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0-12课综合复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D.设立行中书省 2 .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A.御史大夫B.刺史C.司隶校尉D.东厂3 .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 生”与“对策”是()A .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主父偃、“推恩令”D .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济南郡一 - 密 高 国 ii //芽一 s.\./ :厂郡口 海一圄---- 州级政区界郡国界)6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7 .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8 .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 .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 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1.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2.措施: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1)政治: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这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 25年,X秀称帝,定都某某,史称东汉。
3.光武中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的衰落:东某某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末年,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探究:(1)汉初,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无法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汉武帝推行的“儒术”,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4)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问题2】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探究:(1)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全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推行和巩固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10、11、12课)练习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0、11、12课)二、巩固练习1.秦统一六国的关键战役:。
时间:从公元前年至年。
统一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定都2.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建立皇权:最高统治者称,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和。
(3)地方制度:推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上:(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铜钱。
(2)统一度量衡:对、、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文化上:统一,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
思想上:接受建议,实行“”。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长城西起,东到,蜿蜒里。
兴修了,沟通了水系和水系。
4.疆域四至:东至,西到,北至带,南达 o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的大国。
5.秦的暴政表现在:(1) 繁重。
(2) 沉重。
(3) 残酷。
更加残暴。
6.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戍边误期,按律当斩。
时间:年。
地点:;建立政权在。
7.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鼓舞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8.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
9.巨鹿之战时间:年。
领导人:。
特点:是一次的战役。
结果:大败秦军。
10.秦朝灭亡时间:年。
标志性事件:率兵直逼成阳,秦朝统治者投降。
11.西汉建立时间:年。
人物:。
都城:。
12.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教训,减轻农民负担。
(2)重视发展生产,奖励耕作,劝课农桑。
(3)提倡,以身作则。
(4)重视“”。
表现:(1)社会。
(2)百姓。
(3)国库积蓄充盈。
13.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接受的建议,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直接削去半数侯国。
(2)思想文化: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
推行教育,在兴办太学。
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进入时期。
14.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
我们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1)“秦始皇”答: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加强管理呢”(2)“秦始皇”答:记者又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3)“秦始皇”答: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0,12课综合复习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0,12课综合复习题复习七年级历史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0 12课综合复习题,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10 12课综合复习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注意:将选择题答案填入题后的答题栏内,否则不得分)1.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D.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所赞颂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统一了文字D.统一货币、度量衡3.小明的姓与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那么小明姓什么A.夏B.秦C. 隋D.元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朝代名称和时间是A.秦朝公元前770年B.秦朝公元前221年C.西汉公元前202年D.隋朝公元589年5.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 电影《英雄》中的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除,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 下列选项中,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8. 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
七年级历史1012课的提问试题

湖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10-12课的提问?1、秦朝建立的时间是、都城、开国君主,意义?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HY集权的封建国家2、在政治方面,秦朝创始了一套什么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HY政府有哪几个官职,分管什么?地方推行什么制度?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HY集权制度皇帝HY设丞相〔行政〕、太尉〔HY事〕、御史大夫〔HY〕地方推行郡县制3、经济方面,统一了哪些东西?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文化方面,统一了什么,全国标准字是什么,民间流行什么字?统一文字小篆隶书4、在思想方面,出于什么目的,秦始皇承受了谁的意见,制造了什么事件?加强思想控制李斯焚书坑儒5、为了安定北部边疆,秦始皇派谁抗击了哪个少数民族?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哪里?蒙恬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6、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的是哪段人工运河?灵渠7、秦朝疆域四至?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9、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时间是、地点、人物、口号、建立政权的地点、结果?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陈失败10、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对抗残暴的统治。
11、哪一年,谁以少胜多,在哪里大败秦HY主力?哪一年,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公元前207年刘邦12、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开国君主、都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长安13、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拟安定,历史上称为什么?文景之治14、在政治上,出于什么目的,汉武帝承受谁的什么建议?加强HY集权主父偃削弱诸侯国的权力15、在思想方面,汉武帝承受谁的什么建议?产生什么影响?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大力推行什么教育,在长安兴办什么,教材主要用的是什么?儒学太学儒家的五经16、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HY,统一铸造什么钱,哪两样东西由政府经营?五铢钱盐、铁17、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大规模还击哪个少数民族,夺回了哪些地区?匈奴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18、什么统治时期,西汉在政治、经济、HY事和思想实现了什么,进入了什么时期?汉武帝大一统鼎盛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初一历史上册第12课的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第12课的试题及答案初一历史的学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迷茫的话,那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初一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一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试题一、选择题1.为实现国家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颁布“推恩令”C.盐铁官营D.张骞出使西域2.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3.识别历史人物,有助于了解历史。
右图人物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4.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派张骞出使西域D.统一文字5.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开始于A.秦始皇B.隋文帝C.汉武帝D.唐太宗6.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
