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统一的隋唐时代》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一的隋唐时代ppt

走向盛世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有人推而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1、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人才济济。 其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深知 ( ) A A、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B、一人独断,安能尽善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智囊团
• • • • 隋朝官吏——房玄龄、杜如晦 李密、王世充集团——秦叔宝 瓦岗军——程咬金 李建成的心腹——魏徵
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杜 如 晦
房谋杜断
“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魏 征
以明得失。”
——唐太宗
唐太宗吞食蝗虫
• 贞观二年,长安蝗虫为害。一天,唐太宗李世 民在皇家园林见到许多蝗虫,他顺手抓了几只 视之曰:民以谷为命,你们却要断送百姓的活 路,我宁可让你们吃我的五脏六腑,也不愿你 们吃老百姓的谷子。说毕就把几只蝗虫生吞下 去。随员劝他不要吃,以免生病。他说:“朕 为民受灾,何疾之避!”并下令赈灾,保证灾民 不致因饥寒而亡。
想一想
创规立制
科举制建立,谁喜谁忧?
朝廷、皇帝 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高门权贵子弟
范进中举
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 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 ,有人送银子,有人送 房子,有人送丫鬟,有 人送衣服。就连平日恶 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 也送来了猪肉和几千钱 。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 后,竟然发疯了。
进士科
•
•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 尽白头 长策:指唐代科举制度
科举制
• 作用: – 有利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 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各阶层以入仕的机 会 –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扩大了统治基础 – 积极推动教育和文化
初中历史 统一的隋唐时代1 沪教版精品课件

尚
门
书书
下
省
省
省
吏 户 礼 兵 刑工 部 部 部 部 部部
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
三、贞观之治——知人善任,四海升平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有人推而为主,无 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
什么?唐太宗实施一系列开明政策和 措施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
唯用一枝瘦笔,剪一段旧时光,剪掉喧嚣尘世的纷纷扰扰,剪掉终日的忙忙碌碌。情也好,事也罢,细品红尘,文字相随,把寻常的日子,过得如春光般明媚。光阴珍贵,指尖徘徊的时光唯有珍惜,朝圣的路上做一个谦卑的信徒,听雨落,嗅花香,心上植花田,蝴蝶自会来,心深处自有广阔的天地。旧时光难忘,好的坏的一一纳藏,不辜负每一寸光阴 在我十八岁那年,我的父亲成了一个傻子。 我可能从没想过我的生活会因为这场意外而变得天翻地覆,我曾经一直想要逃离这个家,后来我的父亲傻了,我自由了,却发现已经无法割舍这里的一切。 一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及第谣》 赵匡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骅骝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莱五云地。 物经千载出尘埃,从此便为天下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雁名塔时题。名
科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举 制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
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作用通过科举考试,谁是最大
的获益者?
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 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
统一的隋唐时代课件

武则天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 主要内容
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
①.打击了门阀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 中央,顺应了历史趋势,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②.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封建统治的 阶级基础。 ③.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④.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
“大业元年,发河南诸 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 渠,自西苑引谷、洛水 达于河。……大业四年, 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 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 引沁水,南达于河,北 通涿郡。”——《隋 书· 炀帝本纪上》(卷三)
二、隋的覆灭与唐的建立 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开凿运河
具体表现: 营建洛阳 三游江都(今江苏扬州) 三次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 618 年 隋朝灭亡时间:____
唐的建立
618 时间:__年; 李渊 人物:___(唐高祖);
首都:___。 长安
三、隋唐政治新格局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过时的和无效的制度, 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人 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 和生活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 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 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剑桥中国 隋唐史》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结合课本82页说说你的理由。
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粮 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 用大,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 东西走向,要开通南北运河, 利用水力运输。
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 的控制。 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 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
至今仍投入使用的大运河
1、三省六部制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尚书奉而行之”
宰相集体议政
审核
草诏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概要PPT课件

