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对学前教育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与现代幼儿教育

精神分析与现代幼儿教育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 “定向” 的, “最有生气” 的教 会生活, 害怕甚至憎恶生活。 尼尔主张采取特殊的
育机构之一。 〔15〕
教育方法, 即一个短时期内, 允许乃至鼓励儿童放
在 20 世纪 40 年代~50 年代。 南姆伯格还利用 任所为, 不加制止, 视之为 “恨” (郁积) 的发泄。
伊德使人们更加确信, 艺术作品分析是理解人类内 重视通过艺术、 游戏及其他表达活动来作为精神发
部心理世界的一条途 径 。” 〔9〕 在 此 基 础 上 , 美 国 泄、 消除压抑的一种手段。 如, 允许儿童通过游戏
学者阿尔修勒 (R·H·Alschuler)、 哈特维克 (L·W· 来摆脱害怕、 焦虑及其他可能导致成年期精神疾病
梭利在 《童年的秘密》 一书中说过: “心理分析有
一、 精神分析学说与早期教育及养护
一个最惊人的发现, 那就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
期。 从潜意识中所唤起的一些被遗忘的事情表明,
无论是在早期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精神分析理 儿 童 是 尚 未 被 认 识 到 的 痛 苦 遭 遇 的 牺 牲 品 。 ” 〔4〕
保育事业之改进与振兴乃成为各国儿童福利政策之 尽量发挥之。 所谓以严因始而以逆果终。 教育亦
重点。” 〔7〕
然。 旧日之形式训练主义无良好之结果, 其原因亦
在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过程中, 各国幼教工作 在此。” 〔11〕
者或幼儿心理学家还设计出一些诊断、 治疗幼儿心
为克服这一弊端, 在教育上, 则应反对对儿童

“特别是精神分析学说倡行后, 社会普遍对幼儿期 时, 其子固畏威, 而不敢顺其本性有所动作; 然而


情绪平衡问题更觉重视。 战后许多精神医学界人士 其本来的意向, 照精神解析学者看来, 并不曾消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陈老师)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整理(陈老师)

儿童发展理论复习提纲和练习第一章绪论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变化的关系: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的任务: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4.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重要性与作用: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具有〔1〕组织信息。

〔2〕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①心理的实质②量变与质变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附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发展二、思考题:1. 发展与变化是同一个意思吗?2. 发展理论有什么任务?3.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说明任何人无论是否意识到,都是按照一种理论在观察和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展理论的重要性。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作用。

第二章成熟势力说一、选择题:1.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A、量变B、个别差异C、质变D、相互作用2.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A、遗传B、成熟C、环境D、训练3.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A、突然转变B、阶段连续C、逐渐过渡D、线性连续4. 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A、单侧原则B、偏好原则C、不对称原则D、主导性原则5. 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A、冲突性B、周期性C、矛盾性D、方向性二、填空题:6.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

运用精神分析学说阐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运用精神分析学说阐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运用精神分析学说阐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精神分析学说最突出的贡献是发现了童年经验对个体人格发展和情绪健康的重要性。

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儿童自我的重要机能,具有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因此幼儿园教学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遵循快乐原则,自由选择、自愿参与,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儿童在游戏中能感受不同内容、规则,体验游戏的自然结果,从而帮助儿童控制情绪、疏导压力,积累互动经验,不断平衡内心欲望和外部规。

(2)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不能忽视儿童的生理需要,并强调在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3)精神分析学说重视经验和体验,生动快乐,快乐充实而有安全感的童年对人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

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

学前游戏论的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开展及现状1、心理学的儿童游戏研究开展的阶段有哪些?答:把儿童游戏作为真正科学工作者研究〔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对象,始于19世纪下半叶。

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儿童游戏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开展阶段。

〔1〕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这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

〔2〕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开展阶段。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儿童游戏研究进入相对而言缓慢的开展时期。

