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水体浑浊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一起河蟹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处理

一起河蟹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处理

2019年10月,笔者在盐都区大纵湖镇义丰街道红星村河蟹养殖区做售后服务时,遇到一起水质严重恶化的池塘,现将处理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朋友参考。

一、池塘情况该养殖池塘面积约30亩,平均水深1.5米,池塘由南至北的水色由混黄色渐变至黑色,水面密布大大小小的泡沫,泡沫密度也由南至北加大,沿池边走时可以闻到一股腥臭味,同时发现池塘西北角的两道围网上爬满了河蟹。

二、现场检查结果使用随身携带的测试盒,水体pH8.3,氨氮与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无法读数,可判断水质指标严重恶化。

从围网中抓几只河蟹,用肉眼查看,河蟹体表无异常,活力较强。

扒开背甲,河蟹的鳃、肝胰腺颜色均正常,没有明显异常。

三、现场询问及取样经过询问养殖户得知,这个池塘前几天投放了第二批螺蛳,结果投放螺蛳的第二天整个水体就出现发黑、发臭的情况,而且随着天数增加,水质情况也更差。

根据养殖户所说,笔者用抄网在水质最开始变黑的地方进行抄底打样,在从打样处捞起的抄网内发现大量死亡的螺蛳。

四、结论结合现场观察、询问及打样,最终判断为投放螺蛳不均匀,导致螺蛳大量死亡,最终造成水质发黑发臭。

其原因主要是该养殖户在投放螺蛳时因忙于卖礼品蟹,所以没有全池均匀投放,而是直接将绝大部分螺蛳投放在池塘西北角,导致西北角水体溶氧严重不足,大量螺蛳窒息死亡。

并且由于当时气温较高,死亡的螺蛳很快开始腐烂,最终导致水质发黑发臭。

五、处理方案1.第1天上午全池泼洒解毒靓水宝(小分子有机酸)300毫升/亩,先祛除水体中毒素;使用艾洁(芽孢杆菌、硫化菌)150克/亩,达到降低水体中氨氮等有害物质的目的,第3天再重复使用1次。

2.第1天向池塘中抛洒生物活菌底改(芽孢杆菌、反硝化菌500克/亩,在池塘底部分解螺蛳死亡导致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第4天再重复使用1次。

3.夜间巡塘时使用增氧片500克/亩,以保持夜间池底溶氧充足,连续使用5天。

六、回访按该方案处理1周后至该池塘回访,池塘水色基本恢复正常,西北角两道网上有少量几只蟹上网,属于正常现象。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的三大技术措施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的三大技术措施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的三大技术措施
目前正值河蟹养殖生产后期,这段时间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年养殖生产的成败。

1、重视水质调控。

此时由于河蟹的活动量和吃食量加大,经常会出现池水浑浊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藻类和水草的生长,同时也会造成池塘溶氧偏低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河蟹的正常蜕壳生长。

面对池水变浑,应查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如是因为浮游动物暴发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而导致池水变浑,此时,应换水5-10厘米,同时全池泼洒阿维菌素杀灭浮游动物,3-5天后再使用金硅藻配速效生物肥进行水色培育,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将藻类培养起来;如是因为蟹池野杂鱼较多而致池水浑浊,此时应用茶子饼清除池中野杂鱼;如是因为饵料投喂不足,则要加强投喂,必须多投喂些高蛋白饲料,如小鱼、小虾、全价饲料等;如是因为水位较浅,透明度大,河
蟹活动频繁,导致池水浑浊,应进水10厘米左右以增加池水深度,同时用生物速效肥及金硅藻等进行水色培育,降低水体透明度。

2、注重最后一次蜕壳管理。

河蟹的最后一次蜕壳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蜕壳后增重60—80%,蜕壳的程度将决定河蟹上市的规格,这期间应强化巡塘次数,密切关注河蟹的蜕壳高峰期的细微变化。

