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导学案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导学案(含答案)

20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1 四中滑璐璐《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导学案巩义四中滑璐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向生活学习语言。
2、了解新词新语,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并评价新词新语。
2、难点:如何评价新词新语三、教学用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新课以前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会很高兴:我还是有优点的哦。
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就会心里嘀咕了:这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知道这有什么意思吗?(可爱=可怜没人爱)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类似这样的词语很多,在上是特别流行,很新颖、独特,谁来列举几个?(点评学生所列举出的词语)络上有新词新语,其它媒体(如报刊、电视等)都有新词新语。
关于新词新语的概念,一般认为,新近创造出来的词语,或是旧词新用,这样的词语就叫新词新语。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和感悟新词新语。
(二)认识感悟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收集整理的一些新词新语。
(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写下自己收集整理的新词新语并做简要的说明)。
(以十个为宜)参考词汇:社会生活类1:知本家、RMB、DV、DIY、边缘化、性骚扰、漫游、下载、下课、灰领、付学费、低保、玩转、“421”、双赢、SOHO 一族、黑恶、另类休闲旅游类:驴友、负离子、森林浴、绿色旅游、玩家、星级等。
商业类:断码、量贩店、仿建、车市、灰色市场、均价、扩销、错峰等。
社会生活类2:愿景、丁克家庭、猫腻、黑洞、磨合、地毯式、峰会、反超、跟进、缺位、西部文化等。
环保类:绿色壁垒、石漠化、白色垃圾、断流、环境科学、环境激素、空气质量、藏羚羊科技类1:液晶电脑、蓝牙、CEO、CFO、黑客、生物芯片、干细胞、暗物质、背投电视、编程、波导、磁控经济类1:双赢、作秀、脱口秀、电子货币、世界银行、套牢、发烧友、国脚、扳平、反超、拉力赛、逼抢、赛季、外援、极限运动……医药卫生类:禽流感、非典、苏丹红、瘦肉精、抗药性、强迫症、刨冰、微波炉、干红葡萄酒等。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导学案+2022-202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词新语,梳理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2.了解新词新语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及使用新词新语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联系。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方法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背景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
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因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大量的新词新语。
这些新词新语涉及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等多个方面。
据统计,现代汉语中每年要出现1000个左右的新词新语。
新知预习1.词汇的定义:2.新词新语的定义:随堂笔记知识梳理一、新词新语的来源有很多划分依据,我们选取目前最普遍的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请你根据各来源的例子写出你所知道的新词新语:1.网络用语:我太南了、、、、、、、、;2.社会事件、现象与发展趋势:水果自由、剩女、、、、、、;3.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借鉴:爱豆(idol)、、、、、、;4.方言词语、专业术语的普及:忽悠、、、、、、。
二、选取2—3个上述例举的新词新语进行分析,并概括其基本内涵与产生形成过程:例1、我太南了:由“我太难了”衍生而来,来自网络段子——北极熊:你怎么不来找我玩啊?企鹅:我太南了。
后又因将其与麻将中“南”结合形成表情包风潮,得以流行。
例2、水果自由:2019年上半年,我国各地车厘子、荔枝、苹果等水果价格持续走高,高于往年同时段价格。
随后“车厘子自由”、“荔枝自由”等词相继喜提热搜,从而衍生出“水果自由”这一流行语,是指个人收入较为可观,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水果。
随堂笔记合作探究1.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2.新词新语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巩固练习答案解析:1.新词新语的定义:新词新语即流行语,就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广为传播使用的语言。
2.网络用语:我太南了、雨女无瓜、小朋友就要有小朋友的亚子、真香、盘他、锦鲤、C位、柠檬精、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社会事件、现象与发展趋势:水果自由、剩女、996工作制、追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点赞、垃圾分类、5G、乔碧萝;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借鉴:爱豆(idol)、粉丝(fans)、坑爹、out、3Q(thank you)、狗带(go die)、DIY(do it yourself);方言词语、专业术语的普及:忽悠(东北)、靓仔(粤语)、狗仔(香港)、铁磁(北京)、蓝瘦香菇(广西)、好嗨哟(贵州)、锤子实锤(四川)3.使用注意:角色、身份、场合、对象、情感、用途、语言的规范化审美鉴赏(负能量、低俗的勿使用。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新语,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2. 培养学生对新词新语的敏感度,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流行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内容:1. 新词新语的定义与特点2. 常见的新词新语及其含义3. 流行文化的概念及其与新词新语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词新语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新词新语。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流行文化中的典型新词新语。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新词新语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词新语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词新语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常见的新词新语,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新词新语的含义。
3. 分析流行文化中的典型新词新语,让学生了解流行文化对新词新语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新词新语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本次课程,强调新词新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交流互动。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词新语的练习,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挑选一些流行文化中的典型新词新语,如“网红”、“打卡”、“佛系”等,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这些新词新语的来源、含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情景模拟:设定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新词新语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在新词新语实际应用中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3. 小组竞赛:组织新词新语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对新词新语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如《新词新语词典》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新词新语学习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新闻、社交媒体等,收集最新、最热门的新词新语,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新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通过对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词新语的定义和特点2. 流行文化的概念和表现形式3. 常见的新词新语及其含义4. 流行文化中的热门现象和话题5. 新词新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词新语的定义、特点和流行文化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现象。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话题。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新学到的词汇和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词新语的定义、特点和流行文化的概念。
3. 分析具体的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看法和体验。
5. 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将新学到的词汇和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新词新语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演练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涵盖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文章、视频和图片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流行文化实物:收集一些流行文化的实物,如流行歌曲、电影海报等,用于展示和讲解。
4.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话题,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使用。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局:将教室座位布置成圆形或小组形式,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课题: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新词新语的概念和特点;2. 了解流行文化对新词新语的影响;3. 能够分析新词新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4. 能够运用新词新语进行表达和沟通。
