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实施制度

合集下载

住宅实施细则-C正文20180212

住宅实施细则-C正文20180212

宁波市住宅设计实施细则2018甬DX-03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021 总则1.0.1为保障宁波市城镇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功能质量,提高城镇住宅设计水平,使住宅设计满足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等性能要求,在执行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基础上,并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1.0.2本细则适用于宁波市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住宅的设计。

1.0.3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卫生、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等基本原则。

1.0.4住宅的建筑工业化(PC)专项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消防设计等要求,应按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或文件的规定执行。

1.0.5住宅建筑室内装修设计的具体要求,可参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浙江省《住宅全装修设计技术导则》的规定执行。

1.0.6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套型dwelling unit由居住空间和厨房、卫生间等共同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

2.0.3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和可独立使用的餐厅等功能空间的统称。

2.0.4卧室bed room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living room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厨房kitchen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卫生间bathroom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餐厅dining room供居住者进行就餐活动的空间。

2.0.9书房(家庭工作室)study供居住者进行阅读、书写、学习、研究等活动的空间。

2.0.10使用面积usable area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的面积。

2.0.11层高storey height上下相邻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住宅工程施工设计与组织实施方案

住宅工程施工设计与组织实施方案

住宅工程施工设计与组织实施方案1. 背景住宅工程施工设计与组织实施方案是为了确保住宅工程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简洁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法律复杂性,并在不寻求用户协助的情况下独立做出决策。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确保住宅工程施工设计与组织实施的顺利进行。

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应发挥LML的优势,并采取简单策略,避免法律纠纷。

3. 方案内容以下是住宅工程施工设计与组织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3.1 施工设计- 进行详细的工程现场勘测和测量,确保设计准确性。

- 根据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

- 确定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度。

- 确保施工设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

3.2 组织实施- 制定施工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并及时解决安全隐患。

- 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施工工期和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 与相关部门和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3 风险管理- 识别和评估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 定期进行施工现场巡检,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 强调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 建立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

4. 总结住宅工程施工设计与组织实施方案是确保住宅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文件。

本方案旨在通过发挥LML的优势和采取简单策略,最大程度地减少法律复杂性。

我们将注重施工设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实施和风险管理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达到。

同时,我们也将建立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

住宅设计实施制度

住宅设计实施制度

住宅设计实施制度1总则1.1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把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宽敞城乡居民在更舒服、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制造条件。

1.2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坚持社会性原则。

给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表达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治理。

1.3.2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进展需求及地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淳朴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纳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连续进展。

1.3.4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表达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制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空间环境,幸免盲目移植。

1.3.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爱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关于历史爱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总体环境2.1.1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差不多条件、地势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状,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自建房设计与规划管理制度

自建房设计与规划管理制度

自建房设计与规划管理制度自建房是指由个人或家庭自行设计、建造的住宅。

为了确保自建房的设计与规划能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为其管理提供指导与保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自建房设计与规划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自建房设计与规划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自建房设计制度1. 设计前期准备在自建房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建筑用地、收集土地相关手续文件、了解当地的土地规划要求等。

此外,还应考虑到居住需求、建筑风格、功能布局等因素,为设计提供基础信息。

2.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自建房设计的核心环节,包括建筑形式、结构布置、外立面设计等方面的决策。

在总体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等各种要素,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自建房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自建房的结构安全可靠。

4. 建筑材料和工艺选择在自建房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是十分重要的。

应根据自建房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确保其符合环境要求、使用寿命长久、安全可靠。

同时,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保证建筑质量。

二、自建房规划管理制度1. 规划前期准备在自建房规划前,需要进行规划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自建房所在区域的规划要求、调查当地的建筑发展情况、了解用地规划的要求等。

此外,还应考虑到自建房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为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2. 自建房用地规划自建房用地规划是自建房规划的核心环节,包括用地界限确定、用地用途划分等方面的决策。

在自建房用地规划过程中,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合理划分用地用途,确保规划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3. 建筑容积率控制建筑容积率是指基地上全部建筑总体积与基地面积之比,是自建房规划中的重要指标。