一是投喂高质量的饵料,二是增加饲料中钙离子的含量,三是保持水位稳定,四是加强巡塘。

3、强化其他管理措施。

一是改善底质,防止河蟹铁锈板或者黑底板的产生,二是增加精饲料的投喂,三是及时清除过多或腐烂变质的水草,四是预防纤毛虫,五是增加水体溶氧,六是做好防逃工作。

大闸蟹池塘水质浑浊的处理妙招

大闸蟹池塘水质浑浊的处理妙招

大闸蟹池塘水质浑浊的处理妙招今年的大气候不稳定,昼夜温差大!水体易形成微对流;使有机或无机悬浮颗粒等物质上泛,难以稳定沉淀,难使水体澄清。

同时水体各种营养元素不均衡导致的,水体缺乏藻种或水藻藻相不稳定良好藻种难以优势种群,藻相难生;水色不稳!放苗密度过大由于去年大规格大闸蟹的行情走低极大地挫败了养殖户的信心,因而今年养蟹区域普遍加大了放苗密度,密度大了,大闸蟹爬塘就更厉害了。

投喂量不足随池塘生物量的加大,前期的投喂量是否不足,主养动物爬塘搅水,夹草。

苗放的多了,料增涨的幅度还不够,就更加剧了爬塘、搅水。

在水草不繁盛的池塘,投喂不足就直接会降低大闸蟹的成活率与产量。

螺蛳投放不足放苗密度加大、前期投料不足、螺蛳的行情上涨、养殖考虑降低成本等因素导致。

部分塘口,螺蛳投放不足或者前期有大量的损失,以及就未投放螺蛳。

野杂鱼龙虾等池塘的野杂鱼(泥鳅、黄鳝、麦穗鱼、野鲫)以及龙虾,会较强的搅动水体,不仅争食还会大闸蟹与青虾的减低。

虫子大量繁盛水体的原生浮游动物大量繁盛,大量浮游动物摄取摄食浮游植物(水藻),致使水体藻相难以形成优势种群,水体水藻藻种减少!加之气候与选用药物等致使虫子的抗药性增强,也致虫子较难杀灭,虫子会直接大量耗氧、影响藻相,适宜控制在合理的数量内!水体营养不均衡因池塘营养成分损耗或肥水产品营养不平衡以致水体营养元素部分缺乏、不均衡。

难以提供形成良好水色的藻种营养;或优良藻种缺乏;或者是缺乏营养向肥效转化的转化物如优良的芽孢微生物菌群;也难以形成良好水色。

效果跟踪:客户留言及签字:张师傅现在对我们的杀虫药真是佩服,杀虫是绝对的,周围看到他的塘口杀虫效果有的来店里要杀虫药。

常见河蟹疑难杂症

常见河蟹疑难杂症

河蟹养殖期间的市场机会用药指南:河蟹对某些药物较敏感,如敌百虫类,农药菊酯类,重金属硫酸铜类等,慎重使用。

水体浑浊:水体浑浊的几个原因:1、蟹塘龙虾、泥鳅等野杂鱼过多,导致河蟹吃不到食,河蟹活动频繁使水体浑浊2、自然条件的影响:刮风下雨、温差过高导致的河蟹应激反应3、饵料不足引起4、水体中枝角类、桡足类等水生生物导致的水体白浊。

解决方案1、有野杂鱼的杀鱼或加大饵料投喂2、有浮游动物的用杀虫剂杀灭后注意解毒,肥水使用产品: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隔天使用维康(2-3亩/袋)解毒三到五天后注入新水用藻盛元(5-10亩/袋)加丰源(5-8亩/桶)肥水,使水体保持一定的肥度稳定水质青苔:青苔的形成与危害:原因:①清塘晒塘不彻底②池塘水体太瘦,藻相单一危害:PH值高,透明度高,肥水困难,影响河蟹活动、生长,摄食及脱壳。

原因:青苔过多粘附在水草上影响水草的生长,刚脱完壳的软壳蟹易被缠绕至死亡青苔的防治:预防:①清塘及晒塘要彻底②尽量不要使用尿素及复合肥肥水③前期肥水时第一次加大一倍生物肥的使用量,连用两到三次,通过肥水抑制青苔生长治疗:①青苔大量发生时,能人工捞除的最好人工打捞②含扑草净粉的青苔药杀灭,三五天后用润康3-5亩/桶,并泼洒舒宁,高温期注意使用后注意增氧。

