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倒影”真的是倒立的像吗?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训练题 (17)(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训练题 (17)(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训练题 (17)一、单选题1.( ·黄石)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是倒立、等大的实像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C.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2.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望远镜3.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C.是等大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5.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如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深水看上去变“浅”了B.水中“断笔”C.水中“倒影”D.物体看上去变“大”了7.下图表示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B.C.D.8.佩奇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的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与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水中的倒影”真的是倒立的像吗?

“水中的倒影”真的是倒立的像吗?

“水中的倒影”真的是倒立的像吗?作者:卢振林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第17期摘要:判断像的虚实或正倒可以用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是否相交于一点来区分,从而来纠正“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的像的错误观点。

关键词:平面镜;虚像;实像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9(S)-0041-在中学课堂上,当教师讲到平面镜成像时,往往会这样讲,“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比如我们平时照镜子;还有,从水面看岸边的物体,也是平面镜成像现象。

”这时,很有可能会有同学问,“既然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那么为什么岸边的房子、树木的像都是颠倒的呢?”这些房子、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否就是它们在水中倒立的虚像呢?下面,我就这一问题做一些研究。

有些教师认为,平面镜成的像的确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思考:其实,正立和倒立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水平面,是以水平面作为判断物体和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然而,在这种“水面倒影”的情况中,两次用到了“水平面”这个实体,第一次,我们用“水平面”相当于平面镜来成像;第二次又用“水平面”来判断所成虚像是正立或倒立。

因此,在两次应用水平面这个实体的过程中,造成了虚像相对于实物倒立的结果。

所以说,水平面成的像好像是倒立的,其实研究它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应该先把水平面等效成一块平面镜,将它竖立起来,再来观察镜前物体和镜中物体的虚像相对于原来水平面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在水面上有一个矩形物体ABCD,它在水面下的虚像是A′B′C′D′。

要判断这个物体的正立和倒立情况,应该先把这个物体和虚像以及水面旋转成如图2所示,再来判断它们相对于原来的水平面的正立和倒立情况。

在图2所示中,我们看到,如果说矩形DABC相对于原来的水平面是正立的话,那么,它在水面下所成的像C′B′A′D′相对于原来的水平面也是正立的,而不是倒立的。

因此,可以说水平面所成的像和平面镜一样,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深圳东英学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视及应用提高练习(含答案解析)

深圳东英学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视及应用提高练习(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缩小、倒立的像C.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25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动40cm右侧2.下列四组连线,不完全正确的是()A.冬天玻璃上出现窗花——凝华夏天湿衣服晒干——汽化B.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风吹树叶哗哗响——振动发声C.近视镜——凹透镜照相机镜头——凸透镜D.利用海水制淡水——液体蒸发卫生丸(樟脑丸)不见了——汽化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丙乙C.甲丁D.丙丁5.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B.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C.实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异侧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6.以下是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A.有些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C.实像不是放大的就是缩小的D.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7.如图是小明通过一块透镜观察物理课本的情况,此时他将这块透镜由图示位置慢慢远离课本,他在草稿纸上随手记录了成像情况如下:①倒立放大的像;②倒立缩小的像;③正立放大的像,那么,在这过程中像变化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8.如图为某款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故选B。
6.(2022·海南)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
A. 显微镜B. 照相机
C. 老花镜D. “拐弯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C.人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反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的缘故,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8.(2022·恩施)汽车的摄像头能对远处物体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汽车经过盘山公路的急弯处时,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在如图所示的弯道上,最适合安装凸面镜的一处位置是________处(选填图中字母)。
【答案】①.12.0②.放大③.远视
【解析】
【详解】[1]由图得,凸透镜的光心在刻度尺的40.0cm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为焦点,因此该凸透镜的焦点在刻度尺52.0cm位置,故透镜的焦距为
[2]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的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光的传播 (解析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光的传播 (解析版)

第五章第1节光的传播一、单选题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C.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D. 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2.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日晷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的,如图所示是安置的武汉某地的日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日晷是古代的“钟表”,是记录时间的工具B. 日晷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能看见日晷上“子丑寅卯”等字,是因为光的反射D. 图中日晷显示的时间大约是上午10点3.物理爱好者小明同学在观看日偏食时,用铅笔在卡纸上戳些小孔,结果发现在地上形成一些月牙形的光斑(如图所示),这些圆形光斑是( )A. 卡纸的虚像B. 卡纸的实像C. 太阳的虚像D. 太阳的实像4.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时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不变()A. 孔的大小B. 物体的大小C. 物体到孔的距离D. 像到孔的距离5.王杰同学下自习回家过程中要经过路灯,当他走向路灯且从路灯下经过,在这过程中他身后影子的变化情况是()A. 越来越长B. 保持不变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6.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在不同位置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推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象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 本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像8.如图所示,路灯距地面的高度H=8m,身高h=1.6m 的人自路灯的正下方经过时,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专题02 光现象(通用版)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专题02  光现象(通用版)

