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贡献。

2.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年我们伟大祖国成立68周年了。几经风雨,几番沉浮,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破败凋敝的中国改造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循着60多年的历史长河逆流而上,一幅幅绮丽的风景随之跃入我们的眼帘。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1956年至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的别样风景。据你所知,这段探索历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学生:不是,为什么不是?把你了解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说的对,但是不太全面,本节课,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这段探索历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就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材料一: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对总路线做了如下解释:“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讨论: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人后、急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同时,总路线在执行过程中,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材料二: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中指出:“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那时的炼钢指标是:1957年535万吨,1958年1070万吨,1959年3000万吨,1962年9000万吨。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出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高指标、瞎指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二)文化大革命:

教师: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吗?

学生: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制。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

教师:文化大革命到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呢?请大家从发动者的目的,带来的危害以及结果上进行思考。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发言(略)

教师: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三)建设成就:

1.成就

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石油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这些伟大的成就后面有无数的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默默工作者,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那个

2.模范人物

讲讲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1)爱国主义精神。

(2)私奉献精神。

(3)艰苦创业的精神。

(4)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等。

(四)课堂练习

1.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与荣誉称号搭配不正确的是()

A.“铁人”——雷锋B.“两弹元勋”——邓稼先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答案】A

2.“兰考有民谣,盛赞好书记,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咱除‘三害’,派来了好书记……你永远活在俺心里。”民谣中的好书记指的是()

A.邓稼先B.焦裕禄C.雷锋D.邓小平

【答案】B

3.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列史实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A.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B.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C.“大跃进”运动兴起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答案】B

4.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这种宣传应出现在()

A.土地革命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的表现,大跃进运动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故选C.5.“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C.注重环保,讲究卫生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答案】D

6.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________时期

【答案】“文化大革命”

7.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有________。

①“一五”计划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答案】③④⑤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贡献。 2.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年我们伟大祖国成立68周年了。几经风雨,几番沉浮,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破败凋敝的中国改造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循着60多年的历史长河逆流而上,一幅幅绮丽的风景随之跃入我们的眼帘。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1956年至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的别样风景。据你所知,这段探索历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学生:不是,为什么不是?把你了解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说的对,但是不太全面,本节课,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这段探索历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就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材料一: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对总路线做了如下解释:“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讨论: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人后、急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同时,总路线在执行过程中,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材料二: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中指出:“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那时的炼钢指标是:1957年535万吨,1958年1070万吨,1959年3000万吨,1962年9000万吨。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出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高指标、瞎指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第四单元教案

第三、第四单元共15课时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2课时) 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 三、进行新课: “冷战”与“热战” (一)、“冷战”政策: 1、背景: (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 2、表现 (1)序幕:“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 (3)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 3、冷战的结束:1991年 (二)局部“热战”

Unit 1 This is my new friend教案

Unit 1 This is my new friend. Lesson 1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认读单词China, American, England 2) 用句型Hi, I’m…I’m from…介绍自己,会用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进行问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表演的能力,小组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运用Hi, I’m…I’m from…介绍自己。 2. 学习有礼貌的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 对句型的熟练掌握。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T: Now stand please! Let’s sing! Hello! How are you?(边唱边作动作,唱后与学生问好Glad to meet you(学生会回答:Glad to meet you too!)——课件“歌曲” T: Very good ,Now sit down please, everyone. 2. Presentation 1) 字母教学 T: What’s this ?——课件水果 S: apple, banana, cake, doughnut, egg. T: What’s the first letter? S: “A”——出示课件“A” T: together A, A, A, A, A, A, A .(学生跟读) Now everyone fingers up ,please! Look point and say “Big A big A one two three , small a small a ,one.” T: The first letter is…(学生说出B) ——出示课件“B” Together B , B , B,B B ,B , B .(学生跟读)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2018新教材)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就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小组探讨、分析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取得的成就。说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旧知回顾,提问。 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略。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3.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标志。 4.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是什么会议? PPT出示问题: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师播放:影音资料:中共八大的召开。 生1: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生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生3: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做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实际,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并从视频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党中央又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总路线。 PPT出示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总路线中的“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中哪些方面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路线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学习,出现左倾错误做铺垫。 生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易使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多”和“快”,而忽略了

