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十六章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六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练(2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六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六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六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的全部内容。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2017·华南师大附中模拟)读“我国某四种经济作物的优势产区及该作物在世界部分地区的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例A所代表的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A.棉花B.甘蔗C.小麦D.大豆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作物B的区位条件中,相同点是( )A.热量充足B.产品大量销往国外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机械化水平低3.图例C所代表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的主产区,农村用能短缺,在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大约占60%,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气候变暖D.臭氧层遭破坏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查找图中的分布地区,棉花多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故A项正确;甘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和海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故B项错误;小麦属于粮食作物,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大豆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
第2题,作物B为小麦,春小麦分布纬度较高,不能越冬,故A 项错误;我国粮食作物以自给为主,故B项错误;甲乙两图中,小麦的分布区域均是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故C项正确;美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我国机械化水平较低,故D项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

农业区 林业
特产区 畜牧业区
分布
主要产品类型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
D大兴安岭,E小兴 蒙古栎、白桦等
安岭,F长白山
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等
西部高原、松嫩平 原西部及部分林区 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和东北红牛
3.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8 三__江__平__原__是我国粮食商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 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 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 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 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19 __大__规__模__机__械__化___生产;地区□20 _专__业__化___生产。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一 区域农业区位的选择
[经典例题] (2017·江苏高考)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 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2. 图像信息获取
短
大 高
3. 推理分析 本题的设问既独立又具有递进关系,正是由于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 加之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虫害较少,同时由于建三江土壤 肥力高,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化肥施用量较少,这一切都导致建三 江平原水稻的生长环境好,品质高,才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三江平原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农业发展的 条件。 [小试牛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6.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②灌溉水源充足 ③河谷两岸地
④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①②④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①②③④
答案:C
D.②③④
7.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图 16-1-9),回答下列问题。
图 16-1-9
(1)请描述图中 A→B→C 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简要分析 B 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 (3)B 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 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 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 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 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整理:甲地区位优势→从甲、乙两地地理差异考虑→ 自然:降水、热量,社会经济:劳动力。 答案: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
答案:(1)从 A 到 B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 B 到 C 年降水 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地势低,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 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3)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
的发展状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
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等。
读甲、乙两区域图(图 16-1-4),回答 1~2 题。
图 16-1-4
1.甲、乙两图中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 D.光照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山东胶州测试)搞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A.热量和水分较充足而且配合好,雨期短,光照条件好B.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C.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D.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都比南方好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A.春小麦、大豆B.冬小麦、玉米C.棉花、水稻D.高粱、亚麻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使用农药,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第2题,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南向北热量在递减,因而其南部、中部和北部农作物品种有所不同。
春小麦、大豆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所共同的、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冬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辽南;高粱主要分布在中部。
答案:1.A2.A(2019·河北定州中学测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主要为城市化地区,对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
下图为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图中农业主产区均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有误的是() A.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B.把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开发的区域,是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C.允许适度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允许进行必要的城镇建设D.加强土地整治,加速扩大耕地面积4.以下区域与其他区域粮食类型不同的是()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B.河套灌区主产区C.甘肃新疆主产区D.东北平原主产区5.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甘肃新疆主产区的优势在于()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雨热同期,配合较好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纬度低,病虫害少解析:本题组考查农业生产限制条件、农业区位因素。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十六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2)题。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 A. 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 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 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 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
A. ①
B. ②
C. ③
熟的需求;农作物易受到 低温冷害 的影响
件
地 平
形 原、山地、高
条 件 原相对完整
黑 土
土 、黑钙土广 壤 条 泛分布,土层 件 深厚,有机质
含量高
(4)社会经济条件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 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
优质草原牧场
()
() B. 水源 D. 土壤
