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历史哲学
西方史学史重点知识

西方史学史重点知识**史学史概念(名词解释)史学史是历史学科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即“历史的历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
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与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前者指历史观,后者指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
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梁启超—李大钊—胡适—何炳松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西方历史学的发展阶段:古典史学:人本史观,理性的觉醒,“人是万物的尺度”。
中世纪史学:神学史观,近代史学:人文主义,史学思想又一次将人置于历史发展的中心位置。
现代史学***古典时期的史学:(一)古希腊史学、(二)古罗马史学**(一)古希腊史学一,(形式)神话与史诗及其史学价值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反映了整个自然界和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从中可见古希腊人处于朦胧中的历史意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二,古希腊哲学及其批判精神爱奥尼亚地区最早产生了史学,这一地区最早产生了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最繁盛的地区。
有科学和哲学就会有批判怀疑的精神,而理性批判精神的运用,最终使历史与神分离,导致历史学的产生。
三,古希腊三大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希罗多德(“史学之父”—西塞罗评)及其著作1.生平简介:(Herodotus BC484—425)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哈利卡尔那索斯,名门望族之后。
后因政治原因出走,再也没有回去,但是他用了30年游历,终于写成《希波战争史》。
2.《希波战争史》(亦称《缪斯书》)特点:(简答)第一,内容丰富。
记载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名胜古迹等;西方社会文化史的开始。
第二,取材广泛、史料充实。
充分利用了他所能看到的所有的史料,如谱系、神话、史诗、碑铭以及前辈作家的著作;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材料。
历史哲学研究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从历史的基本认知来看现有的历史哲学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就是说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历史发展规律。
其实,人们很早就开始认识到历史的作用,学会利用历史,当社会不断发展,历史不断前进,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最初的历史意识到成熟的历史观以及系统的历史哲学,人们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历史命运.所以历史哲学就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更新的真理认识.现有的关于历史的哲学非常之多,理念也不尽相同,我们撇开哲学家那种对历史深入的研究,只从自我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出发,来看看历史哲学和历史认知的关系.首先,历史不仅是现象,背后也有思想,也就是说,历史不是机械式的认知活动,而是加入了认识者的主体活动。
就拿决堤这个自然现象来说,河道边有人居住,很多人会丧生,而对于抗战时期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这个历史行为,你就不能简单的看做是死很多人这么简单,从头到尾,贯穿的是思想。
因此,历史有其独特的范围,不能将历史看成如自然科学那样绝对,我们应该摒弃早期的客观实证主义的僵化的直觉的历史论,而应该向内部探求,也就是说,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去认识什么,研究什么.在比较有影响力的历史哲学中,对于历史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看法.黑格尔历史哲学注重历史思想与内在理性,黑格尔认为:历史哲学不仅应研究由于人的意志而出现的历史现象, 研究人的需要、本能、兴趣和热情这些人的活动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动力的原因。
这种原因就在人的精神之中, 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就是自由。
因此, 意志和自由这样的精神矛盾便构成了黑格尔历史哲学基本线索.而马克思历史哲学从物质本原出发,也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都要把人的历史活动作为自身逻辑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出发点. 这里社会存在是指不以社会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而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体,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观点,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这两者的区别很显然, 一个注重理性思想,一个注重物质实践,所以对于历史的解释,两者偏差很大.比如对于国家的形成,黑格尔认为国家是自由的实现,在国家里,自由获得了客观性,人们可以充分享受这种自由,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而马克思认为,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5分析的历史哲学