隋以后,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和录用官员的主 要途径。
第9页/共25页
科举制
1、发展演变 秦汉(推举)——魏晋(地方世族把持)——隋文帝 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扩充国学规模 严格考试制度 创设殿设
武举
唐玄宗 殿试诗赋
第10页/共25页
3、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后果: 农民大起义
2、灭亡时间: 618年。
第21页/共25页
3、唐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 长安
随后,李渊父子陆续削平各地的分裂割据势 力,再次实现全国统一。
第22页/共25页
思考与讨论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第14页/共25页
2、开通南北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 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路线
以( 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 ),北至( 涿郡 ), 全长( 2000多千)米
3、作用:
积极: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城镇的发展, 巩固了统一。
消极: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第1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情况。经 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隋唐王朝从新恢复了中国统一 的政局。隋朝虽然短暂,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作用。古代中国经历了前期的发展与磨难,在持续 将近三个世纪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走向辉煌。此 时的唐朝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民族融合,对外开放, 科技、文化和教育都高度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 生了深远影响。
——唐·赵嘏
第9页/共25页
科举制
1、发展演变 秦汉(推举)——魏晋(地方世族把持)——隋文帝 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扩充国学规模 严格考试制度 创设殿设
武举
唐玄宗 殿试诗赋
第10页/共25页
3、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后果: 农民大起义
2、灭亡时间: 618年。
第21页/共25页
3、唐的建立
时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都城: 长安
随后,李渊父子陆续削平各地的分裂割据势 力,再次实现全国统一。
第22页/共25页
思考与讨论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第14页/共25页
2、开通南北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 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路线
以( 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 ),北至( 涿郡 ), 全长( 2000多千)米
3、作用:
积极: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城镇的发展, 巩固了统一。
消极: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第1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情况。经 历了近四百年的分裂,隋唐王朝从新恢复了中国统一 的政局。隋朝虽然短暂,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作用。古代中国经历了前期的发展与磨难,在持续 将近三个世纪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走向辉煌。此 时的唐朝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民族融合,对外开放, 科技、文化和教育都高度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 生了深远影响。
——唐·赵嘏
隋朝的统一_课件PPT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经济的发展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 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辨兴亡》
经济的发展
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间
隋文帝开皇九年 (589年)
隋炀帝大业二年 (606年)
户数
712万 890万
隋朝垦田表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人口表
3100万 4600万
垦田数额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隋的统一
西魏
北周
隋朝
(543—557年) (557—581年)(581—618)
北朝——隋示意图
政权建立的形式:外戚篡权
隋的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 杨坚) 2.统一
隋的统一 统一南北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的统一 隋军
俑头戴兜鍪, 身穿金属铠 甲,腹下部 靠立一面盾 牌,威武庄 严,反映隋 军武士形象。
——《隋书·高祖纪》
经济的发展
·
近能繁,(
代臻,朝隋
《 隋 书 高
之于帑夕文
良 君 。
至 治 ,
藏 充 实
孜 孜 ,
帝 ) 自
祖
亦,人强
纪
足虽庶不
》
称未殷息
隋朝的迅速富强是“藏
富于国”,而不是“藏富于 民”,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 十分艰苦。
隋的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 杨坚) 2.统一 (589年)
隋朝的灭亡
隋末农民起义军表
领导人
起义军
控制地区
李密
瓦岗军
河南地区
窦建德 河北起义军 河北地区
杜伏威 江淮起义军 江淮流域
隋朝的灭亡 瓦岗军开仓散粮
经济的发展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 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辨兴亡》
经济的发展
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间
隋文帝开皇九年 (589年)
隋炀帝大业二年 (606年)
户数
712万 890万
隋朝垦田表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人口表
3100万 4600万
垦田数额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隋的统一
西魏
北周
隋朝
(543—557年) (557—581年)(581—618)
北朝——隋示意图
政权建立的形式:外戚篡权
隋的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 杨坚) 2.统一
隋的统一 统一南北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的统一 隋军
俑头戴兜鍪, 身穿金属铠 甲,腹下部 靠立一面盾 牌,威武庄 严,反映隋 军武士形象。
——《隋书·高祖纪》
经济的发展
·
近能繁,(
代臻,朝隋
《 隋 书 高
之于帑夕文
良 君 。
至 治 ,
藏 充 实
孜 孜 ,
帝 ) 自
祖
亦,人强
纪
足虽庶不
》
称未殷息
隋朝的迅速富强是“藏
富于国”,而不是“藏富于 民”,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 十分艰苦。
隋的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 杨坚) 2.统一 (589年)
隋朝的灭亡
隋末农民起义军表
领导人
起义军
控制地区
李密
瓦岗军
河南地区
窦建德 河北起义军 河北地区
杜伏威 江淮起义军 江淮流域
隋朝的灭亡 瓦岗军开仓散粮
沪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统一的隋唐时代》PPT