命题角度二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
[ 经典例题 ] (2014 ·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 有“中国绿色米都 ”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 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 “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 思维建模 ] 1. 文字信息获取 “ 1957年开始垦荒”说明开发晚、原始环境破坏轻;“土壤肥沃” “ 精准施肥 ” 是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 绿色 ” 指环境质量高,污染少;“米都”说明稻米生产量大,商品率高。 2. 图像信息获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土壤 和水源在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随 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去产品以自己消 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条 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条件分析 (2014·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 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 “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 和范围。
2.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 气候、地貌、__植__被__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__农__业__生__产__方__式__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区
分布
耕作农业 A__松__嫩__平原,B_三__江___ 区 平原,C__辽__河___平原
主要产品类型 玉米、大豆、小麦和__水__稻__等作 物
过度放牧
采育失调、皆伐为主
解决措施 改良品种和技术 退耕还林、还草
营林
2.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 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的主导性因素,是 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特色 区域
农业
自然条件
形成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 出口 水热充足,地形、 邻近港、澳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
[知 识 整 合]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 A_黑__龙__江___、B吉林、C__辽__宁__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7届牡丹江模拟)名闻中外、品质优良的“响水大米”出产于宁安市渤海镇。
该水稻生长的土地为亿万年前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
石板上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
灌溉水源来自亚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优质水源。
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稻田高出了2~3℃,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
据此,回答1~3题。
1.生长“响水大米”(水稻)的“石板地”白天易于吸收热量,其主要原因是( )A.成土母质多气孔构造B.生长期内白昼长,光照强C.当地四面环山,热量不易外散D.“石板地”蓄水能力强,比热容大2.由“响水大米”生长的环境推测,该地地质时期( )A.曾经有过剧烈的地震B.曾经有过大规模的火山爆发C.曾经有过剧烈的海陆变迁D.风化作用强烈,成土速度快3.“响水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降水丰沛、水源充足B.“石板地”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C.当地昼夜温差大,“石板地”地温、水温较高D.当地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雨热同期解析:第1题,石板地白天易于吸收热量的原因应该是石板本身因素,即A、D两项可能正确;玄武岩多气孔构造,白天太阳辐射的热量易于储存在气孔中;石板不透水,不能大量存储水。
故A项正确。
第2题,该地有大面积的玄武岩,说明曾有过火山喷发过程。
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响水大米”优质的原因是昼夜温差大和地温、水温高。
答案:1.A 2.B 3.C(2016·广州市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5.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6.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解析:第4题,南方粮食主产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利润更高的花卉、蔬菜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耕地被占用,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 ( 三十三 )地区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60 分)东北地区地形特色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自然地区单元十分完好;东北地区的农、林、渔、矿等资源十分丰富,经过长久的开发和建设,东北地区的内部经济联系十分密切。
据此回答1~ 2 题。
1.以下对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家产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乡村经济发展格局C.地广人稀,有益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益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解读: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为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供给了重要保障。
答案: A2.以下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区差别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区性突出B.玉 M、小麦和大豆栽种比率由北向南渐增C.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鹿茸、人参等宝贵药材主要产区D.东北地区的畜牧业散布范围与耕种农业区大概重合解读: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区差别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区性突出。
答案: A以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散布表示图。
读图,回答3~4 题。
3.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别的最主要要素是()A.水源、土壤B.劳动力、技术C.天气、地形 D .市场、交通解读:据图可知我国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主要散布在东部平原地带,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散布的是畜牧奶业基地。
故 C 选项正确。
答案: C4.与①地区对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机械化水平高 B .土壤肥力高C.水热资源丰富 D .人均耕地面积大解读:①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③地区是我国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是③地区最大的优势。
答案: C(2018 天津调研 ) 以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 1 月均匀气温散布表示图。
读图,回答5~6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2017届牡丹江模拟)名闻中外、品质优良的“响水大米”出产于宁安市渤海镇。
该水稻生长的土地为亿万年前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
石板上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
灌溉水源来自亚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优质水源。
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稻田高出了2~3℃,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
据此,回答1~3题。
1.生长“响水大米”(水稻)的“石板地”白天易于吸收热量,其主要原因是()
A.成土母质多气孔构造
B.生长期内白昼长,光照强
C.当地四面环山,热量不易外散
D.“石板地”蓄水能力强,比热容大
2.由“响水大米”生长的环境推测,该地地质时期()
A.曾经有过剧烈的地震
B.曾经有过大规模的火山爆发
C.曾经有过剧烈的海陆变迁
D.风化作用强烈,成土速度快
3.“响水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B.“石板地”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
C.当地昼夜温差大,“石板地”地温、水温较高
D.当地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雨热同期
解析:第1题,石板地白天易于吸收热量的原因应该是石板本身因素,即A、D 两项可能正确;玄武岩多气孔构造,白天太阳辐射的热量易于储存在气孔中;石板不透水,不能大量存储水。
故A项正确。
第2题,该地有大面积的玄武岩,说明曾有过火山喷发过程。
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响水大米”优质的原因是昼夜温差大和地温、水温高。
答案:1.A 2.B 3.C
(2016·广州市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
5.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
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6.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
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
解析:第4题,南方粮食主产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利润更高的花卉、蔬菜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耕地被占用,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
东北地区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没有南方产粮区快,人均耕地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第5题,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第6题,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大,“北粮南运”依靠的是交通运输才能到达南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