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前期(教父哲学)后期(经院哲学)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前期(19世纪中后期)中期(20世纪前期)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1.古希腊罗马哲学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1本原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本原是最高原则,是唯一的、永恒不变的。

它统摄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2逻各斯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

赫拉克利特把它当做“说出的道理”即“理性”“理由”也是世界的本原即“规律”“原则”。

3理念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

他是向人的理智显示出普遍真相。

4实体是亚里士多德首创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一般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原的东西。

5经院哲学在天主教学校里传授、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1、以“经院”为生存坏境。

2、以辩证法为操作原则。

6教父哲学是从神学家教父的著作中抽离出的哲学因素。

它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教父哲学出现于中世纪6c----16c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

代表人物有奥古斯汀。

7唯名论凡是认为共相并非独立于、而只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都要后于可感事物的,就被称为唯名论。

8唯实论在经院哲学中,凡是认为共相(理念、种属)可以独立于,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优先于具体个别的可感事物而存在,而且可感事物只不过是对共相的一种摹纺和分有的就是实在论。

9奥康姆剃刀奥康认为凡是没有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经验论据的命题或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剔除,能用经验论据说明的就不用非经验路说明,能用自明的命题证明就不用意义不明的论辩。

10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11启蒙运动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宣告了理性时代的来临。

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12三表法是培根的“科学归纳法”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材料分门别类也叫“三表法”即1正面例证构成具有表2反面例证构成缺乏表3不同程度例证构成程度表。

13心物二元论是笛卡尔提出的,即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他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第一篇古希腊罗马哲学希腊古风时期(前6-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希腊古典时期(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希腊化时期(约前3—5世纪)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选择题居多)线索:唯物主义:伊奥尼亚派→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为主特点:①哲学家关心的中心问题是宇宙生成问题,即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②哲学与科学不分,许多科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他们常常从哲学的角度对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想象进行推测。

③哲学与宗教神话有密切关系。

④带有朴素直观的特点,并逐步向抽象思辨和概念思维的方向发展。

认识发展史: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本源问题,有两对矛盾:一和多的矛盾以及变和不变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产生四种立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一”(或气,或水,或火)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存在,存在是“不变的一”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是“变化的多”(或根,或种子,或原子)一、伊奥尼亚派(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组成)伊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即爱琴海东岸的希腊爱奥里亚人定居地。

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兹密尔。

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1、米利都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说泰勒斯(鼎盛年约公元前585—前584)是米利都派创始人。

被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首先开始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

他提出两方面的理由:一方面,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另一方面,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图示用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评价:“水本原”说看似幼稚,但泰勒斯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的做法,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

(2)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①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他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水本原”可以解释事物的湿性,但却不能解释火的热性、土的干性、气的冷性;反之亦然。

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

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

关于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作者: ————————————————————————————————日期:ﻩ关于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反思,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能够从最高层次上反映出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过程的每一个特定发展阶段,人类必然具有这个阶段所特有的思维现象。

西方哲学史以其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而著称,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一个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

”在这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直至现代西方哲学,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下面三个大的阶段: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和现代人类学哲学阶段。

(一)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从欧洲哲学的起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兴起这一阶段的西方哲学,是哲学家们在对自我缺乏认识的情形下进入哲学领域的,因而必然带有自发性和蒙昧性,通常把它称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哲学形态。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客观世界本身(即纯粹客体)的问题。

他们试图从万事万物的多样性存在中寻找出一种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从而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

由于他们还处于人类思维发展史上的童年阶段,对人自身的认识极为贫乏,而且还受到各种宗教意识形态的侵蚀,因而,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范畴必然具有直接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征。