房 玄 龄 杜 如 晦
“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魏 征
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② “贞观之治”的内容
材料一:唐太宗以四海为家,从各方面网罗人才。魏征 跟从过李密和窦建德(隋末起义军领袖),以后又充当 了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消灭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唐 太宗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以后提升为尚书右丞。其他如 农民起义领袖如程咬金、秦琼等也都被太宗任用,并都 高官显职。少数民族的史大奈、阿史那社尔等,也都当 了将军。 ——乌廷玉《隋唐史话》第63页 材料二: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士族门阀的 权势,除了重新修改《氏族志》以外,更积极推行科 举制度。 ——《隋唐史话》第87页
第13课
统一的隋唐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20-589)
北朝
十 六 国
三国
魏
蜀 吴
→
西 晋 统 一
东魏→北齐 ↓ 北魏→ 西魏→北周→隋
304 – 439 ———— 581
→
东 晋
南朝 → 宋→齐→梁→陈 →
220 — 280 —317 —420 ———— 589
隋朝疆域图
一、唐朝的开国
谢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科举制 ——选官制度
1、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图》
变化:
西汉 察举制 德.才 中央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中央
门第观 念 地 方
世袭
察举
九品中正制
科举
龙生龙,凤生 凤,平民百姓 面朝黄土背朝 天。
1.唐朝的建立
A.原因
“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魏 征
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② “贞观之治”的内容
材料一:唐太宗以四海为家,从各方面网罗人才。魏征 跟从过李密和窦建德(隋末起义军领袖),以后又充当 了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消灭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唐 太宗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以后提升为尚书右丞。其他如 农民起义领袖如程咬金、秦琼等也都被太宗任用,并都 高官显职。少数民族的史大奈、阿史那社尔等,也都当 了将军。 ——乌廷玉《隋唐史话》第63页 材料二: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士族门阀的 权势,除了重新修改《氏族志》以外,更积极推行科 举制度。 ——《隋唐史话》第87页
第13课
统一的隋唐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20-589)
北朝
十 六 国
三国
魏
蜀 吴
→
西 晋 统 一
东魏→北齐 ↓ 北魏→ 西魏→北周→隋
304 – 439 ———— 581
→
东 晋
南朝 → 宋→齐→梁→陈 →
220 — 280 —317 —420 ———— 589
隋朝疆域图
一、唐朝的开国
谢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科举制 ——选官制度
1、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图》
变化:
西汉 察举制 德.才 中央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中央
门第观 念 地 方
世袭
察举
九品中正制
科举
龙生龙,凤生 凤,平民百姓 面朝黄土背朝 天。
1.唐朝的建立
A.原因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隋唐时期PPT课件

十四年”(即公元618年),并有“帝崩于扬州” 等文字。他可以印证( )。
A.隋的统一 B. 开皇之治 C. 隋的灭亡 D.唐的建立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唐的建立
背景:隋朝土崩瓦解之际,太原留守李渊 乘机起兵反隋,攻入隋朝。
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 安。随后,李渊父子陆续削平各地的割据 势力,再次实现全国统一。
课堂小结: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隋朝建立、统一:581年,杨坚建立;589年统一全 国
科举制 选官依据:考试成绩 影响:扩大政治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大运河 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便利南粮北运 作用:沟通南北交通,促进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 灭亡:由于隋炀帝的暴政,618年,隋朝灭亡 唐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 涿郡 )今( 北京 )
海河
(长洛阳) 黄河
安 淮水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 ( 2千)多公里 三地:以洛阳为中心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长江
( 江南 )河
钱塘江 (余杭 )今( 杭州 )
单项选择题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2. 近年来在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的一座墓葬中出 土一块墓志,墓志铭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 “大业
A.隋的统一 B. 开皇之治 C. 隋的灭亡 D.唐的建立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唐的建立
背景:隋朝土崩瓦解之际,太原留守李渊 乘机起兵反隋,攻入隋朝。
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 安。随后,李渊父子陆续削平各地的割据 势力,再次实现全国统一。
课堂小结: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隋朝建立、统一:581年,杨坚建立;589年统一全 国
科举制 选官依据:考试成绩 影响:扩大政治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大运河 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便利南粮北运 作用:沟通南北交通,促进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 灭亡:由于隋炀帝的暴政,618年,隋朝灭亡 唐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 涿郡 )今( 北京 )
海河
(长洛阳) 黄河
安 淮水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 ( 2千)多公里 三地:以洛阳为中心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长江
( 江南 )河
钱塘江 (余杭 )今( 杭州 )
单项选择题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2. 近年来在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的一座墓葬中出 土一块墓志,墓志铭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 “大业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隋唐时期PPT课件3 (共23张PPT)