专题02 光现象(第1期)一、选择题(2022·山东临沂)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地面的人影B. 水中的倒影C. 空中的彩虹D. 放大的文字【答案】A【解析】【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影子是光通过不透明物体时,在后面留下阴影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的文字是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云南省)2. 世界因光而变得五彩缤纷,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冬奥会大跳台在水中的倒影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D. 光通过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答案】A【解析】【详解】A.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 符合题意;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透过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D.光经过玻璃杯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重庆A)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蕴含了光的折射知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河底看起来变浅C. 透过树林的光束D. 长廊上的树影【答案】B【解析】【详解】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C.透过树林的光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长廊上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江苏衡阳)4. 2021年7月24日,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为中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汇编02光现象第二期及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汇编02光现象第二期及解析
D.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光 反射现象),水面相当于镜面,水中的倒影是水塘边的树通过水面形成的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2022·四川眉山)周末小明和妈妈在湖边树荫下乘凉,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是( )。
A. 湖面波光粼粼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湖中鱼游“浅”底D. 湖中出现了天空中的白云
A. 迎着灯光继续行驶B. 闭眼缓慢行驶
C. 停下车靠边避让D. 用手遮挡灯光行驶
【答案】C。
【解析】A.因为灯光比较刺眼,迎着灯光继续行驶,会看不清前方道路,所以骑行时并不安全,故A不符合题意;
B.闭眼缓慢行驶,会看不到前方道路,所以骑行时并不安全,故B不符合题意;
C.停下车靠边避让,等车过去再骑车回家,比较安全,故C符合题意;
D.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22·湖南邵阳)小凯学习完《光现象》之后,兴致勃勃地回家给妹妹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先让妹妹站定,在她面前摆一只“空碗”(如图甲所示),然后缓慢地往碗里倒水,成功地给妹妹“变”出了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魔术的成功是利用了( )。
C. 水里的“折筷”;D. 镜中的花瓶
【答案】C。
【解析】A.屏上的皮影,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出现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 镜子中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D。
【解析】AD.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D正确;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知识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套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知识训练30题含参考答案-精选5套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图甲所示,小明购买的强光手电能射出一束平行光柱。

将一枚透镜正对平行光柱,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水雾,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现象,光会聚于A点。

(1)根据图乙现象,可以判断此透镜为透镜;(2)小明拆开手电筒,发现灯头结构如图丙所示,查阅说明书得知灯头透镜直径D 为10cm,焦距为2cm,光源出射光角度为120°,则此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的直径d为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的实验中,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效变短,烛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方.改变物距做了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3.黑板“反光”晃眼,这是黑板表面发生了反射;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教具从各个角度多能看到,这是教具发生反射.4.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5.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像.这个透镜是选填“凹”或“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视眼镜(填近或远) .二、单选题6.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a、b、c、d B.b、dC.a D.c7.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B.C.D.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日晷上的影子C.鸟巢在水中的倒影D.景物在镜中的像9.“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手影”、拍照片的“摄影”、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景色在水中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光屏承接的实像B.摄影﹣光的反射C.电影﹣倒立放大实像D.倒影﹣光的折射10.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全国各地“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令世人赞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图 2所 示 中,我 们 看 到 ,如 果 说 矩 形
D C相对 于 原来 的水 平 面是 正 立 的话 , 么 , AB 那 它在水 面下所 成 的像 CB A D 相对 于原 来 的水 平 面也是 正立 的 , 而不是 倒立 的 。 因此 , 以说 水 可
平 面所 成 的 像 和 平 面镜 一样 , 正立 等 大 的 虚 是 像。 我们所 说 的 “ 中 的倒 影 ”只不 过 是 由于 平 水
.4 1.
“ 中 的 影 "真 的是倒 立 的像 吗 ? 水 倒
卢 振 林
常熟 周行 学 校 , 苏 省 常 熟 市 2 5 1 江 1 57
摘 要 : 断像 的虚 实或 正 倒 可 以 用像 与 物 对 应 点 的连 线是 否 相 交 于 一 点 来 区分 , 而 来 纠 正 “ 中 的倒 影 ” 倒 判 从 水 是
4~ 6所 示 :