5分析的历史哲学历史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发展和历史意义的学科,它旨在深入探讨人类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历史对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影响。
历史哲学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历史的起源、历史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等诸多问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历史哲学进行分析。
首先,历史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学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具体研究和描述的学科,强调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而历史哲学则是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并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学注重于事实的呈现,而历史哲学则更加注重于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探讨历史事件的普遍意义和规律。
其次,历史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历史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可以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进行交叉研究。
历史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而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
通过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历史哲学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历史事件的动因和影响。
再次,历史哲学的重要思想。
历史哲学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决定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的进步是由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带来的。
历史决定论则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系列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的,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
这些思想对于解释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对后来的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历史哲学的应用与前景。
历史哲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哲学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到历史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同时,历史哲学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论。
历史哲学的研究对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历史哲学作为一门研究历史发展和历史意义的学科,不仅与历史学密切相关,还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关系。
历史哲学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大意义。
分析哲学:内容历史与走向

分析哲学:内容、历史与走向哈克(江怡译)导言分析哲学始终是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运动。
从一开始,它就与理性精神和科学结为联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辨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上的神秘性。
在方法论上,它是与运用新的逻辑作为哲学洞见之来源相关联的,并且后来(在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之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相关联。
分析哲学以各种形式盛行于20世纪最初10年到70年代。
然而,在本世纪最后25年中,它已经失去了它的显著特征,而它得以保留分析哲学这一名称,更多地是由于其历史关系,以及它与先前传统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它与大陆哲学某些形式的反差对比。
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尽管“分析”、“逻辑分析”和“概念分析”这些术语从这场运动一开始就被广泛地用于刻画它所提倡的哲学方法,但“分析哲学”这一名称却是在相对较晚些时候才逐渐流行起来的。
它最早出现于30年代,但这似乎并没有流传开来。
据冯·赖特(Von Wright)推测(1993:41,注35),这一名称得以流传开来,部分地是由于阿瑟·帕普(Arthur Pap)战后的著作,即1949年出版的《分析哲学原理》,1955年出版的《分析的认识理论》和1958年出版的《语义学和必然真理:对分析哲学基础的探究》。
