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据 计 算1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第2课时 分类加法计(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第2课时 分类加法计(1)
答案:4 6 12
类型 1 组数问题(自主研析) [典例 1] 用 0,1,2,3,4 五个数字, (1)可以排出多少个三位数字的密码? (2)可以排成多少个三位数? (3)可以排成多少个能被 2 整除的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1)三位数字的密码,首位可以是 0,数字也可以重 复,每个位置都有 5 种排法,共有 5×5×5=53=125(种). (2)三位数的首位不能为 0,但可以有重复数字,首先考
19
共有 60+96=156(个). 其中比 2 000 小的有:千位是 1 的共有 3×4×3= 36(个), 所以符合条件的四位偶数共有 156-36=120(个).
20
类型 2 分配问题
[典例 2] (1)高三年级的三个班到甲、乙、丙、丁四
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其中工厂甲必须有班级去,每班去
6
2.应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注意事项 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后再分别对每一类进行 计数,最后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求和,得到总数. 3.应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注意事项 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步与步之间要相互独立,根 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把完成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得到 总数.
7
1.从 3 名女同学和 2 名男同学中选出一人主持本班
答案:C
11
5.如图所示,从点 A 沿圆或三角形的边运动到点 C, 若经过点 B,有________种不同的走法.若可经过点 B, 也可不经过点 B,有________种不同的走法.
解析:经过点 B,不同的走法有 2×2=4(种).若可 经过点 B,也可不经过点 B,不同的走法有 2×2+2= 6(种).
一次班会,则不同的选法种数为( )
A.6
B.5
C.3Leabharlann D.2解析: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 3+2=5 种不同选

期末复习专题一数的认识与运算计算篇-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原卷版)

期末复习专题一数的认识与运算计算篇-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原卷版)

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末复习专题一:数的认识与运算—计算篇(原卷版)编者的话:《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专项练习、分层试卷三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分层试卷部分是根据试题难度和掌握水平,主要分为基础卷、提高卷、拓展卷三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点广泛,分层明显,适应性广。

本专题是期末复习专题一:数的认识与运算—计算篇。

本部分内容包括多位数的认识,乘法计算以及运算律和计算器的使用等,包括期末常考典型例题,涵盖较广,部分内容和题型较复杂,建议作为期末复习核心内容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五大篇目,欢迎使用。

【篇目一】认识多位数。

【知识总览】一、多位数的认识。

1.整数数位顺序表。

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个(一)、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4.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我国的计数习惯是从右起每个数位为一级,即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其中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二、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数时,先分级,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3.每一级末尾0都不读,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井下试油作业现场有关数据的计算1

井下试油作业现场有关数据的计算1

试油作业现场有关数据的计算及技术要求一、通井、洗井通井深度=通井规+变扣接头+油管+方入+油补距洗井深度=通井深度-方入+调整短节+油管挂洗井排量=洗井水量/洗井时间(l/min)洗井液量=2倍井容=(每米套管容积-1)/1000·洗井深度(m) 二、射孔<一>发射率计算1、常规射孔实射孔数/实布孔数×100% 低于95%补射2、传输联作总实射孔数/总实布孔数×100%=总发射率单层实射孔数/单层实布孔数X100%=单层发射率<二>深度计算1、常规电缆射孔深度(m)L=(D+△h+L1)-HD——标箍深度△h——校正值L1——零长 H——油层顶部L﹥0上提 L﹤0下放2、油管传输射孔深度计算1)一次校深L=H1+△h+L2-HL﹥0管柱向上调整,L﹤0管柱向下调整2)二次校深L=[(J-L1)+△h+L2]-HL﹥0管柱向上调整,L﹤0管柱向下调整 3、测射联作L=H1+△h+△H+L2-HL﹥0管柱向上调整,L﹤0管柱向下调整L——管柱调整值H1——校深短节下接箍深度△h——校正值△H——封隔器坐封时的下滑距L2——总零长J——套管测量记号深度L1——记号至油管短节下接箍长度三、试油求产有关数据计算<一>常规试油一般井管鞋下至油层顶界以上5-15米;水平井下至造斜点以上5-10米(d58mm管鞋);裸眼井完成在套管鞋以上5-15m。

