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2.教师简要介绍: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

3.提出问题: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

提示: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4.教师讲述:“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5.引导学生思考: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

6.教师过渡: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只为篡夺中央大权,然而他们都以失败告终。

(二)“文革”的结束

1.展示:“九一三事件”坠机现场和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的图片2.教师鼓励学生讲述:粉碎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过程。

3.引导学生回答:“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提示: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反对个人崇拜。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等。

4.教师总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目标导学三:建设成就

1.展示:十年建设成就一览表

类别建设成就

建设项目500多个

工农业增长60%

钢铁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建成大庆、胜利、大港;实现自给

电力农村用电增长70倍

铁路兰新、包兰等

科技“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

2.教师讲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许多的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建设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

3.教师提问: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提示: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图片展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照片。

5.教师鼓励学生讲述: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6.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等。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爆发了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贡献。 2.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年我们伟大祖国成立68周年了。几经风雨,几番沉浮,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破败凋敝的中国改造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循着60多年的历史长河逆流而上,一幅幅绮丽的风景随之跃入我们的眼帘。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1956年至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的别样风景。据你所知,这段探索历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学生:不是,为什么不是?把你了解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说的对,但是不太全面,本节课,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这段探索历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就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材料一: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对总路线做了如下解释:“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讨论: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人后、急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同时,总路线在执行过程中,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材料二: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中指出:“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那时的炼钢指标是:1957年535万吨,1958年1070万吨,1959年3000万吨,1962年9000万吨。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出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高指标、瞎指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第四单元教案

第三、第四单元共15课时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2课时) 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 三、进行新课: “冷战”与“热战” (一)、“冷战”政策: 1、背景: (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 2、表现 (1)序幕:“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 (3)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 3、冷战的结束:1991年 (二)局部“热战”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2018新教材)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就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小组探讨、分析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取得的成就。说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旧知回顾,提问。 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略。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3.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标志。 4.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是什么会议? PPT出示问题: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师播放:影音资料:中共八大的召开。 生1: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生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生3: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做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实际,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并从视频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党中央又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总路线。 PPT出示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总路线中的“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中哪些方面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路线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学习,出现左倾错误做铺垫。 生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易使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多”和“快”,而忽略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敬爱的党组织: 过多天的党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上党课的一些感想,一些总结。 上党课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刻感到中国***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从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党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才能真正挽救中国。新中国的建立,**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在愈挫愈勇中走向成熟,在除旧迎新中稳定政权,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邪恶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离不开中国***的正确领导。中国***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以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由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而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党的八大中,***同志也指出:***员“必须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努力创造无愧于***员称号的业绩。”他说:“我们每一个***员,大都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的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我们说***员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作出显著成绩,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带动和鼓舞力量,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前展。”“广大***员要充分认识自己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为一个***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表现出来的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观念,努力掌握一流的职业技能,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提升服务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最大可能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改变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下面,本人就课改以来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为师生互动做好良好的铺垫。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在了解、掌握“对手”的情况之下,才能有的放矢,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必须全面的并且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爱好、个性、特长、学习、家庭背景等等。可以从多渠道去了解,任教过的老师、学生档案、家长和自己的观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做好了这一步,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针对性强,能够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师生的互动大下很好的铺垫。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选取开放、多样湖互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左”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本课讲述了从1956 年至1966 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完整版)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说课稿

教材内容分析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这一课在部编教材中独树一帜,它将原有的两个知识进行了整合,不光知识容量大大增加,而且在一些敏感独特的政治词汇的教学使用中,加大了理解难度。但是它在本册中得地位非常特殊,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老师下大功夫,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知。本节课我用一课时把新课授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 1、通过毛泽东诗词作为引入,导入本课的学习。 2、以板书内容为纲要,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认知。 3、通过图表分析各个时期影响国家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历史事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成就,将大跃进和文革作为阻滞经济发展的案例进行处理,以柱状图作为线索,贯穿全课,突出经济变化。 4、结合图片和史料,分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影响和结果,结合当时的国情,引导学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达到论从史出,以史明鉴的目的。 5、了解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树立典型,起到模范的作用。 6、由老师进行总结。 7、习题巩固 4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大体上有三个部分的知识板块,每一部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证明这种贴近学生的教材整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的讲解不是很全面(关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以钢为纲等内容的介绍),学生对于想相关史实不太理解,这就要求在上课时多运用例子、图片来讲解这段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

