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顽固性后遗疼痛31例
林辰教授运用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

(总)广西中医药2020年12月第43卷第6期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资助(〔2014〕7号)第一作者简介:黄子恩(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壮医针刺的临床应用研究通信作者:范小婷,女,讲师,研究方向:壮医教学及临床应用研究;E-mail:****************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 ,PHN )是带状疱疹较严重的并发症,是现代医学难以治愈的顽痛之一[1],指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病损区域遗留持续性剧烈疼痛及感觉异常大于30天。
大量研究显示,年龄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2],因老年人神经修复能力较年轻人差,故在发生带状疱疹时,容易发展成为后遗神经痛,且难以治愈,易于反复,发病时疼痛剧烈,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3]。
西医目前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周期较长,用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且止痛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停药后也容易复发[4-5]。
本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愈后痛”[6],中医相关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内服中药、外治疗法及综合治疗,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7]。
壮医虽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名的记载,但壮族民间有相类似病症的描述较多,称谓各异。
林辰教授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广西名中医,从事中医、壮医的教学、临床及科研30余载,潜心医疗实践,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以壮医诊疗方法诊治一些疑难杂症,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经验。
林教授经过壮族民间的实地调研和临床经验总结,将本病病名在壮医学中定义为“呗啷登愣朵”,壮语为Baezlangh daengzlaengdot [8],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运用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案。
现本文将林辰教授用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1诊疗思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普遍认为,疼痛主要由滞留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蚀、破坏病损区域的神经引起,是因带状疱疹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不当使得病毒清除不彻底,而遗留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神经严重损伤导致的病理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呈间断性或持续性,可单一出现,也可为复合性疼痛[9]。
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6 ] H a r t ma n n L C ,S c h a i d D J,Wo o d s J E,e t a 1 .E f f i c a c y o f b i —
l a t e r a l p r o p h y l a c t i c ma s t e c t o my i n w o me n w i t h a f a mi l y h i s t o r y
1 . 2 诊 断标 准
病率为 1 9 . 2 %, 约6 2 %的 5 0 岁 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可 发生 P H N 。疼痛缠绵不愈 , 顽固难除 , 发作时常使患者 寝食不安 、 焦虑或抑郁 , 甚至部分患者有 自杀意 向。针 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具 有起效迅速 、 成本低、 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等特点和优势 l 3 ] 。我们采用刺血 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显著 的疗 效 , 现
总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1 4年 6月 一 2 0 1 5年 1 0月 我 院 中 医科 门诊
P H N诊断标 准参照《 中西 医结合皮 肤病学》 中
相关 内容拟定 : ( 1 ) 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
超过 1 个月 , 或 既往 有 急 性 带 状 疱疹 病 史 ; ( 2 ) 有 按 神 经支 配 区域 分 布 的 痛 觉 、 触觉异 常, 局 部 可 有 色 素 沉 着; ( 3 ) 疼 痛性 质 为 闪 电样 发作 痛 、 自发 性 刀 割 样 或 持 续 性 烧灼 痛 、 紧束 样 疼 痛 ; ( 4 ) 患 区 内有 明显 的神 经 受
针灸1次,治愈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半年顽疾!

针灸1次,治愈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半年顽疾!河南周口尚洪涛医生患者:女年龄:66岁就诊时间:2020年5月28日症状: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半年余。
患者半年前在左腰部、臀部,左小腿外侧均出现大面积的水疱皮疹,在上海各大医院治疗过多次,仍然遗留疼痛明显。
疼痛主要分布在左腰部、臀部以及小腿的胆经、胃经,左脚外髁肿胀,大母脚趾麻木,在走路时大母脚趾底疼痛明显。
