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人敬谦辞运用的得体性_由敬谦辞的误用所想
正确使用谦辞和敬辞

正确使用谦辞和敬辞谦辞和敬辞是汉语中表达尊敬、客气等情感的语言形式,是社交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正确使用谦辞和敬辞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用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首先,谦辞是指为了显得谦逊而使用的语言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辞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
在日常交往中,使用谦辞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客气,也可以有效地缓和沟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紧张氛围。
例如说"劳驾一下"、"请问一下",这些词语都是常见的谦辞的表达形式。
而敬辞则是用于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尊重他人被视为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价值观。
因此,使用敬辞来表示尊敬和礼貌是一种传统的行为。
例如用"您"来代替"你",用"尊敬的"来加在对方的名字前面等等,这些都是敬辞的典型例子。
然而,虽然谦辞和敬辞是用于表示尊敬和客气的语言形式,但它们在使用上却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使用谦辞和敬辞时要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
通常来说,与年长者、上司、未来两清有关的人以及重要的客户等,我们更应该使用敬辞,向他们示以更高的尊重。
而对于年轻人、同事、朋友等,谦辞通常更加合适,可以拉近人际关系。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场合,例如正式的会议或商务活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用词和语气的恰当性。
在这些场合下,过分的谦辞或者敬辞可能显得不自然或者装腔作势,反而会对自己的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这些场合中,要尽量使用得体、简洁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多的谦辞或敬辞。
此外,虽然谦辞和敬辞可以有效提高沟通效果,但过分的使用也可能使人感到疏远或不真诚。
因此,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谦辞和敬辞,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把握。
如果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榜样,例如名人演讲或公开场合上的表达方式,从中学习和借鉴。
语言得体:注意遣词,敬谦得当高中语文教和学

语言得体:注意遣词,敬谦得当高中语文教和学语言得体:注意遣词,敬谦得当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谦虚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谦之语,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只能用于称自己,这叫“处什么位说什么话”。
常用谦敬称口诀“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常见的谦辞、敬辞如下:1.谦辞(1)“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例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2)“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辞。
例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弟,向比自己年长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3)“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例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4)“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例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5)“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例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家姐,称自己的姐姐。
(6)“舍”家一族:用于谦称自己的家或谦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例如:舍间、舍下,称自己的家;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妹,称自己的妹妹;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7)“老”字一族:用于老年人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例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的人谦称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常用题款谦辞

常用题款谦辞
刘家东
【期刊名称】《书画艺术》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题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是指写在前面的,“跋”是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书画题跋中,作者往往要在“题”中写上一些表示自己
谦逊恭谨的客套话,或表示对对方尊敬口吻的辞句,这就是谦辞。
下面介绍常用的一
些谦辞释义。
教正:用于对书画素有造诣的人,一般是上辈、师长。
表示请对方指教
改正,语气庄重。
指正、赐正:请对方指导教正、指误校正。
语气庄重,多用于自己的长辈、师长.雅正、雅属、清属:雅,规范的、正直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给别人时,表示请对方指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刘家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汉英谦辞文化差异及三种汉语谦辞的英译策略 [J], 蔡智彬
2.人际交往中常用敬辞与谦辞举隅 [J], 张玉萍
3.常用的敬辞和谦辞 [J], 杨连生
4.常用敬辞与谦辞 [J], 敏敏
5.关注成人敬谦辞运用的得体性——由敬谦辞的误用所想 [J], 刘宏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合语境,学习敬辞谦辞的得体运用-文档资料

【参考答案】C
8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敬辞谦辞的使用是否 得体。
“献丑”:谦辞,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表 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 不高。注意没有说别人献丑的用法,做自谦 用。
“见笑”:谦辞,指嘲笑;取笑。 “笑纳”:谦辞,请人接受馈赠时的说的 客套话。意思是: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 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 “光临”:敬辞,称宾客的到来。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