教学重难点:1. 新词新语的特点分析;2.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3. 新词新语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2. 课堂练习和活动安排。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他们最近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使用过的新词新语,了解新词新语在流行文化中的普遍存在。
Step 2:新词新语的特点分析(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新词新语,引导学生分析新词新语的特点,如:来源多样化(网络词语、外来词等)、含义丰富多变、简洁明了、富有时代感等。
Step 3:流行文化与新词新语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流行文化对新词新语的产生和传播有什么影响?”通过展示一些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网络热点等,让学生分析流行文化对新词新语的推动作用。
Step 4:新词新语的运用技巧(15分钟)讲解一些常见的新词新语运用技巧,如:使用比喻、引用网络热点、结合当下社会现象等。
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灵活运用新词新语。
Step 5: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如:写一篇短文,讨论一个流行文化现象对新词新语的影响;在小组讨论中,运用新词新语描述和解读一个社会现象等。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新词新语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Step 7: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词新语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词新语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流行文化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新词新语进行表达和沟通。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新词新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运用新词新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词新语的定义与特点2. 流行文化的概念与表现形式3. 常见新词新语的举例及解释4. 流行文化中的典型现象分析5. 新词新语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词新语的定义、特点和流行文化的相关概念。
2. 举例法:通过举例说明新词新语的用法和流行文化的具体表现。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看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新词新语,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提供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相关内容。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例子。
3.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词新语讲解:讲解新词新语的定义、特点和常见例子。
3. 流行文化分析:分析流行文化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举例说明。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看法。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新词新语,提高运用能力。
6. 总结与反馈:总结课堂内容,给予学生反馈,鼓励继续学习和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观点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新词新语的情况,评估他们的运用能力和灵活性。
4. 作业和练习: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新词新语的创作和展示,鼓励他们发挥创意,提出自己的新词新语。
2. 邀请嘉宾或专家来讲座,分享他们对流行文化的看法和经验。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新词新语的含义及用法。
2. 引导学生关注流行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流行语:如“点赞”、“网红”、“吃瓜群众”等。
2. 生活新词: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共享经济”等。
3. 热门话题:如“国产电影”、“韩流”、“网红经济”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的用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流行文化,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新词新语背后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新词新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流行文化。
2. 案例分析:展示网络流行语、生活新词等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及用法。
3.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了解的新词新语,分析其背后的文化现象。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5. 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词新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遇到的新词新语,分析其背后的文化现象。
3. 推荐一部反映流行文化的电影或电视剧,简要介绍其剧情及主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对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搜索引擎,搜集各种新词新语的定义和用法,以及流行文化相关的资讯。
2. 印刷资料:准备相关的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参考。
3.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新词新语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对流行文化的敏感度。
2. 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流行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新词新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新词新语的基本定义和特点;3.学生能够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4.学生能够对新词新语进行正确、恰当地使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有关新词新语的基本定义和特点;2.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1.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2.对新词新语进行正确、恰当地使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新词新语的定义、特点以及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新词新语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新词新语进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新词新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3.演讲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展示对新词新语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内容1. 新词新语的定义和特点新词新语是指出现在语言中不久的新词汇和新的表达方式。
它们来源于社会、科技、网络、商业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层次和场合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词新语有以下特点:1.来源广泛:社会、科技、网络、商业等不同领域;2.核心词汇:是现代社会变化的体现;3.多元化:新词新语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4.时尚性:新词新语的使用跟随时尚,不断发生变化。
2.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之间存在着很紧密的联系。
首先,新词新语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词新语不断涌现,同时也推动了流行文化的发展。
其次,新词新语往往与年轻人和时尚文化相联系。
这些新词新语往往能够反应年轻人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成为年轻人的流行用语,引领着流行文化的风向。
3. 对新词新语的正确使用新词新语的正确使用对于我们的日常交流非常重要。
在使用新词新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词汇意义;2.确定使用场合;3.注意时机;4.避免过度使用。
六、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与新词新语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新词新语的认识;2.讲授环节:向学生讲授新词新语的定义、特点以及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3.讨论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对一些新词新语进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新词新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4.演讲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展示对新词新语的理解和应用;5.总结环节:将本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对新词新语的全面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学10分钟,对群学8分钟,用双色笔将疑难问题做上记号。
精讲点拨(展示、点评)
产生途径:
1、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而产生
2、旧词新用
3、来自外语和汉语方言
4、词语衍生和缩略形成
5、科技进步和社会生活变化
6、流行文化的推动
练习互查
分别从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分类收集近几年出现的新词新语,并作一定分析。
教学内容所在教材位置
必修一第三部分
语言运用
流程
学习内容
个性笔记
明确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音。
2、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3、能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评价新词新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难点:能正确运用新词新语,试着领略当代流行文化。
提出问题(独学)
1.收集和整理一些新词新语,说说他们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2.在汉语中有些词由热变冷,有些词由冷变热,甚至有些词语因新词的产生受到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变化现象。
3.新词新语是怎么产生的?
总结提升
学习本文对于学生关注并理解新词新语有帮助
我的反思
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可以从中获得更多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的帮助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