589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 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 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 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 不稳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
(627—649年),政治比较清
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
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
治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纳谏》 材料四:(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 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 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 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科举制 ——选官制度
1、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图》
变化:
西汉 察举制 德.才 中央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中央
门第观 念 地 方
官吏选拔
世袭 察举 九品中正制 科举
龙生龙,凤生 凤,平民百姓 面朝黄土背朝 天。
1.唐朝的建立
A.原因
B.经过
晋阳起兵
(617)
定鼎关中
(618)
2.统一全国(624)
大 海
一、选官制度
1)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何种方法来选拔官吏?
变化:
西汉 察举制 德.才 中央
九品中正制度:魏晋时期的一种选 官制度,选官注重门第.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寒门,庶族 ,是地主阶级的下层,势族指士族,是地主阶级的 上层.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 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 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 经济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②阶级关系上: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 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③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 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需要 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 础。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科举制出现是古代选官制度的进 步,是隋唐繁荣因素之一,符合当时 社会发展需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二、三省六部制 ——中央官制
1、背景:
隋唐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2、目的: 3、概况: 为了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隋文帝实施,唐朝 完备,后世沿用。
中 书 省
吏 部 户 部
尚 书 省
礼 部 兵 部
门 下 省
刑 部 工 部
隋唐三省六部制图示
三省六部制
特点: 1)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 牵制和监督; 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 为三,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
(加强中央集权制有了新发展,从由集权方 式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到用分权的方 式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材料四:(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 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 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材料五:贞观四年,(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 (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 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 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 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 之,甚于炀帝远矣。”
房 谋 杜
房 玄 龄 杜 如 晦
“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魏 征
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ຫໍສະໝຸດ “贞观之治”的内容材料一:唐太宗以四海为家,从各方面网罗人才。魏征 跟从过李密和窦建德(隋末起义军领袖),以后又充当 了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消灭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唐 太宗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以后提升为尚书右丞。其他如 农民起义领袖如程咬金、秦琼等也都被太宗任用,并都 高官显职。少数民族的史大奈、阿史那社尔等,也都当 了将军。 ——乌廷玉《隋唐史话》第63页 材料二: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士族门阀的 权势,除了重新修改《氏族志》以外,更积极推行科 举制度。 ——《隋唐史话》第87页
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 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加强。
《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嗟, 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雁塔题名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诗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
英国的。穷流渊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举秀才,不 知书;举孝 廉,父别居。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统一考试, 平等竞争, 择优录取。
制度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组成部分
两者不同: ①途径不同,前者为自下而上的推荐,后 者为中央政府分科考试; ②标准不同,西汉至东汉前期以才能和品 德(声望)为标准;东汉后期注重出身门第; 唐代以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为标准.
材料六:上(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 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 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 玄龄曰:“……今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第13课
统一的隋唐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20-589)
北朝
十 六 国
三国
魏
蜀 吴
→
西 晋 统 一
东魏→北齐 ↓ 北魏→ 西魏→北周→隋
304 – 439 ———— 581
→
东 晋
南朝 → 宋→齐→梁→陈 →
220 — 280 —317 —420 ———— 589
隋朝疆域图
一、唐朝的开国
中央
中书省 吏 部 户 部
皇帝 尚书省 礼 部 兵 部 门下省 刑 工 部 部
(起草政令)(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地方
州(郡) 县
三省六部制
5、职权: “中书取旨,门下封
驳,尚书奉而行之”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中拟”;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门审”;
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尚 行”;
思考:隋朝时期的三省六 部制与秦汉的中央官制相比 有什么特点? 皇 帝
二段材料各自反映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有人推而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 么?唐太宗实施一系列开明政策和 措施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
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