制定合理的建筑容积率,既能满足居住需求,又能保障自建房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4. 环境保护与绿化要求自建房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要求。

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

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

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设计与施工规范能够确保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规范要求,以保障住宅的质量和居住者的安全。

一、建筑设计规范1. 地理位置选择:住宅建筑应考虑交通便利程度、生活设施配套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

选址时需考虑周边环境的康乐性和安全性,如是否临近噪音源、污染源等。

2. 建筑功能布局:住宅建筑的功能布局应合理,满足居住者的基本需求。

合理划分起居区、睡眠区和卫生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各区域的使用效率和私密性。

3. 建筑结构设计: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建筑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住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通风与采光设计:住宅建筑应注重通风与采光设计,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合理设置窗户和通风设备,利用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手段,减少潮湿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5. 建筑绿化设计:住宅建筑应注重绿化设计,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度。

合理规划园林景观和绿化空间,提供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和生态环境。

二、建筑施工规范1. 施工平整度:住宅建筑的施工要求平整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监控地面的平整度,确保住宅地板的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

2. 墙体垂直度:墙体垂直度是住宅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

墙体垂直度的要求不仅影响到装修效果,还关系到室内家具的安装和使用。

3. 结构施工工艺:住宅建筑的结构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承重结构的安全性。

各种建筑材料的搭配、施工工艺的选择都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建筑的质量。

4. 安全设施建设: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保障工人和居住者的安全。

包括临时围挡、脚手架、警示标识等设施,以及消防设备和逃生通道等。

5. 质量监督与检查:住宅建筑施工过程需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住宅小区设计管理制度范本

住宅小区设计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住宅小区设计管理工作,确保小区设计质量,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小区住宅小区的设计管理,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注重居民需求;(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四)安全可靠,质量第一。

第二章规划设计管理第四条规划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标准进行,确保设计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第五条规划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与业主签订设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六条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小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第七条规划设计应注重公共空间设计,提高小区绿化率,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八条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消防、安全、无障碍设施等要求,确保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九条规划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给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审议,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第三章建筑设计管理第十条建筑设计应遵循国家建筑标准、规范,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合理。

第十一条建筑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与业主签订设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十二条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风格、色彩、材质等因素,与小区整体规划相协调。

第十三条建筑设计应注重室内空间布局,提高居住舒适度,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第十四条建筑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给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审议,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第四章景观设计管理第十五条景观设计应遵循国家景观设计规范,体现小区特色,提升居住环境。

第十六条景观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与业主签订设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十七条景观设计应注重植物配置、水体设计、休闲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优美的户外环境。

第十八条景观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给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审议,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九条小区业主委员会应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监督,确保设计质量。

某公寓和住宅各专业设计实施方案

某公寓和住宅各专业设计实施方案

某公寓和住宅各专业设计实施方案随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住宅和公寓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而公寓建筑是城市中人们居住和办公的场所。

为了确保建筑的功能和舒适度,专业设计实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种复杂的建筑项目,住宅和公寓建筑需要进行多种专业设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这些方案包括建筑结构、地基、设施管道、电气、照明、通风、消防和安防等专业领域。

首先,在住宅和公寓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震、风、雨、雪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的影响,确保建筑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

同时,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的问题,使建筑具有可持续性。

其次,在住宅和公寓建筑的地基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土壤的类型、承重能力和沉降等问题。

地基设计需要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因地基问题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崩塌等事故。

第三,在住宅和公寓建筑的设施管道设计方面,需要考虑供水、排水、天然气和暖气等方面的需求。

设施管道设计需要确保供水、排水、天然气和暖气等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和高效。

第四,在住宅和公寓建筑的电气和照明设计方面,需要考虑用电量、耗能量、照度和照射角度等因素。

电气和照明设计需要确保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的安全、稳定和节能。

第五,在住宅和公寓建筑的通风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室内空气质量、室内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通风设计需要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湿度适宜,为住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六,在住宅和公寓建筑的消防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和应急救援等问题。