反映了古代哲学家的思维方式:直观、比喻和猜测。

而这恰恰说明:人类的认识是从感性的直观开始的。

在这个阶段,由于人类的认识圆圈还比较狭小,哲学家们便易于发现,因而对存在问题表示乐观。

古代本体论哲学家们尚处于反思前或非反思的我思哲学阶段。

通俗地说就是:“我去思索世界”。

随着人文哲学的兴起,“人”的地位逐渐从哲学中突出出来,特别是笛卡儿我思哲学的诞生,标志着古代本体论哲学的终结。

ﻫ(二)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康德、黑格尔所生活的时代)。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哲学是一门研究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学科,通常被认为探究了生命、宇宙与人类的意义和真理。

在西方文明的漫长历史中,哲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思潮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相继探讨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哲学及现代哲学等重要时期的思潮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理性的萌芽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代表了欧洲古代文明的高峰。

其主要思考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本质、存在的本质、道德价值等,从而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最为著名的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

柏拉图主张存在着一个理想世界,而现实世界则是其不完美的影像。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实践达到这一理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则着重于逻辑和实证哲学,提出了关于实体性、表象和因果关系等著名学说。

中世纪哲学:神学与哲学的合一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信仰的盛行时期,因此其哲学体系也深深影响着宗教生活。

中世纪哲学家主要致力于探讨有关神、宇宙、人等问题,他们主张理性与信仰的结合,同时组织严密的逻辑体系。

由于信仰和理性的合一,带来了大量富于经验的哲学理论体系。

其中,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神学哲学”理论以及彼得·阿尔特泰特(Petrus Albertus)的万物论被广泛传诵流传。

这些理论为中世纪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哲学:人为中心的思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思考方式进行了另一种探讨。

现实主义哲学家们认为,人类之所以出现,是为了研究自身和身边的世界。

他们主张哲学家必须通过自己的血汗劳动,把理论与现实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打破先前基于上帝宗教理论的约束。

即使只基于人类的理性,也可以达到高度的哲学成就。

伊曼努尔·康德的理性哲学成就,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哲学的代表。

启蒙哲学:理性解放18世纪启蒙运动是欧洲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源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它强调人的理性被束缚在种种偏见之中,并寻求通过理性贯穿始终的自由和进步。

西方哲学史课件

西方哲学史课件

第一编古代哲学1、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六世纪之间起源于希腊世界并在其中发展的哲学。

2、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主要人物或学派(1)自然哲学时期:自然哲学家(2)智者学派时期:普罗泰格拉和高尔吉亚(3)雅典哲学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4)晚期希腊哲学时期: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怀疑主义2、古希腊哲学的特(1)崇尚思辨(2)追求自由(3)向往幸福一、古希腊哲学(早期自然哲学)1、伊奥尼亚学派之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希腊七贤之一、哲学之父):水是世界的本原2、伊奥尼亚学派之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辩证法大师、辩证法的奠基人):(1)火本原说(2)辩证法3、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1)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2)存在是永恒的一(3)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4、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1)万物皆数(2)灵魂不死5、元素论之德谟克利特(原子论)6、存在的问题(1)理论不统一,且在说明事物上也存在着困难。

(2)远离生活:望天者二、智者学派1、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1)人本主义倾向(2)相对主义倾向(3)是对爱利亚学派绝对主义的反动2、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即便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3、思想特点:(1)思想倾向:人本主义与相对主义(2)思想表达方式:对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表现出的绝对主义持批判的态度,重破不重立。

三、雅典哲学1、雅典哲学:公元前5-4世纪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得雅典迅速崛起,希腊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开始转移到雅典,它逐渐成为哲学发展的中心,形成了雅典哲学。

2、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背景:是对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智者学派思想反思的结内涵:哲学更应当关心与人相关的事情,尤其关关心人本身。

