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氨基苯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对氨基苯磺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

对氨基苯磺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
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
火灾
中毒和窒息
1、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2、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
3、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6、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7、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卡
岗位(风险)名称
对氨基苯磺酸使用/储存场所
危险性说明
灭火方法
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1、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2、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事故类型
应急联系方式
内部
企业负责人、应急总指挥电话
安全生产负责人电话
车间(部门)主管电话
班组长电话
外部
报警电话
火警电话
急救电话
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电话
110
119
120

对氨基苯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对氨基苯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Biblioteka 息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灰白色粉末。
pH:
熔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无水对氨基苯磺酸

无水对氨基苯磺酸

无水对氨基苯磺酸
一、化学名称和结构式
化学名称:无水对氨基苯磺酸,又称为对氨基苯磺酸无水物
结构式:
二、物理性质
1. 外观:白色粉末状晶体
2. 熔点:300 ℃
3. 沸点:无数据
4. 相对密度(水=1):1.72
5. 溶解性: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不溶于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三、化学性质
1. 酸碱性:是一种有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

2. 氧化还原性:对氧化剂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3. 吸湿性:易吸收环境中的水分。

4. 分解性:受热易分解成苯磺酸和对氨基苯甲酸。

4. 化学反应
1. 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等碱反应生成相应的钠盐。

2. 与氧化剂反应:可与过氧化氢等氧化剂作用生成相应的还原产物。

3. 与热反应:在高温下易分解成苯磺酸和对氨基苯甲酸。

5. 应用
1. 作为染料和医药中间体
2. 用于合成大分子化合物
3. 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
4. 用于空气过滤、油品脱蜡、纺织品防泼水等方面
6. 安全注意事项
1. 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刺激较强,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

2. 存放时应避免与氧化剂等物质接触。

3. 如有误食或误吸,应立即就医治疗。

对氨基苯磺酸熔点

对氨基苯磺酸熔点

对氨基苯磺酸熔点
对氨基苯磺酸(PABA)是一种常用于防晒霜、染发剂等化妆品中的化学物质。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具有一定的熔点。

对氨基苯磺酸的化学结构式为C7H7NO2S,它是苯甲酸的衍生物,具有一个苯环和一个氨基。

在化学上,对氨基苯磺酸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不同的化学物质。

在物理性质方面,对氨基苯磺酸具有一定的熔点。

其熔点大约在280℃左右,这意味着当温度升高到280℃时,对氨基苯磺酸会开始熔化。

熔点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纯度和识别物质的种类。

对氨基苯磺酸的熔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物质的纯度。

纯度越高,熔点就越高。

因此,在工业生产中,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品,需要严格控制对氨基苯磺酸的纯度。

除了用于化妆品,对氨基苯磺酸还可以用于细菌培养基、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用于合成其他化合物。

值得注意的是,对氨基苯磺酸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使用化妆品时,应当注意遵循使用说明,避免误食或误用。

另外,对氨基苯磺酸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敏感人群应特别注意。

对氨基苯磺酸是一种常用于化妆品、细菌培养基、食品添加剂等领
域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熔点。

在使用时应当注意控制其纯度,遵循使用说明,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gb 1261-1977对氨基苯磺酸