湖塘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教学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No

中考复习——世界现代史(二) 编写:黄尧审核:许丽丹时间:2012.03 班级:姓名: 复习任务 完成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相关内容的复习 一、课堂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指导:(阅读《复习指导》P76-P78,尝试整理知识点,并做好细化笔记。) (一)、“冷战”与“热战” (“冷战”实施的原因、序幕、表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瓦解的标志) (二)、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 (三)、苏联与东欧的艰难探索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措施、失败的原因。匈牙利改革的内容。苏东改革提供的经验教训。东欧剧变的原因。) (四)、欧洲的联合 (欧洲联合的原因、欧盟成立的过程。日本崛起的表现、原因。欧盟和日本崛起产生的影响、共因以及对中国的借鉴。) (五)、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启示。) (六)、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核心、特点、影响和启示) (七)、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表现、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 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 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影响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还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苏东的艰难探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经济改革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 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但赫鲁晓夫的这些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3、学生“说一说”: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4、师归纳: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等而抹杀。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错误的,正因为他不能全面读认识斯大林,全面客观地分析3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因此,他的改革就注定无法成功。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东欧国家的社会改革) 1、改革背景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2、匈牙利改革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致力于推行改革,他强调不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模式”,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长期保持稳定,但是到了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改革因遇到一系列困难而陷入低潮。 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三、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但都因缺乏科学理论,未经深思熟虑,急功近利而失败。苏东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有很重要借鉴和启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 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地建设社会 主义”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 ”和__________ 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 1961年,我国的发生严重困难。 4.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5.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二、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三、随堂演练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 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①广大知识分子遭到批斗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③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5.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 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誊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出现了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2)你认为政府制定政策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1.1956 主要矛盾农业国工业国 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 4.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工业体系 6.氢弹 1970 籼型杂交水稻 二、合作探究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七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标要求】: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史料,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取得的初步成果,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2、谈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曲折与失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社会主义好》歌曲,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斗志昂扬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那种心情。 师:这首歌据说是当时我们周恩来总理特别喜欢的一首歌,听完后你们觉得好听吗 生:好听,还行 师:我们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旋律,这首歌就反映的当时那个时候斗志昂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火朝天的氛围,那咱们中国什么时候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啊 生: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那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呢我们的领导人也是无经验可循的。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道路中我们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又出现哪些的失误呢结合新课我们来学习一下。 讲授新课: 师:为了更好的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场重要的会议,(出示图片)这场会议叫什么会议上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掌握中共八大会议内容: (1)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据说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师:你们觉得这个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否合理,与当时的国情相符合吗 生:符合,当时中国刚刚进行了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刚刚恢复生产,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一五计划中许多指标也确实把握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刚在国内建立初步基础。但基础还是薄落,比较落后的。 师:所以说这个矛盾分析在当时是十分正确,富有创造性与科学性,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贡献。中共八大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生:中共八大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成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过渡:在会议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全国蓬勃展开。(出示图片)也就在这一年,我们的毛主席率团前往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并出席了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毛主席继苏联提出的十五年赶超美国的目标后也提出了中国将用15年时间,在钢铁产量上赶超英国的奋斗目标。针对这个目标,很快国内作出什么反应 生: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出示材料: 材料一: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材料二: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指出:“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师:那我们结合材料,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呢 生:总路线盲目求快,追求建设速度, 生: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生:内容不错,积极向上,有干劲。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敬爱的党组织: 过十多天的党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上党课的一些感想,一些总结。 上党课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刻感到中国***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从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党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才能真正挽救中国。新中国的建立,**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

山,从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在愈挫愈勇中走向成熟,在除旧迎新中稳定政权,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邪恶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离不开中国***的正确领导。中国***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以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由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而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中,***同志也指出:***员“必须站在社

人教版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纪念邮票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

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后来经济建设的困难局面。 3.史料展示: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 (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 (2)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 (3)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上述材料反映了“大跃进”的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 提示:问题:“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影响:人民群众和很多中共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1.史料展示: 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基本情况。 3.教师提问: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哪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