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在固有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不强,专业教学内容无法与社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艺术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经验;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结构需求;认真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以多种形式,邀请教师、学生代表及相关企业人员和专家学者,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论证。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和企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最新要求,在社会转型发展和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迅速细分人才需求的市场空间,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是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必然路径。

一、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开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时,一些教师不注重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而是沿用固有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教学,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这种固有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由于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教学也就难以获得预期的培养效果。

一些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没有关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生个体。

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学习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本科教学,要根据本科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诉求。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现代人才培养策略,对于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由于思路和理念方面的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转变这种局面,通过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初探[摘要] 探索如何将艺术设计教育从“知识” 型教育转向“知识”加“应用” 型教育,让学生拥有实践创新、自主创业能力的问题上,通过对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对国内外成功培养模式的借鉴,提出了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扩展学生就业范畴为突破,以调动学生创造热情和自我探索为基础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就业导向能力培养四位一体目前国内开办艺术设计类学科的高校已超过1200所,每年培养的设计类学生超过10万人,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

这种严峻形势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教育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是因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未能很好地切合市场的需求,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

因此,如何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对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探索一条适应我国艺术类生源特点、符合我国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和实践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件中关于“4个能力”培养的要求,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学理论,探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新方法,充分考虑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为目的。

最终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提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转变职能,从“课堂”型教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即从“知识” 型教育转向“知识”加“应用” 型教育。

倡导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前提,重置教学课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就业能力以及自主创业能力。

一、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学生理论教育培养过重,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导致学生毕业后面对就职岗位,无法将所掌握的知识快速转化为应用性能力,因此,企业或公司偏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造成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doc

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doc

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作者:卢清周艺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24期[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素质为前提和保证。

职业素质由职业意识、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文章主要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论述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作者简介]卢清(1975- ),女,山东荣成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艺术设计;周艺(1984- ),女,山东兖州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助教,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绘画艺术。

(山东日照276826)[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48-0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从2000年第一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立至今,全国已有高等艺术职业院校近20所。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过:“职业院校要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

”①因此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对新技术的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质量与经济意识、市场运作能力、再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

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就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完成。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各大媒体及广告公司,面向设计、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和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即综合素质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企业生力军。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系就业保障机制探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系就业保障机制探析
才培养 的 目标 , 从而满足 了社会多 元化人才 的需 求 。一方面符
了双师型教师 的完整 考核 制度 , 通过几 年时 间的已经达到 6 % 以上。为方便学 生 教 0 选专业及选课 , 艺术设计系除 了让所有专业 教研室为学 生做 好
专业介绍和宣传指导工作外 , 还为每个行 政班级配备 了专业选 课导师 , 艺术设 计系的导师制还打通 了专业 教师 、 辅导员 、 教辅 人员 的界线 , 打通了理 论教 学与 实践教学 的界线 , 立 了教 学 建 岗位 的流动机制 。 刘晓院长在我院第 四次教 师队伍建设 工作 会议 上提 出了
[ 基金项 目 [ 作者简 介]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的研 究》 阶段性成 果 ( 课题编号 :X K 6 Z 0 5 。 J 0 C C 0 ) 肖忠文 ( 9 4一) 16 ,男 ,湖南邵 阳人 ,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 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伍建平 ( 9 0一) 17 ,男 ,湖南新化人 ,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 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王 胜 ( 9 8一) 16 ,男 ,湖南 长沙人 ,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 院招生就业办主任。
合 人才个体发展的要 求 , 另一方 面也完 全符合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弹性 的市 场化就业 机制 的需要 。为了达到 这一 目标 , 艺术 设计 系以学分 制改革为突破 口, 让学 生能够 自主地选择 自 己今后 的发展方 向 , 准今后 的就 业 目标 , 找 以便在 这三年 的学 习时间里集 中 自己的全部 精力 为毕业后 的就 业 目标做好 充分 准备 , 完全走 出了学分制改革前 的课 程包 揽式 的教学 模式 。实 现了学生选专业的 自由、 选课的 自由、 选教师 的 自由, 实现了跨 专业选课 的界线 , 初步形成 了 “ 教育超市 ” 的教学 模式 , 实现 了

