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归纳.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归纳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归纳(一)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年)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第一次世界大战: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②参战双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③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④特点: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它警示后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推动社会的发展上.⑤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⑥灾难: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国有30个左右,卷入人口达15亿,死亡3000万人.2.第二次世界大战:①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团②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③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④结果:1945年,意、德、日相继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⑤灾难:战争历时六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战争.死亡达6000万.⑥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归纳(二)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1929 1933年)生产过剩的危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表现:这场危机从1929年的美国开始.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这种情况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3.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尽,用不完,而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的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过剩.4.为摆脱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道路.德、意、日法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5.课本中的母女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推积如山,造成浪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归纳(三)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国处在沙皇统治下,是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2)过程:(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①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①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了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②性质:社会主义革命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造俄国.他们代表了俄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④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施政措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了《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⑤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⑥十月革命的意义: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重点知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重点知识(一)开放的珠江三角洲1、珠江三角洲之最:1)这里拥有最多分布全球的华人华侨:粤籍华侨有几千万。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下面是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第一单元:美丽的家园——中华大地1.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边界、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特点等。
2.中国的人文环境: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名人、历史遗迹等。
3.中国的区域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两千年1.两河流域文明:黄河、长江文明的兴起和影响。
2.中华文明: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等。
3.秦汉时期:秦始皇的统一及其影响、汉朝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第三单元:民族融合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衰1.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十六国的形成与融合。
2.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政权、南朝的政权及其文化、佛教的传播等。
3.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繁荣、科技、文化等。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宋代王朝的兴衰1.封建社会的形成: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混乱、后周的建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2.宋代的政治制度:宋朝的建立、科举制度、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关系等。
3.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兴起、商业贸易的繁荣等。
第五单元:西方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1.东亚文化:唐太宗的开放政策、唐朝文化的辉煌、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
2.西洋文化:宗教与文化的变革、西方文化的传入、天主教的传播等。
3.东亚文化的变化:文化反击与文化革命。
第六单元:世界的变化与明代的强国1.元朝的覆灭与明朝的建立:红巾军的起义、明太祖的建立、明朝的辉煌。
2.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地方官制、科举制度的兴盛等。
3.明代的社会繁荣: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需进一步深入了解,建议参考教材或向老师请教,并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复习。
七下社会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下社会历史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下学期的社会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事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知识点归纳:1.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农业,金字塔的建造,法老制度。
-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楔形文字的发明。
-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城市,种姓制度的形成。
2. 古代中国的统一与繁荣:-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长城的修建。
- 汉朝的繁荣: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丝绸之路的开辟。
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庄园的经济结构。
- 教会的权力: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斗争,宗教改革的萌芽。
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与文学的繁荣,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发现,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5. 近代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英国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业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 美国的独立战争: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的制定。
6.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亚洲、非洲、美洲的殖民地化。
- 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运动,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
7.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主要战场,凡尔赛和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太平洋战争,联合国的成立。
8.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美苏对立,意识形态的冲突。
- 冷战的影响:柏林墙的建立,太空竞赛,越南战争。
9. 现代科技与全球化:- 信息技术的革命: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兴起。
- 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的增长,文化多样性的交流。
10.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挑战: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能源的开发,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
以上归纳的知识点只是一个大致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详细阐述。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近年来,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日趋重要。
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我们自己。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我们需要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主要成就。
我们还需要学习秦朝的统一和汉朝对世界的贡献。
此外,我们需要了解唐朝和宋朝的繁荣时期,以及元朝和明朝的兴衰。
二、世界地理了解世界地理知识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世界地理时,我们需要掌握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比如地形、气候、人口分布和文化特征。
我们还需要理解地球表面的物理和人文地理分布,并学习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互相影响的机制。
三、中国地理中国是一个地广人稠的国家,七年级的历史和社会课程也包含了对中国地理的学习。
我们需要掌握中国地理的主要特征和区域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文化差异。
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同特点。
四、宗教和文化宗教和文化是七年级历史和社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教和它们的发展历史。
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各种文化,包括艺术、音乐、文学和音乐等方面。
