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2015年西城高三1模(语文)

合集下载

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资料

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资料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题。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安在,□□□□□□□”这样优秀的诗应句该。

说,保卫儒家“道统”的甲(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阐述带有显然的臆断式排他倾(qīng)向。

比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整体判断,以及他误认为佛教是.在夸耀信仰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ě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轻率之言。

他不理解,他所摆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定,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公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崇奉,这种宗教崇奉在实质睁开时,常常伴有特别的非理性仪式。

儒家学者再高妙,也不该当以自己的思想逻辑.来框范天下。

特别是对于他们极罕有讲话权的对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此岸世界等课题,乙(更/但)不该当阻挡他人去思虑。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

正由于这样,我们看到,三种完整不同的审美境地出此刻中华文化之中。

一种..是温柔敦朴,载.(zà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ān)花一笑,妙悟真如。

中国文化人最丙(熟悉/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假如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实不行缺乏的是后边两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倾(qīng)向保卫..B.惩(chěng)罚义气用事..C.载(zài)道言志泱泱大国...D.拈(niān)花一笑逻辑..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以下语句,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雨打芭蕉叶带愁B .影入平羌江水流语文(北京卷)第1页(共20页)C.远望洞庭山川翠 D .雪拥蓝关马不前3.在文中“甲”“乙”“丙”处挨次填入词语,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热忱更熟悉B.激情更熟悉C.热忱但熟悉D.激情但熟悉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挨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儒家道家佛家B.儒家佛家道家C.道家佛家儒家D.佛家道家儒家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自两只大熊猫入驻多伦多动物园以来,每日入园的旅客堪称人山人海,这样大增的人气令园方特别满意。

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5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试卷第2页,共11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一、作文(题型注释)1、作文(50 分)纷繁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需要我们真诚面对并深入思考。

请在“自由”“英雄”“经典”和“青春”中任选一词,也可以自拟一词,填入下面两处横线中任意一处并以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①真正的_________ ②__________之窘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穷人树 一密林深处,阳光从树梢上筛落下来,投下一地斑驳。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已经脱离了同伴,进入一个无人之境。

我希望在这与世隔绝的瞬间,听到他的声音,我甚至希望看到他穿着白色长衫的身影、飘着白色胡须的脸庞。

这是什么?土路一侧,杂乱无章的林间空地里出现了一排整齐的青草,大约有三四米长吧,高不过 30 公分。

难道,他就在这里?我停住脚步,四下打量,没有墓碑,没有墓室,只有几束野花,那是刚刚和我擦肩而过的外国人从附近采来的。

我只能相信,就是这里了。

我走近那一排像哨兵一样列队的青草,弯下腰,我把我的手掌按在青草附近的泥土里。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许想感受一下历史中某个时刻的温度?应该是。

同行们陆续赶到。

大家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鞠躬。

青草下面,是 19 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作家、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二东翼楼是托尔斯泰最后的住所。

我们看到了追求“平民化”的托尔斯泰当年种地的农具、做鞋的工具,还有一些简朴的生活用品。

东翼楼的门前,有一棵小树,单薄瘦弱。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2015.1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

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甲(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qng)向。

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

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

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

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乙(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

一种是温柔敦厚,载(z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n)花一笑,妙悟真如。

中国文化人最丙(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倾(qng)向捍卫B.惩(chng)罚义气用事C.载(zi)道言志泱泱大国D.拈(nin)花一笑逻辑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雨打芭蕉叶带愁B.影入平羌江水流C.遥望洞庭山水翠D.雪拥蓝关马不前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热情更熟习B.激情更熟悉C.热情但熟悉D.激情但熟习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儒家道家佛家B.儒家佛家道家C.道家佛家儒家D.佛家道家儒家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两只大熊猫入驻多伦多动物园以来,每天入园的游客可谓摩肩接踵,这样大增的人气令园方非常满意。

西城区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西城区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5.4东学堂高中语文组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1.【答案】B【解析】A.篆(zhuàn )刻 C.胸臆D所镌( juān)2.【答案】B【解析】雕虫小技:表示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举手之劳:指办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文中称“也不轻松”与“轻而易举,毫不费力”相矛盾,所以不是举手之劳,应该是雕虫小技。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

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文中称“在字画中盖章”……“显得格外生动”,与画龙点睛的意思相符合,所以此处应为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

