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毕业论文惯性大小的另一种理解

合集下载

关于对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关于对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关于对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关于惯性我们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但是在有的例子中,同学们会误以为速度也影响着物体惯性的大小。

比如高速运动的物体很难停下来,而低速运动的物体更容易停下来,看到这里学生会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那应该怎样理解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怎样去比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即惯性的大小,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就说物体的惯性大,反之,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就说物体的惯性小。

我们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运动状态难改变应该指的是在运动状态改变量(△V)相同的情况下用时较长的情况,或者是用时相同的情况下,运动状态改变量(△V)较小的情况。

就上述例题来说,以100米/秒做高速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那么速度改变量△V=100米/秒,同样的,以5米/秒低速运动的物体停下来,速度的改变量△V=5米/秒,并且它们从运动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在这里不能把这两个过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如果想放在一起比较则应该改为100米/秒减小到95米/秒所用的时间与5米/秒减小到0米/秒所用时间进行比较,这时他们的运动状态改变量相同,△V =5米/秒,用时短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惯性小,用时长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惯性大。

说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速度的改变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量的,而惯性指的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因此速度不能用来衡量物体惯性的大小,只有质量才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谈到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我们要先回顾一下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1)当物体不受力时,由于惯性,物体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原状);(2)当物体受力时,物体的惯性大小表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即反抗改变)。

而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表现,即由于惯性而保持原状(也就是上文中的第(1)点),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惯性理解和应用论文

惯性理解和应用论文

惯性的理解和应用摘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把对惯性的认识进行概括和推理,就得到了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关健词:惯性理解应用惯性定律区别力无关质量量度初中物理课本上说:“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正确理解惯性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永远不会消失或改变的性质。

不管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不管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不管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其他宇宙空间其惯性时刻都存在,所以说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牛顿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提示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物体不受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将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由此可见,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它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而惯性定律则提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和一定的条件相联系,并受一定条件制约。

二、惯性和力的区别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由于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例如:从炮膛射出去的炮弹在空中飞行,最后落向地面。

炮弹脱离炮口后能继续向前运动,并不是因为炮弹受到力的作用,而是炮弹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炮弹落地是受到重力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也就是说力的作用绝不是改变物体的惯性,而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此,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惯性没有消失或改变,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没有关系。

在描述惯性现象时,不要用“由于惯性作用”、“受到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语言来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误把惯性当成一种力。

因为这些说法会使人认为惯性是外部加给物体的。

惯性大小的分析

惯性大小的分析

惯性大小的分析
我们把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重点要理解的是,状态不变,即惯性。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所以惯性大小就是指物体质量大小。

“物体保持原来速度的程度”就是物体在匀速或静止不动时,你给他一个外力,质量越大的物体,你就必须要用很大的力去使它的状态改变,比如说,一辆重型卡车与一辆玩具车,你用同样的力推它们,显然,你只能推动玩具车,这就是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的原因了,就是质量大的物体不太容易让你改变它的状态,比如说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不动,如果你不去动它的话,它会一直保持原来的状态运动下去(或静止),惯性的大小是指它自己能够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的程度大小,抗干扰的能力大小
1、一切物体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3、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

4、惯性不但有大小,惯性也有单位。

惯性与质量成正比。

5、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不是一种力。

所以不能说
“受到惯性”,只能说“由于惯性”或“具有惯性”。

举例说明: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推汽车和一个塑料盆,使汽车获得1m/s的速度,比小球获得1m/s的速度要难。

这是因为汽车质量大,惯性大,改变它运动状态难(也
就是使汽车从静止,到动起来,更难!!!)
高速情况下,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加,惯性也随之增大。

物理毕业论文浅谈惯性力

物理毕业论文浅谈惯性力

浅谈惯性力论文关键词:惯性物体惯性力物体受到惯性力加速下落直到与加速系接触,此时仍受到惯性力。

‘假如这里脱离了任何天体的引力,飞船在靠惯性飞行。

那么飞船里的人和一切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可以飘在空中,从手里松开的任何东西也不会往下落。

如果飞船又开动了火箭,以一定的加速度向前飞行,那么飞船里的人又感到有了‘重量’,原来在空中漂浮的东西又纷纷加速下落的情形。

’这说的是物体受到惯性力加速下落的情形。

‘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那么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地板使人做加速运动的力,因而力的大小反映了人的惯性质量。

’这说的是物体受到惯性力与加速系接触的情形。

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那么人对飞船地板的压力的大小等于地板使人做加速运动的力,因而力的大小反映了人的惯性质量。

如果把飞船看作加速系统,人对地板的压力可以看作是人在加速系中受到惯性力产生的。

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惯性力大,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惯性力小。

加速度不同时,受到的惯性力不同。

此种情形是否可以当做施力与受力情形分析呢?在施力物体看来,受力物体具有惯性,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受力物体需要力。