的确,引人注目的是,战后的两部极有影响的早期分析哲学论著选辑,即美国的费格尔和塞拉斯编辑的《哲学分析读物》(1949)和英国的弗卢编辑的《逻辑与语言》(1951),无论是在题目上还是在导言中都没有使用“分析哲学”这一名称,而被看作弗卢所编选辑后继者的是出版于1962年的巴特勒(Butler)的《分析哲学》。
人们对如何刻画分析哲学几乎没有什么一致的看法,而用于确认逻辑原子主义与战争期间剑桥分析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的著作与论文却汗牛充栋。
读书笔记摘要: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

读书笔记摘要: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热情由理性驱使,个人为精神所推动,生动壮观的世界历史由此成为一个合理化的过程。
首先历史是“绝对理性”在时间中展开,体现为“自由意识的进展”在黑格尔看来,这是一个从东方到西方,从希腊到日耳曼的不可逆的过程。
在世界的四个历史时期,即东方国家、希腊国家、罗马国家、和日耳曼国家分别在自己的历史中体现着历史规律的特殊原则。
其次,历史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绝对理性和人的活动“交织成为世界历史的经纬线”。
在黑格尔看来,没有人的活动,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成功。
但他同时又认为,历史规律又是先于历史而预成的“绝对计划”,人只是实现这种超历史“计划”的“活的工具”。
再次,历史有“自己的绝对的最后目的”,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坚定不移的一向就构成了历史的内在联系。
因此,历史规律是在历史历时性的单线过程中表现其决定作用的。
它君临一个民族的机会只有一次,在它的轨迹之外或在已经经历过它的一定原则的民族那里,就没有历史了。
这就是说,历史规律只有合目的性、历时性或单线性的特征,而不具备重复性和常规性。
由于历史规律不具备重复性、常规性的特征,而且它是在无数个人追求自己特殊目的非精确限定条件下显示其存在的,因而无法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来把握。
在黑格尔看来,只有哲学的思辨才能透过历史表面的喧嚣去领悟历史的本质,把握历史的规律。
所以,作为历史本身的哲学反思,历史哲学对于各民族的盛衰兴亡和个人的荣辱祸福都不作详细考察,它所研究的对象——世界历史,是“世界历史的本身”,其任务在于发现和把握历史的规律。
只有这样,历史哲学才能成为科学,才有能力从总体上把握历史。
用理性来概括历史,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特别是哲学的任务,诚然可以正确的说,在于从偶然的假象里去认识潜藏着的必然性”既然“历史哲学只不过是历史的思想考察罢了”。
任何一门科学都以把握某种规律为己任。
黑格尔把历史哲学的科学化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标志着历史哲学化的最终完成。
分析哲学#学习笔记—什么是分析哲学(一)

分析哲学#学习笔记—什么是分析哲学(一)从历史性的定义来看,分析哲学是指发生在十九世纪末期的德国和奥地利,形成于二十世纪的英语国家,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哲学思想。
以上定义只描述了分析哲学的发展过程,那分析哲学到底分析什么东西呢?大家都知道,给一个事物下定义的时候,通常是对他本质的规定,所谓本质的规定,当然是指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属和种的规定。
那分析哲学的本质规定是什么呢?当代西方的绝大部分分析哲学家都不认为分析哲学有一个本质性的规律。
但是他们有提出,分析哲学可以有一些家族相似性的特征,这样的特征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点,分析哲学是以逻辑为主要内容的哲学;第二点,分析哲学是以语言为对象的哲学;第三点,分析哲学是以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哲学。
对于第一个方面提到的逻辑而言,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逻辑问题,什么是逻辑呢?逻辑就是讲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摆事实讲道理,我们就在使用逻辑。
从这个意义上讲,逻辑离我们并不远。
哲学家们强调逻辑研究在哲学中的重要性,并且把逻辑的本质看做是哲学的本质。
那第二个方面,为什么说哲学家们以语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呢?因为哲学是个使人智慧的学问,如何让人聪明呢?就是我们如何把我们的思想表达的更清楚,而且表达比表达内容更重要,而表达又是需要通过日常语言来进行的,所以分析哲学关注的是日常使用的语言问题。
第三个方面,最关键就是分析这两个字,分析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是以分析的方法为主要特征的,也就是如何使用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哲学问题。
下面就具体展开分析上述三个基本特征是如何成为分析哲学的重要特征的。
首先要谈到的是现代逻辑。
前文提到,逻辑是一个讲道理的学问。
古希腊时期的智者派很重视语言问题,同时也就提出了语言包含的深层逻辑要求。
而此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逻辑系统。
在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中给我们提供对了大量的关于自然语言的逻辑形式表达,著名的有谓词理论和他的三段论结构等等,都是以自然语言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人类在表达的时候所使用的逻辑规则。
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批判或分析的历史哲学到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批判或分析的历史哲学到文明论的历史哲学作者:陈赟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年第04期“历史”一词具有历史存在与历史认识双重内涵。