2. 解释:文中“大兄”指长兄,这里是对朋 友辈的敬称。
14
敬辞例解
类型 “大”字一族
使用范围
例子
尊 称 对 方 大伯:除了指伯父外,
或 称 与 对 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
方 有 关 的 大哥:可尊称与自己
事物。 年龄相仿的男人
或事物。 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
儿。
小店:谦称自己的商
店。
19
教学活动三 巩固训练
运用名著中的具体语境,让 学生掌握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20
课堂训练
1. 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 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 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 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 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 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寒舍,其实 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 东门大街上,三进三出,虽不敞轩,也还干净,就送与世 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选自《范进中举》) A. 晚生 B. 寒舍 C. 拜往 D. 请教 答案:B(“寒舍”改为“华居”) 解析:“寒舍”是指自己的房子,是谦辞。“华居”是指 对别人的房子的敬称。是敬辞。
近三十年汉语谦敬语研究综述

还有少数研究是针对学科语文教学的,如赵思的
(八)谦敬语的运用研究
《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谦敬词教学研究》,在调查
通释》,对敦煌汉简军旅文书中的谦敬词语进行分类 敬语”这一名称,它和“敬谦语”只是词序上的不同, 分析,论述了边塞下层人士讲究礼仪的社会面貌 。 [22] 并无实质差异。
郭炳洁的《汉代简牍书信中的“无恙”》,则分析了简
(二)翻译学角度的研究
牍书信中“无恙”的使用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民众宗教
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于明清小说翻译中的谦敬语处
或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展开教学反思等。如王令美的《对 外汉语教学中的敬谦语教学》[38]、董骞的《对外汉语 视野下的汉语谦敬语教学研究》[39]、马思佳的《对外 汉语敬谦语教学研究》[40]、王红阳的《面向对外汉语 教学的敬谦语研究》[41]、李铭娜和于航的《对外汉语 初级阶段中的敬谦语教学研究》[42] 等。这些成果多
走势》认为,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明清敬谦语, 必然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文化思维走势,其中,内外、 长幼、大小的空间文化思维走势最为突出 。 [52]
(七)辞书编纂视角的研究 洪成玉的《谦词敬词婉词词典》,首次将散见于 历代文献中的谦词等词语加以收集整理和研究,汇集
是学位论文,其题目名称、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相近, 成一部专门性的语文词典。全书约 35 万字,共收录常 虽然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语谦敬语的教学现状,也提 用词语 3000 条 [53]。有学者称其为“第一部较为全面
详细介绍,并为对外汉语谦敬语教学设计了分类学习、 王泽鹏的《〈现代汉语词典〉的敬谦辞》,对《现代汉
情景对话、造句练习、纠错练习等丰富的语境教学方 案 [43]。该研究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具有很强的可操 作性。
语词典》敬谦语的词条收录、指称义解释、附加色彩 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词典中敬谦词的大致面貌, 为词典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化的表里共生关 系 [48]。其他如王珏的《古汉语委婉语的等级色彩》[49]、 钱惠英的《汉语敬谦修辞及其文化影响》[50] 等,也属
谈敬辞和谦辞的运用

谈敬辞和谦辞的运用谈敬辞和谦辞的运用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加上一个“令”字(“令”是“美好”的意思),如“令尊”(父亲)、“令堂”(母亲)、“令兄”(哥哥)、“令朗”(儿子);问对方的年龄称“高寿”、“贵庚”、“芳龄”;等等。
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称自己为“鄙人”(浅陋无知的人),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家里的人叫“家父”、“家母”、“家兄”、“犬子”(儿子),说自己的年龄时加上“虚度”两字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在旧时的书籍中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读懂过去的文章,就必须懂得这类词语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到今天,有些词语显然已不再适用,如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妇女自称为“妾”等,带有明显的轻视妇女的封建意味。
又如“鄙人”、“犬子”之类,则过分自贬,亦有虚伪做作之嫌。
而另有不少敬辞谦辞,则仍有其生命力,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为应用。
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尤其值得学习运用。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难免因用错而闹出一些笑话,如有人送朋友一本书,在扉页上题“×××留念,×××惠赠”。
这“惠赠”两字显然用错了。
要防止此类笑话的出现,首先应了解一下敬辞谦辞的特点。
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
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
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
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
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
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
敬谦词的误用

• 称逝去的贤人为先贤,称逝去的父亲为先父,称 逝去的母亲为先仳. • 请人保存某物为惠存,请对方到己处为惠临. • 对方允许做事为惠允,对方赠予财物为惠赠,对 方寄来的书信为惠书. • 请人修改文章为斧正,请求对方指正为雅正,请 求对方批准为指正,请人指导改正为教正. • 对长辈的祝颂为福安,对平辈的祝颂为道安,对 完备的祝颂为近安,对教师的祝颂为教安,对师 长的祝颂为悔安,对编辑的祝颂为编安,对作者 的祝颂为文安,对病人的祝颂为痊安. •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
• 请人帮忙说劳驾,给己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 打扰. • 向人祝贺说恭喜,等候客人说恭敬,陪伴客人说 奉陪. •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请人原谅说 包涵. • 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收礼说笑纳,请人担职说 屈就. • 求人办事说拜托,赞人见解说高见. • 问人年龄说贵庚,问人高龄说高寿,问人姓氏说 贵姓. • 感谢帮助说鼎立相助,归还原物说奉还.