半年以来,在夜里23:00-3:00,疼痛剧烈,尤其在1:00-3:00疼痛最为明显,患者言,疼得直哭!后经朋友介绍,专程从上海到河南周口找我求诊。
治疗:1. 背俞穴刺血拔罐:﹝大椎﹞、﹝肺腧﹞、﹝灵台﹞、﹝神道﹞、﹝膈腧﹞、﹝肝腧﹞;2. 小腿外侧瘀络刺血,足髁附近浅刺轻轻挤压出血;3. 「元气四五针」加﹝太冲﹞、﹝足临泣﹞、﹝陷谷﹞;4. 外髁上5cm处造势,并在外髁下方做引针。
反馈:5月29日,患者来复诊,特别高兴,自诉说:“自从得病,每天夜间真是让我疼得直哭,来你这儿针灸一次,治愈了我半年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真感谢您,尚医生!”当天继续为患者针「元气四五针」加﹝太冲﹞、﹝足临泣﹞、﹝陷谷﹞进行巩固!(当时我也为患者开了中药,患者还没有来得及喝,只针灸治疗了1次病就好了,我和患者都很惊喜!感谢仲圣平台!)医生简介:尚洪涛,来自河南周口市区,个人诊所内科执业医师。
最初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观看刘长青导师的免费公益课与仲圣平台结缘。
2020年5月份在仲圣平台参加刘长青师兄的元气针灸《问道三十六病》精品讲座的学习,回去后,将所学中医针灸应用于临床,这种轻柔无痛的元气针灸,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也帮我获得了患者更多的信任。
虽然学习元气针灸的时间不长,但现在已用元气针灸在临床取得了众多极佳成效!非常感谢仲圣平台,非常感谢刘长青师兄!。
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临床特点为丛聚性水泡,一般沿神经走向呈单侧分布,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伴神经性疼痛。
中医认为此病系肝火内炽或湿热蕴蒸所致,故糜烂渗出、红斑灼痛为本病的特点。
治疗则以清热解毒、抗病毒及对症为主,以缩短病程,减少神经疼痛。
笔者收集了近年中医、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中医治疗1.1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治疗早期躯干带状疱疹17例。
穴位注射药物有VitB?100 mg、VitB??250μg、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用5ml注射器配5号针头吸入以上药物。
治疗组17例,取穴部位常规消毒后,至阳穴向上斜刺0.5~0.8寸,患侧期门穴沿肋间神经向外斜刺0.3~0.5寸,患侧天池穴上向外斜刺0.5寸,患侧曲池穴直刺1.0~1.5寸,患侧外关穴直刺0.5~1.0寸,于针刺同时每穴缓慢注射药物1ml。
皮肤出现红斑及疱疹者,除以上取穴外再配以药物沿皮损边缘分别取上、下、左、右四处俞穴,按以上方法一次性注射,再辅以口服药物。
治疗一周后,15例治愈,2例好转,治愈率88.2%,好转率11.8%,明显优于对照组。
1.2 火针点刺、针灸加罐依次用火针、拔罐、毫针、艾灸疗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369例。
方法:常规消毒病灶部位,用贺氏货真烧灼炽热点刺疱疹部位,以刺破为度。
将备好火罐扣在疱疹部位,留罐3~5min,待疱内液体充分流出后起罐,局部再行严格常规消毒以防感染。
毫针针刺前常规消毒,用2寸28号华佗牌毫针围刺疱疹周围,再针刺患侧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待针刺得气后起,1次/d。
艾灸用清艾条1支点燃后悬灸病灶局部,每次30min,1次/d。
369例患者1次治愈82例,占22.2%;3次治愈241例,占65.3%;5~7次治愈46例,占12.5%。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经随访无后遗症。
2 中药治疗2.1 大黄大黄细粉50~200g,以浓茶水或酒适量将药调成糊状,涂于病变部位,暴露或用油纸覆盖,1~2次/d,待药干燥后将药与痂皮轻刮掉再涂。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2例,予以常规治疗法的为对照组,予以中医针灸治疗的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予以中医针灸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 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予以中医针灸,可缓解患者的神经痛,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针灸前言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毒性皮肤疾病之一,该病因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患者初被感染时病毒潜伏在脊髓后神经节,当患者免疫力下降后,可诱发病毒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着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从而诱发带状疱疹,其皮疹多以单侧性或按神经阶段分布,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还伴随着剧烈的神经痛,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l]。
另外,针对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可予以药物有效地治疗,但该病存在后遗神经痛症状,传统的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研究予以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神经疼痛,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疼痛治疗技术》中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且将合并心、肾及肝严重疾病患者或精神障碍者排除在外,并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的知情权且签署了同意知情书。
其中对照组有12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42~75(51.36±8.37)岁,病程为1~7(1.32±0.78)个月,而治疗组有15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41—76(52.31±8.34)岁,病程为0.5~8(1.65±0.57)个月,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及病程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资料具可比性。