一般而言,思辨的历史哲学着眼于历史存在,而批判/分析的历史哲学则探究历史认识。
但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可爱而不可信,它的贡献在于将历史作为整体来探寻其意义、模式与目的,然而它无法经受实证的经验主义拷问;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放弃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宏大高远的目标,而在有限的可操作的目标下转向历史认识,探究历史认识如何可能以及历史解释的性质、历史的客观性等,以便为历史认识与历史书写提供指南,然而却使历史实践关怀与历史意义成为问题;叙述主义的历史哲学作为分析历史哲学的后续形态,将历史经验局限在历史文本中,但仍然发生了历史被窄化、历史存在从历史叙述中逃逸的问题。
由此,需要整合历史的双重内涵,构建具有历史纵深与文明厚度的历史哲学,这就是文明论的历史哲学,它通过对文明体的承担而承担世界历史。
历史哲学;思辨;分析;文明论K01A006911一、历史的两种内涵与历史哲学的两种类型一般而言,作为历史哲学对象的“历史”一词有两种相互关联的基本内涵:一是作为“过去”、由既往发生事件与行为构成的历史实在;一是对既往历史事件、行为及其过程的书写、编排、解释。
而历史书写本身就包含着对历史的探究,故而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有调查、探究之义,而英语、德语等语言中的历史则兼有历史的上述两种内涵。
①汉语的“史”本指记事者,《礼记·玉藻》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王国维《释史》云:“‘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
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
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
”②史既意味着作为既往生活的历史,又意味着历史书写以及作为王朝官吏的历史书写者,历史书写者的历史书写本身是政治生活的构成部分,治人与治事都无一不从史中分化出来。
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哲学思想

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哲学思想“这个人(马克思———笔者注)的逝世,对于欧洲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的遗产, 是人类的思想财富。
毋庸置疑,对历史科学的探索,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都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的构成。
不仅如此,包括晚年人类学研究,东方社会的设想,“欧洲中心主义”的解构等,都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的体现。
但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和盖棺定论的。
正如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有其形成、成熟和发展一样,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也同样经历了探索、形成和发展等时期。
可以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称《形态》)既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形成标志,又是他历史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
因为马克思在《形态》中形成了科学的历史观,他不仅明确历史是现实的历史,而非观念的历史;而且还发现了历史演进的机理,即生产与交往;甚至首次明确地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科学论断。
1.历史是现实的历史把“历史”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同样,把“历史”提到哲学层面进行分析也不是马克思的独创。
但对全部唯心主义历史观,特别是对黑格尔以后的“德国的批判”的唯心史观进行批判,以及从新唯物主义的立场来重新解释历史则是马克思的贡献。
历史,对于全部唯心主义来说,总是遵循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 它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来进行演绎和解释观念的历史。
按照这种历史观的理解,历史是一种观念的历史,并且首先是不以现实的存在作为前提的。
因为在这种历史观中,“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 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 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
也就是说,这种历史观由于忽视历史的现实基础, 把历史的东西当作是非历史的东西,因而它只能从观念中得出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学家
强调历史学家的批判性思维是柯林武德史学 理论的重要特征,这种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是科 学的历史学家区别于传统的历史学家的一个 根本标志。外在的素材必须经过历史学家的 心灵的转化才能成为历史,仅有历史资料是 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历史学家的“先验的 想象力” ,也就是说,真正重要的历史是历 史学家在自我心中所做的三层功能(选择、 批判、重构)才能达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历史学家有完全的自由。为了捕捉历史人物 的思想,他更认为史家需将自己投射到历史 人物的处境中去,在自己的脑中重现历史人 物当年的思想。。
第二节、相对主义的历史哲学
新康德主义(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