③青苔杀灭后用底乐优(5-6亩/袋)或解定宁(4-5亩/袋)水质恶化(发红、发黑):成因及解决方案成因:1、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发红2、伊乐藻死亡腐烂3、镜检看有没有裸甲藻4、水体中动植物尸体、残饵粪便过多引起。

解决方法:1、用季铵盐络合碘杀藻2、维康(2-3亩/袋)3、用微生物如碧波(2-3亩/瓶)调节水质4、看情况使用底乐优(5-6亩/袋)蓝藻:蓝藻的形成:1.P/N含量超标2.水体富营养化.3.藻相单一,温度高危害:1.大量繁殖,引起水体缺氧产生蓝藻毒素,严重时直接导致河蟹死亡预防:定期使用底改和芽孢调水。

治疗:先用氧状元(2亩/袋),用硫酸铜(1ppm)杀藻,下午用润康(3亩/瓶)解毒,晚点过水,第2天用0O菌(4亩/袋)调水。

面对养殖池塘的水体浑浊,您都用哪些产品净水?

面对养殖池塘的水体浑浊,您都用哪些产品净水?

面对养殖池塘的水体浑浊,您都用哪些产品净水?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水体变得很浑浊这种情况,造成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由于投喂量过少导致养殖动物活动量过大引起的水浑,还有因为水体中枝角类、挠足类(小白虫子)等原生动物大量生长繁殖,水体中的藻类被大量摄食,其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及池水中有机碎屑增多,加上水体的虫子呈现白色,加上光线的折射会呈现出白色,水色也会出现白浊。

暴雨、大风等剧烈天气变化的原因引起的水浑,是因为暴雨冲刷岸边会给水体带入泥沙,或者大风搅动水体,将底部的泥沙有机质翻动到水体里。

蓝藻死亡后的水体浑浊:在处理养殖池塘的蓝藻问题时,大量蓝藻死亡后为什么会出现水浑现象呢?蓝绿藻等藻类繁殖过度,老化死亡后水质为什么也会发浑?藻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以吸附固定水体中的一些悬浮颗粒,比如由岸边土壤的崩解和塘底土壤悬浮而形成泥土颗粒,由饲料、肥料和动植物尸体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碎屑。

当水体中的藻类长不起来或者藻类太少时,很多水里的悬浮颗粒就会不受藻类的约束,导致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大量增加,往往就会使水体变得浑浊,水体的自我调节和净化能力也会变差。

比如处理蓝藻时造成的大量蓝藻死亡的情况,蓝藻死亡后形成的有机质不仅会直接以悬浮颗粒漂浮在水体中,池塘中的整个生态平衡也会被破坏,导致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

特别是水草不好的池塘,有句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可见水草对蟹塘的重要性,水体浑浊会直接影响到水草的生长情况,一旦池塘中水草自我净化的能力也变差,那时蟹塘中的水就不仅仅是发浑,由水草引起的各种问题往往会开始不断出现。

同时由于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水体受热处于“正分层”,夜里上层水向外辐射强烈而降温较快、密度增大,整个水层发生从水面到水底的垂直混合流转形成水体对流,造成返底现象,带起一部分底部的沉积物,从而也会引起水浑的情况。

另外,由于水位较深的池塘底部很容易缺氧,往往会导致微生物对底部有机质进行厌氧发酵而产生底热,一旦超过上层水温,极易形成水体对流,就会把有机质和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带到池塘水体上层,造成返底,引起水体浑浊。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浊度控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浊度控制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浊度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但养殖水体的浊度对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养殖水体的浊度是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浊度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浊度的定义浊度是指养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以及悬浮物质对光线的散射能力。

一般来说,悬浮物质越多,光线散射越强,浊度也就越高。

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悬浮颗粒物质主要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泥等。

二、浊度的产生原因1. 养殖动物粪便和饲料残渣:养殖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而饲料残渣也会逐渐沉积在水体中,这些有机物质和固体颗粒物质会导致水体的浑浊度增加。

2. 光合作用:水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但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悬浮颗粒物质,使得水体浊度升高。