通过了解宗教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五、政治、经济和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也是历史和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还需要深入了解各种社会问题,比如贫困、疾病和教育资源分配。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社会。
总之,七年级历史和社会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宗教和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并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七年级下历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历社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进行总结,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
一、政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具有四大特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指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国家权力机关。
其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3. 重大事件七年级下学期涉及到的重大事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等。
二、经济1. 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三个阶段,其中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2. 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是指放松管制、减少审批、改善服务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它的核心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
它旨在加强中国与欧洲、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间的经济融合和互联互通。
三、文化1. 三大教育我国古代三大教育分别是儒学、道家和墨家。
其中,儒家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具有长期而深刻的影响。
2. 珍视文物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许多珍贵文物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们要积极保护和传承文物,让新时代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爱护中华文化。
3.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五大节日。
四、社会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要求的总结。
它包括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敬老、爱幼、团结、平等、公正、自由和民主等12个方面。
2. 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指男女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书复习知识(一)早期文明区域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国家统一时间统一者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禹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4、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古老文字各自特点(不同点还有数量多少、音形义等) 共同点发源地形成时间发明者构造特点书写材料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都是现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画成其物石头、纸草楔形文字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笔画像楔子泥版甲骨文黄河流域(殷墟) 商朝中国商朝人刻成其物龟甲、兽骨5、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6、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 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7、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印第安人,墨西哥南部和哥伦比亚北部,种植玉米。
七年级下册社会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社会历史知识点为了更好地学习社会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七年级下册的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的一些历史知识点。
1. 唐朝与宋朝:太平盛世与民族融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开创了广大的商业和文化领域,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唐朝时期,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创造了一个被称为“太平盛世”的时代。
宋朝则继承了唐朝的文化和传统,发展了更为多样的政治和文化文明,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宋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达到了新的层次,从而创造出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和艺术。
2. 元朝与明朝:民族分裂与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由于是蒙古族的统治者建立的,所以面临着一定的民族分裂和矛盾。
虽然元朝进行了建设和发展,但由于政治分裂和民族矛盾的发生,最终导致了元朝的衰落。
明朝则是在神秘的气氛中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因为其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使得统一国家达到了新的历史巅峰。
明朝时期,社会结构完善,民族融合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创造出各方面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3. 明清时期的社会与文化:改革开放与社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和进步。
明朝时期,文化和艺术繁荣,科技进步,从而使得社会 economy 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发展和提高。
清朝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成为了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先进的思想和概念的普及,社会结构逐渐的完善和改变。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中,中国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光辉的成就。
总结:七年级下册社会历史知识点虽然不算太多,但它们都非常重要。
掌握这些历史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文化的变迁,从而鉴别出现在的社会问题、互动关系和发展趋势。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同时,学生应该注重发展和思考,从而增强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成为未来的一个优秀公民。
七年级下册社会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社会重要知识点社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七年级下册的社会课程中也有不少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社会课程的重点知识点:一、近代中国社会诸多改革1. 辛亥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确立了民主共和国制度,这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节点。
2. 知识分子的启蒙运动晚清知识分子开始提出各种新思想,包括民主、科学、进步、民权、人权等概念,启发了人民群众,开展了中国思想界的启蒙运动。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界反封建、主张科学的一次大变革,这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的重要转型。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运动,它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并且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全国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协同配合的结果。
2. 建立新中国的特点建立新中国后,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并采取计划经济的形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通过行政指令、计划以及国有制等方式,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节奏和结构。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计划经济。
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指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前提下,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以及科技等领域进行综合性改革和开放。
1978年这一政策的实施奠定了中国未来40年的发展基础。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前提下发展的市场经济。
1985年中国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中国传统文化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思想的重要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960万km2,≈欧洲,世界No.3(<俄,加)领土四至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南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在x疆的帕米尔高原上陆上邻国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海上邻国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濒临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No.1)、海南岛(No.2)崇明岛(No.3)舟山岛(No.4)疆域优势P4海陆兼备。
东部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国土辽阔,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省级行政区划单位3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x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直辖市4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6图5-6、P7表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分布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东部)人口十分稠密13.7亿(世界最多)143人/k㎡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以西(西部)人口比较稀少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民族56个人口比重主要集中分布民族分布特点汉族91%东部和中部地区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55个9%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5、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的特点地势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6、三级阶梯(书本P13图5-17)平均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单元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100—2000米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7、比较黄河、长江(P17~P21)比较点黄河长江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全长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注入海洋渤海(山东省)东海(上海市)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青海、x藏、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2个)上、中、下游的划分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河南)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主要支流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雅砻江、岷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作用灌溉、发电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危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原因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
