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一、社会伴我成长1、小鱼和妈妈的对话告诉我们:人与社会密不可分,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社会。
2、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
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脱离社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人类胜于动物的主要优点,也是人被称为“万物之灵”的原因:人是在社会中成长的。
3、个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4、群体的特点:由多数人组成的集团。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eg:现在处于儿童群体的,将来会处于老年人群体;人也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社会群体中,eg:我既属于青少年群体,也属于同龄群体,也可能是学生群体。
5、在社会中成长。
成长中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扬长避短,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借助社会这面镜子,不断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6、当来自周围的评价和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什么——应该学会正确的对待这些评价,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了解自己的一个参照,但又不盲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劣势,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全面、正确的看待自己。
二、社会是个大舞台1、家庭: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轨迹。
2、学校: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3、社区: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虚拟社区”即“网络社区”,同样需要健康的生活。
网络带给你(青少年)什么乐趣和苦恼呢?——乐趣:通过网络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遨游知识的海洋,满足求知欲,拓宽视野……苦恼:过分迷恋上网聊天、游戏或者查看不良网页造成精神颓废,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下面是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第一单元:美丽的家园——中华大地1.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边界、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特点等。
2.中国的人文环境: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名人、历史遗迹等。
3.中国的区域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两千年1.两河流域文明:黄河、长江文明的兴起和影响。
2.中华文明: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等。
3.秦汉时期:秦始皇的统一及其影响、汉朝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第三单元:民族融合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衰1.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十六国的形成与融合。
2.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政权、南朝的政权及其文化、佛教的传播等。
3.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繁荣、科技、文化等。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宋代王朝的兴衰1.封建社会的形成: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混乱、后周的建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2.宋代的政治制度:宋朝的建立、科举制度、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关系等。
3.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兴起、商业贸易的繁荣等。
第五单元:西方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1.东亚文化:唐太宗的开放政策、唐朝文化的辉煌、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
2.西洋文化:宗教与文化的变革、西方文化的传入、天主教的传播等。
3.东亚文化的变化:文化反击与文化革命。
第六单元:世界的变化与明代的强国1.元朝的覆灭与明朝的建立:红巾军的起义、明太祖的建立、明朝的辉煌。
2.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地方官制、科举制度的兴盛等。
3.明代的社会繁荣: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需进一步深入了解,建议参考教材或向老师请教,并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复习。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20XX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珍惜时间复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资料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一)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比较点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高原) 高原圣城(拉萨)自然环境位置: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x藏自治区地形:高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旱”,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植被:草原(牧草营养成分高) 位置:x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北岸,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气候:冬无严寒,夏季凉爽人文环境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衣:藏袍(适应昼夜温差大)食:牛羊肉、奶制品住:帐篷1/ 7交通:牦牛、青藏铁路“日光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宗教:藏传佛教宗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寺传统节日:雪顿节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1、调查步骤(1)确定主题(2)拟定提纲(3)实施调查(4)撰写调查报告2、社会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3、描述家乡的基本点: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
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二)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修正。
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2/ 74、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
如:教育、日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文化教育等。
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一、规则的含义: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
二、规则的形式:成文的规则与不成文的规则。
三、规则的特点:(1)都具有强制性;(2)需要有人履行监督的职责(警察裁判或法官)(3)违反规则要受到惩罚。
四、规则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规不遵、规则老化、无规可依。
