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件(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商务星球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世界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商务星球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世界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红色区域是什么气候? 气温(℃)
降水(mm)
500 400 300 200 100 0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红色区域是什么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
气温(℃)
降水(mm)
500 400 300 200 100 0
热带季风气候
红色区域是什么气候? 气温(℃) 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mm)
500 400 300 200 100 0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 . . 阿斯旺
孟买
巴马科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伊基托斯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五带中的 热 带
气温特点是 全年高温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记到课本76页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南美洲

2、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 最广。
3、热带沙漠气候以非 洲北部的 撒哈拉沙漠地区最广。
3、世界气候分布有什么规律? 寒带气候 温带气候
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寒带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打开课本76 页
指图读5遍熟悉主 要气候名称分布
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气候分布练习
1.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五带中的 热 带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 附近,分布最广的大洲
是 南美洲
。特点是 全年高温多雨 。
填到《智慧读学两习遍》53页右上角表格
3、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 非洲 洲 南美 洲气候 的 热带雨林 南北两侧,以 非洲 的热带草原面积最广。 4、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分布着 热带季风 气候。主要分布 在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

精选推荐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精选推荐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知道气候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影响有哪些?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的树立。

多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气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气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吗?2、明确目标、让学生看同步学习读出学习目标3、指导自学让学生看课本做同步学习第59---60页中的填空题,并在课本上画出来。

教师查看自学情况,并辅导不会的学生回答:不一样不知道原因一学生读出学生看课本独立做题展示交流教师分配小组,说明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各个小组讨论探究本组的任务,让会的学生先说,不会的学生听、记,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组长给组员分工。

1、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多媒体播放欧洲城市图,让学生说出各城市所在国家?纠正:华沙-----波兰p843题:气候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补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各组讨论积极热烈1组回答:我们家乡吃面食、白菜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墙壁增厚2组回答:看天气预报适当穿衣服3组回答:有利:夏季高温多雨有利农作物生长。

有害:降水少,形成旱灾。

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5、p86阅读不可行,因为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带4组回答:大雪、沙尘暴影响交通看天气预报及时预防5组学生读出检测反馈巩固练习:同步学习p59----60巩固提升题教师讲解学生不会的[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要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积极投入行动行列。

做完后,学生轮流回答讲解选择题,不对的其他学生纠正。

学生再回答同步p59知识网络填空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 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 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

第四章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型】活动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造成的生产和生活差异。

2.举例说明,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4.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气候对衣、食、住、行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的树立。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当点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当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都吃过哪些水果?它们的产地在哪里?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师:香蕉、菠萝、哈密瓜、桔子等果树能不能种植在我们这里?生:有的说“不能种植在我们这里”;有的说“能种植在我们生:我国南方属湿润地区,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因而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是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北方人喜欢吃面食。

牛肉和奶制品成为主食。

师: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居民有喜食辣椒的习惯,为生: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气候潮湿,而辣椒恰恰有祛风去湿、散寒健脾等功效。

师:想一想,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饮食习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系?生:交九喝鸭汤、鸡汤;大伏喝羊肉汤过“伏羊节”;生:阅读教材P84图4—5—7欧洲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交流合作。

欧洲民居墙壁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增厚,因为欧洲冬季气温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降低,所以欧洲民居墙壁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增厚。

【板书2】气候影响民居建筑【教师活动】【课件展示8】身心健康组:孟加拉国的水灾在世界各国中,孟加拉国的水患最为严重。

1960~1970年,13次热带风暴席卷了沿岸地带。

从1950年到1988年该国发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一年四季所穿的服装的变化。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14】服饰组:气候与各地传统服饰有何关系?生:观察图片仔细思考相关问题,交流合作思考回答问题;因纽特人生活在长冬无夏,他们猎取毛皮兽,将又厚又暖和的毛皮剥下来,制成御寒衣物;。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课件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课件
年平均气温12℃左右。
某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随堂检测
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 时间各部相同.如图所示是某观测结果,②最有可能是 下列哪个时间的观察结果( C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2.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 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 C.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时 D.气温年较差大约是7℃
2.降水量柱状图 (3) 判读
(1)合肥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多,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少?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7、8月降水较多 →为夏季 12、1、2月降水较少 →为冬季
(2)说出合肥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月份
合肥年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测定 平均气温
气温的时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较差
随堂检测
读图,思考和计算: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最高月均温21℃,在7月。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最低月均温1℃,在1月。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20℃。 4.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课堂探究
2. 气温年变化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 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 现在七月,南半球出现在一月。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一月 ,南半球出现在七月。
合作探究
3. 气温年较差 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该地的气温年较
差。
哈尔滨
24-(-20)=44 ℃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伏旱:伏旱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属夏旱中某一时段的旱情。

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

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

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霜冻: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C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

合作学习山东的小明同学与海南的小丽同学在电话中约定:明年春天,互赠友谊之树,把各自的果树苗移栽到对方的家乡。

你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理由是什么?不可行,因为海南是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喜高温和水分的香蕉的生长,反而不利于温带的苹果树生长;山东是温带季风气候,不利于热带的香蕉旱。