2、德性就是知识1)德性是过好生活的品质。

2)对过好生活品质的认识,就是知识。

3)知识就是德性。

4)无人有意作恶。

3、助产术1)定义:获得真理的方法。

西方哲学史完整版

西方哲学史完整版

3、对立统一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东西造成最美的和 谐。” “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
四、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的奠基者是克塞诺芬尼;集大成者
是巴门尼德;发展者是芝诺。
爱利亚学派力求在多变的感性事物之外,通过理性 去寻找普遍和稳定的本原。他们否定感性世界的真 实性,否定运动和多样性,企图在物质世界之外建 立他们的本原论,从而开辟了探求本原的新途径。
第一章 苏格拉底的前辈
一、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斯
1、自然科学家
(1)天文学家 (2)几何学家
2、商人
3、哲学家
(1)万物始基
(2)宇宙生成论
(3)万物有灵——物活论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二)阿那克西曼德
他是泰勒斯的学生,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地图 的人。
六、阿那克萨戈拉
1、种子说——始基
(1)定义 种子即与它所组成事物的性质相同的微小的物质颗粒。
(2)特征
①永恒存在,没有产生,也没有消灭; ②性质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每类事物都有自己种类的种子。
2、奴斯说——动因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种子本身是不动的,由种子之外的一种东 西——“努斯”或“心灵” 使种子产生结合与分离,形成万物。
2、认识论
柏拉图坚决反对智者派的观点,他确信存在着不变的普遍的 真理,而人类理性也可以把握它们。 柏拉图认为真理的对象是理念,只有依靠理性才能认识它, 所以他的认识论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贬低感性在认识中 的作用。
(1)灵魂轮回说
理念论和灵魂轮回转世说是柏拉图认识论的基础。是心灵在外部事物的刺激 与影响下,唤醒其所固有的理念的过程。

[笔记]西方哲学史概览

[笔记]西方哲学史概览

[笔记]西方哲学史概览西方哲学史概览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一、古希腊哲学二、欧洲中世纪哲学三、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四、十六至十八世纪西欧哲学五、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六、十八至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向上延伸的阶梯。

哲学需要发展,发展需要继承,因此研究哲学不能不研究哲学史。

从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哲学就等于研究哲学史。

完全脱离哲学史研究的纯粹哲学研究只能是海市蜃楼,它不现实,也无可能。

因此研究西方哲学不能不研究西方哲学史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思想宝库。

欧洲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更确切地说是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峡和希腊半岛。

所以,通常认为希腊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开端。

这个时期是欧洲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之一,颇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学派众多,观点杂陈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这种环境其实对哲学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所谓真理不辩不明,正是在不同流派和观点的激烈论争中,希腊哲学形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这时期的哲学论争围绕世界本原和世界的存在方式等问题而展开。

泰勒斯(Thales)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认为"数是万物本原";而赫拉克利特(Herakleitas)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地转化的活火"。

这时期还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的伟大哲学家。

从这些哲学家那里我们可以把希腊哲学的精神大致归结为两条:一是非宗教精神,如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一是思辩精神,论辩、推理等思维方式在苏格拉底等先哲的言论和著作中都有所体现。

这两个精神是理解希腊哲学基本问题的钥匙。

欧洲中世纪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第二个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哲学作为神学婢女而存在。

中世纪哲学主要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有两个特征:一是它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
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
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
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
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
前期(教父哲学)
后期(经院哲学)
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
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
前期(19世纪中后期)
中期(20世纪前期)
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
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
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柏拉图:建立起了一个以理念论为本体论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亚里士多德: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大综合和大发展。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三大哲人。

古希腊哲学的后期发展阶段: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

芝诺、皮浪分别代表了古希腊哲学在其后期发展阶段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在古罗马前期,尚有一些受希腊哲学传统影响的哲学余波,如以数学家阿波罗尼为代表的新毕达哥拉斯主义;以普罗提诺为创始人的新柏拉图主义。

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成就:本体论、自然观和具有方法论属性的逻辑学,堪称古希腊哲学中最具影响的主要成就。

本体论:具有唯物论倾向的本体论、具有唯心论倾向的本体论、具有实在论倾向的本体论自然观:数理论自然观和目的论自然观
逻辑学:形式逻辑
古希腊哲学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孕育了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各种思想胚胎。