1、常规试油管柱深度计算:管鞋+变扣+油管+油补距=深度2、常规抽汲计量:m3每抽次抽出量﹤油管容积(3.02l或4.54l)/1000×沉没度(m)理论班产量=抽次*每次抽出量产水量=(量高-放水后高)×计量罐底面积(m2)产油量=(放水后高-底高)×计量罐底面积(m2)3、现场化验计算:1000×35.45×N·V1)、Cl-=————————V水N ——AgNO3当量浓度0.05Cl-——氯离子含量 mg/l用量 mlV ——AgNO3V水——取样水量ml3.65· N·V2)H+= ——————(现场使用盐酸时)V水H+ ——残酸浓度N ——NaOH当量浓度V ——NaOH用量 mlV水——取样水量ml<二>测试试油1、测试试油管柱深度计算:(m)工具长度+反循环+油管+管挂+油补距-方余2、加液垫高度计算H= MFE深度-(负压值×102)= MFE以上工具长度+液面以下油管长度3、加垫液量的计算垫高×油管内容积(3.02l/m或4.54l/m)4、回收高度、回收量的计算H=见液面时井内油管长度+ MFE以上工具长度V=回收高度×油管内容积5、纯回收高度的计算H=回收高度-加垫高度6、洗井深度的计算H=油补距+油管挂+反循环接头+见液面后反循环接头以上油管长度7、测试器卡片有关计算平均流压=二次(流动始压+流动终压)÷2折日产=二次(流动终压-流动始压)×102×3.02÷流动时间min×1440<三>油水量计算1、累计油量计算V=抽汲(放喷)油量+洗井回收油量2、累计水量计算井筒容积=油层底界以上套管容积-油管本体所占体积(D73mm按1升/米计算、D89mm按1.67升/米计算)洗井回收水量=井筒容积-洗井前灌井筒液量 - 回收油量累计水量=抽出(放喷)水量+洗井回收量-油层底界以上井筒容积 - 加入量3、常规试油油水层产量折算(适合环行空间未被原油完全置换时,否则不予折算)洗井返出油量m3洗井返出油折算日产量=——————————————×1440射孔点火至洗井结束时间min实际日产油量=抽汲日产油量 + 洗井返出油折算日产量实际日产水量=抽汲日产水量 - 洗井返出油折算日产量环行空间油量=(洗井深度-抽汲液面深度)*每米环行空间体积(l/m) <四>测液面求产1440·△H·VQ = ——————△tQ——日产液量 m3/d△H——液面上升高度 mV——每米套管容积m3/m△t——测液面时间 min四、注灰数据计算灰浆用量(m3)= (1.2-1.5)倍*0.785d2·HV·ρ1(ρ2-ρ)干灰量G=————————或G=1.465·V·(ρ2-1)(ρ1-ρ)G清水用量Q=V - ———ρ1d——井筒直径 m H――灰塞厚度 mρ1——干灰比重 3.15ρ2——灰浆比重(1.80-1.85)ρ——清水比重 1.0顶替量V1= 灰塞顶部深度×油管内容积根据现场实际经验1m3灰浆用水600l水(或0.6倍灰浆量);1袋灰用水25l 配成灰浆40l。

一年级数学古人计数课本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古人计数课本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古人计数课本练习题古人计数,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古人计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如何计数并进行交易。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也会有一些古人计数的练习题。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一年级数学古人计数课本练习题:练习题一:古人计算器1. 请你用古人计算器将下面的数字相加:10 + 5 + 8。

2. 古人计算器上的记数单位是用竹签表示的,请你用竹签将数字7表示出来。

3. 古人计数还会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数目,请你用红色、蓝色和黄色三种颜色表示数字6。