五、规则的变化: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太空交通规则《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等)规则从无到有变化的原因:一些新的规则和制度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制定一些新规则是为了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的原因:很多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
3、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人行道规则的变化)规则不断调整、完善的原因: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完善。
六、规则演变的意义:规则的存在,源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生活的历史。
即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
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七、规则的作用: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一、什么叫文化传播:人在社会中的交往都可视为文化的传播。
二、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旅游、人类迁徙、文化教育。
文化传播的其他途径:小到朋友好友聚会、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甚至战争。
三、传媒的定义: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或载体的媒介,就是传媒或媒介。
四、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
1、书本知识只有运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学习了知识后应学会运用知识,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2、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没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但这并不能降低知识的力量。
五、传媒的发展历程:P84年代尺六、大众传媒的含义: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我们一般称之为大众传媒。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一个较长的时段
例: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等
中国王
朝纪年
皇帝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年号例: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
计算时间的长度
不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只需要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减
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则是两个数字相加再减1
4、历史资料
划分标准
类型
具体表现形式
地位、作用和举例
实物资料
文物(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
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还能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例:各种遗址
口述资料
口头传说(大多是人们长时间口耳相传的产物)
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例: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
口述历史(把人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
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住:住的变化
树屋→山洞→干栏式建筑→砖瓦平房→现代化住宅小区
行:行的变化
行走→骑马→畜力车→老爷车→现代化交通工具
坐:起居习惯的变化
汉代席地而坐→魏晋时期盛行坐塌→五代十国时期普遍高坐椅子
电话的变化
手摇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话→可视电话
船的变化
独木船→帆船→机动轮船
文字的发展
中国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繁体字→简化字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1、身边的故事
家庭的变化
家庭规模、成员从20世纪初的四世同堂、聚族而居到今天大多数三口之家。
衣:服饰变化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窄衣小袖→一千多年前唐朝宽袍大袖的华服→清朝满族人的传统民族服饰:马褂和旗袍→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山装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一)早期文明区域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国家统一时间统一者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禹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4、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古老文字各自特点(不同点还有数量多少、音形义等) 共同点发源地形成时间发明者构造特点书写材料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都是现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画成其物石头、纸草楔形文字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笔画像楔子泥版甲骨文黄河流域(殷墟) 商朝中国商朝人刻成其物龟甲、兽骨5、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6、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 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7、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印第安人,墨西哥南部和哥伦比亚北部,种植玉米。
历史与社会(七下)综合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七下)综合复习资料班级: 姓名: 学号:★1.人类不同于(胜过)其他动物的重要原因是,人在社会中生长。
(狼孩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塑作用,脱离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社会生活)2.社会群体:同龄群体-伙伴(儿童、青年、老年);职业群体-工人、农民等;民族群体;消费者群体、军人群体。
3.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食物、交通、衣物);精神生活(书籍、影视、音乐)。
★4.社会是一面镜子,借助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通过与别人比较,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唐太宗的话证明了这点,P6)★5.鲁滨孙故事的启示:鲁滨孙依靠自强、自立和勇敢、乐观的人格(健康的自我意识),战胜了孤独。
说明人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健康的自我。
★6.健康自我意识的特征:自尊、自强、自立、自律,能够明辨是非,准备担负社会责任。
“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是健康的自我。
(青春期是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不同年龄阶段的良好品质特征)7.离我们最近的人群:同龄群体(包括同学、朋友)和长辈(包括父母、老师)。
★8.由于年龄差异、社会环境、生活经历、文化环境、接受的教育不同,晚辈会对长辈产生距离感和隔膜,这就是“代沟”。
消除代沟最好的方法是沟通与理解:如主动交流;创造机会;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等。
9.21世纪的教育主题是让青少年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社交恐惧心理的表现:课堂上不敢举手、站起来发言;躲避家里来的客人;对异性过于羞涩;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等。
)10.我们不仅需要长辈对我们的理解和关心,也需要我们对长辈的理解和关心。
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也需要相互理解,而理解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开放的自我。
保持经常沟通和彼此理解的重要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待人。
尊重平等从来都是相互的。