学生阅读资料:寒潮和霜冻。

小组内讨论、说出理由。

了解什么是寒潮和霜冻。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练习新版商务星球版一、基础达标1. 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寒冷B. 气候湿热C. 地表崎岖不平D. 风俗习惯2. 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因纽人特别耐寒B. 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C. 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D. 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3. 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都有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 农业生产B. 工业生产C. 交通运输D. 能源利用4. 下列有关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叙述中的不正确是()A. 季风气候面积广大,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多的国家B. 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冬季风强弱的不同引起的C. 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也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D. 强劲的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和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十分严重5. 地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下列图片能反映炎热干旱气候特征的是()6. 有关我国南北方旧式民居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北方多用砖瓦、竹木建屋,南方多用土坯垒墙1.B. 北方注意防寒、保温,南方注意通风、散热C. 北方屋顶坡度小,南方屋顶坡度较大D. 北方室内砌有火炕,南方屋内备有竹床、综合提升1. 将下列各地的民居与影响其特点的气候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 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 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四章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型】活动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造成的生产和生活差异。

2.举例说明,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4.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气候对衣、食、住、行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的树立。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当点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当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趣。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课件展示1】多种水果图片师:同学们都吃过哪些水果?它们的产地在哪里?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师:香蕉、菠萝、哈密瓜、桔子等果树能不能种植在我们这里?生:有的说“不能种植在我们这里”;有的说“能种植在我们这里”。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谁说的对呢?生:想。

师:让我们共同走进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板书1】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一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且产生不同的观点,更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定向示标明确任务【教师活动】【课件展示2】【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造成的生产和生活差异。

2.举例说明,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4.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生:朗读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过渡老师组织各小组代表(或组长)抽签决定展示探究成果的“出个别小组能够积场”顺序,以其中一班顺序为例:饮食组——民居组——身心健康组——农业生产组——服饰组——交通组极的展示,但是有的班级和小组比较害羞。

展示成果交流评价【教师活动】老师是学生中的一员,走到学生们中间参与学生们的学习,有时是“听众”,有时是“看客”,有时是“评论员”,还有时是“刁难者”;浏览各小组展示的成果发现问题做到“胸有成竹”;聆听小组代表的交流,适时给予“精当点拨”和充分的肯定与评价;调控课堂的进度与气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新疆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强,且沙砾地面热容量小,白天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增温很快,夜间散热也很快,使气温发生急剧的变化,夏季气温日较差非常大,新疆瓜果特别甜与此有很大关系。
(三)认识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在古代,我国有“南船北马”的说法,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是由气候条件引起的。在如今的现代化交通时代,人们外出活动依然会受到气候的影响。
合作学习
运用互联网,搜索“雨雪”、“交通运输”两个关键词,说出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如:雨雪、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会给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容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
拓展延伸——雨雪天开车注意须知
1.增大跟车距离
2.控制好车速
3.不能猛踩油门
4.不急刹车
5.检查胎
6.注意观察
阅读:青藏高原铁路建设攻克冻土难题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寒露下葡萄,白露打核桃。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视频:数九歌。
合作学习
说说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1.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
2.极端的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
例如,我国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
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霜冻: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型】活动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气候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用实例说明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3.通过气候与人类关系的探讨,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人地观。

【教学重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组气候与服饰2组气候与饮食3组气候与民居4组气候与交通5组气候与健康6组气候与农业各小组明确具体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与讨论。

教师走到学生们中间参与各小组的学习;留意存在问题;聆听小组的交流,适我们一年四季衣服的变换是我们适应的变化。

【课件展示】探究1 气候与服饰什么关系吗?你知道湖南人为什么最喜欢吃辣椒吗?不同地方的人们为适应不同气候,建造了千姿百态的住所。

探究3气候与民居【课件展示】探究3气候与民居说出下列地区传统的民居的名称及特探 究 展 示 (四)【课件展示】探究4 气候与交通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为南船北马,这和气候有什么关系吗?将传统交通工具与对应地区连线。

气候对现代交通有什么影响? 出示暴雨、冻雨对交通的影响图片。

【板书】气候影响交通分析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为南船北马和气候的关系。

介绍图片气候对现代交通的影响。

再补充介绍气候对现代交通的影响(暴雨、冻雨、大雪、大雾等)在活动中体会气候与交通的紧密联系。

探究展示(五)【课件展示】探究5 气候与健康出示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气候与人类身心健康的关系。

极寒天气 暴雨导致洪水高温天气 干旱导致缺水我还知道…… 分析气候与人类身心健康的关系。

极寒天气 暴雨导致洪水高温天气 干旱导致缺水通过图文资料体会气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探 究 展 示【课件展示】探究6 气候与农业气候 特点 粮食 作物 主要 水果 北方温凉口头填表,对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密切,下面不能正确反映这
拓展延伸
伏旱
伏旱是发生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中
旬期间的旱象,属夏旱中某一 时段的旱情。因这期间正处于 伏天,故称“伏旱”。伏旱对 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
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
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 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拓展延伸
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寒潮
黄土高原
环境特点:冬冷夏热。 房屋特点:处在直立的黄土 内,冬暖夏凉。
北京 环境特点:冬冷夏热。
房屋特点:冬暖夏凉。
窑洞
四合院
新课学习
健康的影响。
气候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请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所见所闻,谈谈气候对人们身心
下雨天会使人情绪低落。 合

