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谱谐波时效在风电球磨铸铁件的应用研究
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在成套机床部件上的应用

()检测结 果 8
如 附 表 所 示 。可 以 明显 看 到
声 大 的 问题 。
一
技 术后 ,在 拉 床床 身 上 进 行 了初步 试 验 ,获 得 技 术 认 可 后 ,才 在 枪 钻 系 列 成 套 工 件 上 正 式 应 用 此 技
术。
2 频谱谐 波时效床身试验 .
( )工 件 情 况 1 拉 床 床 身 ,长 宽 高 为6 ×2 m m
机运行 ,激振器偏心调 整 ̄7 %,系统 自动分析 出 go 5 种不 同振型的谐波频率 ,时效处理完毕后 ,保存
时 效 曲线 ,整 个 过 程 符 合 兵 器 行 业标 准 w J 6 6 2 9
20要求 。 08
1 长 沙机床厂 的应用 .
枪钻系列部件为铸造件 ,均为关键部件 ,它们
经频谱谐波时效处理的床身其精加 工后至转运到装
6 6
晚
参 棚工 磊
×l m,重 8 ,材 质 Q3 5,因焊 接 残 余 应 力 大 ,精 t 4 加 工后 仍 存 在 变 形 问题 ,装 配 时需 要 修 磨 ,影 响 生
产 效率 和 机 床 的精 度 。 ( )数 量 2 频 谱 谐波 时 效 和 原 工 艺各 两 件 。 下 料 一 焊 接 一粗 加 工 一精 加 工
种 重 大 突 破 , 已 经 成 功 应 用 于 航 空 、航 天 、 兵
器 、船 舶 、机 床 及 工程 机 械 等 领 域 ,并 被 列 入 国家
频谱谐波振动时效在大型焊接构件中的应用

频谱谐波振动时效在大型焊接构件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5-17T10:17:25.81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作者:郭玉宇荀少宝陈启新王海墨祥[导读] 摘要:频谱谐波振动时效是在振动时效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傅里叶方法进行频谱分析,寻找低次谐波,自动选用合适的能量在多个谐波频率振动,引起高次谐波累积振动,产生多方向动应力,与多维分布的残余应力叠加,造成塑性屈服,从而降低峰值残余应力,同时使残余应力分布均化。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2摘要:频谱谐波振动时效是在振动时效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傅里叶方法进行频谱分析,寻找低次谐波,自动选用合适的能量在多个谐波频率振动,引起高次谐波累积振动,产生多方向动应力,与多维分布的残余应力叠加,造成塑性屈服,从而降低峰值残余应力,同时使残余应力分布均化。
关键词:频谱谐波振动;大型焊接;应用本文应用频谱谐波振动设备,对合圆状态外机壳进行频谱谐波振动时效处理试验,以期达到以下目标:工件焊缝残余应力不大于150 MPa,应力消除率不小于30%,应力均化率不小于50%,拆除工装后尺寸变化率小于3‰。
同时通过该试验有效地推动频谱谐波振动时效技术在大型焊接构件中的应用。
1 频谱谐波振动时效试验准备工作(1)频谱谐波振动时效设备频谱谐波振动时效适应性强,能够处理亚共振无法处理的高刚性、高固有频率工件,能够满足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工件。
同时,谐波频谱振动设备操作方便,工作周期短,振动过程噪声低,成本低,不产生烟尘,不产生二次内应力。
频谱谐波振动时效设备由控制器、激振器、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在本文试验中,频谱谐波振动时效设备选用HK2010振动消应力设备,其采用K4型激振器,最大激振力为35 k N,调速范围1 000~8 000 r/min,可处理工件最大质量约100 t。
(2)盲孔法测应力设备依据GB/T 31310-2014《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钻孔应变法》,采用HK21A应力检测仪,对工件表面进行应力检测,测得每个点初始残余应力的2个主应力σ1、σ2;(3)应力检测点位置选择根据外机壳壳体结构,主要焊缝类型有对接焊缝和角接焊缝2种,针对每种焊缝,在壳体的不同部位分别选择10个应力检测点。
风电铸件用高强高韧球墨铸铁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孙晓光

风电铸件用高强高韧球墨铸铁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孙晓光发布时间:2023-07-03T08:44:45.059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3年8期作者:孙晓光[导读] 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双碳”政策与平价上网使得风电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技术飞速迭代,海上大中型(7MW及以上)半直驱、双馈风机成为了风电行业发展主流。
风力发电机中的典型球墨铸铁件有轮毂、机舱弯头、铸铁主轴等,单件铸件质量高达10~50t,且铸铁部件尺寸重量逐渐增加。
