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完成第1~2题。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

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第2题,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不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毫米,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

答案:1.C 2.A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易出现干旱B.北方水少、耕地少造成干旱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D.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多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答案:D4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旱只出现在那些降水较少的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会出现干旱现象B.“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是长江地区的农谚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D.在干旱多发地区,应选择耐旱农作物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现象。

答案:A2013年11月10~12日,台风“海燕”影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

“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8级。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所经之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完成第5~7题。

5根据下图可知,该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大致是()A.18时B.9时C.6时D.12时6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海南岛地区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7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为9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6.1 气象灾害(解析版)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6.1 气象灾害(解析版)同步练习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D.金沙江河段【答案】1.C【解析】读图可知,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2.该河段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有()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2.C【解析】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8月1日至2015年3月21日,潍坊市平均降水量仅为561.1毫米,为1952年山东省潍坊市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同期降水量最低值。

潍坊市2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锐减,抗旱形势严峻。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气候异常导致降水持续偏少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答案】3.C【解析】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4.我国东部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A.受季风气候影响B.春季播种的农作物面积大C.平原地形降水少D.夏季炎热蒸发量大【答案】4.A【解析】我国东部处于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多发。

2017年第19号强热带风暴“尼格”的中心10月3日5时位于我国台湾省花莲市东偏南方大约71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帕。

受其影响,中国(福州)首届游艇展水上项目暂定取消。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5.“尼格”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答案】5.A【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发生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南海中北部洋面,根据其经纬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读下图,台风“尼格”的移动路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6.B【解析】台风运动路径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习题2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习题2

《中国的气象灾害》习题2[基础随堂巩固]1.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C.台风是由强烈的冷锋造成的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干旱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台风是由强烈的热带气旋发展而成的。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达62%。

答案:D2.一年之内,旱涝在时间上交替较多的地区有( )A.河套平原B.长江中下游地区C.河西走廊D.湟水谷地解析:东部季风区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答案:B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北半球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解析:寒潮是强冷空气过境引发的灾害性天气,属高压系统。

答案:B4.我国的两个寒潮高峰期,发生在( )A.春初、秋末B.冬季、春季C.秋季、冬季D.秋末和冬初解析: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到次年5月,秋末和春初是高峰期。

答案:A5.下列哪一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小( )A.山东半岛B.松嫩平原C.长江三角洲D.青藏高原解析: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活动,青藏高原海拔高不易受影响。

答案:D6.读“台风路径示意图和台风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的________季节,我国________地区频受台风影响。

(2)除我国以外,下列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中,受台风侵袭的还有(双选)( )A.日本B.蒙古C.菲律宾D.阿富汗(3)在台风剖面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内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______和________造成的,减轻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7):中国的气象灾害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7):中国的气象灾害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7):中国的气象灾害1.华北和东北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A 2.C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答案:D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B.冷锋南下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解析: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A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

答案:D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2-4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2-4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2-4中国的⽓象灾害练习题及答案《中国的⽓象灾害》同步测试读下图,完成1~4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旱的特点是()A.分布范围的⼴泛性 B.⼲旱只分布在东部季风区C.只对植物造成影响 D.⼲旱只在春季才发⽣2.下列措施对预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A.⼈⼯降⾬B.选择耐旱作物C.开展农⽥⽔利建设D.改善⼲旱地区农业⽣态环境3.下列与⼲旱不属于同⼀类型灾害的是()A.暴⾬B.寒潮C.泥⽯流D.台风4.图中因墒情不⾜⽽未能适时播种的农作物可能是()A.冬⼩麦B.春⼩麦C.⼤⾖ D.油菜5.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的寒潮多发⽣在()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秋末6.从⽓候和农业两⽅⾯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7.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带的台风是()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旋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旋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旋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旋8.下列天⽓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旋控制下的有()A.寒潮B.台风C.梅⾬D.伏旱9.上海某年8⽉8⽇最⾼⽓温⽐8⽉9⽇最⾼⽓温⾼出7℃,其原因可能是()⽇有寒潮到达⽇受台风影响⽇有⼀⾼压系统控制上海⽇梅⾬季节开始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10~11题。

这种⽓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份”是()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C.沙尘暴、台风 D.⼲旱、洪涝11.甲地受该⽓象灾害的影响很⼩,主要原因是()A.地形为盆地B.受盛⾏西风影响⼩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0612.此图反映的⾃然灾害可能是()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寒潮 D.台风灾害13.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影响⑤受地形影响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旱、⼤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人教地理选修5同步测试详解第2章第4节中国的气象灾害22

人教地理选修5同步测试详解第2章第4节中国的气象灾害22

解析:答案:题干评注:中国的自然灾害问题评注:中国的气象灾害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2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②③⑤ B.②③④C.③⑤ D.①③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季风气候不稳定,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包括:干旱、暴雨、台风、寒潮、干热风、沙尘暴等,其中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其中广东和海南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

