺部重叠。
两肩对称平放,使锁骨成水平位。
2.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
(三)摄片要求:1.肩胛骨应投影于肺野之外,双侧锁骨对称放平。
2.普通胸片第1~4胸椎椎体及心影后肋骨应隐约显示。
CR、DR胸片上气管、主支气管和心影重叠的肺纹或病灶能清楚显示。
3.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肩部软组织影上留3~5cm。
4.普通胸片铅字号码放在右肩部软组织上约2cm处,正面显示,序列从左至右排列顺序如下:第一行:1)年月日2)右3)检查号4)医院名称5)技术员代号;第二行:患者姓名(手写或其它标记方法)。
数字摄影要求将检查日期、时间和右侧、检查号和患者姓名、检查部位和名称、以及医院名称和技术员代号分别列于胶片的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
5.技术操作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
6.数字图像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伪影。
(四)密度要求: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
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
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4.CR、DR胸片其曝光剂量符合设备提供商规定的参数范围(提供参照的设备操作手册)。
(五)评估要求:1.三级医院:一级片率>40%,废片率<2%。
2.二级医院:一级片率>35%,废片率<3%。
3.一级医院:一级片率>30%,废片率<4%。
(六)评片标准:1.一级片标准(1)摄片体位正确:1)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应包括两侧肋骨外缘、两侧肋膈角、肺尖上软组织。
2)肩胛骨应投照于肺野之外,两侧锁骨平行对称。
3)肩部软组织影上留3~5cm。
4)投照影像无失真变形。
消化系统造影 ppt课件

饮食调整
造影前需遵循一定的饮食 要求,如禁食、限制某些 食物等,以避免食物对造 影结果的影响。
药物告知
患者需告知医生当前服用 的所有药物,特别是可能 影响造影结果的药物。
心理准备
让患者了解造影过程,减 轻紧张情绪,有助于造影 的顺利骤
消化系统造影通常包括口服或注射造 影剂、观察消化道显影情况等步骤。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01
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检查方法,对于消化道器质性
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但操作相对复杂,患者不适感较明显。
02 03
CT和MRI检查
CT和MRI检查可以提供消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对于某 些特定疾病(如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但费用相对较高,且存在辐射 暴露风险。
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 、咀嚼、消化、吸收和排泄食物 残渣,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消化系统造影的意义和作用
• 意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消化系统造影已经成为诊断消化道疾 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造影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内部的形态和 结构,对于早期发现病变、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化道病变。
02
消化系统造影技术
造影剂的选择和使用
造影剂类型
选择适当的造影剂对于消化系统造影 至关重要。常用的造影剂包括钡剂和 碘剂,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使用方法
造影剂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操 作规范,确保安全有效。通常需要通 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将造影剂引入消 化道。
造影前的准备
01
02
03
胃癌的造影表现及诊断
总结词
胃癌的造影表现及诊断
钡餐造影操作流程

钡餐造影操作流程
钡餐造影,也称为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是一种通过口服含有硫酸钡的物质来使上消化道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以下是钡餐造影的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在进行钡餐造影之前,患者通常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停止服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
同时,患者在检查前一天晚餐应少吃,之后需要禁食。
如果患者存在胃潴留情况,为了排除胃内的物质,检查前一晚可能需要进行洗胃。
此外,检查前患者需要服用100克硫酸钡粉,用温水冲泡后饮用。
造影剂摄入: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要服用含有钡餐剂的溶液,这是一种可见X射线的物质,可以使消化道显影。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多次遵医嘱口服钡剂以配合检查。