新黑格尔主义(克罗齐,柯林武德)
狄尔泰(1833~1911) 《精神科学导言》: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的区别 在于不同的主题:自然科学的对象是既存的,而 文化科学的对象是构造性的;自然科学研究物理 及其过程,在近代的发展是以越来越脱离常识和 日常经验为特征的。对价值判断不感兴 趣。相反,人文科学的对象是精 神世界,是现实的、具体的和个 别的精神。它与日常生活有密切 的关系,同时关注着价值的因素。
形成原因: 首先,二十世纪,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各学科 普遍开始进行自我反思,这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其次:十九世纪末,历史学逐步摆脱了对自然科 学的学徒状态。人们希望进一步探讨历史和自然 科学的关系,给历史学一个合理的定位,捍卫历 史学的“自律性”。 第三: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体系也 遭到攻击。人们认为,历史哲学并不在于为历史 这场戏剧写一个易于理解的梗概,真正的历史是 包含着历史的全部过程和大量细节的,删去其中 任何一点都会导致对历史的歪曲。另外,对历史 的思辨缺乏概念上的科学确定性和观察上的可验 证性,因此也并不可靠。
历史学
历史学的对象: 人类过去的所作所为。 历史学的方法:解释证据。历史学是通过对证 据的解释而进行的,“证据在这里是那些个别 地就叫做文献的东西的总称。” 历史学的用处: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历史过程在根本上便是一个逻辑过程。在这里 逻辑关系并不是被一种时间的先后关系所取代, 反而是被它所丰富和加强了。因此历史中所出 现的那种发展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是必 然的,我们对一个历史过程的知识不仅仅是经 验的,它也是先验的,我们能够看出它的必然 性。
历史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不在于 是关于自然世界的知识还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而在于 他们是否具有一种“内在性”。所谓内在性,就是历史研 究要求把研究者自己想入事物中,而科学则是从外部的观 点来分析事物。 个别和一般:他反对把真理分为“事实的真理”(个体性 概念)与“理性的真理”(一般概念)。因为,如果事实 的真理不同于理性的真理,则该个体的存在是非理性的; 而理性的真理如果不同于事实的真理,则它无法适用于事 实,又怎么能是普遍真理呢?因此,普遍必须被体现在个 别中,而这就意味着,他把历史学与哲学合成了一个以个 体为主语、普遍为谓语的判断。历史学家的工作是思考这 些谓语的意义,并将它体现在所思考的主体之中。
柯林武德的史学理论
《历史的观念》
柯林武德(Robin George Colingwood, 1889-1943) 一、历史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二、关于历史学 三、关于历史学家 四、历史的进步观念
历史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与历史的区分是事件与行为的区分:自然是由事件构成的, 这个过程仅仅是事件的集合,它的过去是死的。历史的过程是 由人的行为构成的,它的过去是活在现实中的。 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本质的科学: 第一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活动,是人类的自我认识,这 是何林武德关于历史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看法。历史学对人的 认识不同于自然科学,如生理学对人的认识。 第二,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都是推理性的知识,但二者的 目的不同。自然科学的目的是从个别事物归纳出一般,从某一 种类的所有事件中找出其中不变的特征或支配这类事件的规律。 一般是其关注的目的,具体的事物都是一般的例证。而历史学 是生活在具体的世界里,历史推理的事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 的,不是一般的而是个别的。
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采取外部观察法,在观察基础 上进行概括和抽象,以发现规律。但人类不仅是自然的 一部分,而且是自己的文化、动机和选择的产物,因此 要求一种完全不同的分析和解释。 他认为,文化科学中充满了目的、价值等不可见因素, 特别是历史学,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并且,一般规律不 仅是不具有首要意义,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在历史研究 中,研究的主体和客体具有一致性,可以从内部加以感 受和体验。
既然历史处理一次性的、个别的事物,他又如何能被看作 一门科学呢?在这一点上,李凯尔特求助于价值的观点。 他认为,既然历史科学的任务在于记述个别的历史事件, 那末历史学家就必须掌握一个标准,以便筛选历史材料, 把本质的东西挑选出来,把非本质的东西抛掉。这个标准 就是价值。只有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才是历史研究的对象。 价值不仅可以区分自然与文化、也是历史学家选择材料时 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标准。所以,他认为没有价值就没有 任何历史科学。文化和自然的主要区别,也就在于文化是 永远具有价值的,自然则与价值毫不相干。他强调,价值 凌驾于一切存在之上,它在主体和客体之外形成为一个独 立的王国。
历史与文献整理:克罗齐认为,现实世界的演 变过程就是历史,史实及其意义是在思想或精 神活动中同时产生的,史实与意义结合在一起 才构成一个历史判断,这判断是思想活动的结 果。思想产生了历史、思想的活动就是历史, 克罗齐又认为,思想的活动就是哲学。克罗齐 主张史学家同时也应是哲学家,而不应是一个 单纯的文献搜集者。一个历史学家如果没有哲 学的头脑,没有理论思辨和分析的能力,他对 文献再熟悉,搜集的材料再多,搞出来的也只 是资料汇编,而不是真正的历史。
