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辩证法)单选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EP[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EP[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e0f9250029bd64783e2cbc.png)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ABD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包括()A.物质的本质是意识B.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C.物质范畴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D.物质范畴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正确答案】BCD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表现在(ABCE)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惟一对象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ACD2.ABCD3.CD4.AB5.ABD6.ACD7.ABCD8.ABCD5.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7.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E)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E.生产力高度发达8.与资本主义相比较,下列各项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有(ACDE)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底劳动生产率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D.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E.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
第七章练习题二、单选题9.地理环境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的性质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答案:D,10.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马原辩证法选择题

辩证法7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关于……的观点。
(C)A.整体和部分 B.对立和统一C.联系和发展 D.共性和个性7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
(B)A.是否承认宇宙的无限性B.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前者认为量变引起质变,而后者却认为“自然界无飞跃”D.前者强调发展就是“扬弃”,而后者却主张“打倒一切”7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哲学论断的含义是,……。
(C)A.变化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化,没有不变C.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4.“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观点是……。
(A)A.辩证法 B.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75.“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体现的是……的观点。
(C)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76.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B)A.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所固有的D.从生活中学习来的77.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7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9.“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应该是……。
(D)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所有的事物相联系B.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某一个事物相联系C.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所有其他的事物相联系D.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某一些其他的事物相联系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发生的。
(D)A.随时都会 B.纯粹偶然地C.不可避免地要 D.在一定条件下8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的观点。
马原辨析题

辨析题1、伟大的思想来源于天才的头脑。
错2分,任何思想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思想是对物质生活实践的反映,伟大思想也不例外。
本题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4分2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对2分,运动与变化与物质的关系4分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对2分,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表现4分。
4、只有正确意识,才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错2分,只要是意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统一的表现4分5、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与肯定的对立统一。
对2分,辨证否定是对旧事物中消极因素的否定与克服,同时又是对旧事物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还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4分6、坚持真理就一定能实现价值。
错2分,坚持真理体现的是遵从客观规律,获得的是客观效果;实现价值体现的是满足主体(人民大众)需要。
坚持真理不一定能实现价值,遵从规律带来的客观效果有时不能满足主体需要甚至伤害大众利益。
这是真理和价值的对立性表现。
4分。
7、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是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
错2分,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二是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4分8、资本在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错2分,资本的本质3层递进观点。
4分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对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社会生产资料由垄断资本家占有和支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所以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4分10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表示社会进步了。
错2分,社会进步是一个综合标准,生产力进步只是基础,还需要占有和分配公平,政治和法律正义,思想道德水平高,每个人的自由和发展获得保障。
4分11人的现实本质是劳动。
错2分,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4分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马原第一章单选习题

马原第一章单选习题马原第一章单选1.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意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这是马克思的原话,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哲学分为各类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掌握,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从自为向自觉的转变。
2. 列宁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永恒真理D.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给了工人阶级”,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A)。
“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深刻的、科学的(B),科学性之一就是正确提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D)。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说明其是真理,但世界上不存在终极不变的永恒真理,选项C表述错误。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答案】C【解析】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都是矛盾激化的表现。
工业革命属于生产力的发展。
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根源。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A.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体现B.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C.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中国的现实问题D.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马原真题

2016:一、单选题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
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D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
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
后一句'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马原试题第三章

