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1今天读西方哲学史,惊叹东西方哲学的相同,是偶然还是自然安排,还是演化的奇妙之处。

诗荷马史诗,和中国古诗,差不多生发于同个时代,还是中国文字的优美,境界。

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喜欢写诗,为什么,抒发情感。

时代文明的发展,差不多是在同个起跑线,全球多个文明一起发展,竞争,当然当事人肯定不知道世界的各个地方有一样的文明,都在寻找一样的问题,写一样感人的诗,记录当时的情景。

水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

你看水的形态,天上下雨,流入大海,结冰,蒸发,云,遇到冷空气下雨,人需要水,植物,动物等都需要水,说明古人观察细微,总结经验,得到这个水是万物之源,中国也有上善若水之说。

只是没有追问水之终极。

还有说火是万物之源,火的形态,火的重要性,物质燃烧之后的灰烬,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是物质太单一了。

数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开创了数学,几何,科学之根基,有一个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的永恒世界,牛人。

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1+1=2三角形,这种只在我们思想理性里的数,也发展了演绎法,逻辑推理。

如果没有数,估计就没有了后来的科学。

土气火水恩培多克勒,确定世界是有土气火水这四种元素组成的,相互制约,平衡,中国也有金木水火土之说,他已经发现了空气的存在,他发现空气是一种独立的实体,证明这一点是由于观察到一个瓶子或者任何类似的器皿倒着放进水里的时候,水就不会进入瓶子里面去。

希腊雅典是个哲学的土壤,奴隶制和商业的发达,给这些哲学家,不用去耕种,就能过很好的生活,他们有充沛精力时间找寻神学的根本,万物的本源,我们看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构成的,到底有没有来世,如果有,怎么证明,看似很傻的问题,吃饱了没有事情做。

可是会有意外收获。

可能是我们现在说的生物学思维,自然生长。

商业的发达,也带来了财富,包容,更多的思想,汇总,有好的问题,解决办法,想法更条理,也更天马行空。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罗素有如下表述: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6篇(精华)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哲学作为一个时代思想的荟萃,亦是人们在社会中探索实践的产物,往往能成为时代变革的先行者。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完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同时也完成了新兴思想的酝酿。

进步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旧的封建体制,民族运动成为反抗教廷统治的力量。

文艺复兴开启了新时代的大门,自此一批批哲学家以及他们颠覆传统、开辟世界的理论层出不穷。

马基雅弗利的政治学说深刻了体制的利弊,甚至早于达尔文数百年阐述了进化论的`学说。

埃拉斯摩借对愚神的歌颂幻想至高的幸福,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蓝图。

科学的兴盛推动了哲学视角的开阔创新,而哲学更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指引。

有人将哲学理解为科学之科学亦不无道理。

近代科学的兴盛,离不开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莱布尼茨、牛顿等人的奠基作用,而这些时代的巨人们亦从各个方面诠释了科学与哲学的交汇进步。

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伴随着继承与演进革新。

继承了赫拉克利特的神秘观,与毕达哥拉斯派纠缠不清。

伏尔泰将斯宾诺莎的思想发扬光大,却任何时候都无从否定以绝对的情感排斥理性或以理性而避开感性。

巴门尼德影响了两千年后的尼采,柏拉图或许还将影响三千年后的一代代。

这或许就是罗素想以纪传体通史记叙下一门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也作为一门精深的学问,一个永恒的主题的发展历程的原因吧。

鉴于前人,让智者的光芒指引我们向前。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2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直是一本经典的世界名著,我读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经典之处。

哲学,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十分枯燥的,读罗素的书我感觉是相对浅显易懂了,虽然许多地方我还是需要逐字逐句慢慢理解。

罗素对于哲学是理性的,他对哲学的论述总是力求清晰,他试图将原本深奥难缠的东西讲的更明白一点,在这样的意图下,难免会有一些对精华的学问的偏颇或是遗漏,但是这对于我们这种处于哲学的人来说却是最好不过的.了,它不会将我引入一个庞大难懂的圈子中去,或使我进入无止境的思考,或使我就此对哲学失去兴趣。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8篇《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1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5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5篇看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1记得有一次,我去洗手间听到水龙头“哗哗”的响声,正好我看见一个人洗完手就走了,而没有关的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着,好像在对我说:“呜呜,谁把我关紧呀?”我正准备走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女孩走进来洗完手就把水龙头关紧,然后再走,我好像听到水龙头在默默地对那个小女孩说:“谢谢你,把我关紧了!”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种话说不出来的滋味,我因该节约用水呀!闻着淡淡的泥土清香,看着花间翩翩起舞的蝴蝶,望着生机勃勃的菜园,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跑来跑去有点累,但是我深深地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体会到了无穷无尽的劳动乐趣。

今天放学我回到家,我感觉肚子咕咕叫,我跑进厨房,找东西吃,案板上有面和饺子馅,我拿起擀面杖,开始摆饺子,没想到爆了几个,各个饺子都露了馅,我垂头丧气的说:“我才包了几个,个个饺子都露了馅,都像露了馅的王八。