在这一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总揽地位。

〔3〕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开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今,游戏研究领域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儿童游戏研究呈飞跃开展的态势。

2、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的开展趋势有哪些?答:纵观一百多年儿童游戏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开展趋势:〔1〔2〔3〔4技巧: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演进的开展趋势成实验。

3、简述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答:〔1〔2〔3底,所以应该加以奖励。

他甚至提出这样的期望,对儿童来说应该通过游戏来学习。

〔4而作为我们就应和他们共同游戏〞。

“应为他们找些玩具以替代真的工具……这些东西可援助他们自寻其乐,并可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生动和肢体的敏捷。

〞〔5解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6儿童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虽然他没有特意研究儿童游戏,但较早地开始了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

〔7尔在幼儿园里所创立的游戏体系及“恩物〞和作业,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

〔819选择题类型:教育家对学前游戏的论述及其运用可通过关键词串联记忆:4、恩物和作业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名词解释〕答:〔1〕“恩物〞意为神赐予的东西。

〔2〕福禄培尔在幼儿园所创立的游戏体系及其“恩物〞和作业体系,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

5、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实践研究的开展阶段有哪些?答:以托幼机构教育实践为根底的我国学前教育的研究轫于20~30年代。

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园课程的影响
1.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创的⼀个⼼理学流派,弗洛伊德将⼈的⼼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将⼈格分成本我、⾃我和超我三部分。

新精神分析理论是在修正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派别,期中埃⾥克森的⼈格发展极端理论对幼⼉园课程在内的学龄前⼉童发⽣过重要的影响、埃⾥克森将⼈格分为⼋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危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危机不断解决、各阶段不断转化的过程。

2.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园课程,特备是对⼀些强调⼉童早期⼈格培养,强调学龄前⼉童⼼理健康的重要性的幼⼉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产⽣过重要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园课程的⼀个重要的影响是在幼⼉教育机构开展表现和表达活动得到了认可,⼉童早期⼼理冲突的解决以及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被看作对于维护其⼼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学龄前⼉童能够通过游戏,在⾃⼰的⽔平上处理和解决⼼理冲突,特别是⾓⾊游戏,能够为⼉童提供应付消极情绪和解决情绪、情感冲突的途径,因此游戏应该是幼⼉园教育机构最主要的活动,艺术也可以⽤做⼉童表现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具,教师不应该去⼲预⼉童的创造性活动,对于⼉童游戏和艺术活动的⼲预会使活动的性质发⽣变化,成为成⼈意志的表达,⽽不是⼉童情感和情绪的表达。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98学前教育原理2021年4月真题含参考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98学前教育原理2021年4月真题含参考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2021年4月真题含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39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认为儿童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教师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的幼儿教育专家是( A )。

A.蒙台梭利B.福禄贝尔C.杜威D.皮亚杰解析: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著有《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等,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教师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2.洛克绅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A )。

A.“白板说”B.自然教育论C.泛智学说D.“六大解放”解析:洛克绅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白板说”。

洛克认为人的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张白纸。

3.被后世誉为“儿童的发现者”,提出应当遵循自然去教育儿童,给予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是( B )。

A.杜威B.卢梭C.夸美纽斯D.洛克解析:卢梭被后世誉为“儿童的发现者”,提出应当遵循自然去教育儿童,给予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4.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属于( B )。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解析: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5.关于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C )。

A.教育有鲜明的阶级性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C.采取公养、公育的方式D.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解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采取了公养、公育方式,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力平等。

6.《列女传·周室三母》记载的“及其有娠,目不识恶色,耳不昕淫声,口不出敖言……”,这段话描述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实施的( C )。

