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26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26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第1版)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6课。

本课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和建设成就。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情况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走了弯路。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许多建设成就,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二.学生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对历史作出一定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就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文字资料、列表整理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类型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首先,在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时,我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国内外环境,使学生对当时的困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历史背景知识的讲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展示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与成就。
简短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概念、历程和成就。
过程:
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历程和成就。
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难点细节:学生难以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成就。
3.历史解释: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解释的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与建设成就教学案-最新教育文档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与建设成就教学案-最新教育文档
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教师补充讲解,联系上一课所学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61年春天虽然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党内“左”倾思想却没有被抑制住,终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5、民主法制被破坏的表现如何?(出示图片)
6、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被粉碎的?
(图片展示)九一三事件
7、“四五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的什么?
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9、结合课本内容和补充材料,分析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带来的危害、及其吸取的教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建设成就方面:
注意引导学生分清阶段,分别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成就
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我们应该向那些模范人物学习什么精神?
姓名刘润霞年级八科目历史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课题
课堂小结:要求学生归纳
作业:1.作业本上三道大题
2.预习第七课,勾画重大事件的时间、内容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
同学们互相订正答案
读书、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中共八大制定的任务是符合当时国情。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中共八大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和资料展示当时的荒唐表现,让学生说一说从课下调查中了解到的现象,从而认识其危害,吸取教训。)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1新人教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2)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1)调动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2)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2)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3)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授新课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1956年底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

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

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新人教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抵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 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2.感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的社会风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1.中共八大•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化大革命及建设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及其原因。

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 中共八大于何时在哪里召开的?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时间、会议、内容及评价分别是什么?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后果和评价?4). 国民经济调整的措施、成效?5).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哪些模范人物?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一.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二.你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中得到什么启示?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new)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new)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教学目标目标1:能记住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归纳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失误及原因;目标2:掌握“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目标3:归纳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教师调用以下套卷,学生分组抢答完成本课基础知识填空:随堂训练——自学检测-《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自主学习,及时检测,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归纳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失误及原因。

3.掌握“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归纳“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影响,给予我们哪些教训?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四)课堂小结请结合课件(五)当堂达标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课时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艰辛探索及建设成就学习教学学习设计新人教版本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艰辛探索及建设成就学习教学学习设计新人教版本

《艰辛探究与建设成就》教材剖析《艰辛探究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其主要波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获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明示过去启示将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盛行;2)知道公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倡始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优异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总结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由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剖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经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争过程的思虑,培养学生高度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认识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浮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是一个长久波折的过程。

同时,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在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辛努力获得新成就。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课难点】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由;“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由及其灾害性的结果。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达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文革的历史资料。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新壁画,新乡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到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激励,生产干劲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内心笑开花。

教师发问:这首歌谣反应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期间?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同走进《艰辛探究与建设成就》,追忆这段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到我国在探索和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容易片面看待,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掌握我国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以及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包括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同时,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在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文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教师提问: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图片展示:中共八大主席台(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背景。

世界:为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趋势。

国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3.学生根据表格找出有关中共八大内容。

(1)时间:1956年召开(2)地点:北京(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提示: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制定的任务是正确的。

播放视频:《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词》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探索中的失误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展示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展示:《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

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史料展示:(1)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

……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

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

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

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2)2016年7月20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割产量,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

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教师补充: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一)“文革”的开始1.原因史料展示: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

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教师简要介绍: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或者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第1、2段内容)。

学生小结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提出问题: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提示: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述:“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

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材料展示:动乱局面(1)红卫兵活动(2)批斗“走资派”(3)批斗文学人士(4)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

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

教师过渡: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都以失败告终。

(二)“文革”的结束材料展示:“九一三事件”坠机现场和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的图片提示: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引导学生回答:“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提示: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

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教师总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

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

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目标导学三:建设成就展示材料:十年建设成就一览表教师讲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许多的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建设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

教师提问: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提示: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图片展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照片。

教师鼓励学生讲述: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教师提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回答:工人阶级——大庆铁人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教师总结:正是这些模范人物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教师提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学生回答: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论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人民在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坚持奋斗所取得的成果,这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