• 1、某大学一理工科出身的党委书记在一次教学工作 会议上请在座的一位教授发言时说:“彭教授,请你 抛砖引玉,为大家先说几句吧。 • 2、有一篇《无酒有书贺猴年》的文章,谈的是猴年 (1992年)春节拜访老作家秦瘦鸥一事。其中作者这么 写道:秦老“得知我们初八前去,故早恭候在家”。 • 3、尽管我第一次访泰时曾光顾过……我先后两次光 顾,都是自助餐。 • 4、作为书法家,冯大彪早在孩提时代就受儒医—— 父亲的熏陶,四岁便替家父研墨,在父亲手把手地教 点下练字。 • 5、记得两年前,我曾与丽丽同室居数日,那时她也 谈笑风生,但其实正处在困境之中,家父的不幸谢世, 男友的不辞而别,给她打击道安对完备的祝颂为近安对教师的祝颂为教安对师长的祝颂为悔安对编辑的祝颂为编安对作者的祝颂为文安对病人的祝颂为痊安
2023届高中写作能力得体——敬谦辞

2023届高中写作能力得体——敬谦辞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在此向各位同学介绍一份关于2023届高中写作能力的文档。
本文档将重点强调敬谦辞的运用,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水平。
I. 敬谦辞的重要性敬谦辞是书写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对于提升写作能力非常关键。
通过使用敬谦辞,我们能够向读者传递出一种谦虚、客观和友善的态度,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II. 敬谦辞的使用场合敬谦辞适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和书面交流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表达谢意:在感谢他人的帮助或支持时,使用敬谦辞能够表达真诚的感激之情。
- 例如:衷心感谢老师对我们研究的悉心指导。
2. 提出请求:在请求他人帮助或答复时,使用敬谦辞能够表明对对方时间和劳动的尊重。
- 例如:恳请老师批阅我们的作文,并给予指导意见。
3. 表达坦诚:在表达自己意见或提出批评时,使用敬谦辞能够减少冲突和误会。
- 例如:尊敬的同学们,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研究的效果。
III. 敬谦辞的语言表达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敬谦辞语言表达方式,供同学们参考使用:1. 表达谢意:- 谢谢您的辛勤付出。
-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2. 提出请求:- 请问您是否愿意帮助我。
- 如果您有空的话,请审阅我写的文章。
3. 表达坦诚:- 我敢猜测,我们在这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
-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其他优化方案。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写作中善于运用敬谦辞,展示出自己的礼貌和尊重。
我相信,通过不断练和运用,大家的写作能力一定会不断提升!谢谢大家的聆听!IV. 参考资料- 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反之, 凡言者于话题中涉及了对方 素“ 奉 ”开 头 的 敬 辞 , 它 们 都 具 有 内 向 有“1985 年我搬迁新居, 秦老( 注: 指秦
赠 品 使 自 己 本 来 简 陋 无 比 的 家 骤 生 光 正 确 使 用 称 谓 词 之 一 》( 2001, 3:
彩。“蓬荜生辉”以抑己扬人、水落石出 21- 22) ; 吉 常 宏《敬 称 和 谦 称— ——正 确
般 的 方 式 表 达 了 敬 人 谦 己 的 态 度 , 是 使 用 称 谓 词 之 二》( 2001, 4: 19- 20) ; 黄
后, 便不能自抑地捧腹大笑了很久。演 范 》( 1997, 10: 20) ; 姜 文 振《关 于“ 刍
讲 语 中 有“ 蓬 荜 生 辉 ”一 词 , 是 说 他 到 议 ” 的 刍 议》( 1997, 10: 20) ; 陈 霞 村
彼地演讲使得彼地蓬荜生辉。蓬荜, 即 《“ 父 母 官 ”考》( 1999, 2: 32) ; 何 兴《慎
学系的整个几何课的教学中去。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 面去推进教学改革的。