学前教育原理绪论-第六章习题

学前教育原理绪论-第六章习题

绪论1.认为儿童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教师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的幼儿教育专家是A.蒙台梭利B.福禄贝尔C.杜威D.皮亚杰2.洛克绅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A.“白板说”B.自然教育论C.泛智学说D.“ 六大解放”3.学前教育就是指A.0-3 岁的儿童的教育B. 3-6 、7 岁儿童的教育C.2-5 岁的儿童的教育D. 出生至6、7 岁儿童的教育4、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C.《母育学校》D.《爱弥儿》5.被后世誉为“ 儿童的发现者”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B.柏拉图C.皮亚杰D.卢梭6. 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教育家是A. 康有为B.蔡元培C.陈鹤琴D. 陶行知7、提倡中国化的活教育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陶行知C.陈鹤琴D. 张雪门8、关于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观,正确的说法是()A. 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B.提出“教学做合一”C.提出“六大解放”,主张开发儿童创造力D.设计了幼稚园行为课程9、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A.蔡元培B.陶行知C.陈鹤琴D. 张雪门10.提倡平民化幼儿教育、创办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和第一所劳工幼儿团并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 陶行知C.陈鹤琴D.张雪门11、世纪20 年代,指出旧有的幼稚园害了“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三大病,主张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 陶行知C.陈鹤琴D.张雪门12.精神分析学派对现代学前教育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A.强调活动的重要性B.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C.是现代流行的“支架教学”的基础D.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13.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是A.杜威B.赫尔巴特C.蒙台梭利D.皮亚杰14.学前教育理论逐渐丰富,学前教育思想更加系统、完整,并具备了现实指导意义的阶段是A.孕育阶段B.萌芽阶段C.初创阶段D.发展阶段15.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并提出了中国化的学前教育,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的是A.张雪门B.陈鹤琴C.陶行知D.黄人颂16.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个案研究法17.狭义上的学前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童施加的教育影响的活动A.四五岁B.五六岁C.六七岁D.七八岁18.提出学前教育学主要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的是A.黄人颂B.李生兰C.郑建成D.刘晓东19.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的著作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B.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C.昆体良的《雄辩术》D.卢梭的《爱弥儿》20.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大教学论》B.《母育学校》C.《教育漫话》D.《世界图解》21.提出应该遵循自然去教育儿童,给予儿童自由,重视儿童生活的权利,培养真正的自然人,被后世誉为“儿童的发现者”的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卢梭22.下列属于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教育的结果B.应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使儿童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C.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D.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引力”和“敏感期”23.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的是A.夸美纽斯B.洛克C.福禄贝尔D.裴斯泰洛齐24.陶行知对我国学前教育的贡献不包括A.提出“教学合一”和“六大解放”,主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B.关注中国化、平民化幼稚园的创办C.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D.在北平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25.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育时应以儿童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是A.皮亚杰B.埃里克森C.布鲁纳D.杜威26.学前教育学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是在A.孕育阶段B.萌芽阶段C.初创阶段D.发展阶段27.提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礼记·内则》B.《大戴礼记·保傅》C.《颜氏家训》D.《大同书》第一章1.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属于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3.把教育看作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自身生产的需要的是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列女传·周室三母》记载的“及其有娠,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这段话描述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实施的A.音乐教育B.美术教育C.胎教D.军事教育5.学前教育具有“公有公育”特点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A.现代社会B.工业社会C.原始社会D.农业社会6.罗伯特·欧文于1809 年开办的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教育机构,名为A.人格形成学院B.品格形成学院C.体格形成学院D.性格形成学院7.创办燕子矶幼稚园、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8.1809 年开办专门招收1-6 岁贫穷儿童的“性格形成学院”的是A.蒙台梭B.罗伯特·欧文C.圣西门D.傅立叶9.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后又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德可乐利D.凯米10.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广泛开展实验研究,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11.在现代,狭义的学前教育专指A.0-6岁儿童的教育B.2-7岁儿童的教育C.0-8岁儿童的教育D.3-7岁儿童的教育12.以“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个重要论点来概括教育本质的是A.杜威B.皮亚杰C.蒙台梭利D.埃里克森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杜威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维果斯基10、在美国创办第一所英语幼儿园的是A、玛格丽特·舒尔茨B、欧文C、伊丽莎白·皮博迪D、弗利托纳11.下列关于劳动起源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认为教育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生物现象B.是近代教育史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C.提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D.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12.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格B.英国教育家沛西能C.美国教育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孟禄高婴销D.马克思13.以公养、公育方式进行儿童教育的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14.颜之推的学前教育思想不包括A.幼年时期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成败兴衰B.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最好是实行胎教C.要注意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为孩子慎重选择老师和朋友,并以身为范D.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构想了一个理想教育体系15.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欧文16.下列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的是A.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构想了一个从优生到成人的理想教育体系B.反对体罚,认为体罚会给儿童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创伤C.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思想D.教育应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17.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A.福禄贝尔的幼儿园B.欧文创立的幼儿学校C.柯夏的“模范托儿所”D.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18.近代学前教育机构发展中,形成了双轨学前教育制度的是A.英国B.法国 c.德国 D.日本19.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形式是A.母育学校B.幼儿园C.托儿所D.游戏中心20.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统一学制的划分的著作是A.《大教学论》B.《母育学校》C.《世界图解》D.《教育漫话》21.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理论的是A.夸美纽斯B.福禄贝尔C.洛克D.卢梭22.在卢梭划分的四个阶段中,注重儿童的感官训练,尽量给儿童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接触和研究周围一切事物的是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23.为儿童设计了系列的“恩物”的是A.夸美纽斯B.蒙台梭利C.福禄贝尔D.卢梭24.下列关于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儿童的生长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教育也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B.教育具有促进儿童生物性本能和心理机能不断生长的作用C.儿童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活动不断地增加和改造自己的经验D.儿童与成人是有区别的,儿童不是未长成的“小大人”25.提出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的教学思想的是A.蒙台梭利B.杜威C.福禄贝尔D.卢梭26.以实验为基础,提出了幼稚园的课程要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采用“整个教学法”的是A.蔡元培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27.自我意识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处于学前儿童阶段,儿童早期(1.5~3岁)的主要特点是A.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二章1.据美国芝加哥亲子中心的研究,在考虑通胀因素的情况下,对亲子中心每投入1美元,15-18 年后所获得的收益是7.14 美元,体现了学前教育具有A 经济功能B 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D 促进科技发展功能2.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学前教育受教育权的是(A 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D人口3决定着学前教育领导权的是A 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D人口4.下列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的领导权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性质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与布局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5.我国学前教育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主要体现在A.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东中西部的差异上B.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东西部的差异上C.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中西部的差异上D.城乡、学前教育普及年限和中东部的差异上6.决定着学前教育领导权的是A.政治制度B.经济C.文化传统D.科学技术7.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在A.开始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B.开始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C.强调儿童爱国思想、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D.开始重视儿童的学习乐趣和兴趣8.强调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师生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提倡“支架式”“合作”“探索教学的是A.实用主义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该A.有针对性B.因材施教C.抓住关键期D.循序渐进2、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判定儿童,其年龄标准分别是A.0-14岁, 0-12岁 C.0-18岁0-14岁B.0-15岁0-12岁 D.0-14岁, 0-18岁3.幼儿能否完成某项活动,会影响其自信心和成就感,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A.连续性B.整体性C.顺序性D.个体差异性4.在胎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怀孕母亲的情绪属于A.遗传素质B.社会因素C.主观因素D.生理成熟5.儿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心理的内部矛盾D.教育6.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 )的关系。