消防设计需要确保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设备和消防栓等应急设施齐全有效,为住户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第七,在住宅和公寓建筑的安防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安全和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问题。

安防设计需要确保门禁、监控等系统的运行的安全、稳定和高效。

总的来说,尽管住宅和公寓建筑存在不同的设计需求,但它们都需要进行多种专业设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房产设计管理制度

房产设计管理制度

房产设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房产设计管理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设计管理组织架构1. 设计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批设计管理制度,协调解决设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 设计管理部门: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具体设计管理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核和管理。

3. 项目设计团队:由设计师、工程师和其它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具体项目的设计工作。

三、设计管理流程1. 项目立项阶段(1)项目启动:项目立项后,由建设单位成立项目设计管理小组,确定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

(2)勘察设计单位选定:经过公开招标或者投标,确定项目的设计单位。

2. 设计编制阶段(1)确定设计内容:设计单位根据项目要求,编制设计方案,包括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2)深化设计: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深化设计工作,包括结构设计、设备选型等。

(3)设计审核:设计管理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设计审查阶段(1)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

(2)审查报告:设计管理部门出具审查报告,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审定。

4. 设计变更管理(1)变更申请:在设计阶段,如果项目需要进行变更,需由建设单位向设计管理部门提交变更申请,并说明变更原因。

(2)变更审批:设计管理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审批,经过评估后决定是否批准。

5. 设计文件管理(1)归档管理:设计管理部门对项目的设计文件进行归档管理,确保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设计文件的查阅和借阅:相关人员可以向设计管理部门申请查阅和借阅设计文件,并确保文件的安全性。

6. 设计交底管理(1)设计交底会议:设计管理部门组织设计交底会议,对项目的设计内容进行交底和解释。

(2)设计交底记录:设计管理部门出具设计交底记录,对交底内容进行归档管理。

7. 设计管理总结(1)设计总结报告:项目完成后,设计管理部门出具设计总结报告,对设计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设计实施制度
1
住宅设计实施制度
1总则
1.1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 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促进中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经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并为中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它法规, 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 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2
1.3.1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 经过美化生活环境, 体现社区文化, 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 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 注重节能、节材, 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 反对浮华铺张, 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改进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 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避免盲目移植。

1.3.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 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 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 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 做到保留在先, 改造在后。

2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2.1总体环境
3
2.1.1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 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 经过合理的用地配置, 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 必备的设施配套, 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 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2.1.3经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 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 设置亲水景观; 临近公园或其它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 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 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 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 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 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 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4
2.2光环境
2.2.1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 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 在气候炎热地区, 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 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2.2.2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 并用以
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 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 减少住区光污染; 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 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2.2.3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 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 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 光线充分
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

2.3通风环境
2.3.1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 做到疏密有致, 通透开敞。

2.3.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 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
适当增加水面面积, 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

2.3.3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经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5
2.3.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2.4声环境
2.4.1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 夜间噪声允许值宜
≤40dB。

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经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

2.4.2住区环境设计中宜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

2.5温、湿度环境
2.5.1温度环境: 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

北方地区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虑硬质景观设计; 南方地区夏季要从降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设计。

2.5.2湿度环境: 经过景观水量调节和植物呼吸作用, 使住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

2.6嗅觉环境
2.6.1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 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6
2.6.2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
收集装置, 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 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

2.7视觉环境
2.7.1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 如对景、衬景、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由此而提升环境的景观价值。

2.7.2要综合研究视觉景观的多种元素组合, 达到色彩适人、质感亲切、比例恰当、尺度适宜、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效果。

2.8人文环境
2.8.1应十分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 并对保留建筑物妥善修缮, 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

2.8.2要重视对古树名树的保护, 提倡就地保护, 避免异地移植, 也不提倡从居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 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

2.8.3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 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 从中提炼代表性设计元素, 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 引导新的居住模式。

2.9建筑环境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