厚大断面球铁铸件生产加工时易产生多种缺陷,对成品的综合性能影响较大,故对原材料的品质和冶炼、铸造工艺要求较高。
身份证:23108519850824XXXX 山东安博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双碳”政策与平价上网使得风电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技术飞速迭代,海上大中型(7MW及以上)半直驱、双馈风机成为了风电行业发展主流。
风力发电机中的典型球墨铸铁件有轮毂、机舱弯头、铸铁主轴等,单件铸件质量高达10~50t,且铸铁部件尺寸重量逐渐增加。
厚大断面球铁铸件生产加工时易产生多种缺陷,对成品的综合性能影响较大,故对原材料的品质和冶炼、铸造工艺要求较高。
关键词:风电铸件;高强高韧;球墨铸铁材料;研发应用引言球墨铸铁具有耐磨、减震、对缺口不敏感及铸造性能优异的特点,且生产成本较低,生产周期较短,是风电铸件的理想材料。
当前,风电铸件的尺寸,随着风电机组不断大型化和重型化而增加,某些部位的断面厚度已超过200mm。
厚大断面铸件的凝固冷却速度缓慢,易造成球状石墨形状差、数量少,甚至产生碎块状石墨问题;基体组织也会形成严重的成分偏析,导致产生大量通过长时间热处理也难以消除的碳化物。
并且,铸件晶粒粗大,较易产生黑斑及缩松等缺陷。
1原材料选择结合厚大断面铸铁的工业生产案例及实践经验,球墨铸铁主材一般由生铁(50%~90%)、废钢(5%~30%)、回炉料(10%~30%)和硅铁(0.4%~0.6%)、石墨增碳剂组成,加上后期孕育、球化处理涉及到的孕育剂、球化剂。
超声波检测技术在球墨铸铁曲轴上的应用

D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8 3 4 5 . 2 0 1 6 . 0 5 . 0 0 9 Th e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Ul t r a s o n i c T e s t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i n No d u l ar I r o n Cr a n k s h a f t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 T h a t i n d i c a t e d t h i s me t h o d w a s r e l i a b l e a n d f e a s i b l e o n n o d u l a r i z a t i 0 n r a t e d e t e c t i o n . ( 2 ) T h e u l t r a s o n i c
HU Ch un —l i a n g , W U Yi
( 1 . T i a n j i n Ma r i t i n e C o l l e g e , T i a n j i n 3 0 0 3 5 0 , C h i n a ; 2 . T i a n j i n F A w X i l a i A u t o mo b i l e C o . 。 L t d . , I C E Ma n u f a c t u i r n g B r a n c h C o m p a n y , T i a n j i n 3 0 0 3 7 3 , C h i n a )
机床大型铸件频谱谐波振动时效工艺研究与应用

图1激振器装夹示意图
时效处理过程如下:①采用三个或四个橡胶垫将磨床床身平稳的支撑起来。
②用弓形夹将激振器与工件刚性联紧固力为130~150公斤力),并调整初始偏心。
备中的各个连接线连接好,将频谱谐波模式应用到其中,设备就会自动进行频率的选择,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几种谐波时效处理方式,保证其振动加速度始终在30m/s
之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振动参数进行调节。
处理完毕将工件作好标记,记录各参数,并打印时效曲线(如图2)。
工件粗加工后的装夹和处理方式与以上步骤相同。
的变化量以及工件在静、动载荷作用后的尺寸精度变化与热时效或精度允差相比较,以鉴定振动时效工艺的可行性。
2.3工艺推广在工艺推广阶段,将频谱谐波振动时
图2床身谐波频率时效曲线
图3加速度-时间参数曲线测试法
时效工艺类别
亚共振时效
亚共振时效
频率范围工件频率不得超出激振器转速范围,否则无法找到共振频率。
对工件频率超出激振器转速范围的都能找到谐波频率。
处理范围小于23%的工件。
大于90%的工件。
振型
在激振器转速范围内很少,超出范围没有。
至少5种。
噪音在共振频率下振动,大部分能量被用于工件宏观振动,
振动强烈,噪音很大。
在谐振频率下振动,大部分能量被吸收,
用于克服工件内部阻力,表1。
超声相控阵技术应用于风电球墨铸铁件检测的研究

超 声 相 控 阵 技 术 是 近 几 十 年 来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控 制 ,从 而 扫 查 更广 阔 的区 域 。
种 新 型 工 业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相 控 阵 的概 念 来 源
超 声 相 控 阵技 术 的 另 一 个 重 要 功 能 就 是 可 以
实 现 动 态 聚 焦 。所 谓 聚 焦 法 则 是 一 个 包 含 了激 发
于 相 控 阵 雷 达 技 术 【 ,上 世 纪 7 年 代 最 初 在 医 疗 ] 0
