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生平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陈友谅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陈友谅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陈友谅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陈友谅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陈友谅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陈友谅怎么死的
导语:两人是敌对关系。

陈友谅,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出生于沔阳渔家,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
两人是敌对关系。

陈友谅,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出生于沔阳渔家,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

朱元璋攻取太平后,与他为邻。

陈友谅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吞并其军。

然后以轻兵袭击池州,被徐达等击败,参战军队全军覆没。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

江州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

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

然后挟持徐寿辉东下,进攻太平。

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

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

他已自称皇帝,而
生活常识分享。

监利历史文化名人

监利历史文化名人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姓谢,工作渔民,湖北沔阳玉沙(今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人。

大元后期伪“汉”政权的建立者。

年轻时曾为县吏。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

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杀倪文俊,将其头颅献给徐寿辉。

深得徐寿辉信任,后控制徐寿辉统领其军队,最终将其杀害。

监利籍书画大师姚伯齐:辉耀中国历史画廊奉为圭臬之作,且被收藏界誉为经典性艺术至宝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丛书(俗称大红袍),共收录姚伯齐先生焦墨山水、泼彩作品、评论年表等200余幅,达200多页码。

该画集的出版,是对姚伯齐大师六十年艺术生涯的最高礼赞,也是姚大师回馈全球亿万观众的真品力作。

1940年出生于湖北监利的姚伯齐先生,多年潜心研习中国山水画创作,以焦墨名世,泼彩亦自成一家。

姚先生现任职于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尚宝画院院长。

徐悲鸿大师最后一位弟子、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刘勃舒先生曾在中国画研究院亲自主持“姚伯齐山水画艺术研讨会”。

姚先生画作不仅三次荣获“国际文化交流奖”,两次荣获“中国百杰画家”称号,《人民日报》、《今日中国》、《美术》、《中国文化报》、《美术报》、《国画家》、《中国画》、《中国画家》、《美术世界》、《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均对其有专题、专版推介,其作品在丹麦、荷兰、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香港、澳门新学先师----蒙柏青蒙柏青先生是汴河匡家湾村人。

生于1882年(光绪八年)他从小天资聪明,勤学好问,在私塾读经诵史,能过目不忘,下笔作文也思如泉涌,清丽流畅。

年未满十八,即学业大成,乡里宿儒,皆视为英才,以为他入学中举,科场登第,可计时而待。

但是蒙柏青对家人和乡亲的厚望并没有遵循。

他目睹当时清廷政治腐败,列强侵略中国日益加剧,全国反清运动风起云涌,凡属有为青年,无不投身革命,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家乡的经济文化又十分落后,读书之人大都愚昧迂腐,根本无能匡扶时局。

历史趣谈:影视剧中的陈友谅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趣谈:影视剧中的陈友谅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影视剧中的陈友谅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导语:起兵反元: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

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蜡像他少时读书起兵反元: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

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蜡像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

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

”陈友谅心中暗喜。

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又破龙兴、瑞州。

然后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

不久,又破建昌、赣、汀、信、衢。

建汉称帝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

朱元璋攻取太平后,与他为邻。

陈友谅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

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

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

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太平,到处抢掠。

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

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

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龙兴(今江生活常识分享。

陈友谅虽然败了,但在江西九江却还有他的传说故事

陈友谅虽然败了,但在江西九江却还有他的传说故事

陈友谅虽然败了,但在江西九江却还有他的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陈友谅在九江自封为汉王,做了皇帝,并在九江做了金銮殿,可惜只是做了两三年的皇帝梦。