3. 底泥悬浮:底泥中的颗粒物质通过水流或养殖活动的干扰使其悬浮到水中,导致水体浑浊度增加。

三、养殖水体浊度控制方法1. 水源预处理:在养殖前,对水源进行预处理是防止养殖水体浑浊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减少浊度。

2. 养殖环境的改善:提高养殖环境的条件,如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可以减少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沉积,从而降低浊度。

同时,加强底泥管理,定期清理底泥,也有助于减少底泥悬浮引起的浊度问题。

3. 控制养殖密度: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可以减少动物粪便和饲料残渣的排放量,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总悬浮物质含量,降低浊度。

4. 流动底床技术:流动底床技术可以通过水流或气泡的作用将底泥悬浮,使其随水体流动,减少底泥对水体浊度的影响。

5. 养殖水体的通风管理:合理的通风管理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减少浮游植物对水体浊度的负面影响。

6. 科学投喂: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多饲料残渣的产生,有助于降低水体浊度。

四、结语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的浊度控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蟹塘水质透明度低的原因分析

蟹塘水质透明度低的原因分析

○刘德明笔者在塘口经常遇到养殖户反映,螃蟹塘口水体透明度很低,也就是老是出现水体浑浊现象。

有的塘口长时间水浑解决不了,用了很多的药物也不见效。

蟹塘长时间浑水不能马虎,要及时处理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蟹塘水体透明度很低原因多种多样,笔者把有关技术分析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下雨较多,降雨冲刷池塘埂面护坡,带来的含有较多泥沙的雨水进入池塘,直接形成泥浆水导致池塘的水体浑浊。

同时一旦下大雨、暴雨,由于水体上下层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养殖水体产生较强的密度流,底层的沉淀物随着密度流往上翻,在水中悬浮,也会引起水体浑浊。

二、放养密度过大,特别是早期蟹苗被网围在四周环形沟里的塘口,由于密度过大,蟹苗的活动导致水体浑浊。

中间板田围网种植的水草生长缓慢,围网时间偏长,天气多变,很多时候投喂不到位,都容易出现水体浑浊,气温忽高忽低水难肥起来,藻相难培的现象。

摄食不足引起:一般发生在投喂不足的情况下,出现浑浊,池塘中央不浑浊,可通过增加投喂量解决。

水色浑浊难看,水草上污泥多,伊乐藻不兴旺,上面还有青苔,大量换水效果好一点,但是时间不长又是老样子。

走访时养殖户说:“每天早上起来水体浑浊,下午就会变清一些,好像是螃蟹在里面爬动搅浑似的”。

通过现场调查,主要原因是暂养在环形沟里面的鱼、虾、蟹密度过大,相对封闭的小环境水体滋长的浮游动物繁殖过快造成的。

在清塘阶段,有的养殖户不按清塘操作2021-9--40规程,带水清塘,药物泼洒不均匀,量不足,清塘不彻底,没有完全杀死池塘中的小野杂鱼;投放蟹苗时,亩放苗量偏多;在进水口也没有安装密眼网过滤,进水时带入大量野杂鱼受精卵、鱼、虾苗等,笔者长期在基层生产第一线观察,前天曾看到一养殖户15亩池塘,环形沟占总面积的20%,亩投放2000只蟹苗全部围网在环形沟里,水深约1.0m,坂田围网种植水草,水深约20cm,整个环形沟水体非常浑浊,伊乐藻生长的也不兴旺。

三、水中缺肥严重或者水体营养不均衡。

河蟹池塘早春管理常见问题

河蟹池塘早春管理常见问题

2018.3精博专栏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咨询热线:020-********81610575河蟹池塘早春管理常见问题陆伟张华王兴仿王玉群(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85)早春季节,水温比较低,藻类生长慢,河蟹池塘肥水困难;种植的水草生长速度慢、还不茂盛,水草容易挂脏;风速大,池塘水浅,水草少,水容易浑浊。