”这时候奶奶走了进来,我说奶奶你教我包饺子呗。

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沧桑,也由此铸造了中华民族一个不屈的民族信念: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瞬间,高楼大厦成了残垣绝壁,一切事物便在那一刻灰飞烟灭了,看似巨大的,无法拯救的创伤,在中国人民的奋勇努力下让它焕然一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震惊了世界,使全世界人民由衷地佩服中华民族的勇气和毅力。

可以说,在苏格拉底之前,人类的意识是由酒神的迷狂主导的,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在虔诚之中呐喊世界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可以听到荷马在疯狂之中演唱神与英雄们强大的力量;而到了苏格拉底,人类就开始冷静思考了,思考着人类自身的秩序,而把那种酒神迷狂的火焰被冷静的理智浇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了。

诗人的力量可以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柏拉图的已经观察到宇宙的每一角落了,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是诗人:他用冷静的理智来反对酒神的迷狂,却不知自己已陷入迷狂之中。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精选5篇)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精选5篇)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精选5篇)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精选篇1)记得小时候看西方哲学史就对伊壁鸠鲁情有独钟,走近有点时间就重读更加喜欢。

虽然他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和猜测错误百出,但是有些人生哲理的智慧之光竟能穿透两千年的时光,照亮今人的心灵,真是够强大,够深邃。

试举几例:——在所有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的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于虚幻的意见产生的。

所谓“自然的和必要的”指的是不得满足就会痛苦的欲望,比如饥饿、渴、冷。

要满足这些欲望只需些微的努力。

所谓“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指的是能带来快乐,但是没有也不会痛苦的,比如奢侈的宴饮。

他似乎把性交放在了这个档次。

所谓“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指的是对名利权力的过度追求,比如“戴上王冠,被竖立雕像”。

——能带来宁静的最佳办法就是简单的生活方式;它不要人忙忙碌碌,它不要求我们从事令人不快的工作,它不会硬要我们做那些力所不及的事情。

很多人不甘心过简单的生活,因为它挣钱太少,或者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

其实对人身心最有益的是去做一份从从容容的工作,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一份自己能够胜任愉快的工作。

——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免除身体的痛苦和灵魂的烦恼。

将生活的目标确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这就是伊壁鸠鲁所主张的。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生活中,各种诱惑太多了。

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去追求那些不自然也不必要的目标,名呀、利呀、权呀。

让我们以伊壁鸠鲁的这段话共勉:——无论拥有多么巨大的财产,赢得多么广的名声,或是获得那些无限制的欲望所追求的东西,都无法解决灵魂的紊乱,也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精选篇2)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可见哲学一门有广泛学科基础的学科。

高中时关于哲学了解得不甚明白,大学时慢慢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慢慢了解这门学科。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5篇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罗素有如下表述:“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集合13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集合13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集合13篇]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篇1深夜推荐喜欢哲学的2套收藏书,罗素《西方哲学史》和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罗素《西方哲学史》按照逻辑的次序,从古希腊师徒三圣贤开始,浅显易懂陈述到欧洲文艺复兴的近现代哲学家思想流派。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创非理性主义先河,以学术论证的方式探讨认为生命意志存在的价值。

哲学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从国家意志到个人生活,包括创造性科学、艺术、音乐、文学、意志力学、美学,甚至是战争;包括幸福、快乐和孤独!当然,哲学的思想光辉也是不着一物的来到人间,闪动着生命和真理的光辉。

文化有体系,思想有喜好。

每个哲学家创造的知识体系架构也可以影响到个人,古希腊三贤是颠覆性的进步;近代叔本华是尼采和托马斯·曼的启发着,罗素是悲剧和误解性看待尼采的(包括尼采被希特勒亵渎),以及后来尼采和瓦格勒闹掰,而叔本华和尼采却又鄙视和颠覆康德和黑格尔,中间这些却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休戚相关,这中间也许就是: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就是哲学家的外行。

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用悖论的话说就是:这个傻戳戳的时代!哈哈超越时代,也许是对我们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篇2一、何为哲学何为哲学?没有定论。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

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反而一无所知,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不提则已,一提就令人目瞪口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什么是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式各样。

柏拉图,这个古希腊最出色的哲学家,就曾经对学生们说:人,就是两足无毛的动物。

他的学生第二天就拎来只拔光了毛的公鸡过来,在课堂上喊道:看啦,哥们儿,这就是人!后来学历史,学到人类进化论时,历史老师告诉我们: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

这样问题又来了:一、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二、不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显然不对,非洲的黑猩猩就能制造工具,它能把树枝从树上折下来,将枝的叶子扒下来,然后伸进洞里去钓蚂蚁吃,它是人吗?如果有个婴儿天生无脑,当然也就不会制造工具,那么,他就不是人吗?所以,什么是人?也无定论,正如什么是哲学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
班级:研究生一班(S11E01)
姓名:杨海源
学号:
课程班级:西方哲学史②班
学习《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
在有限的这一学期时间选修完了这门课程,但让我说学到了、精通了多少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我觉得思维还是停留在一种印象的脚步,因为我觉得西方哲学史的确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很深奥。