当时流传的说法是:“九江金銮殿、德化府、兰桥县,还有一个龙门县。

”龙门是现在庐山莲花洞龙门沟,龙门沟为什么会被封为县?传说龙门山上有一个“泻谷石”。

因为陈友谅在九江的金銮殿养了不少的文官武将和大量驻军。

这大批的人马需要粮草,神仙就变了一个法术,让这个石头像长流水,流出稻谷,为陈友谅供应粮草。

因为龙门泻谷石供应粮草有功,所以陈友谅就把龙门封为龙门县,并在一块大石头上面刻下“龙门县府”四个字。

这块大石头有三张八仙桌大小。

新中国成立前后,龙门沟莲花林场的职工上山砍柴、拔竹笋、挖草药,有香的人要在石头前烧香磕头,没有香的人要拜一拜这石头再上山。

因此,很多老职工都看到这四个大字,并说还有一些小字。

不过后来这些字已经轶失。

只有明刻古迹龙门第一关的摩崖石刻还保留着。

元朝的名将之一陈友谅

元朝的名将之一陈友谅

元朝的名将之一陈友谅陈友谅,元朝的名将之一陈友谅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以高度的战略智慧和勇猛的战斗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陈友谅在元朝的各个战役中都表现出色,成为当时最受尊重和仰慕的名将之一。

陈友谅生于元朝初年,年少时就展现出出色的战略眼光和英勇的勇气。

他在军事训练和战术方面都表现出色,并很快在元朝军队中崭露头角。

元朝建立之初,遍布国土各地的叛乱和战乱使其面临巨大的威胁,元世祖忽必烈十分重视陈友谅,并亲自提拔他为将领,给予他重要的军事任务。

元朝的南方有一股强大的藩镇势力,威胁着元朝统治的稳定。

陈友谅被派去平定这些叛乱势力,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出色将领的才华。

他提出了精确的战略计划,灵活运用兵力和资源,成功地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并确立了元朝统治的稳定。

接下来,陈友谅带领他的军队参加了元朝对外战争。

在对蒙古和西夏等敌对势力的战斗中,陈友谅表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勇猛的战斗精神。

他总是能够准确判断敌情,采取合适的战斗策略,并用勇猛的攻势击溃敌军。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陈友谅展现了非凡的军事天赋,赢得了许多胜利。

在战争中,陈友谅也展示了非凡的悍勇和聪明才智。

一次,他的军队被敌军包围,陷入了危险境地。

但他聪明地利用地形,成功地脱离了包围圈,并以小胜敌。

这次战斗使得元朝的敌对势力感到震惊,并为陈友谅的战略智慧和勇气所折服。

陈友谅的战绩很快传遍了整个元朝,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将之一。

他的军事才干和英勇的战斗精神赢得了统治者和士兵的赞赏,并为元朝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友谅逝世后,元朝的统治者和人民都对他表达了深深的哀悼和敬意。

他的战功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元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

陈友谅的战略智慧和勇猛的战斗精神,为后来的军事将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陈友谅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色的战略智慧和勇敢无畏的勇气,赢得了统治者和士兵的赞赏。

他为元朝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监利史话】陈友谅震撼降生

【监利史话】陈友谅震撼降生

【监利史话】陈友谅震撼降生作者:安频一三二零年五月初五,陈普才和妻子月英在监利桥市洪湖西岸水面捕鱼,突然捕到一条金色的大鲤鱼,把渔网涨得鼓鼓的。

陈普才使尽浑身力气,也拉不动大网。

月英见状,连忙爬过船舱,帮忙拉网。

不料,只听得“哧”的一声巨响,渔网破裂成两片。

那条硕大的红鲤鱼,“哗啦”一声破网而逃。

谁知就在此时,天空骤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震耳欲聋的炸雷一声接着一声炸响。

乌云就像八月十五钱塘江的大潮一样,铺天盖地,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整个洪湖的水面立刻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犹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此时,船中突然传来一声尖叫。

