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SP框架中定位EOP
基于EGP+ESP教学理论的高职电力专业英语EOP课程框架探讨

基于EGP+ESP教学理论的高职电力专业英语EOP课程框架探讨【摘要】阐述EOP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框架体系的构建、具体课程体系的实施以及学生评价体系的形成,进一步阐明教师队伍的建设意见、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关键词】EGPESPEOP电力专业教学框架一、EGP+ESP理论对EOP课程的影响(一)指导意义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即普通用途英语,其强调学生理解英语的基本语言结构,包括词汇和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
定位于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基础外语。
在我国实施时间长,实施范围广,且相关研究已相对成熟。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即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
科技职业英语(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即EOP),是指与某一专业紧密结合的英语课程,电力英语即包含其中。
(二)交错关联性TonyDudley-Evans在ESP定义的可变特征中指出:ESP为某一具体学科专门设计或与之密切相关;在实际教学中,ESP教学采用的方法应与EGP有所差异;英语语言体系中的基础知识即可满足大多数ESP 的课程需求。
由此可见,ESP以EGP的学习为基础,是结合专业知识的初步延展。
而EOP则是电力专业或是相关技术专业在ESP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延伸,换言之,EOP是更为具体化的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外英语课程,是更为细化了的ESP。
二、EOP课程设置的框架体系(一)EOP课程设置的必然性1.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期许。
笔者于2013年对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及2012级供用电专业6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600份。
其中73.33%的2011级学生及52.05%的2012级学生均认为现行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重复,无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关于海军外交英语培训教材的几点思考--以《海军英语》和《海军实用英语》为例

1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人民海军在“参与国家外交活动,支持国家外交斗争”的战略指导下开始执行越来越多的外交任务,如:舰艇编队互访、海上联合军演、国际海军合作等。
但是,不论何种形式的海军外交活动,其实质都是为语言为媒介,有效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信息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外交任务执行主体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成为影响外交任务完成质量的制约因素。
为提高海军外交人员的语言文化素养,各种以任务为导向的语言培训项目应运而生。
大量海军外交类英语培训教材被编撰和出版,但多数教材所涵盖的话题有限,任务指向性不强,目标读者描述模糊,从而大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对海军外交英语培训教材进行梳理并就教材编撰提出可行性建议就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海军外交英语培训教材对比分析总的说来,海军外交英语培训教材共分两类:通用教材和专门用途教材。
本文将以通用教材——《海军英语》和专门用途教材——《海军实用英语》为例,对目前海军院校广泛使用的两类教材进行较为客观和系统地分析。
通过逐一研究教学目的、选材范围、体例分布、注解要点和练习目的等方面的特点(见表1),笔者发现这两本教材不论从体裁的选定还是体例的安排上都以掌握海军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了解以英语为媒介的军事知识为教学目的。
从课文素材的文体类型看较为单一,注解和练习的关注点也以输出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信息化媒介和载体所提供的文本类型的丰富性和语言功能中的人际意义。
但是在执行实际的海军外交任务中,海军外交活动执行主体所面临的语境是真实而复杂的,所接触的文体也是多变的,信息来源通常是不明的,这就更需要他们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来应对。
为此,笔者认为在教材的设计和编撰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拓宽思路,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培养意识,并将这这种意识通过教材和教学传递给目标学员(见表1)。
3可行性建议关于海军外交英语培训教材的几点思考——以《海军英语》和《海军实用英语》为例徐晓军朱紫健摘要:随着我人民海军执行越来越多的外交任务,海军外交人员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日益成为影响外交任务完成质量的制约因素。
高职EOP教学模式下教师转型的思考

282高职EOP 教学模式下教师转型的思考■陈 璇/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生的整体素质,顺利完成教育改革,深入探索高职教育模式下EOP 模式的发展,培养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师,从而培养高素质的高职生,本文将通过对高职教育中EOP 模式下教师如何转型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职 EOP 模式 教师转型一、基本概述EOP 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名词解释,EOP 是ESP 模式的分支,主要为社会培育学生职业与能力,输送专业型的人才。
EOP 模式主要是培养社会专业型人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专业训练,让学生在职场中掌握专业的职业英语,英语不再单单为学术和教育服务,从而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二、当前高职英语EOP 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缺乏专业知识,行业英语知识欠缺在当前高职院校当中,许多英语教师都缺乏专业的行业知识,高职英语老师大部分的专业都是英语语言文化专业或者英语教育专业,在校当中没有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从毕业之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必要的企业锻炼经验。
例:从本次调查的21份问卷当中,英语公共教研室总共有21名教师,有两名副教授,有19名教师,21位人当中英语教育专业17人,有过企业经历的仅仅有3人,仅仅有1/7。
所以,教师对行业知识了解少之又少,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有效的开展EOP 教学模式。
(二)教师职业倦怠感较高由于教师不能够积极的应对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持续压力,逐渐会形成一种自身的倦怠感,表现在教师的生理心理和教学态度上。