在狄尔泰看来,历史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会随 着历史学家所处的时代与文化情况的不同而有所 改变,也会因为历史学家在个人世界中作了不同 的决定而有所改变。他所谓的历史理性是人们理 解历史和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历史 性的,但它是历史科学之所以可能的人性根据。 在历史是如何成为可能这一点上,他提出了两条 原理。一、理解就是在你中重新发现我。(人类 具有共同本质)二、人创造的东西,都是人可以 理解的。
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
第一节、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 产生的原因
时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特点:思辨的历史哲学注重阐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 程或文明兴衰的含义和历程,试图探求和解答历史 的终极意义、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分析的历史 哲学不再关注历史的进程、意义和规律,而是把眼 光从历史本身转移到历史知识、转移到人的历史认 识上来。它的着眼点集中在历史学的性质、历史与 历史学家的关系、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历史的真实 性与客观性,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历史中的道德审 判以及历史学的实践功能。如果说思辨的历史哲学 是以历史本体为研究对象、这种新的历史哲学就是 以历史认识为研究对象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认为,由于历 史是思想活动,而一切思想活动对于思维主 体来说总是发生在现时现刻,历史研究是由 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并且历史是按现时的兴 趣来思考和理解,这种历史与现时生活的统 一,使历史获得了当代性。因此,克罗齐得 出这样的结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 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仅指出了历史的特征, 也说明了历史的价值。历史的作用就是帮助 人们去看清现实,历史学家的作务不是单纯 地去如实说明历史,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 利益去认识、解释过去。
亨利希· 李凯尔特(1863~1936) 德国哲学家。代表作《历史哲学问题》。 他认为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有着根本的区别,这 种区别不在于研究对象不同,而在于认识兴趣和 方法不同。自然科学的兴趣在于一般的东西, 它所运用的是“一般化”的方法,以便形成普遍 的规律,将个别的东西当作非本质的东西予以舍 弃。历史科学的兴趣在于个别的东西,运用的 是“个别化”的方法,以便记述特殊的事件。 自然科学中的个别东西可以被看作是一般概念 或普遍规律的特例,历史科学中个别的东西则 绝不能这样理解。只有那些个别的、一次性的 事物才是本质的。文化事件的意义就在于一件 事区别于另一件事的独特性,重复性则是非本 质的。
据此,他提出一种在人类自身的历史中,即按照历史过 程的偶然性和可变性来理解人的哲学观点,发展了研究 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方法论,这就是他作为分析的历史哲 学早期代表的主要贡献。
狄尔泰认为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个人生 命的具体实在,而生命的实质是非理性的。 因此,历史学家首先应对生命进行直接体验, 通过体验把握生命的真相。但是这种体验只 局限于个人主观的思想和情感,并受到个人 的价值取向和目的的支配。历史学家要摆脱 个人因素而真正把握历史活动者的理念及其 行为的意义,就要付诸理解,是自己置身于 所要研究的任务的历史背景之中,与他同命 运共患难,这样就可以排除研究者个人因素 的影响而获知历史的真相。
第五,科学是外在于人的客观现象,真理可以通过外部观 察和实验获得,而历史背后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对历史 学家来说,所要发现的就不是单纯的事件,而是其中表现 的思想。因此必须通过内部洞察的方法。这样一种方法论 是建立在把人类历史看作思想的历史的基础上的,由此也 就推出了柯林武德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克罗奇的史学理论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1952) 《纳入艺术 概念之下的历史学》:把历史学看作一门艺术。 他认为,把特殊变成一般概念是科学,而按照事 物本身的面貌看特殊,则是艺术。艺术是有关个 体的知识。历史和艺术也有区别,艺术叙述可能 发生的事物,而历史则叙述真实发生的事物。但 真实发生的事物正是可能发生的事物的一部分, 所以历史就是艺术的一部分。 克罗齐把历史归结为一种的精神活动,历史就是 历史判断,即历史总是以现实的判断活动的方式 被再次表达出来。
文德尔班(1848~1915)
德国哲学家,代表作《历史和自然科学》。 他认为,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都是从感觉经验出发, 以经验材料为对象,但是,他们在处理对象的方法上以 及想要达到的目的上有根本区别。自然科学用从特殊到 一般的普遍化的方法,旨在发现普遍规律,是一种定然 判断,是“制定法则的”科学。而历史科学则采用个别 记述方法,由此将过去的事物复活于当前观念中。寻求 的是实然判断。是“描述特征的”科学。他否认能从对 个别事件的研究中发现一般规律,因此也否认人类社会 历史有普遍的客观规律。 他把价值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把价值哲学作为具 体的文化科学基础,认为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有着本质 的区别,历史科学的对象总是一次性的个别的东西,本 身具有内在价值,而自然科学的对象与价值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