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每组32例。
给予参照组温针灸2壮,实验组温针灸3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使用温针灸3壮能够将疗效提升,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不同灸量温针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在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皮损痊愈之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受侵神经分布区域持续或反复性疼痛的情况,此种情况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此类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等症状,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临床中会使用药物治疗,但是副作用较多,且复发率较高,无法将疗效提升。
所以需要在治疗时找到一种可以代替西药或帮助西药提升疗效的方式。
中医学中针刺和艾灸是常用方式,具有疗效理想和副作用少等优势,患者依从性高[1]。
基于此,本院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应用不同灸量温针灸的疗效进行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每组32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8例和14例,年龄为26~74岁,平均(50.45±6.89)岁;实验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7例和15例,年龄为27~75岁,平均(51.74±6.57)岁。
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不具有任何精神类疾病,可以主动配合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可以进行临床比较。
针灸推拿与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

针灸推拿与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发表时间:2015-07-28T15:50:37.5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作者:刘彬[导读] 初次感染病毒后,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此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
刘彬(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240)【摘要】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针灸推拿;刺络放血疗法【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282-02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初次感染病毒后,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此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并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传播,可长期潜伏于局部的神经节中。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再次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乃及坏死,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神经痛症状。
此类症状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1]。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笔者长期跟随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科赵强主任出门诊,总结报道相关病例1例如下:1.案例李国翔,男,54岁,2014年4月17日初诊,左侧胁肋部疼痛明显3月余,患者自述3月前因劳累后感觉乏力、低热,纳差,心烦,口苦,脉弦数,左侧胁肋部皮肤灼热感,疼痛,触摸时痛觉敏感,局部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局部持续疼痛,疼痛部位呈带状分布,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了3天,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服用阿昔洛韦、路盖克等药物及针灸治疗后,除左侧胁肋部遗留疼痛外,其余症状基本消失,痛不可忍。
点刺放血拔罐结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点刺放血拔罐结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因每多缠腰而发,中医又称“缠腰火丹”,多因风火、湿毒之邪郁结于皮肤,导致营卫壅滞、经络受阻所致,常以腰肋部、胸部多见,面部次之,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西医多以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费用高、副作用多,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们采用点刺放拔罐结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70例患者为本院针灸科确诊带状疱疹患者,病程均小于7天且未经抗病毒及止痛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
年龄12~70岁,平均(51.62±14.98)岁,对照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1~71岁。
平均(52.28±14.11)岁,两组患者年龄及疼痛程度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1)属于带状疱疹特殊类型。