基于行业人才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培育模式探析

基于行业人才标准的高职艺术设计培育模式探析

广东 中 山
5 4 36) 28
摘 要: 高职 类艺术设 计教 育的关键是要 培养 学生良好 的职业 素质和 专业水平 , 坚持 以就 业 为导向, 在分析 艺术设 计行 业 , 企业 对 员_ - T ̄ - 业 素 质 要 求 的 基 础 上 , 索 有 效 的 艺术 设 计 类 专 业 高 职 学 生 职 业 素 注 重 学 生 专 业 、 业 能 力的 培 养 , 且 要 探 不 职 而 重视 学生 良好职 业素 质的 塑遣 , 望找到一 条 符合职 业教 育的新 途径 。 期 关键词 : 艺术 设 计教 育 人 才培 养 行 业 标 准 职 业 素 质 培 养 中图分 类号 : 2 G4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7 —9 9 ( 0 ) 3 b-O 4 -0 1 3 7 52 1 0 () 0 3 2 6 0
主线 。
4 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 扎 实 的基 础 知 识 是 能 否 进 行 有 效 培 养 继 而 使 其 成 为 “ 人 ” 前 提 条 件 。 果 能 的 如 应 聘 者 的 基 础 知 识 很 差 , 会 大 大 增 加 人 则 才 培 养 的 难 度 和 风 险 ( 为 基 础 知 识 是 通 因 过 人多年的学习和积累“ 固化 ” 人 头 脑 中 在 的 , 难 通过 短 时 间 的 培 养 产 生 效 果 , 至 很 甚 根 本 就 做 不 到 ) 。
不务 实 , 机取 巧 , 衷于做 表面文章 , 投 热 很 德 和 岗 位 能 力 的 培 养 , 是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这 难对 团队有较大贡 献。 改 革 的 出发 点 和 归宿 。 化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深 改 革 , 养 出 多 层 次 、 样 化 的 技 能 型 人 培 多 才 , 常 重 要 的 一 个 环 节 就 是 要 高 度 重 视 非 3 良 好 的 团 队 精 神 现 代 企 业 几 乎 不 存 在 “ 人 英 雄 主 义 ”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和 岗位 能 力 的 培 养 。 么 是 个 什 逞 能 的 土 壤 。 功 离 不 开 团队 全 体 成 员竭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 业 能 力 是 指 一 个 人 从 成 职 诚地协同努力 。 个缺乏团队精神的人 , 一 表 事 职 业 活 动 的 多 种 知 识 、 力 、 质和 思 维 能 素 现 为 自私 、 己 , 难 与 别 人 合 作 , 很 难 的综 合 能 力 , 括 业 务 能 力 、 新 能 力 、 利 很 也 包 创 灵 认 可 别 人 的 贡 献 。 样 的 人 才 , 会 与 团队 活 应 变 能 力 等 。 么是 学 生 的 岗位 能 力 ? 这 将 什 学 格格不 入 , 法融入 团队 , 无 即使 有 “ 技 之 生 岗位 能 力 包 括 以 下 几 个 层 面 : 本 能 力 , 一 基 长 ” 也 很 难 有 机 会 施 展 , 终 无 法 为 团队 专 业 能 力 , 位 适 应 能 力 , 争 能 力 等 。 , 最 岗 竞 学 创 造 出应 有 的 绩 效 。 生 岗位 能 力的 培 养 是 高 职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浅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