2.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表现为前期的教父哲学与后期的经院哲学两个前后相继的发展阶段。

教父哲学是中世纪前期的主要哲学形态。

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伊里吉纳。

奥古斯丁:以“三位一体”说为理论核心的基督教神学体系。

伊里吉纳:自然即实在具有四种相关形式:第一是能创造但不能被创造的“自然”;第二是能创造也能被创造的“自然”;第三是被创造但不能创造的“自然”;第四是既非创造又非被创造的“自然”。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后期即10世纪至15世纪的西方哲学的主要形态。

中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的主要进展,是经院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唯名论这两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争论焦点:一般是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还是个别事物的名称?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还是后于个别事物?这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核心内容。

争论实质:一般和个别那个更实在的问题。

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继续近400年。

实在论的基本论纲,是认为表述一般或共相的概念不仅是一种客观实在,而且是一种先于个别或殊相的客观实在。

唯名论的基本论纲是:用以表述一般或共相的概念只不过是个名词,只有个别或殊相即具体事物才是客观和真实的存在。

唯名论的早期代表人是:贝伦伽尔、罗瑟林和阿贝拉德。

后期唯名论代表人物如罗吉尔.培根、约翰,司各脱、以及威廉.奥卡姆等人。

3.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进展:16世纪的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人文主义、17世纪的以认识论为主题的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以及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相继兴起和发展。

人文主义实现两大根本性转向:一是从神到人的转向;二是从天国到自然的转向。

17世纪是西方哲学正式诞生时期。

主要进展是培根的经验论和笛卡尔的唯理论。

培根的经验论:一体两翼,即是一种以经验论的认识论为中心,以唯物论的本体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为两翼的哲学体系。

培根之后,霍布斯和洛克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唯物论的经验论。

但到了18世纪初年,贝克莱和休谟等人则发展出了唯心论的经验论。

笛卡尔的唯理论:一体两翼,即是一种以唯理论的认识论为中心、以心物二元论的本体论与演绎推理和数学分析的方法论为两翼的哲学体系。

笛卡尔之后,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唯物论的唯理论,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则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唯心论的唯理论,从而使17世纪的欧陆哲学具有一种整体
上的唯理论倾向。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法国在18世纪中后期逐渐从哲学革命走向政治革命,作为对法国形而上学唯物论的扬弃和对法国政治革命反映的哲学,便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

康德创建了他的二元论本体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认识论以及以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形而上学基础的伦理学和美学,从而建构起一个具有唯心辩证法属性的庞大的批判哲学体系。

康德之后,费希特通过批判康德的本体论和自然观中的唯物论,而建立起主观唯心论的“自我哲学”,而谢林则通过继承康德和费希特的先验论而建立起客观唯心论的“同一哲学”。

黑格尔建立起了他的以“绝对精神”为本体论,以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为基本架构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

继黑格尔哲学之后,费尔巴哈为以辩证法为合理思想内核的德国古典哲学,嵌入了一个它所必需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核,并以此为德国古典哲学画上一个终结性的句号。

4.现当代哲学
西方哲学进入现当代发展后,出现多中心和多流派错综复杂和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

“语言的转向”:一个是指哲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性策略;另一个更重要的是指哲学性质认识的转变。

现代哲学中的“语言的转向”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首先,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看,“语言的转向”带给西方哲学的不仅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更是哲学观上的革命性转变,转向之前的哲学家关心是认识的内容以及对象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哲学家的主观动机上看。

现代哲学中出现“语言的转向”,主要动因是,由于哲学家们对传统哲学无法清晰提供支持或反对其观点真实性的论据而感到失望。

最后,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看。

“语言的转向”又是哲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特征
其一,西方哲学史具有一种总体上的科学主义倾向。

其二,西方哲学史具有一种总体上的思维科学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