一 、将 研 究 性 学 习 引 入 日 常 教 学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主要是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 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学习 活动。目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正式以课程形态实施, 已得到 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并取得相当的研究成果。其实, 比起高 中学生, 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具有优势, 他们比高中生 有更加深刻的思维能力, 有更强的探索与研究能力, 拥有更 多的图书资料和更加宽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都为他们 提供了更加有利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1.课 题 式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根据课程内容, 一学期给出 3—5 个研究性的课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研究, 自己去图书馆查阅 资料的方式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课题。当前, 在大学生中普 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科研能力提高的现象, 往往是 在毕业论文阶段开始真正接触科研, 他们被动参与且时间 很短。那么, 课题式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较早的接触到科 研, 使他们不仅学会了论文的写作格式, 而且获得了一种自
为“接受”。它常用于请他人接受自己的 “ 忝 列 ”、“ 洗 耳 ( 洗 耳 恭 听) ”、“ 敬 启 ”、
赠礼, 若不是为了调侃, 不能说自己“笑 “ 寒 舍 ”、“ 夫 人 ”、“ 父 母 官 ”、“ 笑 纳 ”、
纳”某物。这位失主不了解这点, 望文生 “ 位 ”、“ 乔 迁 ”、“ 令 弟 ”、“ 先 生 ”、“ 光
都 是 美 称 敬 辞 , 若 不 是 为 了 特 殊 的 表 供”》( 2004, 05) 。《中学语文教学》上的
达 效 果( 如 调 侃 等) , 只 宜 于 指 称 他 人 如 方 建 新 《谈 谈 “ 忝 列 ” 的 使 用 》
的 名 字 和 年 龄 。 参 加 选 美 的 小 姐 们 严 ( 2004, 11: 45) 。《语 文 教 学 与 研 究》上
谦 辞 的 运 用 却 不 可 像 韩 复 榘 般 简 单 随 可 以 吗 ? 》( 2001, 7: 32) ; 吉 常 宏《要 有
意 , 否 则 , 在 过“ 文 明 ”瘾 的 同 时 终 会 因 历 史 发 展 观 念— ——正 确 使 用 称 谓 词 之
不 通 、不 得 体 而 贻 笑 于 大 方 之 家 。
辞 若 被 用 于 听 者 一 方 或 第 三 方 的 人 、 语 素“ 恭 ”开 头 的 敬 辞 ,“ 奉 陪 、奉 告 、奉 园》一 书 中 就 有“ 这 家 书 店 自 成 立 以 来
物 、行 为 , 就 会 因 颠 倒 语 用 指 向 性 而 出 邀 、奉 劝 、奉 访 、奉 借 、奉 还 ”等 以 敬 语 我 经 常 光 顾 ”的 语 句 , 某 知 名 报 纸 上 也
肃而理直气壮地把这些敬辞用于自身, 的 如 罗 必 科 《成 语 误 用 类 型 例 谈》
倘若不是因为敬谦辞知识的缺欠, 是断 ( 2005, 08) 。《语文世界》( 初中版) 上的
不会有如此勇气的。笔者曾亲眼目睹一 如 穆 俊 浪 《我 们 不 能 献 厚 礼— ——也 谈
校 园 内 张 贴 着 这 样 一 则 寻 物 启 事 : 敬 辞 与 谦 辞 的 运 用》( 2001, 11) 。《采·
正是基于以上的想法 , 我 们 课 题 组 从 05 年 开 始 在 我 校 数学系的几何课开展了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实 验, 首先是在 05 级大一的《解析 几 何》课 进 行 。 我 们 的 想 法 是 先 在《解 析 几 何》课 进 行 实 践 , 然 后 再 逐 步 推 广 到 我 们 数
了 参 加 选 美 的 小 姐 们 介 绍 自 己 时 说 ( 1997, 11) ; 周 丽 萍《“ 光 顾 ”不 宜 自 称》
“ 我 的 大 名 ”、“ 芳 名 XXX”、“ 芳 龄 ( 2000, 04) ; 邱 翼 东《“ 鼎 力 ”不 能 自 称》
XXX”的真实故事。“大名、芳名、芳龄” ( 2001, 11) ; 王 玉 玲《此 处 不 能 用“ 惠
再从语言内部的角度来分析。综 观前述敬谦辞运用的错误现象, 由于 颠倒了语用方向性而引发的居然占了 绝 大 多 数 。语 用 方 向 性 即 内 外 指 向 性 , 它反映的是以言者为基准的使用敬谦 辞 的 方 向 。中 国 文 化 一 向 讲 究“ 内 外 有 别 ”, 其 中 的“ 内 ”和“ 外 ”是 一 组 具 有 相 对性的对立概念, 它们可以根据话题 中涉及的人物与言者和听者各自之间 距离的远近变换而呈运动状态。凡言 者于话题中涉及了自己及自己一方的 人 ( 即 内 部 人) 时 ( 是 相 对 于 听 者 而 言) , 就用内向性敬谦辞。前文的“蓬荜 生 辉 ”、“ 刍 议 ”、“ 家 父 ”、“ 家 兄 ”、“ 家 师 ”、“ 厕 身 ”、“ 忝 列 ”、“ 洗 耳 ( 洗 耳 恭 听) ”、“ 敬 启 ”、“ 寒 舍 ”、“ 忝 列 ” 就 都 是 内向性的敬谦辞, 这些内向性的敬谦