答案:A题干评注:中国的自然灾害问题评注:中国的气象灾害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Ⅲ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C.泥石流 D.洪水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季风气候不稳定,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包括:干旱、暴雨、台风、寒潮、干热风、沙尘暴等,其中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其中广东和海南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

答案:B题干评注:中国的自然灾害问题评注:中国的气象灾害2010年热带风暴“康森”于7月12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后加强为台风,横扫菲律宾后,于7月16日登陆海南岛,造成海南2人死亡,57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

据此完成3~5题。

3.台风“康森”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 )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生于菲律宾以东洋面,根据其经纬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A题干评注:中国的自然灾害问题评注:中国的气象灾害4.读下图,台风“康森”的移动路径可能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根据台风“康森”影响地区,可判断其路径为西北路径。

答案:B题干评注:中国的自然灾害问题评注:中国的气象灾害5.受台风“康森”的影响产生暴雨天气,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有( )①地震②滑坡③泥石流④洪涝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暴雨可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涝为气象灾害,地震为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

答案:B题干评注:中国的自然灾害问题评注:中国的气象灾害6.我国的两个寒潮高峰期,发生在( )A.春初、秋末 B.冬季、春季C.秋季、冬季 D.秋末、初冬解析: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每年的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高中地理 2.4《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4《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A 2.C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答案:D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强冷空气南侵B.冷锋南下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解析: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A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

答案:D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4中国的气象灾害习题

B卷(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20分)1.关于气象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类多,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季风B.范围广,全部发生在陆地和海洋C.频率高,夏半年都会出现D.灾情重,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解析季风不是气象灾害;有的气象灾害发生在春季,如沙尘暴。

答案D2.每年入秋以后爆发的第一次比较强的寒潮大都是() A.中路路径B.西路路径C.东路路径D.转向路径解析熟记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B3.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解析寒潮在春秋季节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答案D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5.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4~5.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 4.A 5.C6.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海重、北方轻B.内陆重、沿海轻C.沿海重、内陆重D.沿海重、南方重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答案D7.下列各组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A.桂、滇、黔B.粤、闽、浙C.赣、鄂、湘D.冀、晋、豫解析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较小。

答案B8.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③风暴潮引发洪水④低温冷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损害。

答案D如图是“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某年入冬以来干旱灾害地区分布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测试
(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20分)
1.关于气象灾害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类多,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季风
B.范围广,全部发生在陆地和海洋
C.频率高,夏半年都会出现
D.灾情重,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解析季风不是气象灾害;有的气象灾害发生在春季,如沙尘暴。

答案D
2.每年入秋以后爆发的第一次比较强的寒潮大都是()
A.中路路径B.西路路径
C.东路路径D.转向路径
解析熟记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B
3.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夏秋季节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
解析寒潮在春秋季节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答案D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
5.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
4~5.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 4.A 5.C
6.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海重、北方轻B.内陆重、沿海轻
C.沿海重、内陆重D.沿海重、南方重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答案D
7.下列各组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B.粤、闽、浙
C.赣、鄂、湘D.冀、晋、豫
解析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较小。

答案B
8.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③风暴潮引发洪水④低温冷害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损害。

答案D
如图是“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某年入冬以来干旱灾害地区分布图”。

回答9~10题。

9.此次干旱中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A.棉花B.小麦
C.油菜D.玉米
解析结合旱灾出现的时间和受灾地区可知,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小麦。

答案B
10.除干旱外,图中甲地区易发的气象灾害还有()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夏涝、寒潮D.台风、寒潮
解析甲地区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干旱、寒潮与沙尘暴。

答案B
二、综合题(30分)
11.西藏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常年受高空西风急流(盛行于西风带对流上层或平流层中一般强气流)的影响,也是我国沙尘暴的
主要发生区域。

下图为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等值线分布图。

(10分)
指出西藏沙尘暴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解析依据图中等值线可知,自东南向西北数值逐渐增加。

沙尘暴的发生与风速大小、地表沙尘多少等有关,而风速大小受材料中的西风急流影响,同时地形还对风速有阻碍作用;地表沙尘多少与气候干旱程度、地表植被状况有关。

结合西藏自然地理环境回答即可。

答案分布规律:沙尘暴年均日数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加。

原因:常年受西风急流影响,大风日数频繁;自东南向西北离沙尘源地越来越近;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自东南向西北植被越来越稀疏;较之于东南部,西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大风过境,更容易起风沙。

(任答四点即可) 12.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
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答案(1)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工作等。

13.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
答问题。

(10分)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第(1)题,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读图即可得知,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从纬度位置、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方面分析。

第(2)题,可从水的比热大、温度变化的速度慢进行分析,这跟放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的原理是不同的。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以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
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