五年级英语学案-unit_1_meeting_new_friends_part_a_教案

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 Part A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单词tall, pupil, Australia,能够初步运用beside, behind, on 等表示方位的介词。 2.学习句型:Who’s that boy? Which boy? The boy beside/behind/with…. He’s a new pupil. 3.学习字母组合ch 和tch 在单词中的发音。 4.学说韵律诗:Who’s the Girl? 5.学唱歌曲:Do You Know the Tall Boy? 6.功能:能用英语描述他人。 1).能够初步运用beside, behind, on 等表示方位的介词。 2).学习并运用Who’s that boy? Which boy? 等句型。用英语描述他人所处的方位。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互致问候。 2.师生自由对话,如:×××is our new friend. Hello, ×××! Nice to meet you. Where are you from? Which class are you in? Can you sing?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等。 3.欣赏歌曲:Do You Know the Tall Boy? 4.教师指着歌曲的题目说:“Do you know the tall boy?”边说边出示单词卡片ball, wall, tall,帮助学生学习新词tall 的音、形、义,然后告诉学生:“He is our new friend, Peter. Today let’s talk about Meeting New Friends.”揭示并板书课题: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 Part A。 Step 2 Review 复习音标 Step 3 Presentation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说:“You are in Grade Five now. In your English book you will meet a new friend. His name is Peter. He is a new pupil. He’s from Australia. He can play football. He’s very good at sports.” 2.教师在黑板上或电脑上出示下列句子:His name is…He’s a new…He’s from…He can…He’s very good at…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学光盘,学生边看边从对话中找出答案。 4.请个别学生带着书上台,将黑板上的五个句子补充完整。 5.教学单词pupil 和Australia。 (1)教师出示Peter 的头像,一边贴在黑板上的五个句子的旁边,一边说:“His name is Peter. He’s a new pupil.”出示单词卡片pupil,教学单词pupil。告诉学生pupil 与student 的区别。教师让学生用单词pupil 说句子,如:I’m a pupil. He is a pupil. She is a pupil. We are pupils. Peter is a new pupil.等。 (2)教师指着Peter 的头像接着问:“Where is Peter from?”引导学生看第三个句子:He’s from Australia.出示单词卡片Australia,教学单词Australia。告诉学生地名的首字母要大写。复习Beijing, Taiwan 和London 的音和形。教师出示澳大利亚的国旗、伦敦大本钟、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台湾阿里山等图片,让学生用She’s/He’s from?. I’m from?.练说句子。 (3)文化渗透。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 6.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读熟上面的五个句子。 (二)学习句子:The tall boy beside Wang Tao. 1.教师出示小猫在纸盒里、纸盒上、纸盒后面和纸盒旁边的图片,让学生理解beside 和

人教版(精通)英语五上《Unit 1 We have new friends》教案

Unit 1 We have new friends. 重点句型 1. Who’s that girl? 2. She is my new friend. 3. What’s her name? 4. How old is she? 5. She’s a pretty girl. 6. She has beautiful long hair and big bright eyes. 7. She’s cute and active. 8. Is she g ood at her school work? 9. She’s good at Chinese, maths, and science. 一.写出下列单词和短语: 1.英国: 2.澳大利亚: 3.新西兰: 4.朋友: 5.我: 6.(我)是: 7.道路: 8.街道: 9.什么: 10.我的: 11.你的: 12.名字: 13.年级: 14.班级: 15.你,你们: 16.在…里面: 17.聪明的: 18:安静的: 19.漂亮的: 20.他的: 21.她的: 22.眼睛: 23.鼻子: 24.嘴: 25:…怎么样: 26:相互: 27:回家: 28:在…居住: 29.想要做…: 30:愿意做…:

二.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我叫鲍勃。我十一岁。我来自于英国。 _______ Bob. I’m eleven. I _________ ________ Britain. 2. 欢迎来到我们的班级。 _____________ ______ our class. 3. 你好,我叫周培。你叫什么名字? Hello, I’m Zhou Pei.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4.你在哪个班级?我在五年三班。 What _________ are you in ?I’m i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5.哇,我们在同一个年级,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Oh, we are in _________ _________ grade. ________ _______ friends. 6.你在哪里住?我住在格林路。 __________ do you _______?I live _______ Green Road. 7.你的房子号码是什么?它是23.你呢? _________ your house _________?It’s 23. ________ about you? 8.我们相互住的很近。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We live _______ ______ _______. Let’s ______ home together. 9.凯特,那个女孩是谁? ________ ______ that girl, Kate? 10.她多大了? ________ ________ is she? 11.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他又漂亮的长发和大的明亮的眼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闽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 Part A

Unit1 Meeting New Friends Part A 【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tall, pupil, Australia,能够初步运用beside, behind, on等表示方位的介词。 2.学习句型:Who’s that boy?Which boy? The boy beside/behind/with….He’s a new pupil. 3.学习字母组合ch和tch在单词中的发音。 4.学说韵律诗:Who is the Girl? 5.学唱歌曲:Do You Know the Tall Boy? 6.功能:能用英语描述他人。 二、语言技能目标 1.能用英语描述他人所处的方位。 2.能用英语介绍他人的一些简单信息。 三、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告诉学生要善于交友,团结友爱。 四、文化意识 了解澳大利亚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他人,用英语描述他人所处的方位,学习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告诉他们要善于交友,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单词卡片: (1)单词卡片:ball, wall和tall等。 (2)词组卡片:play basketball, play the violin等。 (3)一些班级的牌卡片。 (4)新词beside, behind和Australia的卡片。 2.澳大利亚的国旗、伦敦大本钟、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台湾阿里山等图片。

3.Peter的头像一张,玩具娃娃一个,本班学生集体照一张。 4.录音机或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1.师生互致问候。 2.师生自由对话,如: ×××is our new friend.Hello, ×××!Nice to meet you.Where are you from?Which class are you in?Can you sing? Can you play basketball?等。 3.欣赏歌曲:Do You Know the Tall Boy? 4.教师指着歌曲的题目说:“Do you know the tall boy?”边说边出示单词卡片ball, wall, tall,帮助学生学习新词tall的音、形、义,然后告诉学生:“He is our new friend,Peter.Today lets talk about Meeting New Friends.”揭示并板书课题:Step2Review 1.复习词组:play basketball, play the violin, play football, ride a bike等。 (1)教师出示词组卡片,学生边认读边做相应的动作。 (2)游戏——我做你说。 游戏规则:每组请一位学生上台,面向全体学生站好,教师出示词组卡片,台下的学生发指令,台上的学生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所在的小组获得加分。 2.复习句型:Who is that boy/girl? Which class are you in? (1)教师出示班上个别学生的照片,将学生的脸部遮住,然后问:“Who is that boy/girl?”学生用That is….来猜,猜对后,请该学生起立,教师问:“Which class are you in?”学生根据实际回答。 (2)教师出示“三年(3)班”、“六年(5)班”等班的牌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Step3Presentation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说: “You are in Grade Five now.In your English book you will meet a new friend.His name is Pete r.He is a new pupil.Hes from Australia.He can play football.Hes very good at sports.” 2.教师在黑板上或电脑上出示下列句子: His name is….He is a new…He’s from…He can….He’s very good at…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敬爱的党组织: 过多天的党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上党课的一些感想,一些总结。 上党课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刻感到中国***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从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党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才能真正挽救中国。新中国的建立,**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在愈挫愈勇中走向成熟,在除旧迎新中稳定政权,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邪恶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离不开中国***的正确领导。中国***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以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由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而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党的八大中,***同志也指出:***员“必须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努力创造无愧于***员称号的业绩。”他说:“我们每一个***员,大都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的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我们说***员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作出显著成绩,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带动和鼓舞力量,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前展。”“广大***员要充分认识自己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为一个***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表现出来的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观念,努力掌握一流的职业技能,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提升服务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最大可能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改变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下面,本人就课改以来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为师生互动做好良好的铺垫。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在了解、掌握“对手”的情况之下,才能有的放矢,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必须全面的并且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爱好、个性、特长、学习、家庭背景等等。可以从多渠道去了解,任教过的老师、学生档案、家长和自己的观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做好了这一步,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针对性强,能够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师生的互动大下很好的铺垫。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选取开放、多样湖互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七年级英语下册 Lesson 11 Danny’s New Friends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Lesson 11 Danny’s New Friends教案Lesson 11 Danny's New Friends Teaching content: 1.mastery words: farm, hear, meet, course, of course, lot, lot of, enjoy 2. A dialogue between Danny and his new friend 3. The usage of some phrases Teaching goals: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2. Remember the mastery words 3. Find and use the list of mastery vocabulary in lesson 16 Teaching key points: 1.introduce where you are from 2.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introduce yourself Teaching aids: word cards, audiotape, flashcards, and slide projector Type: dialogue Teaching procedure 1.Class opening 1)Greet the students in everyday English. 2)Duty report. 3)Main revision of last lesson. Explain when necessary. 2.New lesson Step1 Lead in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Do you like to make new friends? Why or why not? Who is your newest friend? How do you meet? Discuss them with the class and you gather many different answers. Step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does Danny want to buy in Beijing? Who is Danny's new friend? Where does Wu Li come from?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discuss the whole text. Make sur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is period. Write the key points on the blackboard or use the slide projector. Step3 Listen to the audiotape again and let the students read after it. Step4 Practice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左”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本课讲述了从1956 年至1966 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苏东的艰难探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经济改革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 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但赫鲁晓夫的这些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3、学生“说一说”: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4、师归纳: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等而抹杀。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错误的,正因为他不能全面读认识斯大林,全面客观地分析3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因此,他的改革就注定无法成功。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东欧国家的社会改革) 1、改革背景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2、匈牙利改革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致力于推行改革,他强调不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模式”,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长期保持稳定,但是到了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改革因遇到一系列困难而陷入低潮。 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三、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但都因缺乏科学理论,未经深思熟虑,急功近利而失败。苏东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有很重要借鉴和启示。