检查阶段:在患者摄入造影剂后,医生会使用X射线机器对患者进行连续的X射线拍摄。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检查结果,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体位,如站立、仰卧、侧卧等,以便医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消化道的形态和蠕动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钡餐造影过程中,患者应听从医生的指示,按照要求配合检查。
同时,由于钡剂不会被人体吸收,它会随粪便排出,因此检查后1-2天大便可能会呈现白色,这是正常现象,患者不必紧张。
此外,孕妇和胃肠道出血的患者通常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总的来说,钡餐造影是一种有效的上消化道检查方法,通过口服含钡物质使消化道显影,从而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消化道疾病。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按照要求进行准备和检查。
影像日常工作之消化道口服造影

• 发现“挂棉征象”后,需透视下喝清水冲 洗食道,无法冲洗“干净”可进一步证实 鱼刺的存在。但能冲洗干净不能排除。
食道部分切除的检查
• 注意观察胸腔胃、吻合口、残 留食道
• 胸腔胃多需要卧位观察
• 怀疑瘘的选用碘水,观察食道 气管瘘需选等)
• 检查当时不穿有金属饰物的衣服(含 金属钮扣)
• 检查前日晚八点起禁食禁水 • 注意本检查的各种禁忌症
钡剂的配制
• 咽部及食道200~220% 50ml水+一袋200g钡 • 胃及小肠180~200% 60ml水+一袋200g钡 • 钡灌肠140~160% 80~100ml配一袋200g钡 • 配制经验: 1、先倒水,可清楚水量 2、再倒入硫酸钡,用工具反复搅匀
影像科日常工作 之
消化道口服造影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丁锦平
消化道口服造影检查
口服造影剂硫酸钡或碘水,在X线透 视下观察消化道有无病变的一种检查 方法。 包含: • 咽部钡餐 • 食道钡餐 • 上消化道钡餐 • 上中消化道钡餐 • 上中消化道口服碘水检查
优点与缺点
优点: • 简单易行 • 可观察消化道功能 • 较易识别病变解剖位置及范围 缺点: • 存在较大的X射线辐射 • 较难发现早期微小病灶
盈相和蠕动情况、胃底粘膜相 • 立位喝完所有钡剂,观看贲门形态及扩张收缩
情况;并观察胃体胃窦充盈相及蠕动情况 • 利用压迫器观看胃体、胃窦、十二指肠压迫相 • 瀑布胃需向前弯腰把胃底部钡剂倒出后再观察
空回肠的观察
• 利用压迫器逐段逐组观察 • 空肠仰卧位观察粘膜相、压迫相 • 回肠仰卧位观察粘膜相、压迫相
【小动物影像技术课件】胃肠造影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
2.上消化道造影适应症
❖ 可观察胃及小肠的大小、形态位置及粘膜状况等; ❖ 诊断胃、十二指肠内的异物、肿瘤、溃疡、幽门部病变
及膈疝等疾病。
《小动物影像技术》
医用硫酸钡
《小动物影像技术》
3.上消化道造影动物准备
❖ 应禁饲12-24h,禁水12h; ❖ 必要时,清洁灌肠,在造影前2-4小时进行。 ❖ 禁用全麻; ❖ 必要时像技术》
案例2:胃肠梗阻-造影30分钟
《小动物影像技术》
案例2:胃肠梗阻
《小动物影像技术》
案例2:肠梗阻
《小动物影像技术》
案例3:胃内异物-平片
《小动物影像技术》
案例3:胃内异物-0分钟
《小动物影像技术》
案例3:胃内异物-30分钟
《小动物影像技术》
案例3:胃内异物-隔夜片
《小动物影像技术》
正常犬上消化道造影--0分钟
《小动物影像技术》
正常犬上消化道造影--30分钟
《小动物影像技术》
正常犬上消化道造影--60分钟
《小动物影像技术》
正常犬上消化道造影--90分钟
《小动物影像技术》
正常犬上消化道造影--120分钟
《小动物影像技术》
正常猫上消化道造影-平片
《小动物影像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
案例3:胃内异物-丝袜
《小动物影像技术》
思与练
❖ 上消化道造影可以诊断哪些疾病? ❖ 上消化道造影方法?
《小动物影像技术》
谢谢
《小动物影像技术》
上消化道造影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1.掌握上消化道造影适应症 2.掌握上消化道造影方法
放射科消化道造影检查需知

儿童消化道造影检查需知1.胃肠造影室检查时间:门诊:周一—周五上午7:30—12:00,下午14:00—17:00;急诊:每天下午17:00—次日晨8:00。
2.造影剂(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肠道造影):钡剂:硫酸钡(首选),疑有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患儿禁用,不需另外开取;碘剂:碘海醇,适用于新生儿或钡剂禁忌症患儿,需另外开取。
3.患儿及其陪同家长(至少两名,孕妇及哺乳者禁入)于上午7:30直接到放射科门诊三楼第四检查室排队等候检查。
因患儿自主能力差、配合欠佳,所以需两名家长分别扶稳、按牢患儿上肢及下肢,以免影响检查效果、拖延检查时间,造成患儿不必要的X线照射。
4.检查前准备:患儿检查前晚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当天检查前4小时禁止喂食、喂奶、喝水。
灌肠患儿检查前晚使用开塞露清肠。
申请单注明需碘海醇造影的患儿家长应携带碘海醇20ml或50ml及注射器,所有检查患儿家长应携带卫生纸,上中/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另需携带患儿自用的水杯、勺子(吃奶的患儿请自备空奶瓶)。
5.检查室中准备:患儿家长将准备好的奶瓶、勺子、卫生纸、药水及注射器等交给检查医生;配合医生除去摄片部位周围影响观察及操作的衣物、饰品等,灌肠患儿需脱去裤子及尿不湿。