精神分析学派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精神分析学派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温 赫 柏
(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 阳 1 1 0 0 3 4 ) 【 摘要 】 精神分析 学派的心理 学家十分重视 早期 经验理论。通过 对弗洛伊德 、 阿德勒、 沙利 文等等精神分析 学的理论分析 , 教
育者; 手 孩 芋进行人格 教育时应 重视早期经验对儿 童人格形成的重 要作用, 注重人格教育的方法, 形成健康的生活 风格, 发挥父母
榜样的作用。 【 关键词 】 精神分析 学前教 育 人格教百
【 中图分类号1 0 9 5 — 3 0 8 9 ( 2 0 1 6 ) 1 0 — 0 0 0 6 — 0 1
精 神 分 析 学派 的是 以潜 意识 为主 题 研 究人 的 心理 动机 。根 格 的发 展 。 据 弗洛伊 德 的人格 发展 阶段理 论 、 阿德 勒 的 生活风 格理 论和 沙利 四、 对 幼 儿 园课 程 的启 示 文的人 际关 系理论等理论研究总结, 精神分析学派的教育 目的就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早年经验对个体 的影响 ,幼儿 园阶段 的
通过对弗洛伊德阿德勒沙利文等等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分析教育者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时应重视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注重人格教育的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风格发挥父母榜样的作用
综述 . 专著
课 程 教 育 堑
! 垦 !
! ! !
兰 ±
± 鱼
精神分析 学派教 育 思想对 学前教 育的启 示
热情 , 将教 育方法和观念融合 到到和孩子相 处的每一 刻。在 亲 子 游戏 中父母不仅可 以通过 游戏的方式教儿童 学会 日常 生活 中的一些生活技能 ,也 可以运 用 自身的榜样作 用去 引导儿童 、 鼓励儿童通过游戏表达 自己的想 法, 表露 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 『 1 】 况泉, 徐 东. 游戏与学前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基于精神 分析学派 的游戏理论 Ⅱ 1 . 太原 师范 学院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2 0 1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霍妮对弗洛伊德学 说的最大改造是在精神分 析中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 。认为环境是形成人格和 导致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她也强调冲突和心理问题 是由环境影响的,她认为 由于个人的心理和性格倾 向是由个体所处的环境和 文化造成的。
(三)、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对我国儿童教育的 启示
(一)重视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学派对学前 教育影响
(一)、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观点
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3、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4、梦的解析理论
5、性本能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性本能理论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幻想、 欲望、判断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意识层 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5、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 5个 阶段:
①口腔期; ②肛门期; ③性器期; ④潜伏期; ⑤生殖期。