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相接触受力物体产生加速度时(例如,施力物体飞船,受力物体飞船里的人),从惯性力的角度分析,受力物体受到惯性力,质量大的物体(受到)惯性力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力小,因惯性力而产生的对施力物体的力也就(大或)小,在施力物体看来,改变受力物体运动状态时,产生相同的加速度,质量大的物体(受力物体)需要的力大,质量小的物体需要的力小。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受到的惯性力也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受到的惯性力也小。

物体受到的力f=ma,物体受到的惯性力f=-ma.受到的力与惯性力方向相反数值相等。

在飞船中,人对飞船地板的压力与飞船地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人对地板的压力可以看作是人受到惯性力产生的。

把飞船看作施力物体,飞船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可以看作飞船施的力。

惯性力与支持力合力为零。

【高中物理】惯性大小的另一种理解

【高中物理】惯性大小的另一种理解

【高中物理】惯性大小的另一种理解物体受到外力,外力消失时,物体具有保持此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附当物体受到外力且外力消失后,物体具有在外力消失后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这也是惯性。

力的作用不是改变物体的惯性,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惯性不会消失或改变。

物体受力加速(或减速)运动时,惯性表现是什么?物体受外力,外力又消失后,匀速直线运动;又受到力,加速运动;外力暂时消失,变为另一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受力时,加速运动;外力暂时消失时,变为又一受到的匀速直线运动;受力时,加速运动。

当外力消失非常短时,我们可以认为物体一直受力。

物体受力时,物体依然具有惯性,受力过程中,由于物体具有受力的性质,力改变物体的速度,物体的惯性表现为物体把力改变物体的速度也保持下来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速度是一个变值,随着时间的增长,受到改变,外力消失时,保持此时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外力消失时,物体静止就保持静止状态。

当物体受力时,物体在保持惯性的同时受力。

在对象的原始运动状态中,力会改变对象的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由此可以知道,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必定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加速度,所以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不仅与外力有关,还与物体有关。

物体具有抵抗力。

阻力大小不一。

大质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很难改变。

我们说它有很大的阻力;小质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很容易改变。

我们说它几乎没有阻力。

质量是衡量抵抗力的标准。

由于物体的阻力,相同的力对物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物体受力时,在力的作用下,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当物体的质量增加并变大时,力会降低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和力的影响,就像力变小一样;当物体的质量减小并变小时,力会增加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力的影响会变大,就像力变大一样。

惯性的解释物理意义惯性的解释物理论文

惯性的解释物理意义惯性的解释物理论文

惯性的解释物理意义惯性的解释物理论文惯性的解释物理意义|惯性的解释物理论文物体保持原始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态的特性称为惯性。

我们如何理解“保持原始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态”这句话?你如何理解“原创”这三个词?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

静止的物体不会无缘无故的运动起来。

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一定受到了力。

;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不变即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运动的物体不会无缘无故的停下来。

运动的物体不会由某一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变为另一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

静止物体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是怎样具有某一速度的呢?力是改变速度的原因。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

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我们不能说物体没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我们不能说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不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我们不能说物体没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我们不能说物体保持静止的性质不存在。

当静止物体移动(外力消失)时,它保持运动状态;当移动的物体静止时,它保持静止。

所以我们说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所有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们改变这种状态。

物体保持其原始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态的特性称为惯性。

这里的惯性指的是物体未受力和未受力的情况。

当物体受到外力且外力消失后,物体具有在外力消失后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这也是惯性。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外力消失时,物体具有此时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通常我们把物体受到外力,外力消失时的情形,按物体不受力,不曾受力时的情形处理了。

例如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外力消失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说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呢?因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在这里指的是外力消失时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惯性的理解

惯性的理解

惯性的理解金铺中学卫建华要理解惯性,我有三个诀窍,记住这些惯性在你面前就无所遁形了。

一.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二.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就越大,其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速度大小等因素,都没有关系。

三.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是力,所以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

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惯性作用或惯性力怎么样,这三个特点大家都理解了吗?接下来我来考考大家。

两辆相同的车同时刹车,即使行驶的车比缓慢行驶的车停下来时会跑的更远。

这说明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的,对吗?哈哈。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急速行驶的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会保持之前急速行驶的状态向前运动。

缓慢行驶的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会保持之前缓慢行驶的状态向前运动。

所以喽,刹车后两车滑行距离的不同,是因为车需要保持着之前的状态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来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一下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惯性的吧。

握住松动的锤头,用力撞下石头,撞击之后锤柄静止。

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会套牢在锤柄上。

小明在立定跳远时,起跳前处于静止状态,起跳后由于惯性,小明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而进行助跑跳远时,起跳前小明是运动状态,起跳之后由于惯性小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助跑比立定跳的远。