gb 1261-1977对氨基苯磺酸
. ... .. ... .. ... ..
X 一"x.3 x0 - C 07 1 V 12 0
式中 犷 亚 吸钠标准 液之 童 升 :- 硝 溶 用 ,毫 . C 亚 敌钠标 液之 分子 ,M 准溶 克 浓度 y - 硝
口 样品重量,克. -
吸 气逸尽 于B ℃ 至 燕 , 0 灼烧 恒重. 渣 不得 0 残 重量 大于。5 .奄克.
( 干 失 : 取2 样 , 于 重 称 瓶 , 准 . 0 ,于 20 重 称 克 品 置 恒 的 量 中 称 至。 0 克 ) , 操 02 19 0 烘至恒 . 重
由减轻之重量计算干澡失重百分数.
定制备.
二、位 珍 舰 F A
三、试 脸 方 法
1 CH,( Hz N ) ( O H)含量测定: . , S, 称取。5 . 克于10 烘至恒重的样品, 20 C 称准至000克, .02 加2 毫升氨水溶解。 加入 1 毫升水及2 毫升盐酸,按死停滴定法安装好电极和测量仪表 ( 5 0 0 见下图), 将装有01 . M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滴管下口 抽入溶液内约1毫米处,在拢拌下于 1 2℃进行摘定, 0 5.0 近终点时,将滴管的尖端提出 液面,继续慢慢滴定,并观察检流计读数和指针偏转情况.直至加入标准 溶液搅拌后,电 流突增,并不再回复时为滴定终点.
CH ( H ) S , 含- z (O H) 29 X) 式计 , N , 6( 按下 算:
. , 标 粗 什 t 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石油化拳工业娜 祖出 1 7 年 1 月 1日 实. . 7 0 北 京 化 x 厂 很.
G 16 -7 B 2 1 7
浊 度不酸 溶 的 溶 : 测 橙 度 验 溶 , 号 瑞 坍 旅 碳 钠 液 不 物 将 定 清 试 的 液 用5 玻 旅 过 ,以1 毫 2 5无 5 0 升 洗 雄 至 液 钠 子 应 于1 1 9 至 重 残 重 不 大 .奄 . 水 徐 渣 洗 无 离 反 . 0 10 恒 , 渣 量 得 于。 克 5-0 烘 5 ( ) 烧 : 取5 样 , 于 重 柑 中 加 炭 , 却 加1 升 酸 加 至 渣 称 克 品 ! 恒 的 涡 , 热 化 冷 . 毫 硫 , 热 硫 3灼 残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部分:化学名称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化学品俗名: 磺酰胺酸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化学品名称:氨基磺酸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技术说明书编码:909 CAS No.:5329-14-6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 生产企业名称:中山市利成化工有限公司 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 有害物成分:氨基磺酸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 健康危害:吸入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皮肤或眼接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 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燃爆危险: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其他信息: 无 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 熔点(℃):205 相对密度(水=1):2.13 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 沸点(℃):209 分子式:H3NO3S 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分子量:97.0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3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主要成分: 纯品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溶解性: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 生态毒理毒性:无相关资料 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 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 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危险货物编号:81506 UN编号:2967 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 包装类别:053 服,戴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 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 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 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 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 编制:人力资源部 、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 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 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 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 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对氨基苯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对氨基苯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安监总局2015年第5号公告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1】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s)
甲壳纲动物:EC50:无资料
藻类/水生植物:ErC50:无资料
慢性水生毒性:
鱼类:无资料
甲壳纲动物:NOEC:无资料
藻类/水生植物:NOEC: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如需求医,随手携带产品容器或标签。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淡灰色粉末
pH值(指明浓度):
无资料
气味:
无资料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35
熔点/凝固点(℃):
288(分解)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不适用
气味临界值: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不适用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
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清除所有点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暴设备。

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具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15 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氮。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LD50:>3200mg/kg(小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 最高容许浓度: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 TLV—TWA:未 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 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 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氮。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对氨基苯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对氨基苯磺酸
化学品俗名:
磺胺酸
技术说明书编码:
1820
CAS No.:
121-57-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具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灰白色粉末。
pH:
熔点(℃):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有机酸易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中形成酸雨。因而当PH值降到5以下时,会给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进入水中毒害鱼类。水体酸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耐酸的藻类、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细菌和脊椎动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率降低。酸化后会严重导致湖泊、河流中鱼类减少或死亡。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乙醚、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偶氮染料等,也用作防治麦锈病的农药。
其它理化性质:
288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280
相对密度(水=1):
1.5
沸点(℃):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分子式:
C6H7NO3S
分子量:
173.20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