练习题二:竖式计算用古人计算方式,将下面的算式竖式算出来:1. 23 + 9 =2. 40 - 8 =3. 17 + 15 =练习题三:货币兑换在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交易。

现在,假设你手里有5个铜币和2个铁币,铜币可以兑换成3个铁币,请你通过古人计数方式计算出你现在手里共有多少个铁币。

练习题四:买卖交易在古代,人们通过买卖交易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请你根据下面的情景完成问题:小明有10个铜币,他想要买一些瓜子和橘子。

瓜子3个铜币一袋,橘子2个铜币一个。

小明想买3袋瓜子和2个橘子,请你计算他需要支付多少个铜币。

练习题五:实际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小明家里有4个人,他们每天吃掉两个苹果。

请你计算一下,小明家里有多少个苹果可以吃一个星期。

思考题:超过十的进位在古代,古人计数并不像我们这样有十进制的概念。

请你思考一下,如果古人需要计数超过十,他们会怎么做呢?你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对一年级数学中的古人计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人计数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有趣的数学题目,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学习,提高数学能力。

数组词一年级

数组词一年级

数组词一年级三角函数、数学、数据库、二次函数、指数、质数、数字、少数民族、对数函数、素数、滥竽充数、阿拉伯数字、数据、计数器、复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对数、数列、实数、有理数、百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分数、反三角函数、参数、字数、数据库管理系统、合数、虚数、有效数字、数九、自然对数、代数式、数量、整数,含数的成语■ 详细解释•数數shǔ〈动〉(1) (形声。

从攴( pū),娄声。

本义:点数;计算)(2) 同本义 [count]數,计也。

——《说文》以岁之上下数邦用。

——《周礼·廪人》递数之不能终其物。

——《礼记·儒行》善数不用筹策。

——《老子》珠可历历数也。

——明· 魏学洢《核舟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诸葛亮传》(3)再比如:从一数到十;计数(计数);清理);数白数黑(秀舌头);空谈金钱。

白色:银色。

黄色:金色);计数定点(筹码计数时间);数瓜说茄子(尽情地聊各种事情);一边数米一边做饭,叫柴禾留着(比喻极其小气);数数;不计其数;班级数量(计算和注册);墨水数量(计算书籍中的字数)(4) 比较起来最突出 [be uppermost]。

如:数一数二;数不着;数得上(5) 枚举;列举 [enumerate]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6) 又如:不可胜数;历数其罪;数之于前(7) 数落;责备 [scold]数,责也。

——《广雅》后世其追数吾过乎。

——《列子·周穆五》使韩仓数之。

——《战国策·秦策》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8)再比如:数驳(方言)。

责备;课);骂(骂);说;骂(骂);特许权的数量;陶(怪,怪);Count(倒计时;说)(9) 诉说,称说 [say]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10)再比如:贫嘴(glib谈);月食的数量是黑色的。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古人计数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古人计数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古人计数古人计数古人在没有现代计数系统的时候,如何进行数数呢?古人计数是一门有趣的学问,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符号来表示数量。

在古代中国,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与现代有着一些差异,这篇文章将带您了解一年级数学练习题中古人的计数方式。

一、竖杆计数法古人计数最早的方法之一是竖杆计数法。

他们将每个数字用竖杠来表示。

比如,当他们需要计数到10的时候,就会画10根竖杆来表示。

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数量的多少。

例如,我们用现代数字系统表示的数字1,在古代会通过画一根竖杠的方式来表示。

数字2则用两根竖杠表示,以此类推。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对于年级比较小的学生来说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筹算盘计数法除了竖杆计数法,古人还使用筹算盘进行计数。

筹算盘是一种计算工具,通常由竖立的木棍和划分有固定间隔的珠子组成。

每个珠子代表一个特定的数字。

通过移动珠子的位置,古人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这种计数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的训练,还能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三、指头计数法古人还常用指头进行计数。

他们会将每个手指分别进行编号,然后通过不同的手指组合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古人的计数方式中,每只手可以表示从1到5的数字。