将患儿按头里脚外的方向放在检查床上,两名家长轮流穿上防辐射服,按照医生指示分别扶住患儿肩膀及膝盖,尽可能固定患儿避免其摇晃摆动。
6.检查过程中,请按照检查医生的指示服用造影剂及在检查床上移动方向。
部分上中消化道造影及全消化道造影需要多次进入检查室内进行摄片,以观察不同时期造影剂的通过情况,因此每次摄片结束后请继续在门外等候下次摄片,待检查医师告知检查结束时,方可离开。
部分患儿因拒喝造影剂、钡剂漏出等自身条件原因影响检查及诊断,甚至导致检查失败。
此种情况下,检查医生会向患儿家长说明情况,如无法完成检查,请与临床医师沟通,改换其他检查方法。
7.消化道造影取报告时间:病房:无需自取,有专人送;门诊:上午检查者下午14:00取,下午检查者17:00前取;急诊(空气灌肠、气管透视等):即时发放。
消化道影像诊断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精选ppt课件
10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
简称双重造影(DC),是先后引入气体与钡剂,气 体使管腔膨胀,然后受检部之粘膜面均匀涂布一层 钡剂,以显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及微小异常。 气体的引入方式:
胃管直接引入 口服产气粉:片剂
粉剂 颗粒
48
食道中段右后壁充盈缺损,边缘光整
精选ppt课件
49
精选ppt课件
50
食管癌(溃疡型)
Ø食管中段粘膜皱襞破 坏、中断、消失
Ø偏侧不规则充盈缺损 Ø龛影( ) Ø管腔狭窄、狭窄以上扩张 Ø钡剂通过受阻
精选ppt课件
51
粘膜破坏
粘膜皱襞 消失 食道边缘 不规则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精选ppt课件
52
况; • (2)强化,明确纵膈淋巴结有无肿大,了解
肿瘤血供; • 3.超声 少用
精选ppt课件
23
咽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 结构: • 会厌谿,上方正中为会厌,会厌谿位于两侧、
对称,充钡小囊; • 梨状窝,位于会厌谿外下方,较大充钡空腔,
菱形,两侧对称,于中线汇合处为生理性狭 窄区,长约1.0cm,C6水平; • 喉头,位于两侧梨状窝中间,透明区,勿误 认为病变;
精选ppt课件
24
会厌谿
梨状窝
精选ppt课件
25
食管正常影像解剖—X线
• 食管形态与功能: • 上接下咽(C6下缘),下连贲门(T10-11); • 生理性高压区 食道入口,食管裂孔处; • 形态: • 中线偏左,轮廓光整,宽度2-3cm; • 管壁光滑、柔软、伸缩自如; • 生理压迹 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右前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上消化道钡剂检查摄片体位
食管双对比相(站立左右前斜位)
食管充盈相或粘膜相(站立左右前斜位)
胃双对比相(仰卧左前斜位)
胃双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
胃体、胃窦充盈相(俯卧位)
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左前斜位)
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右前斜位)
十二指肠球和圈充盈相
十二指肠球和圈双对比相
十二指肠球和胃窦部加压相
全胃充盈相(半卧位、立位)
不同角度的全胃充盈相或作加压
胃窦前壁双对比相-俯卧右后斜位
将床放置水平位,嘱病人在床上翻滚2-3周(先向左转身,防止钡剂过早流入小肠)或左右来回<180度转动4-5次,但以前者为好。
1.俯卧,身体右侧抬高呈右后斜
2.床面头低足高位(负20-30度)
以显示胃窦部、胃体下部大弯侧前壁的双对比相。
俯卧正位时显示以胃角为中心的胃窦、胃体下部前壁双对比相。
胃底前壁双对比相
胃体下部、胃窦、十二指肠充盈相-俯卧左后斜
1.俯卧左侧身体抬高呈轻度左后斜位
2.床面头侧抬高20度
胃底部及贲门前壁则成双对比相;同时为胃体下部、胃窦部、十二指肠充盈相,观察胃大小弯的轮廓改变,并发现胃壁的柔软度变化。
胃窦后壁双对比相-仰卧轻度右前斜位
1.仰卧右侧身体抬高,呈轻度右前斜位
2.床面水平
钡液积聚于胃底部,胃体、胃窦呈双对比相且胃角区获得满意显示,亦使十二指肠降段显示.
胃体后壁双对比相-仰卧轻度左前斜位
1.仰卧轻度左前斜位
2.床面水平位
胃体展开,钡剂积在胃底与胃窦部,使胃体后壁呈现双对比相,在钡液流注过程中注意小弯情况。
贲门正位相-仰卧大角度左前斜位
1.大角度左前斜位或右侧卧位
2.床面抬高至20度
贲门口正面相及贲门周围胃前后壁可显示。
这一位置的转动应缓慢并需要重复作2-3次,在转动中可见到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是食管胃连接区钡剂检查所必须采用的。
是观察贲门病变的主要体位。
十二指肠球部双对比、全胃相-立位右前斜位
仰卧状态下将床面立起,此时胃内的气体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胃底,一部分被胃角分隔于幽门前区,使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球部充气,由于立位时钡剂的重力作用,胃窦部被向下拉直,令检查者左转至右前斜位,避免了卧位时的与十二指肠重叠,可获得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球部的双对比相,同时十二指肠圈也可得到显示。
钡剂灌肠造影
摄片:
1. 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下端:仰卧显示后壁、俯卧显示前壁,仰卧右前斜、左前斜位,将乙状结肠展开观察。
2. 结肠脾曲、降结肠上中部、横结肠左侧半:病人俯卧使钡剂流入横结肠,再右侧卧位,之后呈半立左前斜位,使钡剂流入升、降结肠下方,观察并摄片。
3. 结肠肝曲、升结肠上中部、横结肠右侧半:从前一体位转至右前斜位,观察并摄片。
4. 盲肠、升结肠近段和回盲部:10-15度头低位,使盲肠内的钡剂流出至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