包括眼、耳带状疱疹、泛发型脑膜带状疱疹、无疹型。
(2)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3)瘢痕体质。
(4)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原发病或全身衰竭、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有出血倾向患者。
(5)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
2.治疗方法2.1 治疗组点刺放血、拔罐加艾灸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暴露疱疹体位,以舒适持久姿势为宜,如卧位、坐位,常规消毒疱疹部位皮肤,用一次性采血针,从最新出现的疱疹部位到新发疱疹部位逐步点刺,除点刺破疱疹将疱液放出,并用干棉签吸干外,并在疱疹之间的皮肤上点刺出血,然后选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罐,用闪火法沿带状疱疹分布区依次拔罐,如分布不均,先拔集簇区的疱疹,后拔散在疱疹,留罐5~10分不等,取罐后,用0.5%碘伏消毒患处,然后点燃两只无烟艾条,沿疱疹所在处采用回旋灸,每次15~20分,点刺拔罐隔日一次,艾灸,每日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熏灸 1 ~1 i, 皮 色微 潮 红 , 规 消 毒 后 ; 0 5mn 至 常 再
用三棱 针在 灸后 部 位 散 刺 , 同时 在疱 疹 所 位 于肋 间 神经 的夹 脊穴 处 ( 病发头 颈部 取 大椎 、 耳尖 、 耳垂 ) 点
刺放 血 , 施 于 火 罐 3—5r n 以 出 血 量 2~1 L 并 i, a 0m 为宜 , 日 1 , 为 1 隔 次 5次 个疗 程 。
・ 灸 经 络 ・ 针
艾 灸刺血疗法治疗 带状疱 疹顽 固性后 遗疼痛 3 例 1
石 跃 , 晓瑜 王
( 州大 学第五 附属 医院针 灸科 , 郑 河南 郑 州 4 0 5 ) 5 0 2
关键 词 : 状 疱 疹/ 灸 疗 法 疼 痛/ 灸疗 法 艾 灸 带 针 针 中 图 分 类 号 : 2 5 3 2 1 4 .1 1 文 献 标 志 码 : B
行疗 效对 比观察 , 总结 报道 如下 。 现
1 一 般资 料
痊愈 : 疼痛 、 木 、 灼 及 病 发 区 域异 样 感 觉 完 麻 烧 全消 失 , A V S评 级 0级 ( 0分 ) 显 效 : 痛 、 木 、 ; 疼 麻 烧 灼 感基 本 消失 , 发 区 域稍 有 异 样 感 觉 。V S评 级 病 A 工级 ( ~2分 )好 转 : 痛 、 木 、 灼 感减 轻 , 发 1 ; 疼 麻 烧 病
维普资讯
中 医研 究 20 06年 1 第 1 O月 9卷 第 1 O期
T M R sO t e 06V 11 o1 C e. c br 0 o.9N .0 o 2
文章编号: 0 — 9020 ) ~ 08 0 1 1 61( 6 1 05 — 2 0 0 0
区域 异样 感觉 存在 , A 评 级 Ⅲ级 ( VS 3~6分 ) 无效 : ;
治疗 前 后 症 状 无 明 显 好 转 , A V S评 级 Ⅳ 级 ( 7~1 0
分 ) 。
5 结 果
5. 两 组 疗 效 对 比 1
全部 病例均 为 我 院 门诊 及 住 院 病 人 , 6 例 , 计 1
注 : 本 组 治 疗 前 对 比 , * P<0 0 ;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对 比 , # 与 * 1与 #
P <O 0 。 1
6 病 案 举例
患 者 , , 9岁 , 休 干 部 ,0 50 男 6 离 20 —3来 我 科 就 诊 。主诉 : 侧颈 肩 部疼 痛 2个 月 余 。病 史 : 月 右 2个 前 右颈 、 锁骨 上 窝 患 带状 疱 疹 并 发 疼 痛 , 抗 病 毒 、 经 抗炎、 营养 神 经 及 局 部理 疗 1 月 , 疹 消 失 , 疼 个 疱 但 痛 未能 缓解 。就 诊 时右侧 颈 肩 、 骨上 窝呈针 刺 样 、 锁 烧 灼样疼 痛 , 麻 木 、 痛 常延 及 耳 后 , 因穿 衣 触 并 疼 每 摸 而诱 发或 加 重 。查 体 : 容憔 悴 , 颈 、 骨 上 窝 面 右 锁 可见疱疹 消退后 色 素 沉 着 , 肤 完 整 , 红 肿 , 痛 皮 无 触
随机 分为 两组 。治疗 组 3 例 , 1 1 男 9例 , 1 女 2例 ; 年
龄3 5~7 4岁 ; 病程 最短 3 , 长 12年 ; 于头 项 5d 最 . 发
上肢 6例 , 干 l 躯 7例 , 和 下 肢 8例 。对 照 组 3 臀 0
例, l 男 8例 , l 女 2例 ; 龄 2 年 9~6 8岁 ; 程 最 短 病 2 , 1d 最长 15年 ; 于 头项上 肢 7例 , 干 1 , . 发 躯 7例 臀 和 下肢 6例 。均 为单 侧 发病 , 痛 分 级 评 定采 用 视 疼 觉模 拟 评 分 法 ( A ) 两 组 V S均 为 Ⅲ级 ( VS, A 7~1 0 分 )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对 比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6
3
6 2 7.4
3 .6 66
注: 与对 照 组 对 比 ,* P<0.5 0。
5 2 两组 治 疗前后 疼 痛 V S评级 对 比 . A
见 表 2 。
表 2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疼 痛 V S评 级 对 比 A ( ±s )
治疗 组 : 首先 在 皮 损后 遗疼 痛部 位 进 行 艾条 回
( P>0 0 ) 具有 可 比性 。 .5 ,
2 治疗 方 法 组见 表 1源自 。表 1 两组疗效对 比
别 n 痊愈
3 1
3 0
( ) 例
总有效率/ %
9 3 0.0
7 .6 66
显效
1 5
8
好转
7
1 2
无效 愈显率/ %
3
7
治 疗 组
对 照组
明显 , 质 淡 , 薄 白, 弦 细 。按 上 述 方 法 治 疗 1 舌 苔 脉
个 疗程 后 , 痊愈 。随访半 年无 复发 。
7 讨 论
对 照组 : 首先 在 皮 损后 遗 疼 痛 部位 进 行 毫 针 围 刺 , 艾 灸 围刺 区 域 。再 按 病 发 不 同 部 位 , 于针 并 施 刺 : 于 头 颈 、 肢取 大椎 、 池 、 发 上 风 曲池 、 关 、 谷 ; 外 合
疼痛 的数字 。一 般 0级 为无 痛 ; 工级 1 ~2为 轻 度 ;
Ⅱ级 3— 6为中度 ;l 7~1 I级 l 0为重度 。 4 疗效 判 定标 准
在 带状 疱 疹 患 者 中 约 3 % ~7 % 的 中 老 年 人 0 0
于皮疹 完全 消退 后 , 顽 固性 后遗 疼 痛 可 持 续 数 月 其 或更 久 , 由于治 疗 难 度 大 , 程 长 , 病 给病 人 带 来 较 大 痛苦 。20 —0—2 0 —2 笔 者采 用 艾灸 刺 血疗 法 治 021 0 51 , 疗带状 疱疹 后遗 疼痛 3 例 , 设针 刺艾 灸疗 法 组 进 1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