比喻败坏兴致。

文中称“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

也就是说盖图章这种行为是可以的,所以不是画蛇添足。

文中还说一幅完美的作品在空白处盖满了图章,这是在本来很美好的事物上做了破坏,与大煞风景的词义相符,所以此处应为大煞风景。

3. 【答案】C【解析】“已不复是……而是”是表选择。

“不但……而且”是表递进。

从文中来看,“闻一多在昆明,以篆刻图章为副业”而且“积年累月”“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这样损伤身体无疑是苦事,已经不是雅事了,是选择关系。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4. 【答案】B【解析】这道题是一道对联题,上联是鹭拳/沙岸/雪。

按照对联须讲究对称的原则,下联中的头两个字应该也是动物和身体部位的组合,第三四两个字应该是一个有关地点的名词,最后一个字应该是表示天气的名词。

所以从选项中来看,应该是B选项。

5. 【答案】D【解析】D选项在文中第三段,“书法是阳文玉筋小篆,尤为佳妙,我喜欢它凸起有棱,圆融秀丽之貌”,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阳文应该是凸起的文字,所以D选项错误。

6. 【答案】D【解析】春韭秋菘在文中第三段“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考前模拟题 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考前模拟题 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考前模拟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请在答题卡上填写)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厮杀出奇至胜甘之如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B.贸然海枯石烂飞蛾扑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服罪发聋震聩玩世不恭以其昏昏,使人诏诏D.猫腻如出一辙生死有关有则改之,无则加免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的假酒案,有关部门表示一定要严加查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自然受人称誉;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也同样令人。

A.篡改耸人听闻赞扬B. 篡改骇人听闻赞叹C.窜改骇人听闻赞扬D. 窜改耸人听闻赞叹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高老师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B.他在报志愿时,又想报北京大学,又想报南京工学院,真是见异思迁....。

C.每天早晨,他都要跑到花园,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D.人当慈悲为怀....,看见无端的流血和无情的杀戮,至少应有恻隐之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日常食物容易致癌的黑名单中,腌制食品、烧烤食物和熏制食品位列前三;在防癌食品中,大蒜、玉米、胡萝卜、和小麦等谷物效果最佳。

B.在昨天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位父亲推着双人座婴儿车,跑完了全程。

每到一处就发出一阵笑声和掌声。

C.秋风渐起,秋意渐浓,当北京香山的枫叶越来越红的时候,北方地区的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D.长春的一名人大副主任的女儿结婚,在当地唯一的三星级酒店筹备婚礼,设立两个会场,并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骚”指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201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A.不温不火以至品位B.不温不火以致品位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瘟不火以致品味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D.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4.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禾黍离离半野蒿,▲。

▲,▲。

▲破,▲。

▲,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鸦噪暮云归古堞②雁迷寒雨下空壕③可怜缑岭登仙子④水声东去市朝变⑤山势北来宫殿高⑥昔人城此岂知劳A.②④⑥③⑤①B.④⑤⑥①②③C.⑤③②④⑥①D.⑥④⑤①②③记者:▲?韩美林:别指望父母,要有独立的自尊心。

就像我小学时的校歌唱的:“但得有一技在身,就不怕贫穷。

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远大的前程。

”现在我们的祖国富强了,我希望年轻人、年轻艺术家,把思想、修养、艺术乃至举手投足都更升华,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富裕且有文化的大国。

2015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讲评

2015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讲评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苍以天下化平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 以:认为。 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听:允许。
察看 省:反省。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不依据礼 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 .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 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 能够与他相比。 ,诸王没有谁能和刘苍相比较。
1.诗中显示“隐者家”特征的事物和场景有 埋药草 、___________ 青灯煨芋 。 “黄叶拥篱”、_________
隐者家”的环境是幽静的,生活是恬淡自在的, “黄叶拥篱”“野径深藏”“埋药草”“青灯煨 芋”“话桑麻”等都体现了这种特征。 2.围绕“寻梅”,颔联前句表现了寻梅的 艰辛(执着) 欣慰(欣喜) ___________ ,后句突出了得梅的___________ 。 “马蹄残雪六七里”,诗人顺着野径,沿着沙岸, 骑着瘦马,历经坎坷,一路颠簸,虽艰辛,但诗人 仍然执著; “山嘴有梅三四花”,终于找到梅花 ,虽只有“三四花”,但心中的欣慰可想而知。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 但可以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 农作物种植的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 ,岂不乐哉! 在全诗中的作用① ②诗句中的闲适自足,表面上看与“梅”没 有直接关联,却与梅“高洁、脱俗”的内在 精神相契合。 ③这种对闲适别致的生活内容的着意刻画, 也为尾联抒发对脱俗孤傲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之情作了铺垫。
随着成长我看到恐怖主义仍在贪腐事件频发图书馆里那本性爱与文明静静教会我以前从未触及的知识可我能接受并且不再逃避地面对这些未必美好的真实我感谢那篱墙给我少年时筑起最美好真纯的梦想而我也明白这世上总有一些事需要我们真诚面对不逃避需要我们勇敢越过成长之窘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2015.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分。