马原试题第三章判断题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对66页2.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区别在于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对673.休谟是不可知论者。
对4.辩证唯物主义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错675.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错686.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好奇心理。
错64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
对698.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对9.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10.绝对真理是尽善尽美的真理。
错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两种真理。
错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绝对真理而不是相对真理。
错13.真理在超出了其适用的一定范围和条件向谬误转化。
对1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可以离开人的主观思想而存在。
错15.“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16.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在实践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错1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是因为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对18.唯心主义者认为真理依赖于某种独立的精神实体。
对19.价值具有主体性,因此价值评价是主观性的认识活动。
错20.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对单选题1.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A反映论 B先验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天才论。
2.认识的客体是()A客观存在 B人化自然 C客观精神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130100110202010103000000002523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42[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42[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6a908d90c69ec3d4bb755a.png)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ABD2.推动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其中(ABC)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D.人人都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3.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二、单选题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D.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正确答案:D,5.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正确答案:B,6.地理环境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的性质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答案:D,7.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正确答案:D,8.为准确把握人口国情,我国除了进行10年一次的人口大普查外,还建立了两年一次的“小普查”制度,即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开展“小普查”的哲学依据是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C.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正确答案:A,9.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A.加剧矛盾B.形成积累C.导致竞争D.产生垄断正确答案:D,10.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正确答案:B,11.真理就是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认识关系C.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正确答案:C,1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事物的质具有不确定性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正确答案:D,13.“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C.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答案:D,14.垄断利润是A.超额利润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平均利润D.企业利润加利息正确答案:B,15.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实现的程度,取决于它们A.是否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B.是否在一定的阶段上得到广泛的传播C.是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正确答案:A,16.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正确答案:B,1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C,1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政治制度正确答案:A,19.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20.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是A.人身依附关系B.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C.平等互惠的关系D.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正确答案:D,21.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了抽象劳动D.社会劳动决定了具体劳动正确答案:B,22.垄断利润是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平均利润D.企业利润加利息正确答案:B,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认识正确答案:C,2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正确答案:C,2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正确答案:D,2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党C.法律D.哲学正确答案:B,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B.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C.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正确答案:D,28.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志是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正确答案:A,29.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寡头D.资本输出正确答案:B,30.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标准答案:CA.先验论B.不可知论C.反映论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标准答案:A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32.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标准答案:D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D.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标准答案:A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B.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D.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3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标准答案:D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标准答案:D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B.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C.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36.金融资本是:()标准答案:D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D.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37.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标准答案:CA.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B.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C.垄断D.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3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标准答案:D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39.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标准答案:B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40.2015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都外出进行了游玩。
马原单选题练习题

题干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赢利,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中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根本目的和直接动因是为了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属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事物的否定之否定,从发展的表现形式上看是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方式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时间的特点是规律是指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从感性具体经过抽象规定再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意识的本质是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辩证法)单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A物质和运动的观点B实践和认识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和统一的观点【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以C选项正确。
选项A、B不符合题意,选项D不全面。
2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句话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答案】D【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其三,联系具有条件性。
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
题干中的地点和时间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答案】A【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本题由缺少一个钉子引起了国家的灭亡,正是体现了普遍联系观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4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该观点主要体现了()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体D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5“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答案】A【解析】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
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这就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6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A简单B低级C前进D联系【答案】C【解析】发展是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凝结着事物运动、变化的成果,反映着事物的新陈代谢的规律。
A、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与题意无关。
故C 选项为正确答案。
7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解析】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题干中两句诗都体现了这一哲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8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B把世界看作事物和过程的集合体是辩证法的基本思想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D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答案】B【解析】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作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把世界看作永恒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特征。
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
B选项把世界看作事物和过程的集合体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
根据题干要求,B选项是正确答案。
9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核心是()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必然要有其核心,无核心不成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有下列四方面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故C选项是正确答案。
10列宁称为“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的矛盾是指()A逻辑矛盾B辩证矛盾C客观矛盾D主观矛盾【答案】B【解析】矛盾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现实的矛盾,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以及人的思维中。
故正确答案选B。
1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答案】B【解析】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故B选项为正确答案。
12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说成“失败教会成功”,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上述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案】D【解析】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题干正是体现了失败与成功这一对矛盾的相互转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13在唯物辩证法上,和谐就是指()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答案】D【解析】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需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和谐与矛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又有特定强调的含义,不能完全等同。
(1)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不否认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
(3)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4)和谐的作用可以表述为协调差异,化解冲突,创造条件,推动发展。
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
14战国中期赵国的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
该命题的错误之处在于()A割裂了内外因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割裂了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答案】C【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题目中“白马非马”论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15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故正确答案是B选项。
16《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没有共性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