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年建设成就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认识不够深入,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成就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探索,掌握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年建设成就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探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成就的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 章在北京天安门城楼首次检阅红卫兵,
从此红卫兵组织风靡全国
二、探索的失误——文化大革命
(一)原因:①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②“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时间: 1966——1976年 (三)表现:①红卫兵运动
表现:① “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政治思想超越客观,脱离
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
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2
八大二次会议调整了“二五”计划指标,钢产 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 斤上升到7000亿斤。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 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 过英国、十五年内赶美国(所谓“超英赶美”)。
1969年11月12日
1976年4月
1976年9月
1976年10月6日
三、拼搏的收获
问题4:这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建设?
行业
成就
钢铁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武汉钢铁基地
石油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现代 工业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交通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包头钢铁基地
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清华红卫兵宣传破四旧 毁文物
拆寺庙 斗和尚
大字报
二、探索的失误——文化大革命
(三)表现:②批斗“走资派”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字被改为“刘卫黄”, 共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民,刘少奇案成为 文革期间最大冤案
二、探索的失误——文化大革命
(三)表现:②批斗“走资派”
老舍(1966年8月24日,作家,在北京投湖自尽) 傅雷(1966年9月3日,翻译家,在家自缢) 周小舟 (1966年12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 阎红彦 (1967年1月8日,云南省委书记) 陈昌浩 (1967年7月30日 原红四方面军总政委) 刘少奇 (1969年11月12日,共和国主席) 彭德怀 (1974年11月29日,元帅) 贺龙 (1969年6月9日,元帅) 杨朔 (1968年8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作家) 李广田(1968年11月2日,云南大学副校长,作家) 刘绶松夫妇(1969年3月16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授) 吴晗 (1969年10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我国在各个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革命时期的历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学生接触较少,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成就,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掌握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2.难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探索,认识我国在各个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掌握基础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和成就的视频资料,用于直观展示。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成就。

教材通过具体的史实和案例,展现了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人民群众在建设过程中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曲折过程,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成就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于其中的艰辛探索和曲折过程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和主要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会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和伟大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和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成就。

教材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突破和进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历程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巨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巨大成就。

2.教学难点: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以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的成立,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巨大成就。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

2022北京初二(下)期中历史汇编: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022北京初二(下)期中历史汇编: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022北京初二(下)期中历史汇编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1.(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中)东北机器制造厂尉风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

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

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

”他们的技术革新()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2.(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中)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①建成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②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成功③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3.(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中)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4.(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中)《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提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有5年经济增长不超过4%,其中3年负增长:1967年增长-5.7%,1968年增长-4.1%,1976年增长-1.6%,据此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A.我国经济建设无任何成就B.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C.我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D.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5.(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北京八中校考期中)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开展“一五计划”C.推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2022春·北京西城·八年级北京八中校考期中)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第6课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王进喜等人的图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挫折,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艰辛的探索,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误。

二是建设成就,介绍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模范人物。

本课教材通过这两条主线,既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辛,道路的曲折,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展趋势。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时空观念、掌握了一定的史料实证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价值观。

但是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层次多,理论色彩浓,学生又缺乏亲身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到我国在探索和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容易片面看待,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掌握我国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以及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包括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