Ab ta t T e r cpeo t sncp ae r y(A tc nq e a l a tec aatr t i eig sr c: h i il f l ao i h sdar P ) eh iu , s l s h h rcei i df r pn ur a we sc n
Ch en Kai i- Ch u’ , a i g。 Zh g W ei l ’ , en Sh 一 Jing Yul a 一 an , an 。
( . a g a Ma hn i igT c n lg n tueCo, t .S a g a 0 0 0 Chn ; . a g a 1 Sh n h i c ie Bul n e h oo y Isi t .Ld, h n h i 0 7 , ia 2 Sh n h d t 2
t he q lt o r fnod a a o t ua iy c ntolo ul r gr phie ion c tngs f r wi . i n g ne a ora he r l t d t r asi o nd drve e r t nd t e a e i p c i n s e i c to r t did. ns e to p cf a i n a e su e i
大型风电球墨铸铁件超声波检测技术研究

1 2 6 8 0 — 3 : 2 0 1 2 a n d r e f e r r i n g t o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r a d i a l t e s t ( U T ) a n d l a y e r b y l a y e r d i s s e c t i o n t e s t , t h e v e r a c i t y o f u h r a s o n i c d e f e c t
p o i n t e d o u t t h a t o n e o f t h e i mp o r t a n t r e a s o n s c a u s i n g d e f e c t t o b e mi s s e d i n u l t r a s o n i c t e s t wa s t h a t t h e r e wa s q u i t e b i g d e v i a t i o n e x i s t i n g wh e n d e t e r mi n i n g d e f e c t s i z e , f o r m a n d s o r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l f e c t i o n w a v e s i g n a 1 . T h e r e a s o n s c a u s i n g d e f e c t s a n d
科技成果——基于频谱分析法的振动时效系统

科技成果——基于频谱分析法的振动时效系统成果简介经过热加工(如铸造、锻压、焊接)和压力加工的金属零件表面和内部会存在残余应力和变形。
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构件是有害的,如降低工件强度和疲劳极限、造成脆性断裂、加快构件在腐蚀大气中的腐蚀速度等;分布不均的残余应力会对构件尺寸精度和稳定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消除残余应力是机械制造工业技术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当前消除构件残余应力的方法主要有自然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
振动时效较自然时效和热时效具有投资少、效率高、污染少等优点,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是,现有大部分的振动时效系统具有扫频速率较慢、易漏频等缺点,而且振动时效机理尚未被解释清楚。
因此,开发了基于频谱分析法的振动时效系统,并在此系统的基础上,研究振动时效机理。
频谱分析法是将时域信号变换至频域加以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把复杂的时间历程波形,经过傅里叶变换以获得信号的频率结构。
将此方法应用到振动时效中获取工件固有频率,可克服传统振动时效中的缺点。
此外,构建振动时效控制系统的构建采用VB和MATLAB混编,并结合数据采集卡、变频器和激振电机等硬件,具有开发灵活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并且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经过该系统处理的试件残余应力平均下降46.62%,达到了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标准。
技术特点基于振动学理论推导了频谱分析法判定系统固有频率的依据,证明频谱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控制系统中,提高扫频速率,减少漏频。
使用VB与MATLAB混编技术编写系统软件控制程序,通过软件控制程序调用USB数据采集卡的DLL文件,实现电压信号的输入与输出,由此采集振动信号并控制激振电机的工作等。
开发方法灵活、自动化程度高。