陈普才忙向船舱望去,只见妻子双手捧着自己的肚子,脸上的汗珠滚滚而下,身子在满船舱打滚,忙问道:“月英,你这是要生啦?”月英答道:“他爹,我肚子好疼啊。

”原来,陈普才妻子月英有孕在身,已经到了分娩的时候。

可是因为陈家上有老,下有小,还供养着一个瞎眼风水师,单靠陈普才显然是难以维持一家人温饱。

因此,月英不顾自己有孕之身,坚决要同丈夫下湖捕鱼。

可是陈棚村周边的那个风泽湖太小,渔民又多,一天劳累下来,根本打不到多少鱼,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了。

于是,陈普才就向桥市集镇谢家墩的族亲求助,争取到了一个靠近桥市西岸洪湖边打鱼的名额。

夫妻两十分高兴,头一天下湖捕鱼,就捕了满满两船舱,加之又在桥市镇鱼行买了个好价钱。

夫妻两喜滋滋地把钱送到陈千一手中,让他买点好菜,照顾两个孩子和瞎眼风水师。

一眨眼,时间就到了这年五月初五端午节。

这一天,整个监南的百姓兴高采烈的聚集在河边观看龙舟赛。

唯独陈普才和月英夫妇俩,趁此机会多捕一些鱼。

此刻,偌大的湖面上就他们一只鱼船,可以打更多的鱼,卖更好的价钱。

果然夫妻齐心合力,不到半天时间,就捕了满满的两船舱鱼。

夫妻两商量再捕两网就收网返航,还可以到王福三桥河边看半日的龙舟赛。

不料,就在最后一网中,网到了那条硕大无比的红鲤鱼,可把夫妻两高兴坏了。

因为这红色的鲤鱼,当地渔民称为龙鱼,说是龙的子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一般的鱼类价格要翻倍。

陈友谅简介_陈友谅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陈友谅简介_陈友谅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陈友谅鄱阳湖之战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著名水战。

是年二月,张士诚派吕珍军围攻小明王的最后据点安丰(治今安徽寿县)。

安丰粮尽援绝,刘福通战死,安丰告急。

朱元璋虑及到安丰系应天(今南京)屏障,救安丰就是保应天,遂于三月率兵渡江救安丰。

三战三捷,吕珍败逃。

陈友谅江州(今江西九江)兵败后,伺机收复江西,乘朱元璋率主力往救安丰,江南空虚之机,于四月亲率主力号称60万,水陆并进,于十一日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

洪都地处赣北平原,位于赣江下游,由赣江向北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军事地位甚为重要。

为了进攻洪都,陈友谅特地制造了数百艘巨舰,外饰红漆,舰高数丈,上下三层,每层都设置有上下相通的走马棚,下层设板房作掩护。

有橹几十只,橹身裹以铁皮。

上下层住人,互相听不见说话。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七)据传,大的可载3000人,小的可载2000人。

陈军登陆后,即对洪都发起猛攻。

朱元璋军都督朱文正与参政邓愈、元帅赵德胜、指挥薛显、元帅牛海龙等诸将拒守各城门。

陈友谅军全力攻城,赵德胜、牛海龙等先后战死,朱元璋军伤亡惨重,但城中军民死守洪都。

洪都被围累月,与外阻绝,消息不通。

六月,朱文正派千户张子明向朱元璋告急。

朱元璋得报后,急命正在围攻庐州(今安徽合肥)的右丞徐达、参知政事常遇春回师驰援,并于七月初六,亲领帐前亲军指挥使冯国胜、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忠、俞通海等,与之会合率舟师20万,往救洪都。

七月十七日,朱元璋率军进至湖口(今江西湖口),为了把陈友谅困于鄱阳湖中,以便与之决战,朱元璋派指挥戴德率部屯于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长江边)。