教 育部 部 长 周 济 指 出 , 中 国 目前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需进

务 能 力 , 密 围 绕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实 际需 求 , 分 体 现 “ 紧 充 行
业 、 业 和 学 院共 同参 与 ” 职 业 教 育 运 行 机 制 , 现 “ 做 中 企 的 体 在
育 教 学 改 革
学 、 做 中教 ” 技 能 型人 才 培 养 特 色 , 在 的 以持 续 、 质 、 效 的服 优 高
务, 回报 社 会 , 务 全 民 。 服 1 实 行 构 建 专 业 体 系 、 才培 养 模 式 、 才 培 养 质 量 与 市 场 相 人 人
对 接பைடு நூலகம் 系
学 生 毕业 后 能满 足社 会 需 求 。如 宁 波 这 几 年 房 地 产 市 场 方 兴 未 艾 , 必 需 要 大 量 的 装饰 方 面 的设 计 人 才 , 势 因此 宁 波 城 市 职 业 技
支 与之 相 适 应 的 师 资 队伍 。要 求 教 师 既 有 深厚 的理 论 知 识 , 又
维普资讯
堕 塾
N o . 3
T EE 蹦 DUC 1 AT 0N
M ac 2 8 r h 00
浅析高职 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
龙安 梅
摘 要 : 着 国 家经 济 文化 的 飞速 发 展 , 随 艺术 设 计渗 透 到 社 会 生 活 的各 个 方 面 , 设 计 人 才的 需 求 急 剧 增 加 , 对 高校 艺术 设 计 专 业 也 悄
21 加 强师 资 队伍 建 设 . 要 实 现 艺 术设 计 类 应 用 型 人 才这 一 培 养 目标 ,必 须 建 立 起

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摘要:高职学校教学改革要确定“以能力为体,职业素质为魂”的办学特色。

从教学计划的安排、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等方面做全面规划和实验,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来探讨高职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式及教学改革方面的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技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理念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创新课程体系,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注重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教育,以技能为体,素质为魂。

探索“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

逐步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职业素质训练”的办学特色。

学生具备“熟练的专业设计技能,过硬的电脑、手绘表现技能与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职业核心技能的确立1.正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确立了“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树立能力为本的思想。

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围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确立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专业设计技能、电脑与手绘表现技能。

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系列的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上分为专业表现技能与专业设计技能两大系列。

专业表现技能系列即以《auto cad》、《photoshop》、《3d max》等电脑操作模块和以《素描》、《色彩》、《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等课程为核心的手绘表现技能的模块;专业设计技能系列以《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为核心的课程。

随着课程体系构建,围绕职业技能这一核心,从教学形式、内容、程序等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

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实用型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旺盛,因而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学科门类齐全的高职设计艺术教育体系。

但是高职艺术类的人才培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改革。

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对高职艺术类专业如何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实用型艺术类人才需求旺盛,90%的高职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学科门类齐全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

但是高职艺术类的人才培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改革。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现状分析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应用艺术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增长。

每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如火如荼,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表明,近几年,在招生增长过快的专业中,艺术类名列榜首。

2001~2005年,全国高校艺术类招生增长近两倍,年平均增幅高达30%。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置艺术类专业,在艺术类专业设置及授课等方面,高职院校更关注市场需求,注重应用型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将市场需求作为第一要素考虑。

但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究其根源,是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模仿套用普通本科教育,致使高职教育没有体现其特色,成为普通本科教育的翻版。

高职艺术类专业如何找准定位,深化改革,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工学结合的概念与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实施工学结合的意义工学结合就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

工学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坚持校企合作培养,课堂教学与岗位操作训练相结合,实施顶岗实习,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校 艺术设 计 专业 人 才培 养模 式 ,是 我 们 当前 急 需 深入 思 证 、审 核 ,从 而 决 定该 专 业设 置 与 否 。艺 术设 计 专业 在 专 考 研究 和着力 解决 的一 项 重要 课题 。

业 设 置 上必 需 符合 市 场对 艺 术设 计 人 才 的需 求 ,根据 艺 术 设 计专 业 就 业 灵 活 的 特点 ,要 注 意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需 要 ,
维普资讯
辽 尹考 寂 职 T TO N 墨圈 I 8A I H CI L CI I I E UA■■■■■■■■曼 ONH EVA N N LSU RL L G O E AN T J
1 适 应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需 要 的 “ 用 型 ” 艺 术 设 计 专 、 应
培养 模式 以及 就业 指导 与 服务 等方 面都 处 于探 索 阶段 。
艺术 设 计专 业 的人 才 培养模 式 基 本沿 袭 普 通 本 、专 科
业 人 才的培 养 解 决 就业 问题 的基 础环 节 就是 专 业设 置 要适 应 市 场要
高 校艺术 设 计专 业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培养 出 的毕业 生 就 业 求 。高 职 院校 与 市 场 需 求 的连 接 ,应 以 专 业 设 置 为 切 人
没 有 优 势 可 言 ,不 能 很 好 地 适 应 社 会 和 劳 动 力 就 业 市 场 发 点 。专业 设 置 瞄准 经 济 与产 业结 构 调整 的走 向 ,以市 场 、