尤其是对于我一个东方文化背景下长大,又信仰佛教的我,有时更加有点难以理解西方的观点。

哲学就是对世界和人的根本问题的无穷追问、终极思考。

它的特点是大而深、但并非无当,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因为太复杂,我们不会去深究,但哲学家却专门思考这些不可深究的问题。

西方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冒险,学习西方哲学史就是跟随西方大哲去经历思想的探险,在这种探险中了解当时人们对许多重大问题的思考,从而获取智慧,提升思想水平,开拓智力空间,挑战传统观念,颠覆陈腐价值。

所以我认为学习这门课有利于我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帮助我们每个人树立历史感和批判精神的最佳途径,是引导我们解决人生意义等重大问题的最理想的向导。

以下,我就结合自己在学习过中的认识,谈几点学习《西方哲学史》这门课后的体会。

一.生命的意义
这个古老的问题难倒了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

曾有位作家轻松而又激情的做出了回答:“找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手去做”。

我们很多
人很多时候,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而他给了我们这个一直存在最大争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实现自己的理解才是生命的意义。

很多次,我也这样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我活着人为什么要活着我又为什么在这个险恶的世界,诱惑的世界里苦苦挣扎,越想弄清楚就越糊涂,人世间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不明白的。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也不例外,花半辈子时间读书,忙来忙去就是为了柴米油盐、吃喝拉撒,这样的生活不痛苦吗有些人生来就富贵,不愁吃穿,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大四挥霍与灯红酒绿之间,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思我们佛教中说人的一生便是一个轮回,但也仅仅是一个轮回罢了。

每次想到这句话时却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悸动。

人的生命是否会有下一轮回?或许没有人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不过是这一世的轮回,“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的生命似乎太过渺小,似乎尚没来得及折射出太阳似得光芒,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的一生的确是太短暂了,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短暂的生命里我们的意义在哪里?生命止于何处,人该如何对待自己有限的一生?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最可贵的,更有人说,生命的确宝贵,但最宝贵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人的生命的长短可以用时间来衡量,但对信念的执着和奋斗精神是人世间任何测量单位都无法计算的。

当你明白人们活着的信念,多半是为了得到赞美,获得更多人的承认;当你发现你所承担的角色有高低之分时,你要快乐、勇敢、自珍,不要因为职业的低微而轻放自己,不要因为些微的不如意而自卑自弃,更不要因生活中出现的某种小插曲而暗淡生命。

你要怀有健康而珍惜的目光善待自己的生命,你应该用自己的热情
去维护、浇灌自己的生命之花。

只有抱着一颗常人的平常之心追寻你的梦想,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一个你想做的人,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只有一次机会去做你所想做的事。

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而不是平庸地度过一生,用名利腐蚀纯洁的灵魂。

这便是轮回的意义,也是生命的价值。

二.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方法、思辨、习惯
首先,我们是走运的,这个学期同时兼修《中国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这样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来了解中西方思想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

学习《西方政哲学史》相对于《中国思想史》来说要有难度,不容易想明白、弄清楚。

西方哲学思想理论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和主张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应了我大学哲学老师第一堂课说的那句话,哲学是“悬在空中的大思想、大智慧”。

当时我都不知道那些理论是从何而来的,而且有时候那些思想的译文都会让我难以理解。

我想自己是缺失了对于西方思想产生的全面了解。

因此我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对比性的学习这两门课程,寻找他们的共性,个性。

它们的历史背景的差异,对这些思想有贡献人物及背景的了解,这可以从另一种角度加深我对政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解,同时开阔我的眼界,启发我去思考。

所以努力学习重要,但方法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思想提倡的冒险,挑战传统,颠覆陈腐价值,要有批判精神的观念。

与国外观念不一样的是我们中国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是老师教我什么我就学什么,书本怎样说我就怎样学,过分依赖教师和书本,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是极少一部分。

这必将是我们的学习的最大弊端,也是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绊脚石,我记得我毕业后工作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工作和学校学的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觉得学习是为了在工作中面对困难、挑战
时提供给我们一个信心、方法、理智、走捷径的工具。

但完全不是大学复制版的,你必须参与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才能为你有所用。

你才能创新并超越自我,所以你就要学会在探索中学习,学会思考与辩证。

有一次在网上浏览博客时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句话:“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而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就决定了命运”。

所以我觉得会学习要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监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下去的一种学习行为。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坚持下去,是足以让人终身受用的。

判断一种学习习惯好与不好的标准,主要看这种学习行为给个人带来的学习效果,毕竟每个有所不同。

通过这种或那种学习行为是否使你获得所期望获得的知识、信息、学问、和技能等等,并且是否能把所获得的东西转化为能力,这种能力的应用最终将决定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命运。

三.结语
一个学期的时间,真的是太短暂了,对于这十几个世纪的西方哲学史来说,是那么的微乎其微。

我想,现在的自己只能说是入门,如果说是了解,也只是了解了西方哲学思想史皮毛上的灰尘而已。

课程结束了,可是学无止境。

我想,自己依旧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对于西方哲学史的深入学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一学期来给予我们的指导,以及通过授课带给我的启迪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