166
专业教 学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年 3 月
高师几何课教学改革探索
○闫 焱
[摘要] 文章认为高师教育应该进行面向新课程的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从 而 适 应 基 础 教 育 对 自 己 提 出 的 新 要 求 , 并 进 一 步 对高师几何课的教学改革从实践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师教育; 几何; 教学改革
义 , 误 解 了“ 笑 纳 ”的 语 用 范 围 和 语 用 顾 ”、“ 鼎 力 ”、“ 惠 供 ”、“ 鼎 力 相 助 ”、“ 厚
指向, 也闹了场“不通”的笑话。
礼”等一些具体的敬谦辞运用不得体
近 年 在《语 文 建 设》和《咬 文 嚼 字》 的现象。
等刊物上也不时有作者提及某些具体
三 作为敬辞的“蓬荜生 鸿 森《不 必 替 别 人 客 气》( 2001, 6: 24) ;
辉 ” 的 直 接 主 语 只 能 是 第 一 人 称 单 数 李 如 鸾《“ 健 在 ”“ 馀 年 ”之 类》( 2001, 6:
或 复 数 , 不 能 是 第 二 人 称 或 第 三 人 称 , 25) ; 宋 玉 柱 《“ 终 年 ” 与 “ 享 年 ”》
专业教 学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年 3 月
关注成人敬谦辞运用的得体性
— ——由敬谦辞的误用所想
○刘宏丽
一 、引 言
的敬谦辞语用不得体的现象, 笔者不
偶 然 地 于 杂 志 上 读 到 了 韩 复 榘 任 经 意 中 就 读 到 了 近 三 十 份 ,《语 文 建
山 东 省 长 期 间 在 某 大 学 做 的 一 段 演 讲 设》上 的 如 吴 礼 权《“ 夫 人 ”运 用 的 失
蓬 门 荜 户 , 是 指 用 草 、树 枝 等 做 成 的 门 用 词 语》( 2000, 11: 24) ; 阿 朱 《三 位》
户 , 通 常 谦 指 自 己 的 家 简 陋 无 比 ; 蓬 荜 ( 2000, 12: 30) ; 阿 景《乔 迁》( 2000, 11:
生 辉 , 指 他 人 的 到 来 或 他 人 的 字 画 等 30) ; 吉 常 宏《称 谓 词 使 用 的 混 乱 — ——
五》( 2001, 7: 20) ; 雷 汉 卿《说“ 敬 启 ”》
二 、不 得 体 现 象 例 举
( 2001, 8: 26) , 等 等 。《咬 文 嚼 字》上 的
生 活 中 不 断 有 人 重 复 着 此 类 贻 笑 如 翁 璇 庆 《 莫 滥 用 量 词 “ 位 ”》
大 方 的 错 误 。 徐 静 茜 先 生( 1995) 曾 讲 ( 1997, 01) ; 郝 捷 《寒 舍·家 父·岳 父》
即 , 它 只 宜 用 于 说 话 者 自 己 的 一 方 , 不 ( 2001, 7: 29) ; 吉 常 宏《学 点 历 史 文 化
宜 用 于 对 方 或 他 方 。 自 古 谦 、 敬 不 分 常 识— ——正 确 使 用 称 谓 词 之 六 》
家 , 谦 己 、敬 人 向 来 一 体 , 尽 管 如 此 , 敬 ( 2001, 8: 25- 26) ; 黄 鸿 森《自 称“ 先 生 ”
作为与基础教育密切相关的高师教育, 我们认为它应 该时刻关注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动向, 不能漠视新课程在 中学的实施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因为它所培养的人才将 直接从事基础教育, 而以目前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学生走出 校门远远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因为师范生在校的学习方式 直接影响他未来的教学方式, 试想一下, 如果未来的教师在 学校里感受到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的体验, 又怎么能以全 新的方法去进行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呢? 因此, 高师的教育 教学应该进行深入的反思, 思考自己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 地位和作用。虽然我们和基础教育面对的学生不一样, 教 学内容不一样, 但只要是教育活动, 其中必有共性的东 西, 这个共性的东西应该是我们思索的重点。我们认为新 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新理念对高师教育同样具有广泛的指导 作用, 它所提倡的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 情 感体验等等新观念同样可以在高师教育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