1-4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

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 甲 (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qīng)向。

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ě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

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

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

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乙 (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

一种是温柔敦厚,载(zà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ān)花一笑,妙悟真如。

中国文化人最丙 (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倾(qīng)向 B.惩(chěng)罚 义气用事 C.载(zài)道言志 泱泱大国 D.拈ān)花一笑 逻辑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雨打芭蕉叶带愁 B.影入平羌江水流 C.遥望洞庭山水翠 D.雪拥蓝关马不前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热情 更 熟习B.激情 更 熟悉 C.热情 但 熟悉D.激情 但 熟习 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儒家 道家 佛家B.儒家 佛家 道家 C.道家 佛家 儒家D.佛家 道家 儒家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只大熊猫入以来,游客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5.4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

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

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zuàn)刻图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

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吉祥高雅的涵义。

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

虽是(甲),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

对于他,。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有(乙)之妙。

据说这种做法以酷爱文化的唐太宗为始,他有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印,嗣.后唐代内府所藏的精品就常有‚开元‛‚集贤‛等钤记。

一般而言,收藏家或鉴赏家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幅完美的作品若是被别人在空白处盖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印章,却是(丙)。

最讨厌的是清朝的皇帝,动辄.(zhé)于御题之外加盖什么‚御览之宝‛的大章,好像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其占有欲的满足。

最迂.(yū)阔的是一些藏书印,如‚子孙益之守勿失‛、‚子孙永以为好‛、‚子子孙孙永无鬻‛之类,我们只能说其情可悯,其愚不可及。

明清以降,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落于市面的所谓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实,或直写胸意.。

有时候还可于无意中遇到石质特佳的印章,近似旧坑田黄之类。

先君嗜金石篆刻,积有铜器铭文、碑石拓片很多,印章亦不少,丧乱中我仅携出数方,除‚饱蠹楼藏书印‛之外尽属附章。

有一块长方形寿山石,刻诗一联‚鹭拳沙岸雪,□□□□□‛,不知是谁的句子,也不知何人所镌.(juàn),我觉得对仗工,意境雅;书法是阳文玉筋小篆,尤为佳妙,我喜欢它文字凸起有棱、圆融秀丽之貌。

还有一块白文‚春韭秋菘‛,我曾盖在一幅画上,后来这幅画被一外国人收购,要我解释这印章文字的意义,我当时很为难,照字面翻译当然容易,说明典故却费周折。

南齐的周颙家境清贫,‚文惠太子问:‘菜何味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

早韭嫩,晚菘肥,菜蔬之美岂是吃牛排吃汉堡面包的人所能领略?(取材自梁实秋《图章》,有删改)【注】排奡(ào):形容文笔刚劲有力。

高三一模语文第1页(共14页)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篆.(zuàn)刻副.业B.动辄.(zhé)谐.音C.迂.(yū)阔胸意.D.所镌.(juàn)嗣.后2.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雕虫小技妙笔生花画蛇添足B.雕虫小技画龙点睛大煞风景C.举手之劳妙笔生花大煞风景D.举手之劳画龙点睛画蛇添足3.在第一段结尾横线处填入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篆刻已不复是谋生苦事,而是文人雅事了B.篆刻不但是文人雅事,而且是谋生苦事了C.篆刻已不复是文人雅事,而是谋生苦事了D.篆刻不但是谋生苦事,而且是文人雅事了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色冷青松B.蝉翼柳塘风C.禅房花木深D.梅柳渡江春5.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6.下列文句所表现的精神品格与“春韭秋菘”不同..的一项是(3分)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7.下列对图章功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使画作更生动B.表明藏书归属C.推动字体演变D.展现文人雅趣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