(二)新精神分析学

1.沙利文的人格理论
沙利文把人格的发展 分为六个阶段并认为每个 阶段都存在动力过程、人 格化过程、和认知过程三 个发展过程。
2.霍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格理论
总结
总之,我们通过对精神分析几位代表人物 人格理论的梳理,看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蕴 含着对儿童健康心理教育的巨大价值。尽管精 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也存在局限。但是精神分析 理论的独特性,却给予了我们一个认识人格的 全新视角。相信在21世纪,随着精神分析理论 更为深入的实证研究,对我们认识儿童人格的 发展,开展有效的儿童健康人格教育具有更大 的促进作用。

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 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自我可 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 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 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4、梦的解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 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绝不是偶然形成 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
儿童早期经验在儿童心理发展 和人格发展中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 我们对于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一 方面要积极引导其潜意识力量,在自 由和禁止之间寻得一条中庸之道,使 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其次要用游戏等 “宣泄”方法释放儿童潜意识能量, 培养儿童健康人格。
(二)建立儿童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要帮助儿童建立成熟 的心理防御机制,这其中最 重要的一步就是创设良好 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 最先接受到教育影响的地 方。家庭氛围和父母教养 方式的不同,儿童也会形 成不同的人格特点。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 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 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 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 值观念而形成.
3、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三)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给予儿童高品质的爱
从精神分析学家 有关人格的论述中可以 看出培养强壮健全的自 我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 键,而增强儿童的自信 心和给予儿童高品质的 爱是精神分析学家对发 展自我的共同看法。
(四)建立儿童期和谐的人际关系
儿童时期的人际关系主要 是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以及儿 童间的伙伴关系.在人格发展阶段 中,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三 岁以前是父母,从童年末期到青 春期,主要是伙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