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A.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康熙帝二、非选择题7.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3. 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其主要的目的是 ( )A.实现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4.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5. 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6. 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A.洛阳B.咸阳C.长安D.开封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因为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8. 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A.贝B.五铢钱C.半两钱D.交子9. 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10.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C.李冰修筑都江堰D.屈原创作《离骚》11.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一、西汉成立的时刻是()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二、以下各项,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内容的是()A释放奴仆 B薄赋劝农 C提倡俭仆 D“以德化民”3、提倡俭仆并以身作那么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4、把儒家的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5.儒家学说之因此成为我国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主若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学说是西汉学校教育的要紧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6.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方法是()A.巩固中央集权B.成立了明确的人材推荐制度C.公布了推恩令D.同意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7.以下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光武帝C.周文王D.汉武帝8.汉武帝减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A.剥夺王国的封地B.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9.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A.太学B.郡学C.国学D.府学10.汉武帝的“免除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11.汉武帝下令许诺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同意了谁的建议()A.董仲舒B.刘濞C.晁错D.主父偃12.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显现于()A.孔子开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13.“焚书坑儒”和“免除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A.全然目的B.实施背景C.实施进程D.实施结果14、电视持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大体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1五、汉武帝雄才粗略,公布“推恩令”,实行“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要紧目的是( )A.增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放权于侯国D.平定兵变1六、汉武帝增强中央集权统治( )A.直接任免地址官员B.让地方推荐人材选用官员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D.采纳科学制度选拔官员17、经典朗诵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0-12课综合复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注意:将选择题答案填入题后的答题栏内,否则不得分)
1.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所赞颂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统一了文字 D.统一货币、度量衡3.小明的姓与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那么小明姓什么
A.夏 B.秦 C.隋 D.元
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朝
代名称和时间是
A.秦朝公元前770年 B.秦朝公元前221年
C.西汉公元前202年 D.隋朝公元589年
5.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
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 电影《英雄》中的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除,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 下列选项中,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8. 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
当时刻石使用的文字应该属于
A. 甲骨文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9. 现在有人习惯于将钱戏称为“孔方兄”,其出典是历史上的“圆形方孔钱”。
下令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10. 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致命的打击”缘于
A.商鞅变法B.秦始皇“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D.汉武帝削弱封国11.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
”“秦法政”不包括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2. 秦始皇的下列哪一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否定
A. 推行郡县制
B. 统一度量衡
C. 统一文字
D. 焚书坑儒
13. 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A. 防止秦朝人民发动起义
B. 阻止南北人民共同反秦
C. 设置关卡征收重税
D.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
14.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
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度
C. 修建长城
D. 统一文字
15.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 修筑万里长城
B. 地方设县
C. 使用圆形方孔钱
D.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16. 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17.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管理监察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户部尚书
18.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 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不满
B. 秦朝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
C. 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D. 秦朝的暴政
19.秦始皇当年幻想秦朝的统治能万世无穷,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
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算一算它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A. 10年
B. 15年
C. 25年
D. 30年
2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张角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黄巢起义
2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的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22.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严酷的刑法④宦官专权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3.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起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 首先提出平分土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反抗推翻残暴的统治
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王朝
D. 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24.下列史料中,不能体现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 力役三十倍于古
B. 收太半之赋
C. 废先王之道
D. 刑者相伴于道25.“破釜沉舟”这一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
A. 城濮之战
B. 官渡之战
C. 巨鹿之战
D. 赤壁之战
26. 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③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⑤推行儒家学说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7.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A.始称皇帝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昭君出塞 D.创立科举制度
28. 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削弱诸侯国的势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29.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3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内容
A.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B. 劝百官关心农桑
C.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D. 约法三章
31.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减轻人民负担
C. 发展生产
D. 巩固封建统治
32. 由于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一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接受这个建议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
33.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 D. 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34. 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出身低微的卫青后来官至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侯,主父偃被破格重用。
这最能说明汉武帝
A.独断专行 B.重用人才 C.勤政爱民 D.同情下层人民
35.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二.非选择题
1.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材料三: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2分)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4分)
2.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至少回答四点)(8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
—《汉书·食货志》
阅读材料回答: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2分)
(2)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2分)
(3)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结果?(4分)
4.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