复以另一部屯南湖嘴(今江西湖口北),切断陈友谅的归路。

同时派人调信州兵守武阳渡(今江西南昌东南)以防陈军逃跑,朱元璋则亲率舟师由松门(今江西都昌南),进入鄱阳湖。

时陈友谅已围洪都85天,久攻不下,士气沮丧。

勤王进京的典故

勤王进京的典故

勤王进京的典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忠诚和勇敢的故事流传至今。

其中一则脍炙人口的典故就是“勤王进京”。

这个典故发生在明朝时期,当时中国的政权正面临着动荡不安的局势。

明成祖朱棣去世后,由其子朱棣继位,是为明宣宗。

然而,明宣宗在位期间却骄奢淫逸,纵容奸臣横行。

官员贪污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逐渐混乱。

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位名叫陈友谅的将领,他心系国家民族的存亡,决定勇往直前,为国家振兴而奋斗。

陈友谅生性勇猛,年少时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他深知国家的危机,决定率领一支忠诚的军队进京,与宣宗对抗。

陈友谅带领着他的军队踏上了进京的征程。

途中,他们经历了艰辛和困苦,但他们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

他们知道,只有勤王进京,才能为国家带来希望。

最终,陈友谅的军队到达了北京城。

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明宣宗军队,但他们毫不退缩。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陈友谅和他的军队展示了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最终,陈友谅率领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明宣宗被迫逃离北京,陈友谅成为了新的权力核心。

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恢复了社会秩序,整顿了官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陈友谅的勤王进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勇敢和忠诚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改变现状,实现国家的振兴。

勤王进京的典故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它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勇于担当,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勤王进京的精神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坚守初心,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牢记勤王进京的典故,传承勇敢和忠诚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友谅生平
仙桃市档案局提供
起义反元驰骋大江南北()
1320年(延祐七年),陈友谅出生于沔阳(今仙桃)排湖一户渔家。

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读书数年,略通文史大义,及长从师习武,“膂力过人”,生性好强,义气刚烈,其性雄豪,姿貌丰伟”。

曾为县小吏,但不乐其事。

陈友谅胸怀大志,广交地方豪杰,与张定边、杨从政等人成为好友,颇有行侠仗义之风。

元朝后期,朝廷腐败。

元末顺帝时,更是民不聊生。

皇帝、贵族、大官僚,他们的奢侈浪费达到了惊人地步;而人民群众很少有土地,有的成批死亡,有的外出逃荒,甚至出现“人相食”、“父子相食”的悲惨景象,阶级矛盾极为尖锐。

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对汉人、南人的压迫也愈来愈残酷,民族矛盾日益严重。

1350年(至正十年)8月,陈友谅约合张定边、张必先、陈英杰及其弟友仁等一批志士,在排湖南岸起义,除恶斩霸。

他们提出了“除暴安良”、“打天下大不平”的口号,矛头直指元朝统治。

1351年(至正十一年)南方农民起义大面积爆发,湖北徐寿辉、
邹普胜在蕲州举兵反元,声势浩大。

陈友谅得知徐寿辉兵起,速率义军慨然往从。

次年正月,徐寿辉遣倪文俊为帅,陈友谅为先锋,攻取沔阳府。

随之下汉阳,克武昌,威振江汉。

不久陈友谅领兵为元帅。

1353年,南方起义军受挫,陈友谅率部退避沔阳湖区,休养生息,起义军退隐的地方为现在的洪湖市黄蓬山。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陈友谅带领义军从黄蓬奋起,一举攻克沔阳城。

1357年(至正十七年)9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投奔时任黄州总管的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这件事使陈友谅威名大振,地位不断上升,很快被授予平章政事(即宰相),领统兵大元帅。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又破龙兴、瑞州。

然后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

1359年(至正十九年)3月,陈友谅遣大将王奉国攻占信州路(江西上饶),随之取衢州(浙江衢县)占新昌。

势力遍及湖南、湖北、江西还有安徽、广东、福建、浙江部分地域。

陈友谅力量成为了江南地区反元的主力军。

在1351年至1359年8年间,陈友谅直接指挥亲自参加与元朝军队进行过大小战斗一百余次,从元廷管辖中夺取路(府)、州、县城一百余座,累计击败元军近百万人次,斩杀元廷重要将领二十余人。