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加大沿岸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如何治理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上游禁止砍伐树木、中游河道裁弯取直、分洪蓄洪等措施。
历史地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区域内容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生活习惯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1月均温低于00c(<00c)高于00c(>00c)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多于800毫米(>800mm)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农业生产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9、我国东西部差异东部西部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人口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民族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工业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交通通信交通通信发达、方便交通通讯设施落后教育发达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人才资金技术较为丰富短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南北方交流与互补南水北调工程东西部交流与互补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10、中国主要铁路线主要铁路线线路走向主要铁路线线路走向京九线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京哈线北京—沈阳—哈尔滨京广线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陇海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京沪线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1、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的山玉山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3、台湾的气候:台湾大部分属于*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4、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
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5、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6、主要城市台北台湾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高雄台湾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7、水稻---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糖库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比较点红松之乡(小兴安岭东北三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地理位置黑龙江中北部的小兴安岭,亚洲的红松原始森林有“红松之乡”之称,是我国的林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的高原范围:黄土高原垮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第二阶梯)华北平原北部;北京的西、北两面为太行山和长城,东临渤海湾,南面是千里中原40°N116°E自然环境小兴安岭纬度高较高,山地,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夏季,蒸发小,总体湿润,适宜林木生长。
(温带季风气候)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夏季与热同期,降水集中、形成暴雨;地势平缓,略有起伏。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人文环境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森林火车)建筑:窑洞饮食习惯:面食音乐舞蹈:信天游、腰鼓服饰:白羊肚巾(防风沙)语言表达:高吭的民歌文化:皮影戏、秦腔作为首都,北京是国家机关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存在的问题(北京例外)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进行毁灭性挖掘,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强烈冲刷下大量流失,是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原因: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地表植被*露,降水多集中夏季;人为原因:毁林开荒,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故宫:清明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城。
世界上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宫殿群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胡同、四合院:北京的古建筑改进的措施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森林模仿森林自然发育来采伐森林建立红松自然环境保护区新的经营方式:把木材的枝丫、断木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用锯末栽种木耳造林种草退耕还林建立拦泥沙、坝淤地工程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重要提示植被:多是针叶林,红松是世界上珍贵树黄土高原的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燕、金、元、明、清北京最早成为“蓟”第二课南方地区(*带季风气候)比较点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地区)富庶的四川盆地(四川)自然环境位置: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平原为主,*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灌溉条件优越,土壤肥沃,农业高产地区,四通八达的水路为贸易提供了便利位置: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形:盆地内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冬暖、春早、夏热、*带季风气候人文环境主要城市: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湖州等“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摇快船、“过三桥”都江堰水利工程农业: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主要农产品:水稻、油菜籽、肉猪、家禽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特色:水房屋特点:临河而建,“人在水上住,船在窗下行”古镇:盛泽、南浔、周庄、西塘、同里、乌镇等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井盐“千年井盐:自贡)野生动植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雪豹、桫椤等巴蜀文化:川剧、川菜比较点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广东省)我国经济中心(上海)自然环境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南海相望地形:平原广阔(珠江三角洲)气候:*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置:东海之滨,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枢,扼长江入海口地形: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气候:*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人文环境农业: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带水果基地工业:区位因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南海相望人文因素:侨乡,引进外资政策因素:对外开放(南大门)交通:河港、海港,京沪线,沪杭线在此交汇,海陆共交通枢纽浦东新区:浦东的经融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上海经济的辐射效应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工业:家用电器、纺织和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贸易:通过港澳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1国际金融中心2高科技园区3制造业中心4航运中心第三课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点丝路明珠(x疆)草原风情(内蒙古自治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位置我国西北部内蒙古地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自然环境地形:高山与盆地相间(三山夹两盆)三山:阿尔泰、天山、昆仑山脉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沙漠地形: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东部较湿润的森林草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半干旱的草原和干旱的荒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邻国最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尔斯坦、印度、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人文环境坎儿井:原理:将高山冰雪融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组成:竖井、暗井、明井、池塘优点:免去运水之劳,减少水的蒸发意义:与横亘东西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我国最长的地下水灌溉系统,有“地下运河”之称衣:蒙古袍(适合马背活动,抵御寒冷)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白食红食茶食)住:蒙古包(搭建和拆卸省力简洁)行:骑马娱:那达慕大会、长调、歌舞x疆的商品集散地,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民族风情:大巴扎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的原因绿洲农业:主要在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条件:有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高山冰雪融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小麦、哈密瓜、棉花(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葡萄(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