长期以来,作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英语老师承受着比较大的教学压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求取消高职英语教学工作,高职英语老师处于一种尴尬的教学环境当中;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高职教育老师,英语老师承担着许多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工作量大,课程安排较多,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参与课外的企业实践工作。
在这样一个教育工作环境之下,高职英语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倦怠感,对英语教学工作没有积极热情,仅仅把教学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根本不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论EGP、ESP及EOP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5 9 1 8 . 2 0 1 3 . 0 6 — 0 6 9
在 经 济 全球 化 的时 代 , 作 为 WT O成 员 国 的 中 国 , 已成 为 国
际经贸关系中极其重要的参与者, 我 国的对 外经济交流也 1 3 益 频繁 。在此背景下, 那些 既掌握 良好专业 知识技能又具备较 强 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 、 应用型人才成 为最符合市场要求 的 群体 。以往高校所培养 出的单一外语 专业 或单一 技能型 的人 才 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2 0 0 0年 , 教育部 在《 高 职
识, 并 掌 握 在 商 务情 境 中 的用 英 语 沟通 交 流 能 力 。 E G P是 E S P及 E O P的基 础 , E S P及 E O P是 E G P的 发 展 和 延 续 。没 有 E G P的 基 础 , E S P及 E O P教 学 将 面 临 不 少 语 言 知
p a t i o n a l P u po r s e s , 职业用途英语) 课程势在必行 , 也高 职英语教
学 的 发 展方 向 。
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 , 不仅要 培养学生 的英语语 言应用能 力, 还要 让学生掌握 国际贸易实务 、 外 贸函电与单证 和跨文化 交际等知识 与能力 , 以及市场营销 、 电子 商务和商 务管理等 系
湖 北 函授 大 学 学报 ( 2 0 1 3 ) 第2 6卷 第 6期
论 E G P 、 E S P及 E O P三 位一 体 教 学 模 式
— —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邓海 东
( 广东科 贸职业学 院外语系 , 广东广州[源自摘5 1 0 4 3 0 )
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_王守仁

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王守仁①提要:本文讨论了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认为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要求我们客观评价过去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认识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质,建设和完善大学英语综合评估体系,构建和谐语言生态,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具性;人文性;大学英语综合评估体系;教学质量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view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It argues that in adhering to the view ,we should assess the reform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an objective way ,understand the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values of college English ,establish and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English ,maintain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among languages taught in colleges ,and plac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central posi-tion.Key words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strumental value ;humanistic valu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112(2013)06-0009-06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在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视频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了“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的重要性,他指出:“这是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的首要任务。
基于ESP理念的通用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

基于ESP理念的通用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作者:刘娈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03期[摘要]通用学术英语(EGAP)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支,不局限于特定学科或职业,主要解决学术英语中的共性问题,培养学生一般性的学术英语能力。
文章以ESP教学理念为基础,探索将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作为从通用大学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衔接性课程,构建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