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正当的,就应该得到尊重。
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
历史与社会(七下)综合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七下)综合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学号:★ 1.人类不一样于(赛过)其余动物的重要原由是,人在社会中生长。
(狼孩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塑作用,离开了社会,人就没法进行社会生活)2.社会集体:同龄集体-伙伴(小孩、青年、老年);职业集体-工人、农民等;民族集体;花费者集体、军人集体。
3.社会生活包含:物质生活(食品、交通、衣物);精神生活(书本、影视、音乐)。
★4.社会是一面镜子,借助这面镜子,我们能够填补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将来。
经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的优弊端。
(唐太宗的话证了然这点,P6)★ 5.鲁滨孙故事的启迪:鲁滨孙依赖自强、自立和英勇、乐观的人品(健康的自我意识),战胜了孤单。
说明人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健康的自我。
★6.健康自我意识的特色:自尊、自强、自立、自律,能够是非分明,准备担负社会责任。
“全部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是健康的自我。
(青春期是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不一样年纪阶段的优异质量特色)7.离我们近来的人群:同龄集体(包含同学、朋友)和尊长(包含父亲母亲、老师)。
★8.因为年纪差别、社会环境、生活经历、文化环境、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晚辈会对尊长产生距离感和隔阂,这就是“代沟” 。
除去代沟最好的方法是交流与理解:如主动交流;创建时机;仔细聆听;主动致歉;擅长谅解等。
9.21 世纪的教育主题是让青少年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学会集作,学会共同生活。
(交际惧怕心理的表现:讲堂上不敢举手、站起来讲话;闪避家里来的客人;对异性过于羞怯;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他人说的话过于敏感等。
)10.我们不但需要尊长对我们的理解和关心,也需要我们对尊长的理解和关心。
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需要互相理解,而理解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开放的自我。
保持常常交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前提是互相尊敬、同等候人。
尊敬同等素来都是互相的。
人与人之间都是同等的,不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只假如正当的,就应当获取尊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多的人口 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7 亿)。 2、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均匀。 3、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多民族的大家庭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第二课 山川秀美 复杂多样的地形 1、我国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
一、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1、南方地区:范围: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河湖众多,优越的灌溉条件,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 温带季风气候 0℃以下 小于800毫米 以旱地为主 小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河湖众多,冬季不结冰,便于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
. by 42.41.— 4—0.— 3—9.—3—8.by 37@.—— 36.35. —34—. ——33.3312..1.2.3.43.05..6—.—29.by28.by@ 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M9.“OOOKN”b8y. :——7.——6.——5.——4.——3.——2.——1.——
气候类型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耕作制度
河流水文特征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0℃以上 大于800毫米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 37@.—— 36.35. —34—. ——33.3312..1.2.3.43.05..6—.—29.by28.by@ 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M9.“OOOKN”b8y. :——7.——6.——5.——4.——3.——2.——1.——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1
三大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盆地),准葛尔盆地(纬度最高),四川盆地 季风的影响 母亲河 (1)黄河 源地:巴颜喀拉山 中国第二长河 注入渤海 (2)长江 源地唐古拉山脉 中国第一长河 有“黄金水道”之称 注入东海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3)南、北方两地的差异: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 37@.—— 36.35. —34—. ——33.3312..1.2.3.43.05..6—.—29.by28.by@ 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M9.“OOOKN”b8y. :——7.——6.——5.——4.——3.——2.——1.——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几乎
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记忆蒙古、俄罗斯、日本和韩国与中国的相对位置。 2、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从北到南)两大岛:台湾岛、海南岛。 3、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势:海陆兼备,疆域辽阔 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县、县)、乡(镇) 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
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为解决南北方、东西部资源和能源分布不均而实施的重大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 东送、西煤东运、青藏铁路工程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 红松之乡位于小兴安岭,是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是我国著名的林区, 位于龙江省的中北部。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 黄土高原概况: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地图:P39 图 6-11)特点:沟壑纵横 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 土壤—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 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修路 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造梯田 3、 黄土高原的文化:信天游,腰鼓,窑洞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1、 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攻退可守)(地图:P42 图 6-18) 2、 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3、 北京文化:胡同,四合院
第二课 南方地区
3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 37@.—— 36.35. —34—. ——33.3312..1.2.3.43.05..6—.—29.by28.by@ 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M9.“OOOKN”b8y. :——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