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分析金属位错运动等方面研究产生和改变工件残余应力的条件。
从宏观和微观机理分析振动时效机理,为振动时效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主要技术指标适用工件:中型或大型铸造件、焊接件等;降低残余应力:40%左右;扫频范围:0-100Hz;扫频速率:30S;激振力范围:0-8KN,可根据实际工况设置;激振时间:20-40min,可根据实际工况设置;加速度采样速率:150k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谱谐波时效在风电球磨铸铁件的应用研究
摘要:概括介绍了频谱谐波时效技术的由来、分析了其机理。
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去应力处理效果和保持尺寸精度稳定性方面,对风电球墨铸铁材料工件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样件处理后对残余应力和工艺变形测定,表明此技术可以替代以消除应力为目的热时效,防止工件变形、开裂、提高工件尺寸精度稳定性。
关键词:残余应力频谱谐波多振型尺寸精度磁应力检测
前言:
金属工件在成形和加工过程中,一般通过自然时效、热时效或振动时效来消除残余应力。
自然时效周期长,无法适应批量生产;热时效能耗高而且污染环境;振动时效虽然效率高,节约成本95%,但噪音大、振型少、应力消除效果不恒定、工艺方案复杂,这样造成振动时效始终没有被大多数企业纳入正式的工艺流程,只能作为热时效辅助手段。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振动时效基本原理的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出现在中国,在许多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
本文首先分析其多振型原理和微观机理,然后通过应用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技术可以取代以消除应力为目的热时效。
一、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原理简介
该技术是在原有振动时效技术上的提高和突破,是通过傅立叶分析,不需扫描,在100HZ内寻找低次谐波,然后用合适的能量在多个谐波频率振动,引起高次谐波累积振动产生多方向动应力,与多维分布的残余应力叠加,造成塑性屈服,从而降低峰值残余应力,同时使残余应力分布均化。
该技术不论工件大小、频率刚性高低、材料特性均能找出五种不同振型的谐波峰,不受激振器转速范围限制,对激振点和拾振点无特殊要求,能够处理亚共振无法处理的高刚性高固有频率工件,能够满足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工件,振动噪音低,在机械行业的覆盖面达到100%。
二、频谱谐波时效机理的研究
1、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除的方法
金属工件在、锻造、和切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热冷、机械变形作用,其内部各部分之间因相对位置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在外力撤销后,存在于物体内部的应力,称为内应力,而内应力的累积或局部应力急剧增大会产生应力集中,也就是残余应力。
从微观角度讲,残余应力是由于金属晶体内部的位错纠集和其他缺陷及晶界非均衡分布而造成的。
通过以上分析,对金属工件如施加机械振动,施加的动应力大于金属材料属性变
形屈服极限,则金属晶体内部晶格之间产生滑移,应力得到松弛,重新分布,这样可以调节应力,使峰值应力降低、整个应力均化,达到稳定工件尺寸精度,防止应力集中区域裂纹萌芽。
2、频谱谐波时效机理的研究
2.1 宏观机理研究
频谱谐波时效技术有5种以上的有效振型,通过多维振动消除应力,使得工件内部不同部位残余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工件整体内应力得到均化,抗变形能力大幅度提高。
残余应力在金属工件内部呈多维分布,如果振动动应力方向与残余应力的方向叠加,则残余应力消除最充分。
如下表:
某零件振动方向对残余应力松弛百分比的影响
振动时间(分)沿振动方向对残余应力松弛百分数(%)垂直向Y水平向X横向Z体积Y+X+ZY+X平面
1514.56.01.217.014.512.013016.010.03.622.019.019.06022.019.012.027.02 4.025.018030.026.523.034.032.033.024032.028.524.035.033.035.0
1振动参数:Y向-振幅=3mm;频率=22Hz
X向-振幅=1mm;频率=55Hz
从表中可以总结两点:
(1)、在垂直方向振动15分钟所消除掉的残余应力,在水平方向或轴向振动时,就需要花费2倍或4倍的振动。
(2)、采用双向振动(平面)或三向(体积)振动比单向振动能较多降低残余应力。
因此,对于残余应力分布复杂的工件,应采用3个或3个以上的不同振动型态的频率进行时效处理。
对于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可以采用比较直观的“砂型法”来分析其振动型态。