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

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高三一模语文第2页(共14页)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被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

刘苍少年时好读经书,很有才智谋略,显宗十分喜爱和看重他。

这时汉朝中兴已三十多年,四方没有忧患,刘苍认为天下平和安定,应整治礼乐,就与公卿共同议定南北郊举行大祭时的冠冕乘车着服等制度,以及光武庙升堂奏歌、乐舞行列的数目,他议定的制度都记载在《礼乐》、《舆服志》里。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

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帝览奏,即还宫。

永平四年春,显宗到京师附近游览,观赏城市房屋,不久听说将到河内设置栅栏猎取野兽,刘苍就上书劝阻道:“臣听说按时令规定,仲春农事繁忙,不应聚集众人兴建工程。

不依据礼而采取的行动,不是昭示四方的做法。

”皇帝看完了奏疏,立即返回了宫中。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

上疏归职,帝不听.。

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

五年,乃许还国。

刘苍在朝多年,多有建树,可考虑到自己凭近亲关系而辅佐朝政,声望一天天提高,内心总感到不安。

便上疏请求辞去所担任的职务,显宗不接受他的请求。

后来刘苍又多次上书请求,言辞十分恳切。

永平五年,才允许他返还封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

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刘苍相比较。

后来肃宗想替原陵修县邑,刘苍听说了,连忙上疏劝谏,皇上听从劝阻并停止了兴建县邑。

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常人前去征询刘苍的意见。

刘苍总是全心全意地应对,他的意见也都被采纳实行。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

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

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

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

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

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

‛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高三一模语文第3页(共14页)建初六年冬,刘苍上疏请求朝见。

肃宗因为刘苍一路上冒霜露艰难跋涉,派谒者赐给他貂皮大衣,又派大鸿胪窦固执节在郊外迎接。

肃宗亲自巡视他的府第,事先设好帷幕卧床。

刘苍认为受到的恩惠超过了仪礼,上疏辞谢说:“臣听说卑贱者与尊贵者,低与高按次序排列,上与下的关系要合理。

陛下亲自屈尊,降礼于下臣,每次宴享接见,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蒙受的礼遇都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臣惶恐发抖,实不能心安。

这并不是昭示百姓、安抚臣子的做法。

”皇上看了奏疏后连连叹息,更加褒奖和看重刘苍。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

明年正月薨。

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因泣下沾襟。

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

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刘苍回到封国,患病了,肃宗急速派遣名医去看病,使者的车马在路上来来往往,不绝于道。

第二年正月刘苍死了。

元和三年,肃宗住在东平国王宫,追溯往事,触发了思念刘苍的情怀,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思慕那个人,来到他的居住地方;那个地方还在,而那个人已死。

”于是落了泪,沾湿了衣襟。

起初,刘苍回到封地,骠骑时吏丁牧、周栩因为刘苍敬重士人,不忍心离开,就但任王府的大夫,几十年来侍奉刘苍祖孙几代。

皇帝听到这一情况,将两人叫到面前,为了怜惜他们久留王府,也打算通过他们传播刘苍的美好品德,提拔他们都当了议郎。

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评论说:孔子说“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傲,不如贫穷却快乐,富贵却爱好礼节”。

像东平宪王刘苍,可说是爱好礼节的人。

像他辞别最亲近的亲属,离开母后,难道是为树名取誉而忘掉亲人、抛弃义理吗!因为位高引起皇帝疑心,隔阂就会产生,欲望太大往往损失就大,这就是明智者为其叹息的缘故。

唉!远离隔阂以保全忠君之道,消除贪欲以成就孝道,这难道不是宪王刘苍的本志吗!(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高三一模语文第4页(共14页)【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若其辞至戚/ 去母后/ 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 盖位疑则隙生/ 累近则丧大/ 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 呜呼/ 远隙以全忠/ 释累以成孝/ 夫岂宪王之志哉评分标准:标“/”处共有9处,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9处得5分。

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苍以.天下化平以: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听: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省:反省。

D(省:察看)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3分)B(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刘苍相比较)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高三一模语文第5页(共14页)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