提出将通用大学英语与通用学术英语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确立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和加强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作为通用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原则,旨在为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ESP理念;通用学术英语;大学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4)03-0177-06[收稿日期]2023-12-2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以ESP理念为导向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构建及应用研究”(SJGY202201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向资金项目“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艾丽斯·沃克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2572019BP03);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新文科视阈下外语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WY2021084-C)[作者简介]刘娈,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英语教学。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我国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2019年3月,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提出,“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要培养精通一门外语,会用多门外语沟通交流,掌握一种专业、具有多种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脱壳找OEP7种基本方法

脱壳找OEP7种基本方法七种找OEP的方法OD手动脱壳的7种法则方法一:单步跟踪法1.用OD载入,点“不分析代码!”2.单步向下跟踪F8,实现向下的跳。
也就是说向上的跳不让其实现!(通过F4)3.遇到程序往回跳的(包括循环),我们在下一句代码处按F4(或者右健单击代码,选择断点——>运行到所选)4.绿色线条表示跳转没实现,不用理会,红色线条表示跳转已经实现!5.如果刚载入程序,在附近就有一个CALL的,我们就F7跟进去,不然程序很容易跑飞,这样很快就能到程序的OEP6.在跟踪的时候,如果运行到某个CALL程序就运行的,就在这个CALL中F7进入7.一般有很大的跳转(大跨段),比如jmp XXXXXX 或者JE XXXXXX 或者有RETN 的一般很快就会到程序的OEP。
PS:在有些壳无法向下跟踪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附近找到没有实现的大跳转,右键-->“跟随”,然后F2下断,Shift+F9运行停在“跟随”的位置,再取消断点,继续F8单步跟踪。
一般情况下可以轻松到达OEP!方法二:ESP定律法ESP定理脱壳(ESP在OD的寄存器中,我们只要在命令行下ESP的硬件访问断点,就会一下来到程序的OEP了!)1.开始就点F8,注意观察OD右上角的寄存器中ESP有没突变成红色。
(这只是一般情况下,更确切的说我们选择的ESP值是关键句之后的第一个ESP值)2.在命令行下:dd XXXXXXXX(指在当前代码中的ESP地址,或者是hr XXXXXXXX),按回车!3.选中下断的地址,断点--->硬件访--->WORD断点。
4.按一下F9运行程序,直接来到了跳转处,按下F8,到达程序OEP。
方法三:内存镜像法1:用OD打开软件!2:点击选项——调试选项——异常,把里面的忽略全部√上!CTRL+F2重载下程序!3:按ALT+M,打开内存镜象,找到程序的第一个.rsrc.按F2下断点,然后按SHIFT+F9运行到断点,接着再按ALT+M,打开内存镜象,找到程序的第一个.rsrc.上面的.CODE(也就是00401000处),按F2下断点!然后按SHIFT+F9(或者是在没异常情况下按F9),直接到达程序OEP!方法四:一步到达OEP1.开始按Ctrl+F,输入:popad(只适合少数壳,包括UPX,ASPACK壳),然后按下F2,F9运行到此处2.来到大跳转处,点下F8,到达OEP!方法五:最后一次异常法1:用OD打开软件2:点击选项——调试选项——异常,把里面的√全部去掉!CTRL+F2重载下程序3:一开始程序就是一个跳转,在这里我们按SHIFT+F9,直到程序运行,记下从开始按SHIFT+F9到程序运行的次数m!4:CTRL+F2重载程序,按SHIFT+F9(这次按的次数为程序运行的次数m-1次)5:在OD的右下角我们看见有一个"SE句柄",这时我们按CTRL+G,输入SE句柄前的地址!6:按F2下断点!然后按SHIFT+F9来到断点处!7:去掉断点,按F8慢慢向下走!8:到达程序的OEP!方法六:模拟跟踪法1:先试运行,跟踪一下程序,看有没有SEH暗桩之类2:ALT+M打开内存镜像,找到(包含=SFX,imports,relocations)内存镜像,项目30地址=0054B000大小=00002000 (8192.)Owner=check 00400000区段=.aspack包含=SFX,imports,relocations类型=Imag 01001002访问=R初始访问=RWE3:地址为0054B000,如是我们在命令行输入tc eip<0054B000,回车,正在跟踪ing。
《大学英语》ESP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探究——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HigherEducationResearch 高教研究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73《大学英语》ESP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探究——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文/孙玮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模块之一,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工具化、个性化的发展导向,从基础英语学习(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阶段向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special purposes)阶段过渡,实现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构建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生态。
文章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探究了应用型大学英语跨学科背景下ESP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问题,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ESP;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大学英语;会计专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背景下,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文化、经济、科技的繁荣期的祖国,最紧缺的就是既具有专业能力,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以EGP 为导向的大学英语通用英语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强调了语言本身的基础性学习,是对中小学英语学习模式的重复与延伸。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体现和考察主要基于课程测试和四六级成绩,忽略了语用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核心价值应落脚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坚持以语言的工具性为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用途转向。
大学英语ESP 课程改革,是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语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直接途径,也使外语教学更好的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需求。