其方法如下:在平放的零件上撒砂粒,在振动状态下,零件振动各部位上的砂粒,砂粒运动,并逐渐移动、集中到节线(振幅最小处)附近,显示出节线位置和形状。
不同谐波振动频率下,零件平面上砂粒显示的形状和节线位置完全不一样。
因此,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其5种以上振动型态可以与多方向上的残余应力进行叠加,充分消除工件内部不同部位残余应力的分布,使得工件内应力得到很好的均化,大幅度提高工件抗变形能力。
2.2 微观机理研究
频谱谐波时效技术起源于振动时效,其基本原理:在100HZ内寻找低次谐波,然后用合适的能量在多个谐波频率振动,引起高次谐波累积振动产生多方向动应力,与多维分布的残余应力叠加,造成塑性屈服,从而降低峰值残余应力,
对于振动过程的机理,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以下的共识。
振动就是对金属构件施加周期性的作用力(动应力σ动)。
在振动过程中,施加到金属构件各部分的动应力σ动与内部残余应力σ残叠加,当叠加幅值大于金属构件的屈服极限σs,即σ动+σ残≥σs时,这些点晶格滑移,产生微小的塑性变形,达到释放残余应力的目的。
从金属物理学上看,振动时效的过程,实质上是金属材料内部晶体位错运动、增殖、塞积和缠结的过程。
由于金属材料存在位错,所以在构件内部产生的交变动应力与内部的残余应力相互叠加,在应力较高的区域,就可产生位错滑移,出现微小塑性变形。
位错滑移是单向进行线性累积的,当微应变累积到一个宏观量,金属组织内残余应力较大处的位错塞积得以交替开通,局部较大残余应力得以释放,构件宏观内应力随之松弛,使残余应力的峰值下降,改变了构件原有的应力场,最终使构件的残余应力降低并重新分布,使较低的应力达到平衡。
位错塞积后造成位错移动受阻,从而强化了基体,提高了构件抗变形能力,使构件的尺寸精度趋于稳定。
三、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在风电球磨铸铁零件上的应用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对热时效和振动时效两种工艺在应力消除和保持尺寸精度稳定性两方面进行实验验证,确定“频谱谐波”振动时效去应力工艺在风电球墨铸铁件领域是否能取代以消除应力为目的热时效工艺。
2,试验项目内容、试验加工过程及检测周期:
试验项目的具体内容确定为风电上用的风机FL1500A箱体(材料为QT400-18)和行星架(材料为QT700-2A);试验加工过程定为1.5个月。
从加工完后陆续进行第1次精度检测,放置15天后进行第2次精度检测。
3,振动时效和热时效试验件精加工后间隔15天,2次检测其尺寸变化情况。
检测项目:
中心距;平行度;同轴度;垂直度;圆度;圆柱度;平面度
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1)频谱谐波时效共检测了105个项目数据,其中数据变化≤0.010的有70个,占66.67%;>0.010≤0.030的有23个,占21.9%;>0.030≤0.050的有9个占
8.57%,;>0.05≤0.0609的有3个占2.86%。
(2)热时效共检测了99个项目数据,其中数据变化≤0.010的有65个,占66.66%;>0.010≤0.030的有22个,占22.22%;>0.030≤0.050的有9个占9.09%,;>0.05≤0.0648的有3个占3.03%。
从上述对比情况来看,两种工艺对保证球墨铸铁件精加工后尺寸精度的稳定性的效果相差极小,最大的相差0.52%;最小的相差0.01%;因此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4、球墨铸铁试验件热时效和振动时效后应力消除和应力均布情况检测对比:
实验工件:风机FL1500箱箱体、行星架
应力检测设备:
俄罗斯TSC―1M―4型金属磁记忆应力检测仪进行应力检测。
金属磁记忆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金属在残余应力集中区域中产生漏磁场现象,而漏磁场的变化反映导磁率张量,这一张量相当于金属在载荷作用下形成的变形或应力张量。
通过该设备对实验工件振动前后漏磁场分布的检测,判断工件内部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从而直观地观察振动时效前后应力消除和均化效果。
从整体上看,在时效处理前磁应力及梯度值曲线分布不均,局部有应力集中现象,时效处理后磁应力分布及梯度值峰值明显下降。
检测的3套箱体、6件行星架磁应力梯度值峰值平均下降最低为41%,最高为59%。
证明频谱谐波时效处理后工件的残余应力下降、均化效果显著,起到了应力均化和消除的良好效果;热时效处理的行星架和箱体,通过检测出的梯度值变化结果与振动时效工件在同一状态下的梯度值进行比较,其值变化率很小可视为效果基本相同。
5,结论:
根据对球墨铸铁材料试验件频谱谐波时效前后、热时效前后的应力布和应力变化的检测对比和精加工后精度稳定性检测对比,频谱谐波时效和热时效的效果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在消除和均化工件残余应力对球墨铸铁件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可以取代以消除应力为目的热时效工艺。
(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 ()(20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