拍打被子可以除尘,是由于被子开时,被子上的灰尘由于惯性停留在原先位置。

此外,例如踢足球,洗衣机脱水也都是利用的惯性,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惯性也不例外,在享受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别忘了防它一手。

比如汽车在行驶时保持正常车距,可以在汽车改变车速时避免他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移动带来危险。

乘客带上安全带抓好扶手,可以避免在刹车过程中下半身随车停止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扑向前方。

另外还有像禁止超载。

在汽车装备安全气囊,易碎品封箱,并在四周垫上泡沫塑料。

这些方法也能有效防止惯性可能带来的伤害。

论惯性物理学论文

论惯性物理学论文

论惯性物理学论文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要区分:个别研究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物理学规律的动力学特性与审美性。

标签:惯性存在空间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

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

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

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

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

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

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

惯性不是一种由个别物体自身所具備的原因(诚然,所有物体均会表现出惯性),它不是我们的一种吃力的、需要支撑的、痛苦感的反映,事实上,它是存在之美感的绽开。

因而“惯性是物体对任何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外来作用的阻抗的性质”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不当的。

因为这一注释还是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分析而来的,在这一注释中已经隐藏了牛顿第二定律及对惯性与物体质量等价的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大小的另一种理解
物体受到外力,外力消失时,物体具有保持此时运动状态不
变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附
物体受过外力,外力又消失后,物体具有保持外力消失后运
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这也是惯性。

力的作用不是改变物体的惯性,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惯性没有消失或
改变。

物体受力加速(或减速)运动时,惯性表现是什么?物体受
外力,外力又消失后,匀速直线运动;又受到力,加速运动;外
力暂时消失,变为另一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受力时,加速运动;外力暂时消失时,变为又一受到的匀速直线运动;受力时,加速
运动。

当外力消失非常短时,我们可以认为物体一直受力。

物体
受力时,物体依然具有惯性,受力过程中,由于物体具有受力的
性质,力改变物体的速度,物体的惯性表现为物体把力改变物体
的速度也保持下来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速度是一
个变值,随着时间的增长,受到改变,外力消失时,保持此时的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外力消失时,物体静止就保持静止状态。

物体受力时,物体一边保持惯性一边受力,在物体原来运动
状态上,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
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
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发生改变。

由此可以知道,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必定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
加速度,所以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除了跟外力有关,还跟物体有关。


体具有抗性,抗拒性。

抗性有大小。

质量的大物体,运动状态难
改变,我们说它的抗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我们说它的抗性小。

质量是抗性大小的量度。

由于物体具有抗性,相同的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效果不同。

物体受力时在力的作用下,
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当物体的质量增多,变大时,力使物体产
生的加速度变小,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变小,好像力变小了;当物
体的质量减少,变小时,力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变大,力产生的
作用效果变大,好像力变大了。

物体的抗性产生的效果,好像一
种力。

抗性抗拒的是外力,质量越大抗性越大,抗拒外力的作用
越显著,外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小,产生的加速度越小。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力越大,产生的加速度,好像物体的抗性变小了。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
体受力时产生力;所以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外产生力。

力是什么?力就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对另一物体的
作用,使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有加速度是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力。

受力时,物体的抗性表现出来。

物体产生力时,在受力时物
体表现出的抗性越大,在此时物体产生的力越大。

如果认为在受
力时,物体表现出的性质为抗性,站在力的对立面的话,那么产
生力时,物体表现出的性质就站在力的这一面,(暂时称)为助性,质量越大,产生的力越大,质量越小,产生的力越小。

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那么产生的力(f)为ma=f。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那么加速度和力存在着什么关系呢?研究表明:对质量相同的物体来说,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成正比。

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存在着什么
关系呢?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

总结上面的结果我们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
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用数学公式表示就
是a=f/m.
受力时,物体表现出抗性(这里的抗性就是以前我们所说的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中的惯性。

与‘物体具有保持运动
状态不变的性质’相区别)受力时,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
越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抗性大。

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抗性小。

可见,一定质量的物体对应一定的抗性。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m=f/a.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不认
为物体受到的力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

联想到物体的质量与物
体抗性的关系,如果用k表示物体的抗性,m表示质量那么
k=xm.f/a的比值越大就表示物体的抗性越大,比值越小表示物体
的抗性越小,抗性越小,表示物体的质量越小。

如果选择适当的单位,是否可以认为k=f/a?
我们通过参照系描述另一个物体运动的时候,描述的是两物
体间的运动状态差值。

参照系不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起力的
作用,只是保持两物体间运动状态差距的一样性。

例如:a看b静止,b看a静止;a看b匀速直线运动,b看a匀速直线运动(就算
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也一样);a看b加速运动,b看a加速
运动(就算a静止,b加速运动也一样)。

参照系的选择,不影响物体惯性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