陈友谅所取得的系列辉煌战绩,大大动摇了元朝各地军队的战斗力,并直接威摄到元廷的腐朽统治,为明王朝的初创建立铺平了道路,推进了新旧朝代的更替。

建都九江创立大汉政权()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在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后,实现“还我大汉河山”的愿望日益强烈,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徐寿辉见陈友谅势力日强,颇有功高盖主之威,总想设法控制。

陈友谅攻战龙兴后,徐寿辉企图迁都于此,陈友谅没有同意。

徐寿辉即率部由汉阳转迁江州。

陈友谅见其来意不善,布伏兵于城外,待其入城后,张定边带兵即斩随从,软禁徐寿辉。

当年8月,陈友谅以江州(九江)为都,自称“汉王”,年号“天定”,举起“灭元兴汉”大旗。

当年5月,陈友谅挥戈东进,攻安徽太平府,太平城坚难攻,陈友谅就以战船靠城,将士沿船尾攀堞而登,遂克其城,驻军采石镇。

1360年6月16日,陈友谅见徐寿辉无能统军主政,却常以皇帝自居,即废除徐寿辉,在采石矶五通庙行殿称帝。

不久回江州建都,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大汉政权正式建立,设立中书内阁,建立六部,封邹普胜为太师,张定边为太尉,张必先为元帅。

大汉政权建立后,陈友谅招揽贤良,整顿军纪,推行屯田,曾驻军邾城(武汉新洲),围湖屯田。

此际,陈友谅尊儒重教,提倡办学。

据《抚州府志》记载:大汉时在抚州设立学校,招收生员一百五十人,开课教学。

同时开办贸易市场,招引巨商大贾,江南富商沈万三也到
江州,兴办宝市,开设尊珍馆。

不仅常用物资交易日盛,珠宝古董、精品瓷器成为市场一景,江州城中,呈现繁荣景象。

元朝旧官员傅箕称赞说:“以雄毅之姿,英迈之略,纠集群师,起兵汉沔,而威吴楚。

凡行师立署,所至之处,能者使,才者用,贤而有德者尊,礼俾各遂其性。

意于富贵功名者不强以职,此所以趋轶群雄者。

”元末进士周闻孙称陈友谅:“铖镇豫章,政修令行,人心大和,百司庶府,奔走率职……”王礼也说:“陈汉之在九江,趋者日众……”。

鄱阳战死遗体葬在武昌()
陈友谅称帝后,元朝派礼部官员招安,他斩掉来使,以示坚定反元。

此时,另一反元势力朱元璋甚为惊恐,他虽不急于称王,也不甘居陈友谅之下。

找刘基等人计议之后,停止对元朝的攻击,全力对付陈友谅。

朱无璋使用“离间计,唆使陈友谅误杀池州(安徽贵池)守将赵普胜,并趁机攻占了池州。

攻下池州后,陈友谅恃其兵强,盲目兴兵。

当年秋,亲率大军攻龙江,直捣朱元璋首府应天(南京)。

朱元璋使用“诈降计”,让陈友谅落入包围圈,加上突围时遇上江水骤退,丢失战舰百余艘,又遭截击损失惨。

陈友谅被迫迁都武昌。

陈友谅因大片疆土被掠,愤忿不平,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

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
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趁朱元璋大军援战安丰之机,兴兵60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洪都(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

却连攻两月未克。

朱元璋率大军赶来支援,双方在鄱阳湖摆开决战架势。

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

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

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

在这场战役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

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

10月4日,陈友谅在指挥作战中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当场身亡,终年44岁。

太尉张定边趁天黑之夜,与杨丞相韩副枢等人,保护陈理(陈友谅次子),载着陈友谅躯体,突围出湖,星夜奔回武昌,将陈友谅安葬在武昌江边黄鹄山(蛇山)头南侧。

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

陈理被元璋封为归德候。

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韩国)定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