河蟹池塘做好早春管理对于河蟹养殖至关重要,本文就河蟹池塘早春管理常见问题进行阐述。

一、河蟹池塘早春水难肥1.河蟹池塘早期肥水的重要性(1)前期肥水可以降低蟹苗下塘时的应激反应,大幅提高成活率。

(2)丰富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氧。

(3)肥水可以预防青苔的滋生,促进水草健康生长。

(4)肥水可以培养天然饵料,促进河蟹苗种生长。

(5)稳定水质,为苗种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

2.河蟹池塘水难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1)河蟹池塘水难肥主要原因是水温低。

水温低,藻类生长所需的生理温度达不到或生长所需的积温不够,藻类的萌发和生长受到抑制。

水体中养分易被悬浮物吸附下沉到池底,使得水表层的藻类难以吸收到养分,难以生长繁殖。

措施:①先抽取部分富含藻种的新水进入蟹塘;②再选用富含藻类生长激素的低温肥水的产品,可解决低温肥水困难的问题。

(2)水体浑浊。

水中悬浮杂质过多,透明度低,肥料有效成分被悬浮物吸附;同时阻碍了藻类的光合作用,影响肥水效果。

措施:①可先用净水产品来吸附沉降过多的悬浮杂质,提高水体的透明度;②使用适合的肥料进行补肥、补菌、稳定水体。

(3)水体或池底药物残留、重金属等含量超标。

先解毒,晴天上午先用解毒产品全池泼洒;2小时后再用有机肥等产品进行肥水,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4)青苔大量生长。

当青苔开始出现时,用腐植酸钠配合杀青苔的药物,抑制和杀灭青苔。

使用底改产品进行改底,防止青苔杀灭后底质变坏的现象。

待青苔变黄、死亡后,用底改进行改底,进一步分解死亡的青苔。

(5)缺乏藻种。

池塘水位增加10厘米的老塘水或肥水用来补充藻种,然后用肥料来进行肥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重要的来源 , 水体透明度偏低时, 藻类接收到 的可见光 大量减少, 会影响到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 , 藻类产生的 氧气大大减少。因此池塘的溶氧水平大为降低 , 这势必
会减慢有害物质的转化速度 , 影响河蟹的摄食 , 并提高了
饵料 系数 。 1 . 3 水难肥 浑 浊水 体 中悬 浮 了 大量 的颗粒 , 具 有 一定
关键词 : 河蟹; 水体浑浊; 水草; 野杂鱼 ; 蓝藻
中图分 类 号 ¥ 9 6 6 . 1 6 文献 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6 ) 2 3 — 0 1 2 2 — 0 4
河蟹 , 学名中华绒螯蟹 , 味道鲜美 , 营养丰富, 属于名 贵淡水养殖 品种 , 现 已广泛养殖于湖北 、 江苏 、 安徽 、 辽宁 等地。河蟹对水质的要求 比四大家鱼高 , 在其生长过程 中要求水体氨氮 、 亚硝酸盐等在较低 的范围内, 水体肥度 适 中、 具有一定 的透 明度。然而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经常 会 出现水体浑浊 的现象 , 在水 体中悬 浮大量 的残饵 、 粪
积小 , 或者是蟹苗除了供 自家大塘使用外还售出一部分 ,
出现 了放 养密度 大 的情 况 。
应对措施 : 对于放养密度大的蟹塘 , 使用净水产品可 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水体浑浊的程度。但 由于河蟹的数量
多, 在 底层 活动 , 会 翻起 大量 泥沙 。单 纯使 用 净水 产 品不
可能根治此种水混情况 , 需要做 的就是在河蟹暂养期间, 投喂充足的饵料 , 尽可能减少河蟹互相残食的情况 , 保障 蟹苗 的成活率 。待蟹苗 达到合适规格转塘后 , 水体 的浑 浊情况 自 然就会改善 。 2 . 2 枝角类、 桡足类过多 此类池塘的水体呈现白浊色 , 观察塘边水体可 以看到明显的奶 白色 , 塘中水体鲜有绿
响河 蟹 的正 常摄食 和 生长 。
1 . 2 水体溶氧水平不高
藻类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溶解氧
到很多的枝角类 、 桡足类 。白浊的原因是枝角类 、 桡足类 大量繁殖 , 摄食掉水体大量的藻类 , 水体缺氧 , 水体中大 量虫体 、 泥沙和有机物等混合呈现出了白浊水色。 应对措施 : ( 1 ) 杀虫 : 避开河蟹蜕壳高峰期 , 在清晨和
傍晚沿边泼洒伊维菌素 , 杀灭枝角类 、 桡足类 。 ( 2 ) 解毒 :
次 日, 全 池 泼 洒有 机 酸 , 解 除水 体 毒 素 。 ( 3 ) 肥水 : 间 隔一
天, 使用无机肥或有机肥进行肥水 , 促进藻类大量繁殖 。 有条件的, 在肥水前引入富含藻种的外源水。 ( 4 ) 改底 : 笔
现将笔者在做技术服务期 间碰到的水体浑浊情况 ,
加 以总结分 析 , 并提 出应 对措 施 , 以供 大 家参考 。
2 . 1 蟹苗放养密度过大
在一些地区 , 尤其是河蟹 的暂
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 有时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 , 但有
时池 塘 水 体 浑 浊会 持 续 较 长 时 间 , 长 时 间 的水 体 浑 浊会 对河 蟹养殖 造 成不 利影 响 。
的吸附性 。当进行施肥时, 肥料一部分被藻类吸收利用 ,
作者简介 : 张辰仓 ( 1 9 8 6 一) , 男, 山东胶州人 , 硕士 , 研究方 向: 水产药品研发。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1 0 ~ 2 0
2 2卷2 3 期
张辰仓等
河蟹池塘水体浑浊的原因及应对措 施