五年级英语Wehavenewfriends教案

五年级英语Wehavenewfriends教案 五年级英语ehavenefriends教案 人教新版五年级上册英语 Unit1ehavenefriends Lesson1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justspea情景会话: 新学年开始,英语老师ISSLiu向全班学生介绍两位新同学:来自中国北京的10岁女孩ZhouPei,和来自英国的11岁男孩Bob,同学们在热烈欢迎两位新朋友。 行动目标: 学习如何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所在的国家或地区。 重点聚焦: I'Bob.I'eleven. IefroBritain. I'ZhouPei.I'ten. IefroBeijing. 滚动项目: ehavetonefriendsInourclass. eletoclass.etothefront.

.Gobactoyourseat 读图向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ZhouPei和Bob的面部、头发、体形等外部特征。 二、教学目标: 言语技能目标 能够向新同学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以及所在国家、城市或地区; 语言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英语国家Britain的名称; .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单词: I,you,a,is,y,your,friend .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涉及住址的句子: Iefro. .在适当的情景中正确地听、说、读、写下面的句子: I'. I'. 情感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培养更加稳定的学习兴趣。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情景对话中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学习策略目标 .能够制订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10-15分钟。 .培养对人的外貌特征细致的观察力。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初步接受本单元涉及的国外地址的习惯表达方式,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能够识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新加坡和美国等6个英语国家的国旗,并说出相应的国家名。 三、课前准备 准备本课的学生卡片、教师卡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和投影片。 准备四年级上册第2课歌曲hereareyoufro?和三年级下册第8课歌曲Hooldareyou?的磁带。 自制ZhouPei和Bob的头饰。 根据班内学生人数制作若干空“名片”。空出姓名、年龄、性别,上课时让学生填写。出生地一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填写好一些地名。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添加其他有关项目。 Nae Age BoyorGir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