当需要表示更大的数目时,他们可以用两只手进行组合。

例如,古人要表示数字6,他们会使用一个手指和另一只手的全部手指。

数字7则通过使用一个手指和另一只手的全部手指再加上一个手指,以此类推。

这种计数方式简单易学,适合年级较小的学生使用。

四、甲子计数法古人还使用甲子计数法,这是一种基于天干地支纪年的计数方式。

古代中国的年份是用天干和地支两个概念进行计数的,分别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通过结合天干和地支的顺序,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的年份。

根据甲子纪年,每一个周期的长度是60年,这个周期被称为一甲子。

每一年的纪年与甲子纪年循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计数系统。

根据计数单位比较数的大小

根据计数单位比较数的大小

根据计数单位比较数的大小★常欢计数单位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一个一位数,例如5,它的计数单位是一(个),5就是5个一。

一个两位数,例如15,十位上的1的计数单位是十,个位上的5的计数单位是一(个),15就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一个三位数,例如158,百位上的1的计数单位是百,十位上的5的计数单位是十,个位上的8的计数单位是一,158就是由1个百、5个十、8个一组成的。

一个四位数,例如1584,千位上的1的计数单位是千,百位上的5的计数单位是百,十位上的8的计数单位是十,个位上的4的计数单位是一,1584就是由1个千、5个百、8个十、4个一组成的。

在进行两位数与三位数、三位数与四位数的比较32时,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它们最高计数单位,从而进行比较。

例如:138和79。

138是三位数,是由1个百3个十8个一组成;79是两位数,是由7个十9个一组成。

1个百大于7个十,所以138>79。

因为三位数的最高计数单位是百,两位数的最高计数单位是十,所以三位数一定大于两位数。

再如:1238和699。

1238是四位数,是由1个千、2个百、3个十、8个一组成;699是三位数,是由6个百9个十9个一组成。

1个千大于6个百,所以1238>699。

因为四位数的最高计数单位是千,三位数的最高计数单位是百,所以四位数一定大于三位数。

综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位数多的数一定大于位数少的数。

练一练请你直接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100()99132()32121000()9882()1024230()4234()19833。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关键词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关键词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关键词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为了提升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以下是一些关键词和相应的数学练习题。

1. 数字和计数在数学的起步阶段,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字和计数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练习题:(1) 认识数字: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指定的数字,并标出它们的数量。

(2) 数字排序: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它们。

(3) 数数: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要求学生数出其中的数量并填写。

(4) 数字连线:给出一些数字和相应的图片,学生需要将数字与正确的图片相连。

2.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一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练习的题目:(1) 单位求和:给出一些物品的数量和单位,让学生将它们相加得出总数。

(2) 数字运算:给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结果。

(3) 数字填空:给出一些简单的算式,学生需要在空格中填入正确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4) 比较大小:给出一些数字,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并进行排序。

3. 图形与空间图形与空间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观察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练习的题目:(1) 图形辨认:给出一些图形的名称和图片,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辨认。

(2) 图形分类: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3) 图形绘制:给出一些描述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绘制相应的图形。

(4) 图形组合: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组合得到新的图形。

4. 时间和日历学习时间和日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时间概念和日历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一些适合练习的题目:(1) 时钟阅读:给出一些时钟的时间,让学生读出对应的时间。

(2) 时间排序:给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时间,让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3) 日历填空:给出一些日历的部分信息,让学生填写相应的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计算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计算》,本课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说教材,说教材的内容我又分为说教材内容,说教学作用地位,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这四个部分,首先是说教材内容:)1.说教材内容
《数据计算》是本章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讲如何在数据表中进行数据计算,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表格的设计和编辑等基本操作,那么在此基础上,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将会使同学们对于EXCEL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

(然后是说教学作用地位:)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也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

那么作为中学生就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对excel表中数据计算的方法:公式法和函数法以及用函数的概念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学习怎样使用excel来计算总数、平均数等,使
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教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数据的意识,使学生头脑形成“电脑是学习工具,而不只上网、聊天的玩具”意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来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的技能素养。