养期 间 , 独立 的暂养 塘或者围网隔开的暂 养环沟( 回形
沟) , 很 多都 存 在蟹 苗放 养 密度偏 大 的情 况 。放 养密 度大
的塘往往比周边 的池塘水体浑浊 。有些养殖户暂养塘面
I 水 体 浑浊 的危 害
1 . 1 水草易腐烂 水草为河蟹提供栖息 、 隐蔽场所 , 尤其 在河蟹蜕壳期间至关重要。水草 同时也是河蟹的适 口饵 料, 另外水草具有稳定 、 净化水体和底质的作用。因此水 草对于河蟹养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是保障河蟹成活 率、 提高河蟹产量的关键。 水草 的种类有很多 ( 伊乐藻、 轮叶黑藻 、 苦草 、 菹草 、
摘 要: 在 河蟹的养殖过程 中, 经常会 出现水体浑浊的情况。水体浑浊容 易造成水草腐烂、 水体溶氧偏低等 不利影响, 影响河蟹的正常摄食和生长。该文介绍了水体 浑浊的危害, 列举 了引起 水体浑浊的常见原 因( 枝
角类 或桡 足 类过 多、 投喂不足、 野 杂鱼 过 多、 阴雨 天 气 、 人 为操 作 等 ) , 对 此进 行 了分析 并 给 出相 应 的 应对 措 施, 并提 出 了一 些关 于应对 水体 浑 浊时 的建议 。
便、 泥沙 、 有机物等颗粒 , 使 水 体 透 明度 大 大 降低 。引 起
另外很多则是被悬浮颗粒吸附, 影响了藻类的繁殖 , 降低
了施 肥 效 果 。被 吸 附 的肥 料 随 着 颗粒 沉 到池 底 后 , 容 易 败 坏水 质 , 消耗 池底 溶 氧 。
2 水 体浑 浊 的常见原 因及 应对 措施
1 2 2
安徽农学通报 , A n h u i A . S e i B u l 1 . 2 0 1 6 , 2 2 ( 2 3 )

河蟹池塘 水体 浑浊的原 因及应对措 施
张 辰 仓 崔 洁 张 浩 张述 智
( 1 青 岛中仁动物药 品有 限公 司 , 山东青 岛 2 6 6 3 2 9 ; 2 胶州市畜牧兽 医局 , 山东胶州 2 6 6 3 0 0 )
1 23
色, 用透 明杯 子 在塘 边取 水 置于 阳光 下 观察 , 肉眼 即可看
水花生等) , 大部分种类都要求水体具有一定的透 明度 ,
否则会影响水草 的光合作用 , 进而影 响水草的生长 。长 时间水体浑浊的池塘 , 极易出现水草腐烂 , 败坏水质。而 且这种池塘很多都是黑臭底质, 氨氮等有害物质超标 , 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