建 立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的 高 职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 用 应
型” “ 、 多维型” 人才 的 培养 目标
结合 区域 经济 的特 点 设置 专 业 ,为 当地经 济需 要 培 养 “ 应
“ 应用 型 ”人 才就是 根 据 区 域经 济 的 特 点 ,对 艺术 设 用 型 ” 艺 术 设 计 人 才 。
与 课 程 体 系 ;建 立 多 途 径 、 多 形 式 , 畅 通 无 阻 的 就 业 渠 道 。 关键词 :高职 教 育 ;艺术 设计 专 业 ;就 业 ;多维型 ;培 养模 式
I _r ●f-- , }‘ *- - ## - 一 一 一 -一 j … ¥ * 《 0 m 日 目 00 _ 口 口 --_ 目 ● _日 目 ■* 目 m∞ 0 __- __ _●- -● -● _-- _ _ ■ -_ - -- -_ _ -- - -- -- _- -- _ __ - -● ■ ■_ 一
职 艺术 设 计 专 业 “ 用 型” “ 应 、 多维 型 ” 人 才 的 培 养 目标 ;建 立 以就 业 为 导 向 的 高职 艺 术 设计 专 业 “ 师型 ” 师 资 队伍 ;建立 以就 业 为导 向 的 高职 艺术设 计 专 业 “ 双 产教 、产 学 ”结 合 的 “ 实践型 ” 学科
校 本 、专 科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扩 招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毕 业 生 人 数 和 产业 发 展前 景 分析 ,在 此 基 础之 上 对人 才 培 养 目标 、教
学 计划 安 排 、主 干课 程设 置 、能力 结 构要 素 、专 业 开 办条
设计 专业 毕业 生 的就 业竞 争 力 ,建 立 以就 业 为导 向 的高 职 件 以及 专 业 建 设 的社 会 可 利 用 资 源 等 方 面 进 行 评 议 、论
展 的需求 。何 况现 在 一些 用 人单 位 一 味强 调 高文凭 、高 学 职 业 、技术 为 依 据 ,在广 泛 调研 的前 提 下 ,组 成 由行 业 、 历 ,对高 职 高专教 育 存在 认识 上 的偏差 ,加 上其 它 高等 院 逐 年增多 ,就 业压 力越 来 越 大 。 因此 ,提 高 高 职 院校 艺 术 企业 学 校参 加 的专 业指 导 委 员会 ,对人 才 需求 进 行 预测
第8
No.
以就业 为导 向的高职艺 术设 计 人才培 养模 式探析
口 肖忠 文
( 沙 民政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湖南 长 沙 长 40 0) 1 0 4

要 :为 提 高 高 职 院 校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竞 争 力 , 建 立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的 高 职 院 校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模 式 ,是 我 们 当前 急需 深入 思 考研 究和 着 力解 决 的一 项 重要课 题 。为此 要 建 立 以就 业 为导 向的 高
中 图分 类 号 :G70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 7 0 (0 8 8 O 1— O 0 9 6 0 20 )0 — 0 5 3
随着 高等 职业 教育 的 迅速 发 展 ,我 国 的 高等 职 业 教育 计 专 业学 生 进行 “ 向” 培养 ,使 之 能适 应 区域经 济 发展 定 多维 型 ”人 才 就是 在 应 用 型人 才 基础 上 ,根 已 占高等 教 育 的 “ 壁 江 山 ” 半 ,这 极 大 地 缓 解 了各 地 经 济 人 才需 求 。 “ 建 设迫 切需 要人 才 的矛 盾 ,也促 进 了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结 构 据 人 才 个 性 发 展 的特 点 在 相 应 专 业 或 行 业 中 不 同 的 职 位 对 更 趋合 理 。高职 院校 中艺术 设 计类 专 业也 随着 高 职 教育 的 人 才个 体 进行 “ 性 ” 的培 养 ,使 之 能胜 任 相应 职 位 的专 定 发 展而 蓬勃 兴起 ,但 由于 办学 时 间短 ,以及 办学 条 件 、规 业 技 术 人 才 。 模 、师 资等 各方 面 因素 的影 响 ,在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定 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