1 会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ESP 改革的基础和必要性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中等教育的进步,EGP 基础英语教学模式逐渐深入中小学,大部分学生已在中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基本夯实基础英语知识,因此,高等教育中英语教育的主诉求是解决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语用能力不足的境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ESP框架中定位EOP
摘要:本文通过整合esp和eop的相关文献,从eop的定义、起源、发展和分类的角度讨论它与esp的关系。
关键词:esp;eop
1.引言
因为高校教育的理性发展需要,关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近年来已然形成业内研究热点。
本文从esp的分支之一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即职业英语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分类的角度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希冀为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提供可借鉴的信息资源。
2.eop的定义
hutchinson等(1987) 将esp视为一种所有关于内容和方法均取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英语教学模式,并进而将esp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ap)和职业用途英语(eop),而且不同的领域均有自己特定的eop和eap。
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黄萍,2007)对eop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eop主要是指在工作上应用的英语,特别是在商贸活动中运用英语沟通的能力。
不同的工作岗位,对雇员在英语会话和书写方面的水平,均有不同的要求。
eop是esp的一个分支,与eap相对,专门在工作场合使用的英语。
3.eop的起源
专门用途英语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其因素有三个方面:
满足专门领域对英语的需求、语言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首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经济的大发展导致了esp的出现。
大量的人们为了科学技术及商业交流的需要学习英语,他们学习英语有着明确的目的。
其次,esp的出现是语言学革命的结果,人们把研究的注意力从语言运用的形式特征转移到正真交际过程实际
应用语言的方法。
语言学家们认为可以把特定语言环境的特点确定下来,并以此作为设计特定人群所需的语言课程的基础。
最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新成果也促进了esp课程的形成。
这种课程与学习者具体需求及兴趣之间的直接关联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正是由于英语课程专门满足当时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求,因此就产生了专门用途英语,而专门用途英语自产生之时起,就承担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功能:其一满足人们学习或者研究的英语需要,其二则是满足人们岗位工作或者即将从事的岗位对英语的需要,这第二种英语课程就是本文所提的eop。
4.eop/esp的发展
eop/esp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即语域分析、修辞或话语分析、目的语境分析或需求分析、学习技能分析或技能为中心的方法、学习为中心的方法。
(1)语域分析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研究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使用频度。
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着眼于通过确定
不同语域和教学材料的语法和用词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大纲;(2)修辞或话语分析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句子如何合成语篇并产生含义,其主要关注点为确定语篇的组织形式及其所对应的特定语言学含义,这种组织形式成为了esp制定教学大纲的基础;(3)目的语境分析或需求分析主要研究目的是将语言分析和学习者的学习原因紧密联系起来,为此设置程序,以求在更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知识;(4)学习技能分析,其研究试图透过语言表面,不再单纯考虑语言本身,而开始考虑使用语言前的思考过程,如推理和理解等这些帮助人们从语篇中提取含义的思维过程;(5)学习为中心法的方法开始关注语言学习,认为真正有效的esp教学方法必须基于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解。
5.eop的类别归属
eop的定义一直都与专门用途英语联系在一起,许多国外语言专家均将职业英语视为专门用途的一个分支,即满足特定职业需要的英语。
(1)hutchinson 等的英语教学树形分类
hutchinson & waters (1987) 以语言教学为着眼点,根据学习者语言训练及从事职业的不通领域制作了英语教学分类树形图,将esp教学分为科学技术英语(est)、商业经济英语(ebe)、社会科学英语(ess)3大类,每大类又分eap和eop 2类。
(2)peter strevens的专门用途英语分类
peter strevens(1988)根据esp的不同用途分成eop和教育用途英语(eep),再根据学习过程发生的时间不同分别将其各分成3种类型,国内很多学者称之为“三分法”。
其中职业用途英语被分为“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
“工作前”即为没有工作经验或参加工作之前者为了获得工作岗位而学习的英语,“工作中”即为在岗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适应岗位要求学习的英语,而“工作后”则是已经具备一定工作经验者为了提升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学习的英语。
(3)jordon的英语分类
jordon(1997)将语分为通用英语即一般用途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两大类,并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op)和学术用途英语(eap)两类,进而将学术用途英语分为学术通用英语(简称eagp)和学术专门用途英语(easp)两类,因此jordon的esp分类方法被成为“二分法”。
显然,jordon的分类方法是以语言学习的不同目的及语言运用的不同语境为基础的。
综上所述,eop属于esp的范畴,其存在并非为了学术研究或学习的目的,而是以求职就业、岗位工作需要或者职业生涯的提升为目的而学习的英语。
参考文献
[1] elizabeth platt. the vocational classroom: a great place to learn english[r]. hutchinson tom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jordan, r. 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in m. tickoo(ed.) esp: state of the art(1-13).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1988
[35]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