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本课是与数据公式知识联系较大,并且是学生首次接触数学在计算机中的运用,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以下两点:
重点:1)、能根据数据计算要求,列出正确的计算公式 ,并使用公式法解决问题2)常用函数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需要学生能够根据需求正确的选择和使用一些函数
二、学情分析(下面来说一说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公式运算,而且他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但对数据处理的认识不多,对逻辑性很强的函数更是知之甚少。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Excel的运算功能,结合学生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尤其是数学中的一些公式与Excel中的公式很相似,应用对比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轻松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说学法(根据以上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将本节课学生学法主要设定为以下两点:)
(根据以上的学情分析,我们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对于老师所展示的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有了很深印象,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

针对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试着自己去探索,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对比、分析法——在对对公式的组成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和数学算式的比较来了解二者的不同,对公式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探究、合作学习法——在对练习计算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针对以上对学生学法的分析,在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和启发引导为主的教法。


1.任务驱动法——在公式等知识点的讲解时,安排不同的任务,增强感性认识,并以问题贯穿始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

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启发引导---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软件中,启动excel,打开前课创建并已格式化的例表(成绩表)。

并引出问题:‘在这个工作表中,很显然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是需要规规矩矩地输入的,但最终成绩需要吗?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40%综合而得。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我在此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excel数据计算知识点上:总结出综合成绩是不需要人为的计算和输入,说明了EXCEL有着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而这一点也正是EXCEEL的魅力所在。

接着,再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涉及到表格数据统计的实例。

例如:计算班级成绩总分、平均分、及格率,最高值或最小值等;职工工资表等。

通过引入使学生产生对数据计算的兴趣和重要性。

环节2讲授新知,扎实理论知识(板书)
在这一环节我将分为这样三个步骤,
首先写出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公式法和函数法明确学习目标;
其次利用打开的例题,讲解E XCEL表中公式和函数的原理及结构组成,为学生接下来的尝试性操作服务,
其中公式法的内容有:①必须以等号“=”开头
②由运算数和运算符组成
函数法的内容:① [插入]菜单 [fx函数]菜单项
② [工具]栏按钮
③ [编辑]栏输入“=”输入函数名称
最后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布置操作任务。

环节3启发探究,完成驱动任务
我让学生在回顾理解板书知识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打开成绩表,并提出计算要求,给出本节课的四个教学任务,任务一:学生下载成绩表;任务二:求最终成绩;任务三:求平均成绩;任务四:利用函数sum求和。

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合作小组,可以自学,也可以协作,学习使用公式求和,求平均数,以及求和函数SUM的用法
任务一:学生下载成绩表。

任务二:求最终成绩
任务三:求平均成绩
任务四:利用函数sum求和
学生根据板书知识和例题演示铺垫,首先自学探究式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各个学生操作情况并进行适度指导。

如果有学生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让学生来回答,演示,并给予表扬;如果没有学生解决出来,就给点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针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产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最后我演示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对比自己操作的不同点,总结出问题所在。

(ppt的图片可修改成翻页)
在操作过程中,我注意并强调公式和函数使用之间的比较,使学生能体验出函数的优点和重
要性,从而增强对函数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可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增强对技能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更深刻地受到情感教育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知识拓展、延伸
通过教学软件,将部分常用函数(A VERAGE、MAX、MIN)实例题传送给学生,我先对各个函数功能、格式进行分析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先理出思路,再次应用自学尝试。

环节5 课后作业,体验与探索
在知识拓展部分的四个函数,需要较强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我个人认为不应注重学生解题得答案,而是注重其对题意的领会和方法,对函数的贯通应用。

因此我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课后结合不同的数据表及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的内容,已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脉络。

E XCEL中数据计算
1、公式的结构
①必须以等号“=”开头
②由运算数和运算符组成
2、函数的输入
① [插入]菜单 [fx函数]菜单项
② [工具]栏按钮
③ [编辑]栏输入“=”输入函数名称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