次, 我们 用“ 水平 面” 当于平 面 镜来 成像 ; 二 相 第
次 又用 “ 平 面”来 判 断所 成 虚 像 是 正 立 或 倒 水 立 。 此, 因 在两 次应 用水平 面这个 实体 的过程 中, 造成 了虚像相对于实 物倒立 的结果 。 以说 , 平 所 水
面镜 所成 的像是左 右相反 的罢 了 。 另外 , 还有一 种方法 来判 断所成 像 的正 立 和
倒 立情况 。 我们 知 道 , 几何 光 学 中, 在 一般 来 讲 ,
实 像总是 倒立 的 , 像 总是 正 立 的 。 面 我们 分 虚 下
别来考察 小孔 、 面镜 和 凸透 镜 所成 的像 。 图 平 如
厂—]
C B B C|
B … A
正 立 的虚 像 。 面我们 可 以利用 这个 规则苒 来 审 下 察 “ 中倒影 ”的正立 和倒 立 情况 。 图. 水 如 7所 示 ,
在 水 面岸 边有 一个倾 斜物 体 A ( 转第 4 下 3页)
C …… : : D
图 1
这 个物 体的正 立和 倒立情 况 , 该先 把这个 物 体 应
和 虚像 以及水 面旋转 成 如图 2 示 , 来判 断 它 所 再 们 相对 于原来 的水 平面 的正立 和倒 立情况 。
c一 1 r D
D B L_一 A
- 777 77
我们 可 以看 到 , 小孔 成 的是 倒 立 的 实 像 , 平 面镜 成 的是 正立 的虚像 , 凸透 镜成 的实像 是 倒 立
图 3
二 二 匿

面成的像好像是 倒立 的 , 实研究 它 成 的像是 正 其 立 还是倒立 , 应该先把水平 面等效成 一块平 面镜 , 将 它竖立起来 , 再来 观察 镜前 物体 和 镜 中物 体的
虚像相 对于原来水平 面的位置关系 。 如 图 1所 示 , 水 面 上 有 一 个 矩 形 物 体 在 A C 它在 水 面下 的 虚像 是 A 要 判 断 B D, B CD 。
的, 虚像是 正立 的 ; 上面 的成像 光路 中 。 在 我们 可
以发现 , 如果像 与 物 对 应 点 的连 线 相 交 于 一 点 , 则 这个像 应该 是倒立 的实像 ; 如果 像 与物对 应 点 的连线并 不相 交 ( 长线不 算 ) 则这 个像应 该 是 延 ,
A At
Dr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总 第 3 3期

Vo. 6 No 3 3 12 . 2
20 0 8年 第 9期 ( 半 月) 上
o Ph sc Te c i g f y is ahn
( ) 9 2 0 .4 S . 0 8 3.
怎 样 “ 惠 斯 理 波 反 和 射’ 么 作 用 更 原 解释 的 射 折 ’ 图
张学民
山东 郯 城 红 花 中学 , 山东 省 郯 城 2 6 0 7 60
普 通人 教版 “ 普通 高 中课 程 标 准 实验 敦 科 书 , 理 , 修 3 》 “ 的反射 和折射” 物 选 —4 ,波 这一 节 ,
立的像的错误观点。
关 键 词 : 面镜 ; 平 虚像 ; 实像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G6 3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3 6 4 ( 0 8 9 S 一 0 4 — 2 10 — 18 2 0 ) ( ) 0 1
在 中学 课堂上 , 当教 师讲 到平 面 镜成 像 时 , 往往 会这 样讲 ,平 面镜 成 的是正立 等大 的虚 像 , “ 比如 我们 平时 照 镜 子 ; 有 , 还 从水 面看 岸 边 的物
维普资讯
第 2 6卷 总 第 3 3期 2






Vo . 6 No 3 3 12 . 2
20 0 8年 第 9期 ( 半 月) 上
J u n l o P y i Te c ig ra o f h ss c ahn
( ) 9. 0 8 S 20
体 , 是平 面镜成像现象 。 这时 , 也 ” 很有可能会有 同 学 问 ,既然平 面镜 成 的像 是正 立 的 , 么为 什么 “ 那 岸边 的房子 、 树木的像都是颠倒 的呢? 这些房 子 、 ” 树木在 “ 中的倒影” 否就是它们在水 中倒立 的 水 是 虚像 呢? 下面 , 我就这一 问题做一些研究 。 有些 教师认 为 , 面镜成 的像 的确可 以 是正 平 立 的 , 可 以是 倒立 的 。 也 带着 这个 问题 , 我在 教学 过程 中也 进行 了思 考 : 实 , 立 和倒 立 的标 准 其 正 是 客观 存在 的水平 面 , 以水平 面作 为判断 物体 是 和像 是 正立 , 是倒 立 。 而 , 还 然 在这 种“ 面倒 影” 水 的情 况 中 , 次用 到了“ 平 面 ”这个 实 体 , 两 水 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