极冷极热对心脏病人的影响很大。 学

怕热的人在暑天难以入睡。
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
拓展延伸
1.增大跟车距离
雨雪天开车注意须知 2.控制好车速 3.不能猛踩油门
4.不急刹车
5.检查轮胎
6.注意观察
新课学习
青藏高原铁路建设攻克冻土难题
青藏高原有世界上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 广的多年冻土分布区。冻土活动层在冬季就像 冰一样冻结,体积会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 基和钢轨就会被“发胖”的冻土顶得凸起;到
新课学习
(二)认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谚语是劳动人民对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经验概括,其
呈现形式包括谚语、歌谣等。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农谚?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合
寒露下葡萄,白露打核桃。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 生活
情景导入
歌曲:《辣妹子》 歌曲表现的是我国哪 个地方的生活场景? 西南地区
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们共同探究《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这个话题,带领大家揭开谜底。
新课学习
合作学习
(一)认识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吃
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有喜食辣椒的习惯,这与当地的 气候有什么关系?
课堂练习
1.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 A.东南亚的高脚屋 C.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C.北方民居房檐宽 D.同高度楼房,北方南北楼间距比南方大 B.因纽特人的冰屋 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2.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 D)
课堂练习
了夏季,融化的冻土体积缩小,路基和钢轨又
会随之凹陷下去。冻土的冻结和融化交替出现,钢轨会出现波浪形高低 起伏、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威胁。我国铁路建设专家充分考虑了青藏高
原的气候特征,发明了针对高原冻土的铁路保护措施,如块石路基和块
石、碎石护坡路基,在路基两旁埋设高效导热的热棒、热桩等,攻克了 这一世界性难题。
拓展延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穿 因纽特人生活在高寒的北极 圈内,气候严寒、冰天雪地,
常穿兽皮缝制的衣服。
藏族牧民生活在气温日变化
大、昼热夜冷、早晚凉的青
藏高原上,形成了他们自己
独特的穿着特色。
新课学习

合作学习
气候对民居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如朝向、间距、采光等。阅读课本第84
页的材料,说出欧洲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新课学习
合作学习
山东的小明同学与海南的小丽同学在电话中约定:明 年春天,互赠友谊之树,把各自的果树苗移栽到对方 的家乡。你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理由是什么?
不可行,因为海南是热带季风气候,有利 于喜高温和水分的香蕉的生长,反而不利 于温带的苹果树生长;山东是温带季风气 候,不利于热带的香蕉生长。
拓展延伸
麻辣小龙虾
火锅
这些地区,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阴冷潮湿,少见阳光,辣椒有祛
风去湿、发汗驱寒之效。
新课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气候对饮食影响的实例? 主 食 大 米
南方
气候湿热,
盛产水稻
北方
气候干冷,
盛产小麦
主 食 面 食
新课学习
南方
“南甜北咸” 北方
多雨,光热条件好, 盛产甘蔗。
冬季寒冷干燥,蔬菜也难以过冬, 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 。
从伦敦到莫斯科 1 月平均气温越来越低,因此,由沿海向内陆, 墙壁厚度逐渐增加。其表现具体说来,即欧洲民居的墙壁,自
西向东、向南向北逐渐增厚。
拓展延伸
西双版纳
气候与住房的关系 因纽特人
环境特点:湿热。
房屋特点:屋顶坡度大,通风 防潮。
环境特点:寒冷。
房屋特点:无窗,兽皮门帘, 御寒。
竹楼
雪屋
拓展延伸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 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 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 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
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
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拓展延伸
霜冻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 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
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新疆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强,
且沙砾地面热容量小,白天在强 烈的太阳照射下增温很快,夜间 散热也很快,使气温发生急剧的 变化,夏季气温日较差非常大,
新疆瓜果特别甜与此有很大关系。
新课学习
(三)认识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合作学习
运用互联网,搜索“雨雪”、“交通运输”两个关键词,说 出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雨雪、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会给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容
3.四川居民爱吃辣椒,主要因为( B )
A.当地盛产辣椒,形成吃辣椒的习惯 B.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可以驱寒抗风湿 C.四川为湿润地区,有利辣椒生长 D.四川多山地,吃辣椒有利健身 4.导致产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最主 要的因素是( B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 水源
课堂练习



拓展延伸
视频:数九歌
新课学习
1
合作学习 说说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
新课学习
2
极端的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
例如,我国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
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
洪涝(夏涝、梅雨)、干旱(春旱、伏旱)
拓展延伸
梅雨
梅雨,是一种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 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 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